個人資料
不試故藝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圍爐夜話】121,美國大選(二十一)【鄉下人的悲歌】的啟示

(2020-09-13 18:36:13) 下一個

2020年9月10日  周四  陰

庚子年七月二十三

 

美國大選

?

 導 語

 

2020年美國總統選舉(United States Presidential election,2020),於2020年11月3日舉行,是美國第59屆總統選舉。

 

美國總統選舉每4年舉行一次,總統選舉製度為選舉人團製度,根據現行美國憲法第22修正案,美國總統任期為4年,可以連任一屆。

 

2020年美國總統選舉將在以唐納德.川普為代表的共和黨與以喬.拜登為代表的民主黨之間展開。

 

2020年美國總統選舉同時,眾議院435個席位,參議院33個席位也會進行改選,以產生第117屆美國國會。

 

美國總統大選是美國政治生活中的關鍵點,它決定了美國的政治發展方向,尤其是弗洛伊德事件引發的種族騷亂,更加加深了共和黨與民主黨之間的對立和種族之間的鴻溝,2020年美國總統選舉,決定著美國的主流政治傾向是繼續向左轉還是向右轉的關鍵分水嶺。

 

2020年美國總統選舉對世界未來將有著深刻的影響,因為美國日益抬頭的孤立主義政策等不確定因素,將影響到全球的地緣政治、國際貿易和區域穩定,所以也是全球矚目的一次大選。

 

影響總統選舉因素很多,【圍爐夜話】將從聯邦體製、選舉製度、兩黨政治、經濟走向、族裔分布、宗教傾向、工會和女性,搖擺州選情分析等層麵,全方位、多視角,深層次的展開全麵分析。

 

【圍爐夜話】將以紅(共和黨)藍(民主黨)兩營競選策略和選情發展,進行沙盤推演,對誰能獲得2020年總統選舉做出預測。

 

政治:政,指的是製度和秩序,治,指的是社會狀態和治理方式。

 

權力:指的是影響和支配政治的能力。

 

權利:指的是在法律框架下實現自身利益的力量。

 

利益:政治、經濟、教育、文化等權益。

 

美國華裔的當前任務是獲得自身應該得到的權利,通過爭取權利而獲得利益。

 

華裔的後續任務是尋找戰略同盟,通過同盟的力量來獲得權力,並且通過同盟獲得的權力,來達到我們期望獲得的權利。

 

誰是我們華裔的敵人,誰是我們華裔的朋友,這是華裔當前的首要問題。

 

請跟隨【圍爐夜話】,一層層的撥開美國政治迷霧,一點點看清美國政治版圖,一步步分出敵我態勢,一局局演繹選舉發展趨勢。

 

期待幫助朋友們找到心中的敵我。

 

 

 

鄉下人的悲歌

 

在川普擊敗希拉裏競選美國總統成功的第二天,一本名為【鄉下人的悲歌】(Hillbilly Elegy)的書,迅速衝上了美國亞馬遜圖書銷售總榜第一名。

 

美國第一大報【紐約時報】和影響力頗大的【泰晤士報】對本書的推薦語都是“讀懂川普為什麽能贏”,如何從本書中窺見川普贏得美國總統背後的政治訴求。

 

 

本書在美國出版於2016年川普獲勝的第二天,美國無論是民主黨還是共和黨的建製派,那群失落而茫然的精英階層們爭相閱讀這本無名人士的回憶錄,大約是想為川普的離奇勝選找到一些理由吧。

 

什麽是【鄉下人的悲歌】

 

【鄉下人的悲歌】作者J.D.萬斯在本書序言中寫到,“我想讓人們了解窮人的生活到底發生了什麽,以及精神和物質上的貧窮會對窮人家的孩子造成什麽樣的心理影響。我想讓人們理解我和我家庭的美國夢。我想讓人們體會向上層流動的真實感受……”在這本書中,人們可以窺見川普贏得美國總統選舉背後,美國底層白人的生存境況以及他們的政治訴求。

 

01

什麽是WASP

 

