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11日 周六 多雲
庚子年五月二十一
美國大選
導 語
2020年美國總統選舉(United States Presidential election,2020),於2020年11月3日舉行,是美國第59屆總統選舉。
美國總統選舉每4年舉行一次,總統選舉製度為選舉人團製度,根據現行美國憲法第22修正案,美國總統任期為4年,可以連任一屆。
2020年美國總統選舉將在以唐納德.川普為代表的共和黨與以喬.拜登為代表的民主黨之間展開。
2020年美國總統選舉同時,眾議院435個席位,參議院33個席位也會進行改選,以產生第117屆美國國會。
美國總統大選是美國政治生活中的關鍵點,它決定了美國的政治發展方向,尤其是弗洛伊德事件引發的種族騷亂,更加加深了共和黨與民主黨之間的對立和種族之間的鴻溝,2020年美國總統選舉,決定著美國的主流政治傾向是繼續向左轉還是向右轉的關鍵分水嶺。
2020年美國總統選舉對世界未來將有著深刻的影響,因為美國日益抬頭的孤立主義政策等不確定因素,將影響到全球的地緣政治、國際貿易和區域穩定,所以也是全球矚目的一次大選。
影響總統選舉因素很多,【圍爐夜話】將從聯邦體製、選舉製度、兩黨政治、經濟走向、族裔分布、宗教傾向、工會和女性,搖擺州選情分析等層麵,全方位、多視角,深層次的展開全麵分析。
【圍爐夜話】將以紅(共和黨)藍(民主黨)兩營競選策略和選情發展,進行沙盤推演,對誰能獲得2020年總統選舉做出預測。
政治:政,指的是製度和秩序,治,指的是社會狀態和治理方式。
權力:指的是影響和支配政治的能力。
權利:指的是在法律框架下實現自身利益的力量。
利益:政治、經濟、教育、文化等權益。
美國華裔的當前任務是獲得自身應該得到的權利,通過爭取權利而獲得利益。
華裔的後續任務是尋找戰略同盟,通過同盟的力量來獲得權力,並且通過同盟獲得的權力,來達到我們期望獲得的權利。
誰是我們華裔的敵人,誰是我們華裔的朋友,這是華裔當前的首要問題。
請跟隨【圍爐夜話】,一層層的撥開美國政治迷霧,一點點看清美國政治版圖,一步步分出敵我態勢,一局局演繹選舉發展趨勢。
期待幫助朋友們找到心中的敵我。
二
歐洲裔美國人
歐裔美國人(英語:European Americans),即非拉美裔白人(英語:Non-Hispanic whites),又稱美國白人(英語:White Americans)。其中白人新教徒稱WASP,因為西班牙人、葡萄牙人與美洲原住民、黑人混血形成的拉丁裔在美國不屬於白人。
歐裔美國人是美國的主體民族,居民來自歐洲各國,起初以英格蘭人最多,但德意誌人和愛爾蘭人後來居上,人數超越了英格蘭人。
正是這種共同地域、共同經濟生活、共同的信仰、共同的文化,促成了北美殖民地人民共同的心理特征,從而使他們形成一個新的民族—美利堅民族 。
今天的美利堅民族是多國移民形成的新民族,但主體民族仍為美國白人,其中德國後裔,愛爾蘭後裔,英格蘭後裔,意大利後裔人數最多。截至2017年1月美國白人占美國人口62.1%。
WASP(白人盎格魯-撒克遜新教徒) ,即White Anglo-Saxon Protestant的簡稱,是指盎格魯撒克遜新教徒裔的、富裕的、有廣泛政治經濟人脈的上流社會美國人,現在多用於泛指信奉新教的歐裔美國人。
英格蘭裔是美國憲政的建立者,新教徒是美國基本價值觀的創立者,共和黨一直將維護美國核心價值觀作為自己最重要的目標之一。
歐裔美國人由:德國裔16.5%、愛爾蘭裔11.9%、英格蘭裔9.2%、意大利裔5.8%、法國裔4.0%、波蘭裔3.0%、蘇格蘭裔1.9%、蘇格蘭和愛爾蘭混血裔(北愛爾蘭)1.7%、荷蘭裔1.6%、挪威裔1.5%、瑞典裔1.4%、俄羅斯裔1.0%、威爾斯裔0.7%、捷克裔0.6%、丹麥裔0.5%、匈牙利裔0.5%、芬蘭裔0.2%等構成。
