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不試故藝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圍爐夜話】115,美國大選(十五)宗教對大選的影響(下)

(2020-09-13 18:09:05) 下一個

2020年8月22日  周六  多雲 雨

庚子年七月初四

?

美國大選

 

 導 語

 

2020年美國總統選舉(United States Presidential election,2020),於2020年11月3日舉行,是美國第59屆總統選舉。

 

美國總統選舉每4年舉行一次,總統選舉製度為選舉人團製度,根據現行美國憲法第22修正案,美國總統任期為4年,可以連任一屆。

 

2020年美國總統選舉將在以唐納德.川普為代表的共和黨與以喬.拜登為代表的民主黨之間展開。

 

2020年美國總統選舉同時,眾議院435個席位,參議院33個席位也會進行改選,以產生第117屆美國國會。

 

美國總統大選是美國政治生活中的關鍵點,它決定了美國的政治發展方向,尤其是弗洛伊德事件引發的種族騷亂,更加加深了共和黨與民主黨之間的對立和種族之間的鴻溝,2020年美國總統選舉,決定著美國的主流政治傾向是繼續向左轉還是向右轉的關鍵分水嶺。

 

2020年美國總統選舉對世界未來將有著深刻的影響,因為美國日益抬頭的孤立主義政策等不確定因素,將影響到全球的地緣政治、國際貿易和區域穩定,所以也是全球矚目的一次大選。

 

影響總統選舉因素很多,【圍爐夜話】將從聯邦體製、選舉製度、兩黨政治、經濟走向、族裔分布、宗教傾向、工會和女性,搖擺州選情分析等層麵,全方位、多視角,深層次的展開全麵分析。

 

【圍爐夜話】將以紅(共和黨)藍(民主黨)兩營競選策略和選情發展,進行沙盤推演,對誰能獲得2020年總統選舉做出準確預測。

 

政治:政,指的是製度和秩序,治,指的是社會狀態和治理方式。

 

權力:指的是影響和支配政治的能力。

 

權利:指的是在法律框架下實現自身利益的力量。

 

利益:政治、經濟、教育、文化等權益。

 

美國華裔的當前任務是獲得自身應該得到的權利,通過爭取權利而獲得利益。

 

華裔的後續任務是尋找戰略同盟,通過同盟的力量來獲得權力,並且通過同盟獲得的權力,來達到我們期望獲得的權利。

 

誰是我們華裔的敵人,誰是我們華裔的朋友,這是華裔當前的首要問題。

 

請跟隨【圍爐夜話】,一層層的撥開美國政治迷霧,一點點看清美國政治版圖,一步步分出敵我態勢,一局局演繹選舉發展趨勢。

 

期待幫助朋友們找到心中的敵我。

 

 

宗教對大選的影響(下)

 

 

美國是當今世界上經濟、軍事、科技最發達、最現代化的國家,也是所有西方國家中,宗教性最強的國家。宗教是美國社會中最重要、最廣泛、最活躍的力量之一,在美國人生活的各個方麵發揮著重要作用。

從美國的東岸到西岸,從都市到鄉村,無論走到哪裏,都會深切感受到無所不在的宗教。美國的國歌中,寫著“上帝保佑美國”,美國的鈔票上,印著“我們相信上帝”,美國總統就職,要手按聖經宣誓,美國國會開會,要在牧師的祈禱聲中開始,美國的軍隊中配有專職神甫、牧師。

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美國人自稱信仰上帝、百分之七十的美國人自稱屬於某個宗教團體、超過一半的美國人每天祈禱、百分之四十以上的美國人每周去教堂參加禮拜。風格迥異的30多萬座教堂遍布美國城鄉各地。

許多美國人出生後要在教堂接受洗禮、結婚時在教堂舉行婚禮、去世後要舉行宗教葬禮。各種各樣的宗教電台、電視台、報紙、互聯網站從早到晚宣傳著宗教信息,宗教的書籍、音樂、影視作品隨處可見。

