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不試故藝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圍爐夜話】112,美國大選(十二)族裔對大選的影響——亞裔

(2020-09-13 18:01:08) 下一個

2020年8月5日  周三  晴

庚子年六月十六

 

美國大選

?

 導 語

 

2020年美國總統選舉(United States Presidential election,2020),於2020年11月3日舉行,是美國第59屆總統選舉。

 

美國總統選舉每4年舉行一次,總統選舉製度為選舉人團製度,根據現行美國憲法第22修正案,美國總統任期為4年,可以連任一屆。

 

2020年美國總統選舉將在以唐納德.川普為代表的共和黨與以喬.拜登為代表的民主黨之間展開。

 

2020年美國總統選舉同時,眾議院435個席位,參議院33個席位也會進行改選,以產生第117屆美國國會。

 

美國總統大選是美國政治生活中的關鍵點,它決定了美國的政治發展方向,尤其是弗洛伊德事件引發的種族騷亂,更加加深了共和黨與民主黨之間的對立和種族之間的鴻溝,2020年美國總統選舉,決定著美國的主流政治傾向是繼續向左轉還是向右轉的關鍵分水嶺。

 

2020年美國總統選舉對世界未來將有著深刻的影響,因為美國日益抬頭的孤立主義政策等不確定因素,將影響到全球的地緣政治、國際貿易和區域穩定,所以也是全球矚目的一次大選。

 

影響總統選舉因素很多,【圍爐夜話】將從聯邦體製、選舉製度、兩黨政治、經濟走向、族裔分布、宗教傾向、工會和女性,搖擺州選情分析等層麵,全方位、多視角,深層次的展開全麵分析。

 

【圍爐夜話】將以紅(共和黨)藍(民主黨)兩營競選策略和選情發展,進行沙盤推演,對誰能獲得2020年總統選舉做出準確預測。

 

政治:政,指的是製度和秩序,治,指的是社會狀態和治理方式。

 

權力:指的是影響和支配政治的能力。

 

權利:指的是在法律框架下實現自身利益的力量。

 

利益:政治、經濟、教育、文化等權益。

 

美國華裔的當前任務是獲得自身應該得到的權利,通過爭取權利而獲得利益。

 

華裔的後續任務是尋找戰略同盟,通過同盟的力量來獲得權力,並且通過同盟獲得的權力,來達到我們期望獲得的權利。

 

誰是我們華裔的敵人,誰是我們華裔的朋友,這是華裔當前的首要問題。

 

請跟隨【圍爐夜話】,一層層的撥開美國政治迷霧,一點點看清美國政治版圖,一步步分出敵我態勢,一局局演繹選舉發展趨勢。

 

期待幫助朋友們找到心中的敵我。

 

 

亞裔美國人

 

 

亞洲裔美國人(英語:Asian Americans),簡稱亞裔美國人,是指具有亞洲血統的美國公民,包括華裔美國人、菲律賓裔美國人、印度裔美國人、阿拉伯裔美國人、日裔美國人、越裔美國人、韓裔美國人和其他血緣來自於亞洲的美國人。

 

其中華裔是亞裔移民中人口最多的族群,平均每四個亞裔中就有一名華裔。 

 

美國的聯邦法律在稱呼少數族裔時,將不再使用東方人和黑人等“具有歧視性”的詞匯,“東方人”和“黑人”將分別由“亞裔美國人”和“非裔美國人”取代。 

 

 

美國聯邦人口普查局近日發布的人口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亞裔美國人已達2141.92萬人,其中30%生活在加州。

 

依照族群,華裔以508.17萬人居首,其次分別為印度裔(約412萬)和菲律賓裔(約391萬)。

 

01

印度裔

 

一,美國印度裔族群的形成:

 

印度人移民美國是從1820年開始的,主要來自印度旁遮普邦,在英軍印度軍團服過役的錫克教農民,他們喜歡購買土地,主要集中在加州。

 

隨著印度人的增多,美國移民局開始限製印度移民,加州1913年通過的【外國人土地法】,禁止外國人合法獲得土地令印度人損失慘重。美國國會1917年通過的【禁移區法】則終止了印度人移民美國的合法性。1923年美國最高法院裁定印度移民無權歸化為美國公民。1924年國會通過的【配額法】則關閉了亞洲人移民美國的大門。

 

此外許多印度裔移民參加反英政治活動而被驅逐出境,到1946年印度裔僅剩1500人。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美國社會對外來移民的態度開始發生變化,印度裔從1965年約一萬人增加到412萬人。

 

造成印度裔飛速增長的原因:

 