1492年哥倫布發現美洲新大陸,從此開啟了美洲發展的新紀元。對美洲的征服與殖民開始於西班牙和葡萄牙,殖民地主要在中南美洲。發展於法國和英國,殖民地主要分布在北美洲。結束於18至19世紀的獨立運動。
美國是前英國13個北美殖民地,經過獨立戰爭,建立並發展成至今的超級強權國家,美國的曆史是從英格蘭人開始的。
01
英國對北美殖民開始於1584年,英國著名的探險家沃爾頓.雷利爵士抵達並建立了弗吉尼亞,1607年英國倫敦公司(弗吉尼亞公司)建立了第一個殖民區—詹姆斯頓。
1620年,一艘五月花號貨船,載著包括35名清教徒的102名乘客,前往弗吉尼亞,但是路上遇到風暴,到達了北部科德角灣,他們在登島前在船上簽署了一個政治公約,同意創建並服從一個自治政府,這就是著名的【五月花號公約】。他們上岸後,把這個殖民地稱為普利茅斯,也就是現在的新英格蘭。
1607-1773年,英國在北美東起大西洋沿岸,西迄阿巴拉契亞山脈的狹長地帶建立了13個殖民地。它們包括:
8個英王直轄殖民地:
弗吉尼亞、新罕布什爾、馬裏蘭、北卡羅萊納、南卡羅萊納、紐約、新澤西、佐治亞。
2個自治殖民地:
羅德島基普羅維登斯種植地、康乃狄克。
2個業主殖民地:
賓夕法尼亞、特拉華。
02
18世紀中葉隨著北美殖民地經濟發展和美利堅民族意識的增強,英國與北美殖民地之間的矛盾日益激化。
1773年的茶稅法引起波士頓傾茶事件(茶黨起源),是獨立戰爭的導火索。1774年9月5日,北美殖民地在費城召開第一屆大陸會議,會議通過【權利宣言】。
1775年4月19日波士頓附近的列克星敦打響了獨立戰爭的第一槍,1775年6月14日第二屆大陸會議決定建立大陸軍,任命喬治.華盛頓為總司令。
1776年7月4日第三屆大陸會議發表了【獨立宣言】,美利堅合眾國誕生。
獨立戰爭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英軍戰略進攻階段(1775-1778年),主戰場在北方,以尚普蘭湖和哈德遜河穀為主戰場,大陸軍力量薄弱,采取避免決戰、保存實力、相機破敵、爭取外援的方針。
第二階段戰爭進入相持階段(1778-1781年),主戰場在南方,法國、西班牙、荷蘭相繼參戰,美軍在法國陸、海軍配合下控製沿海戰略要地,大力開展遊擊戰,消耗敵有生力量。
第三階段是戰略反攻階段(1781年8月),美、法聯軍在弗吉尼亞的約克敦圍殲英軍主力,迫使英美雙方和談。、
1783年9月3日簽署巴黎條約,英國正式承認美利堅合眾國成立。
在獨立戰爭期間,黑奴主要隨保皇派為英軍服務。
03
1776年13個殖民地通過了【獨立宣言】。1777年製定了【邦聯和永久聯合條例】,這是一部聯合各殖民地的簡單約法。13個州各自擁有軍隊和貨幣,自行收稅,美利堅合眾國麵臨解體。
1787年9月17日製憲會議通過了【美利堅合眾國憲法】,從此聯邦體製代替了邦聯體製,製憲者們通過辯論和妥協,確立了:1,分權製衡原則,保證權利不被壟斷;2,政教分離原則和軍政分離原則,保證政府不被宗教和軍隊所左右;3,憲法至上原則,保證憲法高於一切。
憲法是憲政的基石,憲政是穩定的基礎。
以英格蘭裔為主體的北美13個殖民地人民,通過獨立戰爭建立了美利堅合眾國。
回顧美洲的殖民曆史,英國殖民地比西班牙殖民地有許多劣勢:
1,起步晚了100年。
2,條件差,中南美洲有較多的人力和自然資源。
3,範圍小,比法國和西班牙殖民地小了很多。
但是英國和西班牙的管理模式不同,除了政治、宗教、法律外,最核心的是經濟政策:
英國是開放性、自主性的市場經濟政策。
西班牙是掠奪性、強製性的計劃經濟政策。
結果是顯而易見的。
英格蘭裔開國先賢們在獨立戰爭結束後,迅速疏遠了與法國的盟友關係,摒棄了法國的極端左翼政治,轉而向英國學習法製和金融,從而使美國創建了穩健的憲政與經濟體係。
選擇比努力重要的多,英格蘭裔開國先賢的明智選擇,使美國沒有拉美化,更沒有走向......
