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不試故藝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圍爐夜話】102,美國大選(二)選舉人團製度

(2020-09-13 16:22:26) 下一個

2020年6月24日  周三  晴

 

美國大選

?

 導 語

 

2020年美國總統選舉(United States Presidential election,2020),於2020年11月3日舉行,是美國第59屆總統選舉。

 

美國總統選舉每4年舉行一次,總統選舉製度為選舉人團製度,根據現行美國憲法第22修正案,美國總統任期為4年,可以連任一屆。

 

2020年美國總統選舉將在以唐納德.川普為代表的共和黨與以喬.拜登為代表的民主黨之間展開。

 

2020年美國總統選舉同時,眾議院435個席位,參議院33個席位也會進行改選,以產生第117屆美國國會。

 

美國總統大選是美國政治生活中的關鍵點,它決定了美國的政治發展方向,尤其是弗洛伊德事件引發的種族騷亂,更加加深了共和黨與民主黨之間的對立和種族之間的鴻溝,2020年美國總統選舉,決定著美國的主流政治傾向是繼續向左轉還是向右轉的關鍵分水嶺。

 

2020年美國總統選舉對世界未來將有著深刻的影響,因為美國日益抬頭的孤立主義政策等不確定因素,將影響到全球的地緣政治、國際貿易和區域穩定,所以也是全球矚目的一次大選。

 

影響總統選舉因素很多,【圍爐夜話】將從聯邦體製、選舉製度、兩黨政治、經濟走向、族裔分布、宗教傾向、工會和女性,搖擺州選情分析等層麵,全方位、多視角,深層次的展開全麵分析。

 

【圍爐夜話】將以紅(共和黨)藍(民主黨)兩營競選策略和選情發展,進行沙盤推演,對誰能獲得2020年總統選舉做出預測。

 

政治:政,指的是製度和秩序,治,指的是社會狀態和治理方式。

 

權力:指的是影響和支配政治的能力。

 

權利:指的是在法律框架下實現自身利益的力量。

 

利益:政治、經濟、教育、文化等權益。

 

美國華裔的當前任務是獲得自身應該得到的權利,通過爭取權利而獲得利益。

 

華裔的後續任務是尋找戰略同盟,通過同盟的力量來獲得權力,並且通過同盟獲得的權力,來達到我們期望獲得的權利。

 

誰是我們華裔的敵人,誰是我們華裔的朋友,這是華裔當前的首要問題。

 

請跟隨【圍爐夜話】,一層層的撥開美國政治迷霧,一點點看清美國政治版圖,一步步分出敵我態勢,一局局演繹選舉發展趨勢。

 

期待幫助朋友們找到心中的敵我。

 

 

選舉人團製度

 

自由公正的選舉是民主製度的基石。對於和平的權力交接至關重要。

 

美國選民每隔四年改選總統和副總統,每隔兩年改選聯邦眾議院全體435名議員和參議院100名議員中的三分之一議員。

 

美國的選舉分為初選和大選,初選在大選前舉行,目的是確定參加大選的政黨候選人。

 

美國總統選舉采取選舉人團製度,美國公民實際上不直接投票選舉總統和副總統,各州選民投票選舉承諾支持某位總統候選人的選舉人。

 

每個州的選舉人數目相當於該州在國會中擁有的代表人數(眾議員和參議員總和),總統候選人必須獲得50個州的538張選舉人票的絕對多數才能當選總統(含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的三張選舉人票)。

 

選舉人團製度是美國的聯邦選舉製度,它是由美國聯邦體製和國家曆史形成的特殊體製,選舉人團製度使州權和民權達到平衡。

 

01

什麽叫選舉人團製度

 

選舉人團(Electoral College),是美國總統選舉方式,是一種間接選舉,旨在選出美國總統和副總統。

 

根據美國憲法,美國各州公民先選出該州的選舉人,再由選舉人代表該州投票選舉總統和副總統。

 

美國是聯邦製國家,選舉人團製度用以確保各州的權益,並且代表50個州共同推舉聯邦總統。

 

選舉人團製度是由美國的體製和曆史形成的。

 

共和製

 

美國是聯邦共和體製。

 

共和(Republic)是政治體製,執政者的正當性是由公民依法選舉產生的。

 

