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不試故藝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圍爐夜話】111,美國大選(十一)族裔對大選的影響—華裔

(2020-09-13 17:58:21) 下一個

2020年7月31日  周五  晴

庚子年六月十一

 

美國大選

 

 

 導 語

 

2020年美國總統選舉(United States Presidential election,2020),於2020年11月3日舉行,是美國第59屆總統選舉。

 

美國總統選舉每4年舉行一次,總統選舉製度為選舉人團製度,根據現行美國憲法第22修正案,美國總統任期為4年,可以連任一屆。

 

2020年美國總統選舉將在以唐納德.川普為代表的共和黨與以喬.拜登為代表的民主黨之間展開。

 

2020年美國總統選舉同時,眾議院435個席位,參議院33個席位也會進行改選,以產生第117屆美國國會。

 

美國總統大選是美國政治生活中的關鍵點,它決定了美國的政治發展方向,尤其是弗洛伊德事件引發的種族騷亂,更加加深了共和黨與民主黨之間的對立和種族之間的鴻溝,2020年美國總統選舉,決定著美國的主流政治傾向是繼續向左轉還是向右轉的關鍵分水嶺。

 

2020年美國總統選舉對世界未來將有著深刻的影響,因為美國日益抬頭的孤立主義政策等不確定因素,將影響到全球的地緣政治、國際貿易和區域穩定,所以也是全球矚目的一次大選。

 

影響總統選舉因素很多,【圍爐夜話】將從聯邦體製、選舉製度、兩黨政治、經濟走向、族裔分布、宗教傾向、工會和女性,搖擺州選情分析等層麵,全方位、多視角,深層次的展開全麵分析。

 

【圍爐夜話】將以紅(共和黨)藍(民主黨)兩營競選策略和選情發展,進行沙盤推演,對誰能獲得2020年總統選舉做出準確預測。

 

政治:政,指的是製度和秩序,治,指的是社會狀態和治理方式。

 

權力:指的是影響和支配政治的能力。

 

權利:指的是在法律框架下實現自身利益的力量。

 

利益:政治、經濟、教育、文化等權益。

 

美國華裔的當前任務是獲得自身應該得到的權利,通過爭取權利而獲得利益。

 

華裔的後續任務是尋找戰略同盟,通過同盟的力量來獲得權力,並且通過同盟獲得的權力,來達到我們期望獲得的權利。

 

誰是我們華裔的敵人,誰是我們華裔的朋友,這是華裔當前的首要問題。

 

請跟隨【圍爐夜話】,一層層的撥開美國政治迷霧,一點點看清美國政治版圖,一步步分出敵我態勢,一局局演繹選舉發展趨勢。

 

期待幫助朋友們找到心中的敵我。

 

 

華裔美國人

 

 

華裔美國人(Chinese American),指具有華裔血統的美國國民,是亞裔美國人的一部分。

 

華裔美國人包括華語圈和世界各地歸化美國公民的華裔,以及他們在美國自然出生的後代。

 

美國華裔總人數以經達到508.17萬人,占美國總人口的1.2%,亞裔總人口的23.3%,排在亞裔人口第一位。華裔主要分布在紐約大都會地區、舊金山灣區及大洛杉磯地區。

 

01

美國華裔移民曆史

 

1785年(乾隆50年),4名華人水手與30名印度水手運送貨物來到巴爾的摩,來自中國的茶葉、青花瓷器、絲綢、雨傘和鴉片等引起了關注,當地被命名為“Canton”,現在已經是巴爾的摩市內著名的居住區了。

 

1834年一名中國女子梅阿芳(Afong Moy)來到紐約,在中國商品展示區供人參觀中式服裝以及三寸金蓮,後來媒體抨擊把人和商品一起展示不人道,於是梅阿芳去了波士頓。

 

1844年中美簽訂望廈條約,中美建交。隨著加州淘金熱以及太平天國運動對南方各省經濟的摧毀,導致大量華人作為契約工來到美國,參加淘金和修築鐵路。

 