1,印度獨立後采取蘇聯式的經濟製度,經濟發展乏力,大量知識分子失業,直接導致知識分子移民美國。

2,印度獨立後對低種姓人群采取保護政策(政府機構、高等院校保留名額,使受益人隻能是低種姓人群),也導致婆羅門等種姓人群大量移民。

3,美國對外來人才的大量需求為印度移民創造了條件。尤其是對信息技術人才的引進中,亞裔增長最快,其中以印度裔為最多。

4,原殖民宗主國英國在二戰後的衰退,引起了嚴重的種族對立和衝突,1962年英國通過的【英聯邦移民法】對移民設置限製,也導致印度裔知識分子向美國移民。

 

二,美國印度裔族群的特點:

 

1,鮮明的精英特性,1965年後移民美國的印度裔大多數為知識精英,受過良好教育,從1966-1977年,印度移民95%屬於專業技術人才,其中有近2萬名擁有博士學位的科學家、4萬名工程師和2.5萬名醫生。90年代之後則有更多的信息技術人才來到美國。

隨著知識型高技術移民增多,印度裔整體性職業層次和教育水平也得到快速提高,從事管理專業技術類型的印度裔占到了其勞動力總量的66.5%。美國印度裔具備了鮮明的精英性質和較高的族裔素質。

2,族裔人口增速驚人,從1965年的一萬人增長到412萬人,僅次於華裔,稱為第二大亞裔族群。

3,雖然宗教信仰多樣,但是由於印度獨立之後政體穩定,所以海外印度裔政治上比較一致,印度裔各族群之間比較平和,對祖國的向心力比較強。不同宗教派別對祖國的情感和態度上能夠維持一種超越宗教和種姓差別的認同感。

4,傳統文化得到了較好的堅守和傳承。印度裔在不斷融入主流社會的同時,較好的保持了傳統文化的延續,尤其是在宗教、婚配、服飾和飲食等方麵,這使得印度裔的後代對祖籍國的族群自身的強烈文化認同。

由於印度裔移民大多出身於中上層,對堅守文化傳統意識強烈,所以在外來移民中,印度裔家庭最為穩定,離婚率最低,族裔間通婚也較少。

5,印度裔移民分布:33%在美國東北部,26%在南部,24%在西部,17%在中西部。

 

三,美國印度裔的發展與影響:

 

1,經濟領域,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印度裔就成為美國少數族裔收入最高的群體。

美國酒店服務業中,印度裔酒店業的總量占全美50%經濟旅館和35%酒店業。

出租車、加油站、各類便利店和99店大多是印度裔壟斷,華裔中流傳一句話:跟著印度人後麵做生意一定賺錢。

2,印度裔積極參與美國政治生活,他們為美國大選提供大量政治捐款,提供美國國會的“印度連線”組織,加強與美國政界的聯係,推動國會通過有利於美印關係發展和族裔利益維護的相關法案。

3,印度裔在美國科技發展中發揮了很大的作用。美國宇航局的印度裔雇員占了30%,美國有300多位世界頂級印度裔科學家,占全美科學家總數的12%。

印度裔移民占微軟公司員工的34%,英特爾的17%,思科的25%,IBM的28%。矽穀技術公司的7%由印度裔經營。有4名印度裔諾貝爾獎獲得者。印度的音樂、舞蹈、食物、服飾、瑜伽、繪畫等文化遺產在美國也得到了很好的傳承和展示。

4,印度政府從“海外印度裔卡”到“雙重國籍”再到“印度海外公民”方案,逐步實現了海外印度裔國民地位,密切了海外印度裔與祖籍國的關係,加大了印度裔對祖國的向心力,同時也促成了印度裔推動美印關係良性互動,影響了美印兩國民眾彼此間的認識,對國際社會認知印度的視角產生了積極的作用。

 

四,為什麽印度裔能獲得成功:

 

1,精英教育。殖民地留下的不僅有精英教育,還是一套遊戲規則。這套規則又使印度人在踏上美國之後能夠無縫地融入到職場,相比於東亞文化圈的同僚們,也許在技術和工作態度上略有不及,但相對於後者認為埋頭苦幹就能獲得回報的 “東亞精神,印度人的智慧顯然更適合美國職場。

而且在接受素質教育過程中,他們已經獲得了來自英美教育內核的能力——演講能力、思辨能力等等。

2,多元文化。印度擁有印度教、佛教、伊斯蘭教、錫克教、基督教等多種宗教並存,有23種語言共用,有種姓製度存在,貧富差距很大,導致在這種環境中成長的人具有多元文化處理能力和應對複雜局麵的能力。

3,團結互助。在美國,不管是來自巴基斯坦,孟加拉還尼泊爾,都認為是印度人,都放棄彼此的隔閡,互相幫助,他們住在一個社區,老移民幫助新移民。印度裔精英很注意幫助本族裔,在招聘、工作安排和培訓上都會互相提攜,如此良性循環,造就了一批批的印度裔中高層管理人員隊伍。