英格蘭裔恪守傳統價值觀,對極端左翼持排斥態度,他們是共和黨的基本盤。
德裔美國人是指來自德意誌民族的移民,在美國的賓夕法尼亞有全美最多的德裔,約為600萬,全美有超過5800萬人被確定為德裔。
01
美國獨立戰爭前德裔移民主要是宗教移民,由於賓夕法尼亞州屬於業主殖民地,對宗教比較自由,所以大量在歐洲受到宗教迫害(例如門諾教派)的教派紛紛來到賓州。
19世紀來美國的德裔主要是為了土地,由於德國的長子繼承製,導致許多非嫡長子無田耕種,於是許多德裔以契約工身份來到美國,勤奮刻苦的贖清債務,賺到一些錢後,開始實現擁有自己農場的夢想。
1865年南北戰爭結束,隨著美國經濟飛速發展和重建南方的需要,大約有100萬德裔移民來到美國,因此這個時期的德裔移民屬於經濟移民。
德裔勤勞、個人奮鬥能力強,隨著西進運動大量到中西部開墾農場,所以在中西部的德裔最多。
德裔宗教信仰虔誠,熱愛家庭,重視教育,勤勞儉樸,遵紀守法,與同時期來的愛爾蘭裔形成鮮明對比。
德國高雅的戲劇、音樂,德裔工匠製作的工業品,德國的哲學和科學,德裔的低犯罪率,德國的漢堡香腸和啤酒,使德裔在美國受到了尊重。
從農場到工程,從光學到火箭,從電器到製藥,從政治到軍事,德裔成為了美國移民的模範。
02
德裔作為模範移民,為了保持自身文化特征,德裔擁有自己的教堂、學校、出版社、媒體和社團,他們生活在自己的社區,很少與外族通婚。
但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德意誌帝國、奧匈帝國和奧斯曼帝國結盟,與法、英、俄等協約國展開戰爭,美國雖保持中立,但是主流社會傾向協約國,而德裔則表現出對母國的同情。
美國感受到了國家分裂的危險,美國主流社會認為:政治認同,忠於美國,這是社會責任。於是“百分之百美國主義”應運而生,全美掀起反德浪潮。
1915年德國潛艇無差別的擊沉客輪“盧西塔尼亞”,更是激起美國民眾憤懣,德裔教授庫克.弗蘭克寫信給眾議員:對於這場戰爭,我強烈同情德國,但這並不能使我忘記自己作為一名美國公民的職責.......