由宗教團體創辦或具有宗教背景的私立大學、中學、小學被認為是美國質量最好的教育機構。美國一半以上的慈善事業與宗教組織有關。所有這一切,都顯示出了宗教在美國社會中的強大影響力。

 

 

基督教(新教)對美國政治文化的影響

 
 

 

17世紀初,一批英國和歐洲大陸的清教徒懷著強烈的宗教激情橫渡大西洋來到北美,他們不是經濟難民、不是政治難民,而是為了逃避宗教迫害的宗教理想主義者。他們的主要目的是要按照聖經的原則,以“上帝選民”的身份,在北美殖民地這塊“被上帝揀選的土地”上,建立“山巔之城”,向世人彰顯“基督的光明”。

 

清教徒強調《聖經》的權威,相信“預定論”,恪守禁欲主義,富有冒險開拓精神。堅信他們可以實現上帝的計劃,促進教會的興旺發達。清教徒為上帝效勞、努力進取、自我奮鬥的精神與後來美國人性格特征的形成有著密切的關係。

基督教(新教)的信仰和實踐中的重要原則——原罪說、契約論、【聖經】權威說、公理製及選民觀從根本上影響了美國人的意識形態和價值觀。由清教徒倡導的教會自治的管理原則,孕育了美國人最早的民主精神,對後來美國政治製度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其中最著名的事件有1619年的 弗吉尼亞議會和1620年的【五月花公約】的簽署。【五月花號公約】寫道:“為了上帝的榮耀,為了增加基督教的信仰,為了提高我們國王和國家的榮耀,我們飄洋過海,在弗吉尼亞北部開發第一個殖民地。我們這些簽署人在上帝麵前共同莊嚴立誓簽約, 自願結為民眾自治團體”。

 

一百六十多年之後,傑斐遜寫道,“我們的先父們背井離鄉,來到這片土地上,目的是為了尋求一個有世俗自由和宗教自由的居住地”。

 

對於清教徒來說,自由的首要內容是不屈服於任何世俗的權力而放棄自己敬侍上帝的方式。因為在通往天堂的路上,隻有上帝的召喚能夠給予他們真正的指引,他們也隻聽從上帝召喚的指引。

 

隨後陸續有大批的基督教教徒為逃避宗教迫害或其他原因移居美洲開發新大陸,到 17世紀中期,已有幾萬名基督教教徒移民到了北美。對美國曆史具有重大影響的主要有從路德宗演化出的福音信義宗和源於信義宗 的貴格會以及由基督教(新教)而出的分離派、長老派、公理會、浸禮派、 普救派等。可見,美國一開始就是一個建立在基督教意識形態之上,為基督教精神所驅動,以實現基督教意識形態為目標的國家。

 

01

 

政治認同就是對基督教價值觀的認同

 

政治認同是政治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政治認同往往是一個社會穩定有序的社會心理前提。

 

美國是個移民國家,是個民族的大熔爐,每個人來自世界各地,具有各種文化背景,各種異質文化融入美國,沒有使美國分崩離析、四分五裂,反而使其斑斕多彩、百花齊放。美國人無論祖先來自何處,膚色如何,使用何種語言,他們跨洋過海來到美國,成為美國人,絕大多數人都會表現出強烈的愛國心和作為一個美國人的驕傲。

 

將形形色色的移民及其後裔凝聚在一起,使其具有統一道德標準與價值觀的就是宗教,是基督教倫理觀。

 

美國中小學生每天要宣讀效忠誓言:我宣誓效忠美利堅合眾國國旗,以及它所代表的共和國,在上帝庇佑下的統一國家,不可分割,人人享有自由和正義。One Nation Under God 的概念從小就植入美國人民的心中。

 

在美國52.5%的人信仰基督教,這不僅僅是大多數美國人把基督教作為信仰,還是大多數美國人內心已經將基督教價值和倫理作為美國人必須遵守的道德標準和生活準則。

 