1877年加州經濟低迷,出現第一次排華浪潮,1880年中美簽訂【北京條約】,開始限製華人移民美國的數量。1882年,美國通過【排華法案】,禁止中國移民,同時西部各州出台法律,使亞裔很難擁有自己的土地。

 

1952年至1970年,大量台灣人留學和移民美國,於是洛杉磯的蒙特利公園(小台北)和紐約的法拉盛出現了說國語的華人社區。

 

1980年代,中國大陸改革開放,大量來自大陸的留學生和移民來到美國,其中來自福建的非法移民眾多,導致美國華裔人口迅速增長。

 

19世紀福建勞工的大規模出海,奠定了福建海外華人的基礎,這批人給福建當地的居民提供了海外的信息和財富上的刺激,成功的移民可以將國外的移民政策和就業信息傳達給家族的親戚朋友,還能接濟新到的移民,進而在當地形成了濃厚的“移民文化”。

 

曆史上最著名的一次偷渡事件是“金色冒險號”慘案,1993年2月,“金色冒險號”在福州市靠岸,然後在泰國搭載90名非法移民,3月在肯尼亞蒙巴薩(位於非洲)又搭載約200名非法移民,隨後船由非洲的好望角進入大西洋。船上共搭載286名非法移民,他們大都來自福建福州,每名移民平均交納了2-3萬美元。

按照蛇頭原先的計劃,紐約方麵會在他們到達後派出接頭人駕快艇前去接應,沒有料到的是,原定接頭人在一起幫派仇殺中死亡,“金色冒險號”在公海上等待了2個星期,斷水斷糧後,船上蛇頭決定冒險駛入紐約市皇後區的洛克威海灘邊,讓偷渡者自行遊水上岸。最終286名偷渡者中,10人溺水死亡,6人逃脫,其餘偷渡者全部被捕。

該事件背後的大蛇頭,是出生於福州馬尾區亭江鎮盛美村的鄭翠萍 ,她後來在香港被捕,病死在美國聯邦監獄,出殯時許多福建鄉親都視其為恩人。

 

美國華裔來自不同地區,二次大戰前,華裔主要來自廣東和香港,1950年代後大量台灣以及東南亞華人移民美國,1970年代後,大陸留學生增多,1990年代後,大陸民眾移民美國形成高潮。

 

目前來自大陸的移民占大多數,比例為59.5%,來自台灣的約15.9%。華裔在美國以外出生的占70.6%。

 

華裔人數最多的是福建長樂、連江、福清地區,在美國人口大約為110.2萬。他們大部分生活在紐約都會區。

 

第二名是河北的石家莊、衡水地區,在美國人口大約56.3萬人。

 

第三名是東北人,遼寧沈陽、撫順、鐵嶺地區,約55.5萬人。吉林大約有36.2萬人,其中以梅河口、延邊為多。

 

廣東台山、廣州、江門等地區大約有35.1萬人。

 

上海大約有28萬人。北京約26.1萬人。河南鄭州、洛陽、信陽約17.6萬人。江蘇連雲港地區約7.7萬人。山東青島、煙台、威海地區約6.9萬人。

 

 

02

美國華裔的創業曆史

 

華裔移民美國170多年,尤其是第一代移民,靠著勤奮、務實,頑強求生,艱苦創業和不懈的努力,跟德裔移民一樣,在經濟上獲得了成就。

 

1848年大批廣東人來到北加州淘金,並且在舊金山逐漸形成唐人街,1849年,第一家中餐館開業,為遠離家鄉的華人尋回舌尖上的鄉愁。

 

由於洗衣服是低等工作,白人不願幹,所以當時許多富裕白人的衣服都是寄到香港洗,一打襯衣的費用為12美元,來回要四個星期。為此1851年第一家華裔洗衣店開張。開洗衣店隻需要一塊搓衣板和一個燙衣鐵鬥就可以了,洗一打襯衣收5美元,所以許多華人都開始做這個生意。