美國國會通過了【間諜法】、【煽動叛亂罪】,對14歲以上未歸化的德國移民限製出行,危險分子送入集中營,禁止教授和使用德語,解散德裔社團,曆史書籍刪除德裔對美國的文化貢獻等等。
一戰結束後,德裔在美國的社會生活還沒有恢複正常,二戰又爆發,美國政府根據1798年製定的【外敵法案】,限製德國僑民旅行和財產。
德裔對母國文化抱有天然的自豪感,即使移民美國,仍然保持母國的文化傳統,但是兩次世界大戰導致德裔失去了對母國文化的傳承,徹底融合進了美國主流文化中。
德裔在美國的經曆值得其他族裔重視,對於華裔,要向猶太裔學習,一定要堅守自己的文化傳統,保留自己的社區,這才能使華裔經曆任何政治風浪而不失去文化傳統,其他的都是次要的。
03
德裔具有嚴謹、認真、勤奮、務實、守法的性格特征,他們中的大多數隨著西進運動來到了中西部,這些人恪守美國自由、平等、公正、契約的精神,他們是美國價值觀的守護者。
德裔大部分是新教徒,基督教強調自我救贖,導致他們對於政府的大規模福利政策持相反的態度,德裔從自身的價值理念上接近共和黨。
但是二戰後興起的工會運動對德裔勞工有巨大的吸引力,尤其是分布在五湖地區和加州的天主教德裔,對民主黨有天然親和力。
愛爾蘭人是凱爾特人的一支,1840年歐洲發生馬鈴薯歉收,1845-1852年,愛爾蘭爆發了席卷全國的馬鈴薯瘟疫,上百萬人死於饑荒,許多人為了活下去,移民到了美國。
01
早期移民美國的是具有蘇格蘭血統的愛爾蘭人,大部分是接受過教育的基督教徒,例如林肯總統就是出生於這類家庭。這些愛爾蘭裔與德裔較為相似。
迫於饑荒而移民的愛爾蘭裔,基本都是天主教徒,這些人沒有受過教育,沒有任何技能,來到美國後大部分集中在波士頓、紐約、賓夕法尼亞州和伊利諾伊州。
愛爾蘭難民和德裔不同,德裔吃苦耐勞,務實守法,贖清契約後紛紛到中西部墾殖,不給國家造成負擔。
愛爾蘭裔比較懶散,不願去鄉村自食其力,全部蜷縮在城市肮髒的貧民窟裏,從事建築、碼頭等工作,地位還不如黑人。
凱爾特-愛爾蘭人從本土帶來的酗酒和鬥毆惡習,導致貧民窟裏娼妓、偷竊、搶劫,犯罪率極高。愛爾蘭人不講衛生,自從愛爾蘭人來到波士頓,就開始流行天花。
1862年,林肯總統頒布征兵命令,愛爾蘭暴徒掀起暴亂。【紐約黑幫】電影結尾就是描寫這段曆史。
愛爾蘭人缺乏勤儉持家的精神,遇到饑荒就全家外出乞討,靠慈善機構施舍度日。愛爾蘭人缺少家庭責任感,當時愛爾蘭人家族有半數沒有父親。
愛爾蘭人是虔誠的天主教徒,他們把獲得救贖的希望寄托在教會,所以願意捐款給教會。這也是天主教堂都十分高大華麗的原因之一。
宗教也是英格蘭人與愛爾蘭人分歧的一個重要因素,英國人經過宗教改革,信奉基督新教,而愛爾蘭人則延續了了他們的天主教傳統,他們之間的宗教衝突一直不斷。
愛爾蘭人性格開朗活潑,喜愛文藝和體育,不愛學習與思考,不喜歡經營事業,但是對公職(公務員)感興趣,到現在紐約市的警察、消防、教師大部分還是愛爾蘭人為多。
愛爾蘭人喜歡聚眾酗酒,所以酒吧大部分都是愛爾蘭人開設,愛爾蘭人具有極強的組織能力。
愛爾蘭人沒有忘記在母國受到英格蘭人壓迫的曆史,也使他們具有政治鬥爭的天賦。
愛爾蘭人十分清楚政治鬥爭的目的在於爭取權力,權力來自於選票,於是愛爾蘭人聚集在城市,走上了通過選票達到獲取權力,通過權力達到獲取本族裔權利的道路。
02
19世紀的美國,大量移民湧入,勤勞自律的德裔大部分去了中西部開拓荒野,成為了美國的建設者。