五四後,尤其X革後的華人鬥爭性強,團結性極差,一言不合互相攻擊,互存戒心,導致海外華人無法團結和共存發展。

4,培養後代。印度裔十分注重培養後代,不僅僅表現在家庭,更表現在整個族裔,1992年矽穀印度裔成功人士籌辦印度企業家協會,每人每年交會費1500美元,明文規定不求回報,幫助後來者,如今從幾十人發展到13個國家,54個分支機構,13000多名會員,成為印度裔企業家和投資者的平台。

 

五,印度裔的政治傾向:

 

1,傳統上印度裔比較傾向民主黨,但是近些年印度裔的業主增多,他們的理念與共和黨相近,印度裔參與政治的意願也增高,有兩位印度裔共和黨擔任州長,出任川普政府公職的印度裔也超過往屆政府,今年大選印度裔支持共和黨的概率將會大幅增加。

2,本屆共和黨政府積極與印度加強雙邊關係,尤其是印度總理莫迪訪問美國,極力在印度社區為川普拉選票,也對印度裔選民今年選舉投票傾向產生影響。

3,判斷除了西岸矽穀印度裔精英出於維護全球化利益,支持民主黨外,其餘大部分印度裔企業家和業主都會支持共和黨川普連任。

 

02

韓裔

 

韓裔(Korean Ameirican)指擁有韓國血統的美籍人士,朝鮮裔不算在內。據韓國外交部統計有249萬韓裔在美國。據美國人口統計局公布的數字韓裔有182萬。

 

韓裔主要居住在加州、夏威夷州、紐約州和新澤西州。

 

1884年朝鮮王朝甲申政變被袁世凱鎮壓後,徐載弼逃亡美國,是第一個朝鮮裔美國人。

 

1903年大韓帝國勞工抵達夏威夷。韓戰後韓國人開始來到美國,其中女性占了很大比例,1968年美國【移民與國籍法】生效後,大批韓國人移民美國。

 

韓裔在體育和演藝方麵表現突出。

 

發生於1992年4月的洛杉磯黑人暴亂,黑人打砸搶燒,對位於洛杉磯市的韓國城造成威脅,韓裔在得不到警方保護的情況下,沒有逃離,而是紛紛拿起武器保衛自己同胞的生命和財產,讓凶殘的黑人第一次知道暴力的下場和韓裔的凶狠作風。

 

洛杉磯暴亂後,韓裔被稱為Roof Korean(屋頂上的韓裔,意思是韓裔拿起槍在屋頂保衛自己)。

 

韓裔為我們亞裔樹立了積極和優秀的示範,對凶殘的黑人暴徒,就是要用手中武器跟他們“聊天”。

 

韓裔的政治傾向屬於較為保守,尤其在洛杉磯暴亂中與美國最大的種族主義者——非裔結下了仇恨,所以韓裔反對支持黑人騷亂的民主黨,大部分韓裔支持共和黨。

 

03

越南裔

 

越南裔美國人主要是1975年越南戰爭結束,大批南越人逃離越南,移民美國。現在美國有198萬越南裔,其中越南華裔占11.3%。

 

越南裔主要是政治難民,大部分居住在加州和德州。

 

越南裔移民美國主要分為三波。

 

第一波越南難民潮始於1975年4月,大批與南越政府關係密切的人逃亡美國,這些人都是社會精英,教育程度較高,他們主要是在西貢被占領前通過飛機撤離,最後一批則是通過美國海軍艦艇撤離的。這期間大約有12.5萬人離開越南。

 

1975年福特總統批準了【印度支那移民和難民援助法】,使得越南難民可以特殊身份進入美國。1976年至1977年又陸續有5000人逃離越南。

 

第二波越南難民潮始於1978年至1980年代,由於越南政治和經濟等問題,大規模饑荒蔓延,加上越南政府反華排華,導致許多華裔越南人無法在惡劣的環境中生存,紛紛乘坐小漁船逃離越南。

 

第三波是在聯合國難民署的督促下,越南政府通過了【有序撤離法案】,允許家庭團聚和人權原因合法離開越南,許多因政治原因受到迫害的人士,以及許多混血兒和他們的母親來到了美國。

 

越南裔信仰基督教的比例較高,政治傾向更加接近保守理念,所以越南裔普遍支持共和黨。

 

04

菲律賓裔

 

公元前呂宋、蘇祿、麻逸、古麻刺朗等國就存在於菲律賓群島。印度文化傳到東南亞,湯都王國是呂宋島的主要政體。

 