 

早期華人還有開雜貨店的,專售中國小商品,以及開中藥鋪,理發店,食品店,麵包店和提供食宿的旅館。

 

1851年最早的中文報紙在舊金山出版。這是美國第一種外文報紙。

 

華人從事修築鐵路的工人很多,而且工作效率高,8名華人與8名愛爾蘭人聯合操作,12小時45分鍾鋪完10英裏鐵軌,而白人勞工隻能鋪設1英裏。華人工資每月30美元,白人要領取50美元,因此承包商願意雇傭華人,也導致大量華人來到美國修築鐵路。這也是引發美國排華浪潮的主因。

 

華人呂金功在佛羅裏達州成功培植的橙子、葡萄柚、蘋果、桃子等為美國的水果業做出了貢獻,美國華人喜歡吃的龍眼、荔枝也都是華人在佐治亞州培植的。

 

華人還經營製鞋、毛紡織、煙草和製衣業(紐約市唐人街有300多家衣廠,中國加入WTO後,一夜之間全部倒閉)。

 

在封建製度的舊中國,商人即使有錢也沒有社會地位,但是華人來到美國,通過經商致富備受尊重,子女可以上好的學校,可以住到高尚住宅區,享受上層人的生活,所以生活在中國底層的老百姓願意移民到美國,美國是個移民國家,移民大多是平民,不論出生,尊重靠個人努力獲得成功的人。

 

1960-1980年代來自台灣的留學生以及他們的後代使華裔的事業達到了頂峰。丁肇中、楊振寧、李遠哲獲得了諾貝爾獎,還有擔任伯克萊大學校長的田長霖。

 

1951年以600美元創建王安公司的王家廉。矽穀常青樹企業家李信麟。還有創辦雅虎公司的楊致遠等華人精英。

 

1990年代華人移民主要來自大陸,這些人思想比較開發,也有不少具有較高學曆者。這些人脫離了唐人街的束縛,在美國的學校、金融機構、政府單位、警察消防等部門都有他們的身影。

 

隨著祖國的日益強大,工業生產能力的提高,華裔移民有更多的人從事進出口貿易,進一步提高了華裔的經濟地位,同時也幫助國內企業增強了國際競爭能力,也為國家賺取了外匯。

 

現在華裔在美國的經濟地位是比較高的,華裔隻有在經濟上得到發展,才能在政治和文化地位上得到提高,例如趙小蘭、朱棣文、駱家輝等都是傑出的代表。

 

華裔正沿著類似猶太裔成功的路在前行,當然華人要改變自己的地位,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是華裔絕不能被民主黨忽悠上街,讓我們華裔學黑人那樣,以暴力去贏取所謂的平權,華裔應當走自己的路。

 

03

美國新老華裔參政區別

 

美國最早的華人移民社區—唐人街(Chinatown),出現於 19 世紀末,它是美國曆史上西海岸反華運動和 1882 年聯邦政府排華法案直接產生的結果。在隨後的發展中,唐人街逐漸形成了它鮮明的族裔文化和經濟特色,贏得了早期華人移民的認同,成為美國最具特色的族裔聚居區之一。

 

美國早期的唐人街有幾個共同的特征:

 

1,來源地單一。華人移民主要是來自廣東四邑地區及其珠江三角洲一帶的農民。他們不諳英文又識字不多、缺乏適合市場需要的熟練技術和經驗、加上主流社會的種族歧視和排斥,他們根本不可能較快地打入美國主流社會,而隻能聚居在唐人街、依賴唐人街的族裔經濟生存。

 

2,社區結構封閉。社區結構的核心是由傳統的、封建家庭式成員相互重合的三大類社區組織(宗親會、同鄉會和商會)。用各種組織關係、雇主關係、中國傳統文化、親緣關係來強化其權力,對社區生活和商業活動進行有序的管理,規範社區事務和個人行為,對外則代表華人、為社區及其成員爭取權利。