白人盎格魯.撒克遜新教徒(White Anglo-Saxon Protestand,簡稱WASP)。本義指美國當權的英語係精英群體及其主流文化、習俗和道德行為標準,現在可以泛指信奉基督新教、母語為英文的歐裔美國人,此群體擁有龐大的經濟、政治勢力,構成美國上流社會和中上層的絕大多數,盡管美國社會日益多元化,但是他們的文化、道德觀和價值取向仍在很大程度上影響美國的發展。

 

WASP這一術語的W的正確詞源是Wealthy(富有),而不是White(白人),因為盎格魯.撒克遜人本來就是白人,所以White是個贅詞。

 

當代的WASP涵蓋了所有能講英語的歐裔新教徒,不過猶太人、天主教徒和東正教徒不包括在內。

 

WASP族群作為美國的精英階層,原來主要居住在美國東北部,但是隨著大量愛爾蘭裔天主教徒(例如拜登、佩羅西之類的人)、猶太人、意大利人等移民來到美國,WASP在東北部(紐約、波士頓)成為少數。

 

居住在美國南部(包括佛吉尼亞、南、北卡羅萊納)的白人大部分是來自大不列顛英格蘭後裔。

 

美國西部的WASP盎格魯.撒克遜人已經成為說英語的非拉美裔歐裔人群。

 

由於現在居住在美國東海岸的精英白人已經湮滅在愛爾蘭裔、南歐和東歐人群中失去了影響力,所以目前美國新教徒WASP的主要聚居地已經轉移到中西部和南部,他們所代表的形象和文化風貌與原來東海岸的WASP已經大相徑庭了。

 

在美國政治正確的輿論氛圍中,WASP群體普遍帶有負罪感,他們是唯一能夠被公開嘲諷又不會激發抗議的族群,英語的wasp又是黃蜂的意思,給人一種討厭蜇人的感覺,現在美國文化精英常用此詞來嘲諷白人在曆史上的種族主義、排外主義、反猶主義、反天主教和文化種族優越感心態。

 

WASP這些人膚色蒼白透著紅斑,由於基因原因,皮膚無法曬成古銅色,最多脖子曬成暗紅,於是他們又被加上另一個貶義:紅脖子(Redneck),就是鄉巴佬、沒文化的下等白人。

 

WASP是美國的主流族群,美國建國精神和主流價值觀是WASP創建的,他們目睹了從20世界60年代開始的頹廢主義盛行,傳統價值觀崩塌,尤其是來自南、東歐天主教反X本主義思潮對英美係經濟、政治架構的侵蝕,以及猶太金融集團推動的全球化浪潮對美國經濟結構的摧毀性打擊,WASP決心重構美國價值觀,恢複英美係經濟結構(X本主義經濟結構),重振美國。

 

WASP共和黨的重要支持者,共和黨也一直將實現他們的價值觀作為自己的目標之一。

 

說到底,美國兩黨的鬥爭是基督教新教和天主教之間的爭鬥,是WASP和其他族裔之間的爭鬥,非裔隻是一個被利用的族群,出於政治正確,這是沒人敢說也不能說的話題。

 

02

什麽是鄉下人的悲歌

 

什麽是鄉下人?書中描寫的是阿巴拉契亞山區的白人工人階級,他們是蘇格蘭-愛爾蘭人後裔,那些沒有大學文憑的數百萬白人工人階級當中的一員。

 

對於這個人群而言,貧窮是家庭的傳統,他們的祖先當年在南方當奴工,然後又當過佃農、煤礦工人,在較近的年代當過機械工和工廠工人,在美國建製派精英的稱呼中,他們是鄉下人(Hillbilly)、鄉巴佬(Redneck),或者白色垃圾(White trash)。

 

什麽是這群鄉下人的悲歌?這些人身上有著一個個的音符:無休止的爭吵、貧窮、吸毒、離婚、濫交、酗酒、暴力、固化......前景黯淡而不知進取,自欺欺人而淪為平庸,深入骨髓的墮落,這群烏合之眾用世襲的音符,鳴咽出憤怒與無奈的悲歌。

 