美利堅合眾國的聯邦製決定了美國是半主權共和政體,美國憲法第四條確認:保證本聯邦各州實行共和政體(Guarantee to every State in this Union a Republican Form of Government)。

 

美國的每一個州就相當於一個擁有一定主權的國家,因此每個州都根據州憲法組織實施選舉,州選民通過直選選出州執政者。

 

 

聯邦製

 

聯邦(Federation)是國家體製,由兩個或以上的政治實體(共和國、聯邦州、邦、省)結合而成的國家結構形式。

 

美國是由50個擁有主權的州組成的聯邦,聯邦政府隻是各個州派出的機構,負責解決單一州無法解決的問題,聯邦主要是在國際上代表各個州擁有主權

 

聯邦成員(國)先於聯邦存在,加入聯邦後各聯邦成員(州)把自己的部分主權讓渡給聯邦政府,同時聯邦各州仍保留部分管理內部事務的權力。

 

美國憲法規定:未指明聯邦政府的權力,即屬於地方(州)所有,稱為剩餘權力或保留權利。

 

 

選舉人團

 

根據美國選舉製度,美國總統由選舉人團選舉產生,並非由選民直接選舉產生。

 

州按照聯邦憲法組織的選舉是直接選舉,選民在投票時不僅要在總統候選人當中選擇,而且要選出代表該州的選舉人。

 

 

選舉人的數量體現州權平等原則,根據各州在國會的議員數量而定,由他們組成的團隊就是該州的選舉人團。

 

各個州的選舉人按照本州選民大多數人的意見(投票結果),選出他們認可的聯邦雇員—總統和副總統。

 

州的選舉結果代表了該州的大多數選民的意見,所以誰贏了該州的多數票,誰就贏了該州的所有選舉人票,這就是贏者通吃。

 

各州擁有聯邦眾議員的數量是按照人口比列確定的,這平衡了民權利益。1929年,國會將眾議員總數確定在435人,然後按照人口比列來安排各州眾議員的數量。

 

各州的參議員無論州大小都是兩名,這就是為了平衡州權利益。

 

例如加州有眾議員53名,參議員2名,因此加州的選舉人團有55人。

 

這就是美國政治體製和國家曆史形成的特殊選舉製度—選舉人團製度。

 

02

選舉人團選舉方式

 

選舉人票

 

州選出選舉人團,各州選舉人團人數等於該州在參眾兩院議員的總和,全美總共有538名選舉人。

 

加州因為人口最多,所以擁有55張選舉人票,阿拉斯加、特拉華和懷俄明等州隻有3張選舉人票。

 

1961年批準的憲法第23條修正案給予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選舉權,規定選舉人票不得多於選舉人最少的州,因此擁有3張選舉人票。

 

總選票製

 

總選票製(General ticket system)。

 

美國總統選舉時,選民直接投票選舉總統候選人,然後在選舉人票製度的基礎上進行計票,計票采取勝者全得製的原則,各州選舉人票之和,即為該總統候選人最終獲得的總選舉人票

 

得到超過半數選舉人票(至少270票)的總統候選人獲勝。

 

如果所有候選人未獲得半數以上的選舉人票,則由眾議院從得票最多的前三名候選人中選出總統。

 

 

典型的選舉程序如下:

-各黨派出自己的總統、副總統候選人,在各州注冊。

-在選舉日進行普選,計算各總統候選人獲得的總票數,確定各州獲勝者。

-各州獲勝者所屬黨派推出選舉人成為該州選舉人團。

-各州選舉人在各州首府投票選舉總統和副總統。

-參眾兩院舉行聯席會議,清點選舉人投票結果,宣布獲勝者,至此新總統當選程序才算完成。

 

各州會要求選舉人宣誓保證將票投給本州普選獲勝總統候選人。也有失信選舉人。

 

03

選舉人團製度產生的原因和曆史

 

美國的選舉人團製度是由聯邦體製和國家曆史形成的,雖然不符合民主選舉的多數決原則,但是也具有它的合理性。

 

選舉人團產生的原因和曆史

 

1787年開國先賢們在製憲會議上爭論的焦點就是如何選舉行政官(總統),當時有四種方案:

1,由國會直接選舉。

2,由各州州長選舉。

3,由全國人民直選。

4,由選舉團選舉。

 