 

3,族裔單一。唐人街以華裔為主,盛行四邑方言及廣東話,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體現在家族、宗族和鄉親關係中並受製於一個以血緣、親緣、地緣和方言為基礎的家庭式的關係網絡,族裔內部凝聚力較強。

 

4,華裔經濟規模小、行業結構單 一,集中在勞動密集型的餐飲業、零售業和洗衣業。

 

美國政府於 1965 年通過移民改革法案,華人移民先是大批地從台灣、香港、而後從大陸以及世界各地來到美國,這些新移民帶來各來源地的人力和物質資源,大大地推動了華人移民社區的轉型。

 

華人新移民較早期華人移民有以下幾個明顯的特征:

 

1,新移民的來源地多元化。早期移民幾乎全來自廣東的南部地區,而新華人移民不僅僅來自中國大陸各省市,而且還來自香港、台灣以及東南亞或中南美洲的其它國家。以洛杉磯為例, 在美國出生的華人人口占洛杉磯華人總人口的 23%,來自中國大陸的華人移民占 27%,來自台灣的占 20%,來自香港的占 8%,其餘的 22%來自世界各地。

 

2,新移民來自不同的社會經濟背景。新移民中的許多人來自都市的中產階層、不僅帶來了較寬裕的錢財積蓄,還擁有比美國人平均水平還要高的教育水準和專業技術。

 

3,新移民繼續集中在西部和東北部移民較為集中的都市地區。僅加州一個州就集中了超過40%的華人移民,紐約州集中了16%,夏威夷州集中了 6%。另一方麵也顯示出擴散化。新移民也開始散居到美國其它一些在曆史上華人很少涉足的州,如田納西州、新澤西州、馬薩諸塞州、華盛頓州、佛羅裏達州、伊利諾伊州、賓夕法尼亞州、馬裏蘭州,這些州的華人人口都超過 10 萬人。

 

4,在舊金山、紐約、洛杉磯、芝加哥和波士頓這些城市的唐人街,在傳統上是華人移民的聚居區,如今仍然繼續存在並接納新移民,但這些傳統的聚居區對於許多新移民來說不再是主要的落腳地。特別對於那些富裕的和擁有高技能的新移民, 抵達美國後有意繞開市中心的唐人街而直接在城郊中產階級的住宅區購房定居。

 

到 2000 年,洛杉磯僅有 2%的華人居住在唐人街內,同樣,舊金山和紐約僅有 8%和 14%的華人分別居住在各自的唐人街裏。而大多數華人人口分散在郊區,包括新華人移民聚居區。如紐約市的法拉盛區(Flushing)和洛杉磯地區的蒙特利公園市 (Monterey Park)就是其中的典型。

 

04

美國華裔的政治傾向

 

由於政治、曆史、文化和語言等因素影響,華裔參政熱情一直不高,在曆屆美國總統大選中,華裔投票率一直偏低。

 

1882年的【排華法案】,禁止華裔投票或者申請入籍,華裔一直被隔離在美國的政治生活之外,直至1943年,該歧視性法案才被廢除。

 

華裔與非裔、拉丁裔、印度裔等族裔相比,華裔與美國的文化背景差距最大,文化認同感最低,再加上語言的障礙,華裔融入美國社會的程度最低,在美國大選中的投票率也最低。

 

前麵分析過老的華人移民一是文化程度低,不諳英語,二是生活在唐人街,社區結構封閉,三是多以堂會、宗親和同鄉會進行血緣管理,個人缺少對政治的研究和理解,所以在唐人街的華裔一般都是隻聽僑領的,主動參與主流政治缺乏積極性,他們對政治的唯一訴求就是哪個政黨對移民議題較為溫和就選誰。

 

由於左翼的猶太人(見前篇猶太裔文章)控製了媒體,民主黨則利用媒體煽動種族議題,把民主黨描繪成支持少數族裔權利,寬鬆的移民和福利政策,以此來獲得民眾的選票。

 