【鄉下人的悲歌】中,J.D. 萬斯真實講述了社會、地區和階層衰落會給一生下來就深陷其中的人帶來什麽樣的影響。萬斯的外祖父母從肯塔基州的阿巴拉契亞地區向北遷居到俄亥俄州,希望逃離那可怕的貧窮。他們通過努力躋身中產階層,最後他們的外孫從耶魯法學院畢業,這是傳統意義上成功實現一代人向上流動的標誌。

 

 

在這一家人中,外公和外婆,因為過早懷孕,被迫離開了家鄉開始新的生活,外公後來酗酒,家裏爭吵不斷、相互打罵,後和外婆分居,在之後成功戒酒。媽媽和小姨則都經曆了早孕、沒上大學、家暴、離婚,作者的媽媽更慘,後來深陷毒癮;作者是這個家庭中唯一成功躋身上流社會的人,獲得了耶魯法學院的學位並過上了幸福的生活。然而作者的人生進階卻非常艱險,很多個時刻的不同抉擇都可能導致他滑向深淵。

 

作者提供的一個重要發現是鄉下人的生活——往往伴隨著貧窮,家裏也爭吵不斷,他們的孩子為什麽在學習上容易失敗?因為缺少了對學習極其重要的安寧穩定的家庭環境。

 

為什麽在人際關係中也容易陷入失敗?因為從小較多的生活在不安全的緊張的環境中,他們養成了要麽逃跑要麽戰鬥的應激狀態,所以在未來和同學、同事、戀人相處的時候,甚至麵對陌生人的時候,要麽容易情緒衝動,大吼大叫,要麽則逃避問題,沒有勇氣麵對。

 

作者在書中也提到了鄉下人並不是由外在因素決定的,而是要看他們秉持怎樣的道德觀念:“並不是說所有的白人工人階級都生活在掙紮之中。我還是小孩子的時候就知道,在白人工人階級存在著兩套不同的道德觀念和社會壓力。我的外祖父母所代表的是一種:老派、默默的忠誠、自力更生、勤奮努力。我母親和我們社區越來越多的人所代表的則是另一種:消費主義、與世隔絕、憤怒、不信任他人。

 

家暴、酗酒、吸毒、溝通困難和缺乏安全感給萬斯帶來了嚴重的童年創傷。在這樣的家庭長大,萬斯本可能高中輟學、奉子成婚、酗酒吸毒、工作不穩定、窮困潦倒甚至坐牢。

但他創造了奇跡,掙脫了命運的枷鎖,逆流而上,實現了美國夢。

在高中萬斯專心複習,考出了很好的SAT成績,成功申請到了俄亥俄州立大學。因為擔心自己會無法自律,荒廢大學學業,他決定參軍。

 

在海軍陸戰隊萬斯學會了健康飲食、鍛煉身體和管理自己的財務。回到俄亥俄州立大學,萬斯用2年半的時間,以優異的成績,完成了4年的學業。大學畢業後,萬斯申請到了耶魯法學院,當上了律師,拿著6位數的薪水,過上了典型的中產生活。

 

可以說,【鄉下人的悲歌】通過作者的親身經曆,對世代貧窮背後的文化和家庭因素進行了深刻的解讀,對底層白人階級和中產階級進行了深刻的觀察和反思。

 

梳理萬斯家族的關係,發現萬斯家不是完全處於負性狀態的,萬斯的家人在處理家庭關係時候,有一個明顯的上升過程。萬斯的家人,尤其是萬斯姐姐和萬斯自己,都在處理家庭關係上取得了成功。換句話說,萬斯婚姻關係的成功是家族幾代人上升願望萌芽的結果,向上的渴望便是希望。

 

宗教在底層人是有某種道德秩序感與美好的象征意義,正如【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中所言,宗教在最初的時候是幫助人走向階層上升的動力。

 

“當我問阿嬤上帝是否愛我們時,我是想從她口中得到一種肯定,即我們這種宗教信仰能讓我們當時所處的那個世界更有意義。我想得到保證,那就是還有一種更深層次的正義,一種潛伏在周圍的痛苦和混亂之下的節奏或是韻律。”上帝的故事,以及阿嬤樸實的信仰,都會在日後幫助這個家族走向新的麵貌。

 