在美國無論你是出生在美國的公民還是新移民,不論你來自哪裏,信仰什麽,一旦進入這個社會,就要接受源於基督教的價值觀和道德標準。

 

美國雖然是政教分離,但是宗教機構仍然是人們了解、理解和學習公民道德規範的重要場所。

 

人們可以有不同信仰,但是必須接受基督教的價值觀,因此基督教價值觀和道德規範是美國人的凝結劑,是美國人的基本共識,是美國政治和文化的DNA。

 

02

 

政教分離保護了宗教自由

 

廣義的政教關係不僅是政府與教會的關係,而且也是政治與宗教的關係,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明確規定了關於宗教的兩個根本性原則:政教分離原則和宗教自由原則。

 

政教分離原則主要是政府與宗教在組織製度上分離,目的主要是防止世俗政府幹預神聖的宗教事務,這一原則與基督教信仰分不開,因為基督教有超越主義價值觀,嚴格區分人的精神生活和世俗生活,將個人的私域與國家權力二元化對立,這保證了宗教的自由。

 

政教分離不是指宗教信徒與與政治活動的分離,政治需要道德作為基礎,而道德來自信仰,因此公民在遇到政治選擇和決策時,宗教必然在做出判斷時發揮重要作用。

 

在基督教主導美國價值觀的社會裏,大多數美國人認為擺脫宗教信仰,政治會陷入無底線的深淵。為此宗教教會鼓勵教徒要積極參與政治,並為公民參與政治提供了各種機會,對公民參政能力的培養和提高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03

 

宗教的政治參與能力

 

1986年重新修訂的《國內稅收法典》規定,教會有遵守禁止參加某些特定活動的義務,這些活動包括:將社團收益分配給其成員或理事、參加政治運動或試圖影響立法(遊說議員)等。

 

這隻是指禁止以這個教會團體的名義參加政治活動,而宗教組織中的個人還是可以以公民的身份參加這些活動的,也不禁止宗教活動中對於公共事務的探討。

 

憲政民主政治的一個顯著特點是公眾能夠通過參與政治,從而影響政治決策。然而良好有序的政治參與是需要具有一定參政技能的公民與之相適應的。這就牽扯到兩方麵的問題,一是得有願意參加政治活動的公民,二是這些公民得具有一定的參政技能。

 

教會之所以能夠提高公民政治參與能力的前提是教會喚起了人們參政的熱情,教會為其成員提供了一個平等與民主的內部環境,其所宣揚的互助精神又往往使成員受到感染,激發起參與公共事務的熱情。

 

這一點在非洲裔美國人身上表現比較典型。教會是美國黑人中最古老和最有活力的社會組織,黑人的教會活動都與社會活動關係密切,部分原因就在於教會為黑人提供了獨一無二的社交機會和平等的社會參與機會。 

 

在培育公民參政能力上,有組織的教會對於憲政民主有著極其重要的維護作用。有組織的教會是人們學習政治技能、培養政治能力的機構,能夠幫助教徒獲得基本的文化素養和公共活動技能,從而有效地參與民主政治。

 

教會是社區的中心,是獲取社會資源的最佳途徑,是社交興趣、規則和技巧的孵化器。教徒通過積極參與宗教活動,能夠學會如何發表演講,組織會議,處理分歧和承擔管理責任,學會了人際交往,從而獲得了在更大範圍內參加更多與宗教有關的社交活動的機會。

 

而這些活動的參加往往會促使教徒參加更廣泛的各種非宗教的組織與活動(例如選舉投票等政治性的活動) 並獲得更多的社會關係。而這一切又都是可以直接轉化為政治行動的技能和政治資本。教會是供人們進行民主實踐的小型實驗場所。

 

04

 

基督教價值觀是美國社會的思想基礎

 