愛爾蘭人則不願承擔開拓的艱辛,寧願集體躲在城市的貧民窟,這就導致市場和社會秩序的極大混亂。
【紐約黑幫】電影就是記述生活在現在唐人街那片地區的愛爾蘭黑幫的故事,故事的結尾描寫的是南北戰爭,愛爾蘭人同情南方奴隸主,反對林肯的征兵命令,在民主黨的煽動下起來暴動,最後遭到鎮壓,這是一段真實的曆史。
民主黨在曆史上就一直扮演一種煽動暴亂,挑戰法製社會,拉攏暴民選票的角色,從南北戰爭開始,民主黨就把愛爾蘭人拉入自己的陣營,一直到現在。
愛爾蘭人則與民主黨走在一起,他們從無組織的盜匪,到有組織的黑幫,再到成立坦慕尼協會,最後到工會,這就是愛爾蘭人的移民曆史。
曆史上紐約的愛爾蘭黑幫稱為五分幫派,一部分在五點區和桑樹灣區,對紐約唐人街熟悉的人,一定對這個地區十分熟悉,這一帶統稱為五點區,在北部叫地域廚房,主要在哈德遜河一側。
活躍在這些地區的愛爾蘭黑幫有鮑厄裏男孩、死兔子、短尾巴、地鼠幫、蒙哥馬利警衛等。愛爾蘭黑幫一直到20世紀初才被清除。
03
愛爾蘭人在母國特殊的政治和經濟環境下養成了特殊的性格:
1,政治孤立,文化封閉導致他們敵視知識。
2,種姓製度,愛爾蘭人屬於低種姓人,曆史積澱,使他們失去改變自己的勇氣。
3,產權製度規定:佃農任何收入都屬於土地所有者,民眾缺少進取精神。
4,長期受英國統治,使他們寧願臣服於宗親和血緣,並且學會了建立地下組織對抗英國。
5,信奉天主教,自我救贖動力不足。
6,貧瘠的土地和生活條件,使他們團結互助,認族為先,任人唯親。
所以愛爾蘭人來到美國,不願去中西部單打獨鬥當農民,集體蜷縮在城市,自然就出現肩負保護和敲詐雙重功能的幫派組織。
在適應與發展中,一種非常奇特的政治組織出現了—坦慕尼協會,它完成了愛爾蘭人從黑幫組織向政治機器的華麗轉身。
坦慕尼協會起初是一個全國性的愛國慈善機構,隨著大量愛爾蘭移民的增加,逐漸成為一個以紐約市為中心的,地方性政治組織,同時也演變成紐約市民主黨的核心機構。
擁有眾多選票的愛爾蘭人與在南北戰爭中由於支持南方奴隸主而失敗的民主黨人之間達成了默契,於是臭名昭著的坦慕尼協會—這部選舉機器出現了。
1830年民主黨進駐紐約市的坦慕尼大廳(現在紐約電影學院附近),民主黨把坦慕尼協會稱為工人階級的鬥士,宣稱擁護移民政策,要為工人階級和新移民謀取福利(口號與現在一樣)。
民主黨組織領導,愛爾蘭人提供選票,1854年民主黨支持的坦慕尼協會首領弗蘭多.伍德當選紐約市長,他上台第一件事情就是保證愛爾蘭移民的利益,這條策略在後來的曆次選舉中得到了回報,也開始啟動了坦慕尼協會的腐敗機製。
坦慕尼協會在選舉中通過黑幫對政治對手實施恐嚇與訛詐;非法給予新移民公民身份(投票權);買通計票人重複計票;大量選擇愛爾蘭人擔任公職;並對新移民和窮人大量發放福利等。
坦慕尼協會通過各種手段,長期控製了紐約市政府資源,用政府工作機會換取選票,用政府合同換取賄賂,明目張膽的實行權錢交易。坦慕尼協會大佬們被人們稱為老板,老板們通過各種途徑撈錢自肥。
從19世紀60年代開始,坦慕尼協會在民主黨支持下徹底控製了紐約市,他們在紐約市的立法、行政和司法領域都占據了重要崗位,操縱了紐約市的財政、人事和治安大權。
坦慕尼協會控製的紐約市政府把供電、供水、鋪路、橋梁等市政項目承包給會員,利用政府合同,虛增成本收取回扣,這也應征了那句話:出身最貧困的人,對金錢渴望的原始衝動最瘋狂。