萬斯的父親對聖經的信仰,“我4歲的時候,父親變好了。他把自己歸功於自己對宗教信仰的認真參與。在此,我父親身上就體現了一種現象,一種社會科學家已經觀察了數十年的現象:信仰宗教的人要快樂得多。”萬斯的父親本來會和母親過同樣的生活,但萬斯的父親卻能夠跳出這個環境,達到相對平和的人生狀態。這和萬斯父親對聖經的信仰是分不開的。

 

【鄉下人的悲歌】是一部極其動人的回憶錄,包含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和諸多幽默元素,記述了向上流動到底是怎樣的感覺,也對一大批人喪失美國夢的現象作了思考。這本書同時也是一部深刻的社會評論,通過作者的成長故事與經曆,以“局內人”的角度,帶領我們以更宏觀的視野,深入探視美國藍領階層所麵臨的困境與危機。 

 

然而綜合來看,像作者一樣成功脫離貧困的案例,屈指可數。大多數的美國白人藍領仍舊擺脫不了世襲的貧窮與困頓,仿佛是一條與生俱來的枷鎖,牢牢套在他們的脖子上。究竟是什麽樣的原因,讓他們無法在美國這個以自由為豪的國度中,找到合適的出路?

 

03

被拋棄的工人階級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推進,美國的製造業日益不景氣,工作崗位不斷流失,底層白人無法找到好工作,也不能得到人脈資源或者社會支持。這一貧困的白人群體(Hillbilly)深陷生活困境,陷入世代貧窮的漩渦。

 

沒有工作不僅讓底層白人生活窘迫,還會讓他們感到愧疚和無助,而舊的移民政策和奧巴馬的醫保讓這種窘迫和無助雪上加霜。

 

1984年出生的J.D萬斯,生於肯塔基的傑克遜,成長於俄亥俄州的米德爾敦。【鄉下人的悲歌】的故事大多數是發生在鐵鏽地帶(Rust Belt),鐵鏽地帶最初指的是美國東北部-五大湖附近,傳統工業衰退的地區,現可泛指工業衰退的地區。

 

在19世紀後期到20世紀初期,美國中西部因為水運便利、礦產豐富,因此成為了重工業中心。鋼鐵、玻璃、化工、伐木、采礦、鐵路等行業紛紛興起。匹茲堡、揚斯敦、密爾沃基、代頓、克利夫蘭、芝加哥、哈裏斯堡、伯利恒、布法羅、辛辛那提等工業城市也一度相當發達。然而自從美國步入第三產業為主導的經濟體係之後,這些地區的重工業紛紛衰敗。很多工廠被廢棄,而工廠裏的機器漸漸布滿了鐵鏽,因此那裏被稱為了鐵鏽地帶,簡稱鏽帶。

 

萬斯的家族就是其中遷徙的人群,也經曆從鄉村走向城市中產階級的階級跨越,本書就用平實的語言記錄萬斯家族在階層上升中出現的經濟狀況好轉了,但是內心出現匱乏與不認同感的生活細節,“鄉下人的悲歌“便是這樣的挽歌,既是對這樣一群遷徙者的歎息,也是對這樣一群人的同情。

 

暢銷書【鄉下人的悲歌】作者、被稱作“白人工人階級發言人”的J·D·萬斯寫道,“在美國,薪資高的工作消失,藥物依賴者比例、死亡率等各種指標都在朝著錯誤的方向發展。

 

如果放任這些人不管,他們會在阻止氣候變暖前死掉。注意到問題所在的隻有川普總統。過去曾經保護工人的民主黨,其領導人更多地生活在加利福尼亞州等大城市地區,與我們現在所在的俄亥俄州東部距離遙遠”。

 

萬斯說,“美國正在出現的最嚴重的不平衡是階級性的,有些人能處理得很好,有些人處理不好,這取決於他們是否有社會關係資本。階級之間存在不可逾越的鴻溝”。

 

萬斯在書中寫道:我們努力工作,憧憬著更好的生活。但是有很大一部分的少數群體(我判斷作者指的是黑人),他們甘願靠著失業救濟金生活。每隔兩周,我能領到一份微薄的工資單,能看到從我的工資裏麵扣除的聯邦和州政府的所得稅,而我們那個藥物成癮的鄰居買丁字牛排的頻率可能比我領工資的頻率還高。