例如駱家輝、趙美心、孟昭文之類,這些人得益於民主黨鼓吹的種族多元化,扶植低收入人群,才得以社會上升的渠道,所以他們與民主黨有著天然的聯係。

 

但是1990年代之後大量從大陸來的新移民卻改變了這種局麵。這些新移民一般都遠離唐人街,住在中產階級以上的社區,看主流媒體新聞,大部分都融入美國社會,對美國兩黨政治和選舉議題都比較了解,而且大部分都在2000年之後加入美國籍,有了選舉權,這些人英文較好,參政意識強烈,所以2016年的大選是華裔參政的分水嶺

 

在裏根時代之前,華裔選票比較傾向共和黨,但是克林頓時代華裔選票開始傾向民主黨。2016年川普競選,華裔新生代開始暫露頭角,大部分新移民把票投給了共和黨。

 

為什麽那麽多的華裔新移民會改變政治傾向?

 

1,新移民更加了解美國曆史

南北戰爭是共和黨解放了黑奴,民主黨是保護奴隸製的。

排華法案眾院,民主黨: 102支持 3反對 28棄權,共和黨: 88支持 34反對 23棄權。參院民主黨: 22支持  0反對 15棄權,共和黨: 9支持 15反對 14棄權。是民主黨主導並積極支持排華法案。

—70年代,Executive Order 11246是AA的基礎,美國公司員工有強製的種族配額,是華裔就業的巨大障礙,共和黨裏根總統以廢除11346法案為要挾,讓亞裔能夠自由就業。

209法案是由共和黨發起,導致加州亞裔入大學比例從1996年開始上升到40%。民主黨法官阻止209法案,被共和黨上訴法官駁回才得以保留。

—共和黨總統布什在04年數次提高對H1B(技術移民)簽證名額,民主黨總是要把非法移民捆綁在一起進行阻擾。

亞裔細分:讚成票中民主黨50,共和黨4,反對派全部是共和黨。

SCA5,也就是加州限製華裔入大學的AA:讚成27民主黨(含華裔民主黨3人),反對9共和黨。

可以看出民主黨是以出賣亞裔利益而博得非裔和拉丁裔的選票為手段的,所謂鼓吹反種族主義的這些人,不過就是利用種族議題達到獲取選票的目的,這些人其實就是真正的種族主義者。

 

2,新移民更加接受共和黨理念

美國是基督教建國,核心價值觀就是自由、民主、勤奮和契約精神,鼓勵個人奮鬥,鄙視慵懶,共和黨始終堅守這一價值理念,所以被貼上保守黨的標簽。

民主黨則鼓勵平等,不是起跑線的平等,而是終點的平等,鼓吹種族議題,被媒體標榜為進步主義政黨。但是這些年民主黨鼓吹並施行的同性戀、墮胎、大麻合法化、男女同廁、嬉皮士等,與華人恪守的中華文明勤勞致富的理念越離越遠,所以新華裔開始整體向右轉,接受了共和黨。

 

3,這次民主黨煽動種族騷亂,解散警局,鼓勵無政府主義,導致原來支持民主黨的華裔也倒戈支持共和黨,因為他們明白,民主黨隻會讓那些BLM更加肆無忌憚,失去法製社會,華裔將會受到非裔更加多的欺辱。

 

4,過去老華裔選舉一般都是根據僑領的號召,自己缺少思辨能力,選舉社區議員也都是選舉華人,認為華人會代表華人利益。但是這次加州推出SCA5法案,華人自己選出的民主黨議員全部投了讚成票。前幾年華裔支持警員彼得梁上街抗議,唐人街選出的議員,香港人陳倩文則站在黑人一邊不為華裔發聲。所以現在新華裔提出一個口號,就是選黨(共和黨),不選人,不一定要選華人。今後華人投票就是要讓陳倩文之流下台,讓她們去黑人圈裏混吧。