例如1858年批準建設的紐約法院大樓,最初預算是25萬美元,第二年漲到一百萬美元,建成之後結算是1100-1200萬美元(當時從俄國手裏購買阿拉斯加費用是720萬美元)。賬單顯示一個泥瓦匠兩天的工錢是133,187美元,木匠一個月的工錢是360,751美元(相當於現在500萬美元)。
坦慕尼協會的老板們明目張膽的貪腐,屬於製度性腐敗,因為受惠的不僅是他們自己,大部分愛爾蘭人都能從中受益,例如愛爾蘭裔房客不交房租,告到法院,愛爾蘭人通過關係可以讓房東敗訴。因為從政府到法院,再到議會都有人幫助自己人,因為這位房客是這些政客的選票基本盤。
盡管坦慕尼協會不斷遭到起訴,但是它總能鳳凰涅槃而再生,因為它的選票基本盤在,愛爾蘭人非常清楚,貪腐的自己人比清廉的外人更能保護自己的利益。
愛爾蘭人在政治上的天賦,使他們在1850年代開始,控製了紐約坦慕尼協會,並且在波士頓(肯尼迪家族就是那個時代的產物)、芝加哥、舊金山等地也通過坦慕尼協會選舉機器接管了傳統的政治體製,大量愛爾蘭工人進入政府機構,把以法理為依據的正式政府視為非正統,而坦慕尼協會這類幫派性質的非正式政府,則被視為主權在民的政權形式帶入美國。
坦慕尼協會成為了高度有組織的,個人對組織絕對忠誠的,以爭取當選為最終目的的,實用主義指導原則為行動綱領的選舉機器。
愛爾蘭人與選舉機器合作的本質不屬於高尚的政治理想,而是互相的利益關係。工人階級出身的政客與貧困社區的淵源使窮人得到了可以滿足和理解他們的貪官,而數代人受壓迫和窮苦的痛苦積澱,一旦獲得宣泄,則變成毫無底線的貪婪。
在坦慕尼協會如此猖狂和貪婪的幾十年裏,【紐約時報】等媒體不知道是起到了推波助瀾還是監督作用(一直沒找到這方麵的資料)。
紐約的坦慕尼協會最終在共和黨人的努力下終於被揭露和擊潰了。
但是它的選票基本盤還在,民主黨還是繼續與他們綁在一起,紐約市坦慕尼協會的大老板蒂姆.沙利文,他是一位受到民眾擁戴的政治家,他在收受高額賄賂同時,仍然不忘本,將大量的食品和衣服分發給窮人。直到現在,紐約市政府還是可以看到當年的影子。
愛爾蘭人擁有出類拔萃的政治天賦和組織才能,他們在美國的生存和發展道路上,選擇以族群的血緣為紐帶,以族群的利益為前提,以族群的選票獲得權利,以族群的幫派體製替換正常的政府體製。
現在,坦慕尼協會已經離開了政治舞台,但是從黑幫到坦慕尼協會,再到工會,幫派性質沒有變化,愛爾蘭人利用工會來奪取政權,並且獲取利益(在後麵的工會篇裏詳述)。
這是一種幫派性政治體製,是一種製度性腐敗,是從下而上的腐敗,是一種掌握體製密鑰,利用體製特征,獲得體製利益的至高境界,愛爾蘭人的移民之路玩的是政治。
從1820年以來,大約有550萬意大利人移民美國。
早期移民主要是來自意大利北部的移民,他們主要是為了躲避戰亂,後期的移民主要來自意大利南部,主要是經濟原因移民。
意大利裔大約有1780萬人,占美國總人口的5.8%。
01
在19世紀中葉前後,意大利人更願意移民到南美的巴西和阿根廷。1820年第一艘滿載意大利人的船駛入紐約港,這些來美國的意大利人多是受意大利獨立戰爭影響的難民,大部分來自意大利北部地區。
意大利北部來的移民與德裔比較像,十分勤勞務實,他們都去了西部,加利福尼亞州的葡萄園酒莊,大部出自意大利人。
1870年之後,前往美國的移民潮開啟,1880年至1914年之間,有400多萬意大利人移民到美國。而這時的移民大部分來自意大利南部和西西裏島,多數是貧苦的農民。