 

我窮的不能給自己買丁字牛排,但是在山姆大叔強製下,我的錢最終被別人拿去買了。這就是我在17歲時的心態,雖然我現在不像當年那麽憤怒,但這是我第一次意識到,阿嬤口中的“工人的黨”——民主黨並不是被他們吹捧的那麽好。

 

萬斯描寫他阿嬤的語氣:我不理解,為什麽那些一生勞作的人們隻能勉強度日,而那些遊手好閑的人卻能拿納稅人的錢買酒和手機。

 

看到萬斯的描寫,我也想起在紐約常常能看到那些開著奔馳、寶馬車的華人去領救濟的畫麵。衣廠的華裔工人一邊領取低收入補助,一邊拿著現金買房。

 

萬斯就是借著書表達了工人階級有一種被欺騙和被拋棄的憤怒。民主黨自稱是工人的黨,但是他們一旦贏得大選,獲得權利,就把支持他們的人忘的幹幹淨淨。

 

民主黨喊著公平正義的口號,從勤勞本分,努力工作的人手中收取高稅收,然後作為福利,分給好吃懶做的人,那些好吃懶做的”少數族裔“,可以經常吃丁字牛排,買手機,而這些工人階級繳納高額稅收,卻吃不起牛排,買不起手機。

 

華爾街金融集團和大型跨國公司靠著給建製派提供選舉資金,得到建製派推動全球化的許諾。全球化使得美國的金融集團,還有類似微軟、蘋果之類的公司賺得盆滿缽滿,而那是利益集團獲利,受損的則是工人階級,尤其是傳統的產業工人。

 

【鄉下人的悲歌】就是一部控訴民主黨施政綱領的書。

 

川普贏得總統大選背後的政治訴求

 

2008 年 12 月 23 日,寒冬的白雪沒能蓋住美國工廠裏加速蔓延的鐵鏽,通用汽車宣布關閉俄亥俄州代頓郊外的工廠,這塊破敗的土地遭受了致命一擊,當地超過一萬個崗位被裁撤。

 

藍領工人們從中產階級迅速墜落,低廉的工資、上升的債務讓他們在貧困線苦苦掙紮,他們隻能祈求上帝,禱告上蒼,沒人告訴他們,前路在何方?

01

誰是全球化的受益者

經濟全球化無疑是一種進步,但是沒有政治和文化結構的全球化,經濟全球化無法獨善其身,理想是美好的,但是現實卻是殘酷的。

我們一直說全球化有利於各個國家,但從沒人說過全球化利於每一個人,其實全球化有利於金融寡頭和跨國公司,而就是這群鐵鏽地帶的美國藍領工人,是全球化的最大輸家。

他們在現代美國經濟格局中無法找到容身之所,被排除在主流社會之外,建製派精英們不想聽他們的政治訴求,也沒改變他們的生活現狀的願望,他們是被掏空的中產,成了希拉裏口中的“遭人唾棄之輩”。

他們積攢了 30 多年的絕望、憤怒和怨恨,最終孕育了一場激進的政治反叛,一舉將川普送進了白宮。這股摧枯拉的力量,也成為了今天全球格局大變動中的高度不確定性因素。

美國藍領工人最大的報複,就是用手中的選票,改變了曆史的走向。

02

川普看到了機會

 

川普競選口號:Make America Great Again(讓美國再次偉大)

2016年川普以微弱的優勢當選美國總統,成為了當年最大的黑天鵝事件之一,民調出錯的地方就集中在“鐵鏽帶”的密歇根、威斯康星和賓夕法尼亞 3 個州,這三個意外州的主體選民都是“非西班牙裔白人”。

五大湖區的鐵鏽地帶原本是民主黨的穩固票倉,結果卻在 2016 年的大選中倒戈,而藍領工人、高中及以下學曆的底層白人則發揮了關鍵作用。

在川普擊敗希拉裏的第二天,一本名為【鄉下人的悲歌】的書迅速衝上了美國亞馬遜圖書銷售總榜第一名。該書的作者萬斯是從小生活在俄亥俄州的蘇格蘭-愛爾蘭後裔,這個族群也是美國媒體、建製派口中的鄉下人(hillbilly)、鄉巴佬(red neck)、白渣(white trash)。