 

老華裔以廣東和福建人為主,其中許多居住在唐人街的華裔屬於低收入人群,他們對濫發福利的民主黨具有天然的情感,所以老華裔普遍對民主黨有天然的情感。

 

新華裔一般都是秉承勤勞致富的精神,抱著個人奮鬥實現美國夢的理想來到美國,經過多年奮鬥,普遍進入中產階層,居住在較好的學區,對下一代的教育抱有較高的期望,這些人很自然的反對民主黨終點平等的理念,政治傾向更接近共和黨的機會均等的思想。

 

這次民主黨煽動的黑人打砸搶燒的種族騷亂,使華裔很多人看清了民主黨的本質,決心支持共和黨,例如有一位彭先生,他來美國25年,在大學教授Diversity competency,他以前投票民主黨,他說最近腦子醒過來了,決心投票共和黨。

 

陳先生剛來美國時思想上接近民主黨,但是他入籍後開始關心美國兩黨政治,發現共和黨更加符合華人的理念,所以開始改變自己的觀念,支持共和黨。

 

05

美國華裔參政的特點

 

政治參與是公民試圖通過各種方式影響政府決策的活動,主要的方式是選舉和投票,無論從聯邦一級的總統、國會議員,到州一級的州長、州議員、總檢察長和郡縣一級的市議員、市長、學區主委等,以及各類議案的通過,都需要通過投票選舉產生,在美國民主政治製度中,作為少數族裔的華人隻有參與到選舉和投票中來,才有發言權。

 

這些年新華裔參政議政熱情和能力的提高,對華裔影響力有明顯改變:

 

一,華人積極參與地方公職競選,選舉策略更趨成熟 。地方選舉的結果會直接影響諸如學校質量、房地產和消費稅額、公路交通、汽油價格等等具體的民生問題。

 

1,近年來,華人積極參與市議員、市長、教區委員等政務或非政務官員的 公職競選。例如2001 年和 2005 年劉醇逸當選紐約市議員,2009 年其競選紐約市主計長 (City Comt- troller)職務並當選。孟昭文當選國會眾議員,28歲華裔候選人黃素芬以第一高票率當選費奇堡市市長,成為該市243年來首位華裔市長。2009年,華人龔小夏, 決定參與競選弗吉尼亞州議員,2010年奧克蘭華 裔市議員關麗珍成功競選市長。2002年,李鳳遷成 為馬裏蘭州第一位民選華裔州議員,且在 2006年 連任該州議員。2007年,華裔謝蘭當選新澤西州蒙哥馬利市市長,華裔薛信夫當選該州西溫莎市市長,邢天佑當選橋水市市議員。

 

2,華人政壇精英在參與競選的過程中,在熟知美國政治生態情況下,體現出對競選規則的把握和競選策略選擇上的成熟性。

在政黨陣營的選擇上,雖然號稱為少數族裔謀取福利的民主黨是華人的首選,但在各個地區民主黨與共和黨的優勢弱勢的情況不同,因此選邊站不能依據刻板印象選擇。

比如說在2009年競選弗吉尼亞州議員的龔小夏在分析該地區兩黨政治態勢之後,選擇了共和黨,因為她發現與該地區亞裔的共和黨在價值觀念上非常相近—相信市場經濟、個人自由,認為政府的職責在於保證公民的自由和安全,而不在於重新分配財富……同時在弗吉尼亞州,由於該地區共和黨少數族裔比亞裔力量更大,而且處於下風急於吸收亞裔等新力量 ……亞裔社區的活躍分子在共和黨中有更多發表意見的機會,而且共和黨內少數族裔比較少,華裔的加入有利於其多族裔多元的形象,擴大其發言和競選提名的機會。

華人候選人在競選團隊的選擇上更加注重有經驗的白人和本族裔、少數族裔的組合比例,提高團隊的效率。

 