1390年建立了蘇祿蘇丹國。1450年菲律賓建立了伊斯蘭政權。

 

1485年至1521年文萊帝國擊敗了湯都王國。

 

1521年麥哲倫來到菲律賓,1565年西班牙入侵呂宋島建立馬尼拉城,菲律賓淪為西班牙殖民地。

 

1898年爆發美西戰爭,西班牙戰敗,美國通過武力使古巴獲得獨立,波多黎各和關島成為美國海外領地,美國政府付給西班牙2000萬美元,購買了菲律賓主權。

 

美國從西班牙手中獲得菲律賓時,麵對菲律賓混亂的狀況和殖民主義國際環境,美國承諾幫助菲律賓建立管理係統和經濟獨立後讓菲律賓獨立。

 

美國接管菲律賓後,恪守“不能剝削,但求建設、求文明、求教育”的管理方針。同時對菲律賓人進行有關設立獨立政府的訓練。

 

1916年,美國國會通過“瓊斯法案” (Jones Act)菲律賓人獲得自己選舉上、下兩院立法機構的權力。美國國會再度承諾:一但一個堅實的菲律賓民主政府建立起來,美國將立即撤出。

 

與此同時,在經濟和文明建設方麵美國沒有食言。短短十幾年間,菲律賓的經濟狀況已經得到大幅度發展:這個過去貧窮的群島已經建起了高速公路、鐵路、電報、電話;在教育方麵,文盲人口總數從1898年的85%下降到1921年的37%;醫療衛生條件得到基本改善,疾病大幅度減少,健康水平持續提高;美國同時給予菲律賓產品進出口優惠待遇,從減少進口關稅及至取消關稅,這導致菲律賓進出口貿易額巨幅增加。菲律賓貧窮落後的麵貌一舉改觀。

 

1933年,美國國會通過了菲律賓獨立法案。許多菲律賓人反對該法案。

 

1946年7月4日,美國國會通過了菲律賓獨立宣言,美國終於如願以償,把一個經濟繁榮、政治民主的菲律賓還給了菲律賓人。當時的菲律賓是亞洲最富裕的國家。

 

菲律賓獨立後,由於貪汙腐敗,經濟蕭條,因此人民生活每況愈下。菲律賓因為曾經是美國屬地,人民英文能力較好,所以菲律賓人成為國際流動性最高的海外勞工(Overseas Filipino Worker,OFW)。

 

最早的菲律賓移民是在1906年,夏威夷從菲律賓引進了種植園的勞工,之後菲律賓人開始大量進入美國本土。目前美國菲律賓裔有390多萬。

 

移民美國的菲裔很多都是上層精英,再加上菲裔性格比較溫和,容易受到美國社會的接納,所以在美國的菲裔收入排在印度裔,南非裔之後,位於美國收入最高的前三位。

 

菲律賓人融入美國主流社會,並且很快獲得成功,主要是他們具有幾個優勢:一是身份優勢,由於菲律賓曾經是美國殖民地,所以菲律賓人比較容易獲得美國簽證和美國人的身份認同。二是語言優勢,菲律賓人普遍通曉英語,也為菲律賓人進入美國主流社會打開方便之門。三是文化優勢,菲律賓的政治製度、教育體係和法律係統都是美國幫助建立的,所以移民美國的菲律賓裔很容易適應美國社會。

 

由於移民美國的菲律賓裔多是精英階層,所以在美國的學校、醫院、政府機構都能看到很多菲律賓裔的身影。

 

菲律賓裔散居在全美各地,沒有形成自己的社區,因此菲律賓裔的政治傾向不明顯,許多菲裔早期受西班牙影響,信奉天主教,因此與民主黨有天然的情感聯係。

 

05

日裔

 

日本明治維新時期就有大量移民到夏威夷王國(1897年並入美國)。

 

在【排華法案】後日本人也受到排擠,但是當時日本國際地位上升,美國隻是與日本政府簽訂了君子協議(Gentelemen's Agreement of 1907),讓日本政府限製本國居民移民美國,但是可以從日本娶老婆過來,當時都是憑相片相親,所以稱為Picture bride。

 

二戰期間日裔被關進集中中心,遭受到不公的待遇。

 

日本移民主要是1910年至1970年,1970年前日裔要多於華裔。之後日本經濟騰飛,所以日本人移民美國開始減少。

 

日裔主要居住在夏威夷州和加州。

 

日裔美國人沒有較明顯的政治傾向。

 

 

 

綜  上

 

 

 

美國的聯邦法律在稱呼少數族裔時,將不再使用東方人和黑人等“具有歧視性”的詞匯,“東方人”和“黑人”將分別由“亞裔美國人”和“非裔美國人”取代。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