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不試故藝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荷塘秋色------荷殤

(2009-08-10 19:55:12) 下一個

     賞荷是文人的癖好,從古至今皆如此,古有周敦頤,揚萬裏,今有朱自清,季羨林。文人們多是讚美“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那時光多在描寫“畢竟西湖六月中……”,那美色,那意境,那佛心禪意盡在文裏墨中,讓人讀之不禁心存對生命的感激之情,難怪古代的文人們,喜歡春遊芳草地,夏賞綠荷池,秋飲黃花酒,冬吟白雪詩。我等雖為草民,不敢與文人舉眉,但總有那麽幾個不知深淺的小子喜歡舞文弄墨,別出心裁的寫一些秋風蕭瑟下的荷塘殘花敗葉,想給人一些別樣的感覺,據說是看不慣這滿大街的漢堡,熱狗,就想端出一碗奶奶熬的蓮子羹,讓大家降降火兒,村長嚐了一口說:這味兒咋就像荷殤……。
                                         荷塘秋色
    
     那是一個深秋的黃昏,夕陽沉入了石璧山的反斜麵,隻剩下幾絲餘暉悄悄的灑落在山坡下那口池塘的水麵上,一陣微風吹過,帶來幾片浮雲,隨手灑下幾滴晶瑩剔透的雨珠,濺在水麵上旋出了一圈圈美麗的漣漪,敗了的荷花長成了一盤盤肥碩的蓮蓬,彎折著腰親吻著碧綠的水麵,一片片殘缺的荷葉,斑駁著臉傻嗬嗬的托著那天上降下來的珠子。唯有池邊那一家子青蛙耐不住寂寞,齊聲合唱著G小調奏鳴曲,把個靜靜的田野演成了一個熱鬧的舞台。 
    我坐在彎曲的田埂上,隨手摘起一棵蒲公英,輕輕一吹,那細細的花瓣隨風飄去,也把我的思念帶了去,帶給我已逝去的奶奶,那慈祥的,說話輕聲輕氣的,曾經裹過小腳的,溫良恭儉讓的奶奶,那個無私無悔,把我從小帶大的保姆,比自己親媽還親的奶奶,大院裏都知曉的我們家的親奶奶。她走了,悄悄的,安詳的,知足的走了。就像那池塘裏的蓮蓬,褪盡了秋華,播下了種子,把美麗與柔性留給了人間,留給了永存的記憶。                    蛙鳴聲漸漸稀落了,太陽在112.4高地背麵把整個山頭鑲了一條金邊,透光投影的效果,讓那一池秋水披上了金色霓裳,水麵上那稀稀落落的殘荷敗葉雖然已逝去了往日鉛華,但是仍頑強的承載著生命的期望,悄悄的把蓮子撒入泥中,把希望,把生命,把記憶留了下來,它老了,憔悴了,不漂亮了,但是它卻孕育了新的生命,那蓮蓬就像我那逝去的奶奶,留給我太多的記憶,太多的留戀,太多值得歌頌的東西。殘荷敗葉秋風瑟,淅瀝細雨點漪漣,莫憐蓮蓬顯憔悴,播下蓮子待來年。                                                                         數十年前偶爾讀了朱自清的《荷塘月色》,非常喜歡,傍晚獨自來到單位菜地邊,那個朝南山坡下小溪旁的池塘邊上,試著寫了這些讀書心得。美麗的荷塘,迷人的秋色,以及那些沉澱在血脈數十年的記憶,永遠銘刻在我的心中。如今重新整理,以供自我賞情殤心耳。 (Jun/20/2009. New York).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