二,華人投票積極性更高,選票體現公民理性,隨著參政意識的提高,華裔實現了從資格選民、登記選民到投票選民的轉變。

隨著高素質新移民和二、三、四代華裔的成長而有所增加,對手中選票的認識有所轉變,使得更多的華人願意投出自己的一票。

據紐約市立大學 2010 年調查,華人選民在此前 4 年增加了 43%。以占美國華人比例分別為 15%和 30%的紐約和洛杉磯地區為例,美國華人從 2000 年美國大選開始,登記和投票率都逐年增加。

根據美國政治生態的規律,華人收入增加、經濟社會地位上升將會在政治理念上傾向於共和黨,在經濟上更主張市場機製的經濟自由主義、 個人積極進取,在政治價值上支持“以信仰為基礎 的行動”。

尤其是1990年代之後移民美國的新移民更加傾向於支持共和黨。更具公民理性的華人選民積極投票,形成一 股候選人不可忽視的族裔選民力量,亦日趨受到政壇精英的關注並成為候選人競相爭取的對象。

 

三,新華人社團在選舉、社區服務中表現突出 。例如2016年成立的川普競選華人後援會利用微信、推特等社交軟件,還有印刷宣傳手冊,飛機拉橫幅和召開造勢大會等,都起到了積極作用。甚至在賓州投票當日,華人派出車隊,接送居住較遠的阿米什人去投票。

 

四,華人利益逐漸融入美國主流社會,特別是郡縣層麵的華裔利益和社區利益的結合,美國華人參與地方政治的重要性就日益突出。

華人想要在地方層麵之上取得更重要的發言權和整個政治生態中的地位,也必須走地方政治這個美國權力結構體現最充分的一步, 必須積累足夠多的基層政治經驗,華人政壇精英趙美心從市議員到國會議員的成功便是明證。

一方麵華裔政治代表為華人發聲,同時越來越多的華人精英和社團不僅服務於華人群體,還服務於整個社區居民,超越了華人族裔性,體現服務對象的公民性,為華人政治參與打下基層認可的基礎,增加政治參與的成效性。

 

五,由華僑轉變為華裔,經過幾十年的發展,華人觀念由落葉歸根變為落地生根,逐漸認同於當地國,華人社會也由移民社區變為當地少數族裔社 區,華人社會與當地社會、經濟、政治有著更加緊密的聯係。

美國新華人社區的華人群體給予全世界的華人們一個積極的借鑒作用:他們積極融入當地社區,與當地社區利益緊密相連,並且通過積極參與到當地政治生態中,利用公民性和族裔性交融政治參與理念與策略,確保 了公民性和族裔性權益的實現,同時實現與社區的良性互動、與社區利益的良性循環,保障權益的同時,與社區其他族裔和諧共處,共同推動社區的發展。

擺脫華人是“永遠的外國人”的角色,不再出現排華、歧華種族衝突等的社會矛盾基礎。以當地少數族裔的身份融入到當地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中,這將極大緩和華人與當地其他族裔的關係。

 

華人與主流族裔關係緩和就是對當地社會和諧與發展的最大貢獻。華人的足跡遍布世界,華人積極參與到當地國的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建設,促進各國社會和諧與發展,這對於人類大家庭,也將是對世界和諧的最大貢獻。

 

06

美國華裔的未來

 

華裔在美國要提高自己的社會地位,首先要提高自身的經濟地位,就像猶太人一樣,先經濟再政治,而不是像黑人那樣,靠打砸搶燒來獲取利益。

 

猶太裔為了抑製和防止出現當年在歐洲遭遇的反猶太主義,利用控製的媒體,通過民主黨來煽動種族議題,讓非裔和拉丁裔作為壓製白人的一種平衡力量,從而確保自身的安全。

 

華裔與猶太裔在文化和經曆上有著根本的區別,當前華裔受到來自民主黨和黑人的威脅最大,所以華裔為了維護自身的利益,應當積極向共和黨捐款,投票給共和黨,利用共和黨和白人的力量,來抑製和平衡來自民主黨及黑人的直接威脅。