美國主流社會迫切想要了解他們口中鄉下人到底怎麽了,他們的目光終於從精英集團的紙醉金迷落到了邊緣群體的拮據困境。

隨著美國製造業崗位不斷萎縮至今日的 9% 以下(合理的比例是20%),鐵鏽地帶的白人工人階級成為了被拋棄的群體,他們的收入下降卻追求消費主義、背負沉重債務,他們大多數拿不到大學畢業證書(一位白人女性雖然成績優異,因為膚色而上不了哈佛)、缺乏技能、失業率高,離婚、家庭破碎、孤立讓他們陷入了自我複製的貧窮。美國白人工人階級今天的處境,和 20 世紀 80 年代美國學界熱議的非裔美國人悲慘處境何其相似。

這些藍領白人的憤怒、不滿和焦慮無人聆聽,由於他們不願通過打砸搶燒來宣泄憤怒,所以他們是”沉默的大多數“,沒有人關注他們,他們的剩餘價值就是把選票投給民主黨,然後領取救濟金。

美國非西班牙裔中年白人在 1999 年至 2013 年期間死亡率上升了,而在世界上任何人口群體、任何發達國家中,死亡率都是下降的。死亡率上升的原因呈現為自殺、毒品和酒精——將近五十萬人的死亡超出了原本的預期。這一群體的犯罪率也急劇上升。

他們是“最美國”的群體,卻在全球化的過程中成為被美國拋棄的人,這股在追求美國夢時的挫敗、絕望、怒火積攢了 30 年,終於在川普的民粹主義煽動下,凝聚成一股強大的政治力量。即便經濟利益受損,他們也願意堅定支持共和黨提倡的持槍、墮胎、宗教、愛國等文化議題。

正如大西洋月刊指出,他們不是想要“攻陷巴士底獄”,而是想要“抽幹華盛頓的沼澤”,不管接下來會發生什麽。

美國藍領工人的政治撕裂和反叛,重構了政治聯盟的新版圖。學界開始思考,一個由南部、中西部和東北部“鐵鏽地帶”組成的新政治聯盟是不是已經在構建中,美國政治是否正在開啟新一輪政黨重組的新趨勢。

為了得到這些保守選民的支持,川普的經濟政策一定會更加民族主義、更加極端,進而衝擊全球格局。

在國際上,美國加速收縮國際建製,國際公共產品的供給缺失對集體安全造成了不小的挑戰,各地的民粹主義、貿易保護主義興起,呈現出更多的地緣衝突、政治對抗。

而川普喊出的讓美國企業回歸美國,也在加速全球的資本爭奪戰,全球化步步倒退。

03

如何讓美國再次偉大

 

川普提出的經濟政策:

 

減稅方麵:將個人所得稅的最高稅率從39.6%降至25%,公司所得稅不高於15%,一次性遣返企業海外資產所得稅等。

 

基建方麵:大力增加財政支出,尤其是基礎建設投資。

 

移民政策:限製非法移民,使美國勞工市場和勞動力成本上升,推升美國國內薪資水平,同時使失業率下降。

 

貿易政策:提高進口關稅,保護美國企業。

 

能源獨立:廢除和減少政府監管,重啟輸油管道項目,大力開放頁岩油,實現能源獨立。

 

川普額施政綱領的核心就是四句話:降低稅收、貿易保護、產業回遷和大興基建。

 

04

自我糾錯能力是美國始終強盛的最重要原因

 

不管川普的政策正確與否?實行效果如何?但我們可以知道這些政策的初衷都是為了下層人民,即為鄉下人著想的!