宗教對美國政治與外交的影響首先表現為美國化了的基督教世界觀、價值觀構成了美國的主流意識形態,確立了能夠有效維護美國國家根本利益的、公眾普遍認可的道德評價體係,這是宗教得以影響美國政治與外交的社會大背景。

宗教(主要是基督教)神學塑造了美國政治與外交的思想基礎。除了“自由、民主、平等、博愛、法治”等西方國家流行的政治理念之外,美國社會的價值體係中最為核心的是基督教的價值觀。

大多數美國人都相信美國是上帝選中的、受到上帝保佑、體現上帝榮耀的國家,美國負有上帝賦予的偉大使命。這個使命就是要在人世間體現上帝的意誌、要將基督教文明推到全世界、將世界引向光明和善良,要做全世界的領導者。

“美國是上帝祝福的國度”的天命思想和“拯救人類與世界”的使命感深深植根於美國人的心中,構成了一種美國人特有的宗教性的自我感覺和意識,即所謂的“天定命運”觀。這是美國人從殖民地時期清教徒先輩繼承下來的傳統,它來源於基督教的救世主義和清教徒改造社會、改造世界的天命意識,決定了美國建國以後政治、外交政策的基調,也是美國“帝國主義”與“霸權主義”思想的根源。

美國人從不隱諱。美國以基督教為立國之本,美國政治與外交的指導思想從一開始就受到了帶有美國特色的基督教傳統的影響。這是美國人引以自豪的、最重要的精神支柱、道德源泉。美國的曆史不長,但作為美國社會道德基礎的基督教傳統卻源遠流長,這是美國國情的一大特色。

 

05

 

宗教的影響力是政治決策者必須重視的

 

宗教影響政治的具體方式有直接的、也有間接的。直接的方式並非是宗教在組織上對政府的參與,而是使用各種方式向立法、行政部門的決策者表明宗教在重大問題上的觀點,使決策者能夠采取宗教的價值取向,最終影響政府或立法機構的立場。

宗教影響政治的行動平時是分散的、小規模的,一旦匯集起來,就會對美國的政治與社會造成巨大的衝擊。

例如上個世紀六十年代的民權運動與八十、九十年代的“親家庭”運動。此外,在反對戰爭、消除貧困、環保、反對種族歧視、墮胎、醫療保險與社會福利改革、減稅、解決移民身份、槍支控製等美國社會普遍關注的問題上,宗教團體的意見舉足輕重,是美國政治領袖所必重視的。

 

06

 

宗教對美國選舉的影響

 

宗教真正得以影響政治的途徑不是公開表態、施加壓力,而是通過參與選舉,用選票說話。

美國的各級政府首腦、議會議員、社區機構、社團組織領導,都是選舉產生的。在選舉中,作為社會資本的最大占有者,教會的社會網絡結構可以使宗教在看似無序的茫茫人海中極為有效地對各種政治問題迅速做出反應。

通過宗教信徒的選票,有效地對政治與政客施加影響。由於絕大多數美國人既是選民又是宗教信仰者,任何人要想在美國政治鬥爭中取勝,就都必須得到宗教的認可與支持。

在總統大選中,宗教信徒的選票十分重要。從裏根到小布什總統的當選,尤其是川普贏得2016年大選,福音派宗教組織和宗教保守派信徒的支持起了決定性的作用。

在整個西方世界麵臨文明衰落的情況下,美國的宗教複興運動興起,信教人數不斷上漲,宗教對美國的政治、經濟、文化發展起到了推動作用。

美國的宗教團體也日益關注現實政治問題,尤其是基督教右翼勢力對美國的影響力不斷上升,宗教對美國大選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美國規模較大的宗教利益團體組織有37個,全美有236533個基層宗教社團,各類宗教利益團體的院外活動家充斥美國國會和白宮。它們影響美國政治主要通過幾個途徑:一,在決策過程中遊說政策製定者;二,通過選票影響總統選舉;三,通過特殊關係,對政府官員提供谘詢;四,利益團體本身就是公職人員的重要來源。