 

一是新華裔應當團結起來,在自己的社區尋找代表自身利益的共和黨選舉人,把華裔的選票集中投到共和黨選舉人這邊。

 

二是建立和健全華裔共和黨的組織機構,通過同學會、同鄉會以及教會等廣泛聯係組織華人,利用各類通訊方式宣傳共和黨的理念,鼓勵華人加入共和黨,或參加共和黨的活動。

 

三是擴大和建立新華裔社區,例如紐約市,可以以法拉盛為核心,以Grand Central Pkwy以北,Cross Island Pkwy以西,678以東,北至College point長島海灣,主要包括法拉盛、貝賽、新鮮草原、白石鎮等地區,這一片屬於優質的26學區,比較容易爭取吸引新澤西和康州的華裔移入該地區。

 

如果該地區的華裔比例達到20%,可以利用紐約市和州的矛盾,爭取紐約州議會的支持(建立新市的權力在州議會),使該地區稅收計劃單列,脫離紐約市,隻要掌握地稅,就能建設好的學區,還可以學猶太人,成立華人管理的大學,吸引華人優秀教師,建設一個安全、優質的華裔社區。華裔社區集中,人口數量大,就可以選出真正代表華裔的議員。這一切隻有依靠共和黨才能夠完成

 

美國華裔在可預見的未來,一定能夠發展成為一個保持中華文明傳統,維護美國核心價值,反對種族騷亂,維護社會穩定的一股清新的政治力量。

 

 

 

 

綜  上

 

 

 

華人與主流族裔關係緩和就是對當地社會和諧與發展的最大貢獻。華人的足跡遍布世界,華人積極參與到當地國的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建設,促進各國社會和諧與發展,這對於人類大家庭,也將是對世界和諧的最大貢獻。

 

 

[ 打印 ]
閱讀 ()評論 (8)
評論
jeffthetiger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京工人' 的評論 : 【建議樓主刪除05/一/1,那裏列舉的參政華人比如孟昭文等多數是民主黨人,】
That tells everything,haha!
jeffthetiger 回複 悄悄話 Majority of Chinese Americans will not vote for Trump!
小三兒她姐 回複 悄悄話 左派的愚蠢實際上是不難看出的。走社會主義道路, same sex marriage, late term abortion, 這三條兒就足夠人喝一壺的了。竟然有所謂的基督徒們支持民黨。支持和黨的不一定都是真基督徒, 但支持民黨的一定不是真基督徒, 因為這三條都是直接反上帝的。

看看聖經怎麽說:
The heart of the wise inclines to the right, but the heart of the fool to the left. (Ecclesiastes 10:2)

大頂樓主最後一段: 美國華裔在可預見的未來,一定能夠發展成為一個保持中華文明傳統,維護美國核心價值,反對種族騷亂,維護社會穩定的一股清新的政治力量。
京工人 回複 悄悄話 誠懇建議樓主刪除05/一/1,那裏列舉的參政華人比如孟昭文等多數是民主黨人,容易讓人覺得民主黨比較願意拔擢華人,跟樓主主題“華人應該跟著共和黨走”的主題不符。
dong140 回複 悄悄話 猶太裔為了抑製和防止出現當年在歐洲遭遇的反猶太主義,利用控製的媒體,通過民主黨來煽動種族議題,讓非裔和拉丁裔作為壓製白人的一種平衡力量,從而確保自身的安全。
===============================================
點到了根本。如果種族迫害起來,我們華裔作為一個少數民族還有活路嗎?
民主黨為了照顧少數族裔,我們的孩子也許上名校受點影響,但是我們上州立大學也能成功。我們不要因小失大。
西風-西風 回複 悄悄話 好文。Trump 2020
timblandnn 回複 悄悄話 好文!!!
文取心 回複 悄悄話 支持,川普2020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