製憲代表認為國土幅員遼闊,交通不便,南北方差別很大,人民無法了解情況,人民直選容易受到少數陰謀家的操縱。

 

由於采取立法、行政、司法三權分立,總統不應受到國會控製。由州長選舉也不能代表大多數民意。

 

所以用選舉人替代人民大眾選舉行政官(總統),可以有效繞開以上弊端。最終製憲代表采納了選舉人團方案。

 

勝者全得製

 

美國選舉人團製度的特別之處在於勝者全得製(The winner-tackets-all system)。

 

這種製度是1800年美國總統選舉,憲法第十二修正案改變了選舉人投票方法,每個選舉人投兩票改成一票投給總統,另外一票投給副總統。

 

同時修正案正式承認了政黨的合法地位,從此政黨開始登上美國政治舞台,政黨在全國範圍內推出自己的總統候選人,並在各州推出自己的選舉人團。

 

由於政黨組織競選和各州普選選舉團,這樣即使民眾投票時較分散,但是隻需一黨獲得相對多數就可贏得本州全部選票,這樣獲勝的總統候選人支持率一般就能超過半數。

 

在總統選舉中,由於人口較多的州,眾議員較多,候選人競爭激烈,小州至少也有3張票,總統候選人也不敢輕視,這樣總統候選人所得到的支持,在地域上分布比較平衡,所以贏者全得製在客觀上對於幅員遼闊的聯邦是十分重要的。

 

緬因和內布拉斯加州是采用眾議員選區方式:在每個眾議員選區,總統候選人獲勝者,獲得一張選舉人票,在全州總統候選人選舉獲勝者,再獲得剩下的兩張選舉人票。

 

選舉人團製度的爭議

 

支持者:

-選舉人團製度可以更好的照顧小州和偏遠地區的利益,有利於鞏固聯邦。

-方便計票。

-便於對爭議地區複查。

-以各州為計票單位後相加,不能算不民主。

-不僅照顧到大多數人民利益,更體現對小州人民的尊重和關心。

-避免大州長期取得較多普選票,以控製全國政局。

 

反對者:

-違背多數決原則。

-違背一人一票、每票平等原則,例如阿拉斯加每張選舉人票代表11.2萬人,紐約州是40.4萬人。

-選舉人不能代表該州的全部選民。

-強化了兩黨製。

-增加選舉舞弊風險。

 

沒有一種製度是完美的,普選製也會帶來很多弊病,例如容易帶來民主失控,造成民粹主義泛濫,所以選舉人團製度是給民主製度上的一把鎖。

 

另外選舉人製度符合一人一票、多數當選的民主原則,隻不過不是以全國人數為單位,而是以州為選舉單位,這個多數不是全國的多數,而是每一個州的多數,這樣能更好的保護小州的權益。

 

如果實行按全國人頭計票,那麽幾個大州聯合起來,就可以操縱全國選情。所以選舉人製度不僅符合美國的聯邦製國情,更體現了民主的原則:服從多數,尊重少數。

 

其實選舉人團製度跟NBA籃球賽相似,NBA不是按照總積分計算,而是按照場次計算輸贏。

 

選舉人團製度是維護美國共和製、聯邦製和分權製衡原則的產物,同時也是多種利益間妥協與協調的結果,而且已成為維護兩黨製的重要工具,所以它有存在的合理性。

 

 

04

各州選舉人團的票數

 

美國選舉人團的票數主要由兩部分組成:

 

眾議員根據登記選民的數量比列計算得出的,人口越多的州,眾議員數量越多。

 

參議員是按照每個州兩名分配的,這是為了鞏固聯邦,平衡州權。

 

每個州的聯邦眾議員和參議員兩者相加就是州選舉人的數量。

 

 

選舉人票最多的州是加州,共有55張票。最少的是阿拉斯加、蒙大拿、南達科他等州。

 

 

 

 

 

綜 上

 

 

 

選舉人團製度是美國的共和製度和聯邦體製形成的特殊選舉製度。

 

選舉人團製度是平衡民權和州權利益的特殊選舉製度,對於穩定聯邦體製,保障大州權益,照顧小州利益,起到了積極作用。

 

選舉人團製度體現了服從多數,尊重少數的民主原則。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