1880年至1914年之間,大規模移民美國的意大利人,有50%左右從事低技術工人工作。除此之外,還有不少從事海員、裁縫、泥瓦匠、鞋匠和理發師這樣的技術性工作。當時在美國的意大利人做律師、醫生和教師這種高文化工作的人極少,這源於他們不太重視教育。
相比學校的書本理論知識,早期的美國意大利裔更相信社會實踐經驗。在子女的職業選擇上,意大利裔家庭更傾向觸手可及的技術工作,而非那些長線教育投入,才能實現的遠大理想工作。
來自意大利南部的移民,雖然也是天主教徒,但他們在宗教儀式和形式上並非一味追求正統,他們注重的是對聖母瑪利亞的尊崇,並且喜歡熱鬧的節日禮儀。
在美國,除了聖誕節、複活節等重大節日,意大利裔相對較少參加教堂祈禱禮儀。意大利裔給天主教教會的人均捐款也很少,隻相當於其它歐洲裔天主教徒的十分之一,甚至還不到。簡單來說,南部的意大利人認為宗教是高度個人化的事情。
意大利人重視家庭,因為相比宗教組織,他們更堅信家族組織,意大利裔的黑幫更是如此,電影【教父】就展示了這一點。
在紐約市唐人街附近的小意大利街與華裔社區和睦相處,說明意大利人與華裔的價值觀和生活習性比較接近。
意大利人最初在美國的定居方式,也是來自一個村或一個大家族的人,幾乎都會紮堆形成一個獨立封閉的社區。
例如紐約市的布魯克林,從14大道到20大道,那裏集中了許多意大利人。
在布朗斯靠近福坦大學附近的意大利社區則是教父電影裏黑幫家族的原型居住地。
意大利裔大部居住在紐約及周圍的幾個州,100多年來始終沒有變化,說明血緣是維係意大利裔的最重要因素。
02
意大利人與愛爾蘭人雖然都信奉天主教,但是在性格上差異很大。
意大利人重視家庭,男性在家庭裏擁有很大的權威,男性要保護女性,沒有父兄陪伴,女孩子不能見男朋友,【教父】電影就有描寫。
意大利人遵紀守法(黑幫是文學作品渲染的),犯罪率較低。
意大利人重視商業,所以意大利人的收入水平普遍高於愛爾蘭人。
意大利人在音樂藝術和科學方麵造詣也為美國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大部分意大利人信仰天主教,所以他們在政治傾向上比較接近民主黨,例如意大利裔眾議長佩羅西和紐約州長葛莫都是民主黨的代表人物。
不了解美國的以為白人都是一樣的,其實美國的白人也有歧視鏈,表麵都是白人,但是通過姓氏或口音就能判斷出對方屬於那一族裔。
美國白人歧視鏈頂端的是英格蘭裔和德裔新教徒,這些人恪守自由、平等和個人奮鬥的傳統價值觀,他們是美國憲政的創建者,也是美國核心價值觀的守衛者,他們是美國從農業國走向工業化和現代化的建設者。
尤其是大量的德裔,不願給社會造成負擔,在西進運動中奮勇開拓,墾殖蠻荒,把荒涼的北美大地開墾成富饒的糧倉。
英格蘭裔和德裔是通過他們自己的努力而獲得尊重的。愛爾蘭裔則通過自己特殊的方式,通過選票獲得了他們希望獲得的權利。
所謂種族歧視完全是一種精神上的,難以言狀的東西,是勤勞歧視慵懶,自律歧視墮落,是一種精神富足對精神貧瘠的鄙視,是潛在的,是人類永遠不可能磨滅的。
至於製度上的歧視,在非洲都沒有了,而在物質上則恰恰相反,白人獲得了逆歧視。在美國,黑人是政治貴族,他們獲得了社會給予的所有資源,剩下的就是他們自己努力的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