盡管美國宗教派別紛雜,但是基本可以分為自由派和保守派兩類,目前美國絕大多數基督徒(新教)和天主教徒中,持保守觀點的人數比例分別是44%和41%,持自由派觀點的分別為28%和36%。

美國有宗教信仰的人多數在選舉中傾向投票給堅持保守主義觀點的共和黨總統候選人。

宗教對於美國人的影響非常深刻,任何一位總統候選人都不敢忽視宗教在總統選舉中的作用,因此爭取教派選票已經成為近年來總統選舉的重要內容。從體情況看,共和黨選民比民主黨選民具有更加強烈的宗教傾向。

所以民主黨隻好打種族牌和福利牌,利用煽動黑人種族騷亂,濫發福利來拉少數族裔的選票。

美國有6200萬天主教徒,在幾個關鍵的搖擺州也占有較高的比例,例如威斯康辛州占31.7%,賓夕法尼亞州占30.1%。天主教徒比較關注社會經濟問題,不像基督教徒比較關注道德價值問題。

2020年總統選舉,由於美國眾議院議長佩羅西和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喬.拜登都是天主教徒,所以在民主黨爭取天主教徒選票方麵具有一定優勢。

對於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川普,最重要的則是穩住基督教右翼和福音派的繼續支持,拉攏天主教新保守派和猶太教正統派的選票是關鍵。

 

07

 

宗教對美國對外政策的影響

 

宗教對美國外交也具有巨大的的影響力,有一種頗為流行的說法:“理想主義與現實主義是貫穿美國外交政策的兩條主線”。

“現實主義”是指對國家利益的現實考慮,而所謂的“理想主義”則是宗教道德原則。為什麽美國的外交政策與全球戰略,必須符合宗教道德原則?因為“美國把外交政策同美國式的理想主義合二為一,外交成了實現美國人美德和使命的手段”。

喬治·布什曾經直言不諱地宣稱:“在世界各民族中,隻有美國既有道德標準,又有手段維護世界和平。因為美國是這個星球上能夠團結和平力量的唯一民族。”

不同曆史時期的美國外交,具有不同的特點,但無論什麽時候、美國政府奉行什麽樣的外交理念、采取什麽樣的外交政策、製定什麽樣的外交戰略,都必須得到國會的批準、必須符合美國的價值觀與道德標準。

教會和宗教信徒(同時也是美國選民)把一切問題都與宗教信仰掛鉤,然後用宗教道德標準進行衡量。美國基督教文化背景下的信仰自由、言論自由和民主選舉,成功地製約著美國外交決策者的外交思維和外交行為,迫使政府和國會在製訂外交政策時必須考慮宗教和宗教信仰者的需求,盡管宗教道德在美國不是法律,但卻具有權威而獨特的道義約束力。

宗教始終在影響著美國政治與外交,教會在組織內部不斷提升和強化宗教信徒的宗教信仰、鞏固宗教作為美國社會道德標準與價值觀源泉的地位。

近年來,宗教在美國社會的影響與地位受到了世俗化、多元化的極大挑戰。青年一代的信仰淡薄,許多傳統教派持續衰落,傳統宗教道德標準不斷被突破。

但從曆史發展的角度看,宗教在美國的精神支柱與核心價值觀的地位難以撼動,宗教作為維係美國社會凝聚力與向心力的作用難以被其他體係所取代,在未來相當長的時期內,宗教仍將會在美國社會發揮重要的作用,影響美國的政治與外交。

不了解美國的宗教,尤其是基督教(新教),就無法真正了解美國社會,不理解美國基督教(新教)核心價值,就無法理解美國的政治和外交政策,基督教是美利堅民族文化的核心,基督教的價值觀則是美利堅民族的DNA。

學習和理解美國基督教(新教),是打開美利堅民族心靈的鑰匙。

 

08

 

宗教對華裔的影響

 