 

整理一下川普的施政政策:

 

減稅政策:對於納稅的個人,有更多的錢(對於不工作領取救濟的人肯定不是好消息);對於企業,收益增加,還可以把企業留在國內。

 

貿易政策:保護性政策。提高關稅貿易壁壘程度,可以進口商品的價格,保護美國國內企業,盡量使世界和國內人民使用美國產品。

 

移民政策:提高限製。可以提高美國工人使用率,從而降低失業率,增加工人收入。杜絕非法移民,提高國家安全,減少社會混亂因素。

 

加大基建:把美國企業留在國內,提供就業崗位。廢除奧巴馬醫改,降低政府財政負擔,多餘的錢可以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加大基建投入,不僅可以提供就業,還可以改善生活水平。

 

隻有當懶人不再懶的時候,勞動才能獲得尊重,勤勞的人才能變得更加勤勞。

 

J.D.萬斯的【鄉下人的悲歌】提供了美國下層工人階級的真實生活狀態,以及控訴了民主黨對工人階級的拋棄。

 

這正與川普實施的一係列政策措施不謀而合。

 

 

 

就像我國的東北,曾經的共和國脊梁,為新生的共和國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在改開之後迅速衰敗,人口出現了負增長。所以在東部沿海地區經濟快速發展之後,開始加大對老工業區——東北鐵鏽帶的投資,這即是彌補也是糾錯。

 

平衡貧富差距永遠是任何一個國家政府的職責。

 

美國每隔四年一次的大選,本身就是一次糾錯的機會,選票則代表了民意,2016年沉默的大多數在被建製派欺騙和拋棄後,最終通過選票讓建製派精英意識到:全球化對美國有利,但是對美國人民不利,讓美國再次偉大的口號不僅僅是讓美國再次偉大,而是讓美國人民享受到再次偉大的紅利。

 

不要認為川普退出巴黎協定,退出TPP,與各國打貿易戰,是一種任性的不靠譜的行為,其實他所作的每一件事情,都有其內在邏輯和強大的民意基礎。

 

美國總統是民選的,所以他必須順從民意,而不是順從其他國家的意願,例如歐洲國家對美國不滿,認為美國喪失了國際領導力,其實美國總統背後是美國人民,他不會在乎靠著喪失美國人的利益而滿足加拿大、德國、日本和法國等國家的利益,隻有明白這點,才能明白川普政府的行為模式。

 

草根 vs 精英

 

【鄉下人的悲歌】一書向我們展示了那些被媒體和建製派精英們遺忘的一群人,曾經為美國的偉大創造了無數財富的工人階級,和他們所在的鐵鏽帶。

 

華爾街金融寡頭和西岸矽穀的科技集團不會關注他們,因為全球化能滿足他們的利益最大化,所謂金錢無祖國,資金是在全世界逐利的。

 

在美國誰是建製派精英?建製派代表了哪些人的利益?

 

建製派代表的是華爾街金融集團,大型跨國公司,例如製藥公司和科技公司的利益。

 

共和黨內是以布什家族為代表的,包括羅姆尼等人,所以從2016年選舉開始,這些人就公開反對川普。

 

民主黨是以克林頓和奧巴馬家族為代表的,包括佩羅西等人。

 

在這些家族下麵則是媒體和大學,他們通過政治正確綁架了輿論陣地和導向,並且通過學校,向孩子到年輕人灌輸政治正確理念,他們鼓吹反傳統,反道德,反社會的所謂進步主義,實質是與人類自然法相悖。

 

美國中西部的WASP+南部的福音派+東北部鐵鏽帶的鄉下人,正在形成一股新的政治聯盟和力量,他們是草根,不是精英,但是好在美國開國元勳們,給後代留下的最重要的財富就是每個人手中的選票,這是草根階級把握自己命運最後的武器,他們可以在媒體中失聲,可以被建製派精英遺忘,他們也不會似某些族群善於用打砸搶燒來發聲,他們是沉默的大多數,選票給了他們有怒吼的機會。

 

2020年大選將至,讓我們拭目以待。

 

 

 

 

綜     上

 

 

 

美國中西部的WASP+南部的福音派+東北部鐵鏽帶的鄉下人,正在形成一股新的政治聯盟和力量,他們是草根,不是精英。這些草根階級可以在媒體中失聲,可以被建製派精英遺忘,他們也不會似某些族群善於用打砸搶燒來發聲,他們是沉默的大多數,但是選票給了他們有怒吼的機會。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