生活在美國的華裔大多屬於無神論者,即使參加教會,大部分也是以中國人的思維方式去理解宗教,具有極強的功利色彩。例如把教會當成一個社交場所,教會能提供免費學習英文,教會能提供許多福利等等。

 

另外華裔一般認為宗教隻是一種提供精神寄托,屬於虛無縹緲,無實際用途的東西,用嘲笑的口吻調侃西方人所談論的“靈魂”一詞,這就造成了華裔很難理解美國人的內心世界。

 

其實宗教神學就是哲學,是探討人生和宇宙的鑰匙。例如美國人談論最多的就是信仰多元是自由和民主的精神底蘊,它構成了美國獨特的經驗核心,自由首先指的是信仰自由,平等首先指的是信仰平等,這種自由和平等的愜意隨著對世俗生活的參與,逐漸轉化成爭取世俗平等自由的權力。

 

如果真正接觸到美國人的教會,就能體會到基督教政治哲學通過人與上帝之間的直接聯係,將人解析為二元實體,從而使人們的精神世界具有獨立價值,例如個人及彼岸命運在政治秩序中,具有目的性意義,這就是個人權利和自由的深處背景。

 

美國人從小就在教堂學習和掌握哲學思考方式,他們對人,對世界的認識一定比沒有接觸哲學的人更加深刻和睿智。

 

華裔由於多數屬於無神論者,不熟悉哲學思考方式,當然對政治就缺少深刻的理解,大多都是通過直覺感受,進行功利性選擇,功利性的選擇自然就沒有對政治投入的源動力。

 

教會是學習、了解選舉政治,掌握選舉知識的重要場所,華裔缺少了通過教會熟悉了解選舉的知識,所有華裔不熟悉,不了解選舉,也對選舉的重要性缺少認識,華裔的投票率始終是最低的。

 

華裔過去政治傾向基本接近民主黨,主要是出於功利主義視角,認為民主黨對移民和社會福利較為開放,而且老一輩華裔通常都是根據同鄉會、族裔會館和宗親堂會頭腦的指令去投票,缺少自我思辨和判斷。

但是近些年來,隨著華裔新移民的成長,具有獨立思考和分析能力的選民成長起來了,他們通常會通過英文主流媒體和網絡對選舉政治進行判斷,對共和黨和民主黨的政治理念進行分析。

這些人更加重視意識形態和價值觀是否符合我們華裔文化傳統,例如共和黨反對非法移民,歡迎合法移民;反對毒品,打擊犯罪,重視生命,反對墮胎,保護家庭,重視法製;鼓勵勤勞致富,公平競爭,反對結果平等;反對種族歧視和逆歧視,支持所有種族平等,包括在入學和選擇職業方麵的平等。

民主黨保護非法移民,實施無節製的大規模福利政策,支持同性戀,無性別廁所,毒品合法化,煽動種族暴亂,削減警察費用,解體法製社會,尤其是在大學錄取方麵對非裔和拉丁裔的特殊照顧,所有這一切都不符合我們華裔的政治理念。

基督教價值觀與我們中華文明、儒家思想一樣,具有普世價值,華裔在接觸了基督教文化後深切感受到,共和黨所提出的政治理念與華裔的內心能產生共鳴。

所以在2016年大選中,華裔表現出了巨大的能量,支持共和黨的華裔選民大量出現,一舉改變了以往華裔大部分投票給民主黨的局麵。

預計2020年大選,尤其是經曆了民主黨煽動的,黑人街頭打砸搶燒的騷亂後,更加堅定了華裔拋棄民主黨,選擇共和黨,將會有更多的華裔選民將自己的選票投給共和黨,因為共和黨的政治理念代表了華裔的理想。

 

 

 

 

綜  上

 

 

 

不了解美國的宗教,尤其是基督教(新教),就無法真正了解美國社會,不理解美國基督教(新教)核心價值,就無法理解美國的政治和外交政策,基督教是美利堅民族文化的核心,基督教的價值觀則是美利堅民族的DNA。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