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不試故藝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中國軍隊還能打勝仗嗎

(2009-07-18 21:49:07) 下一個

這建軍節就要到了,咱海外華人該做點啥呢,思來想去就送一包苦丁茶吧,雖然味道苦了點,但是的確有醒腦沁心的作用,順便拉攏幾個筆友,說不定還能成立個海外XX俱樂部呢                                                                                           軍事改革 勢在必行--從中國海軍閱兵說開去                                                                                   4月23日在中國青島舉行了海軍成立60周年閱兵式,中國海軍出動了核潛艇,護衛艦,導彈驅逐艦,登陸艦,大型保障艦隻以及海軍航空兵等大量國產新型裝備,另外受邀請的包括美,俄等14國21艘艦艇也參加了閱兵分列式,規模之大,影響之巨是建國來所沒有的。海軍是個國際化的軍種,是軍隊的形象大使,中國期望通過這次閱兵,與其他海洋國家交流對話,以正義之師,威武之師的形象向世界展示一種和平的意願和維護和平的自信,同時這次閱兵也是預示著中國海軍從近岸防禦向藍色海軍發展的一個重要轉折點。中國在經濟發展迅猛,國家財政充裕的背景下,軍隊的武器裝備及編製體製也得到了長足的進步,尤其是二次核打擊力量,是中國這幾十年國際和平環境的重要保障,中國軍力似乎已進入世界排名前四位。在國人自信心普遍上升之際,有必要客觀的,現實的對中國軍事實力做一個粗淺的分析,以期望中國軍方能冷靜的,找到自己與世界先進國家的真正差距,希望有一天中國軍隊能用實力,以一場漂亮的戰爭贏得貨真價實的排名。     首先看看美軍,以其先進的軍事理論和靈活的指揮體係,新式的武器裝備無疑是排在首位的強大軍事力量。現役美軍有140萬,陸,海,空三軍種部實施行政領導。美軍的指揮與行政領導是分開的,總統通過國防部和參謀長聯席會議對軍隊下達“委托式命令”。其具體作戰指揮由美軍的三個作戰指揮中心來執行:在五角大樓的日常軍事指揮中心,預備指揮中心和空中作戰指揮中心。下轄5個聯合作戰司令部:北美司令部,中央司令部,歐洲司令部,南方司令部,太平洋司令部。聯合作戰司令部是按戰區或專業職能劃分的,享有對部隊的絕對控製權,作戰指揮權,部署權,任免權等。其陸軍48.5萬,編有8個步兵和坦克裝甲師,1個空降軍(2個師),11個獨立旅,大部部署在海外。海軍40萬,分為2,3,7,5,6,等戰役攻擊群(艦隊)。空軍36.7萬,分為戰術,偵查,運輸以及防空等部隊。海軍陸戰隊17.1萬。下轄4個陸戰師。還有聯合戰略司令部掌管著三位一體的戰略核力量。海灣戰爭美軍顛覆了傳統的戰爭模式,信息化成為世界各國軍隊發展的方向,美軍始終引領著世界軍事的最新潮流。       再看俄軍,毋庸諱言,中國軍隊是按蘇軍的模式發展的,所以必需對俄軍做一個必要的分析:俄軍在原蘇軍基礎上經過了幾次大的整編,尤其是始於去年的整編,將徹底取消各個大軍區編製,參照美軍體製保留陸,海,空三大軍種,實施行政領導,將過去的6大軍區,4大艦隊的部隊編入西方,中亞,遠東三個戰區,將傳統的軍區,軍,師,團4級指揮體係變為:戰區—聯合作戰司令部—旅的三級作戰體係,這無疑是一次最具革命性的變革,從根本上改變了俄軍傳統體製,俄軍的改革是從指揮機構入手的,光將軍職銜就減了200個,所以引起了俄軍高層軍官大批辭職抗議,但是並沒有影響俄最高領導人的改革決心。俄軍之所以進行如此大規模的改革,源於車臣之戰和俄格衝突,俄軍痛定思痛,才下了改革的決心。軍隊的戰略指導思想決定了軍隊的編製體製,也決定了軍隊的武器裝備,戰役戰術素養能否得到發揮。俄軍的變革給我軍敲響了警鍾。          再看看中國軍隊,我軍編製體製成型於50年代,傳承了原蘇軍的模式,雖經過3次大的裁軍,但都隻是單純的從數量上進行了精簡,對傳統的指揮機構沒有大的調整,目前從總參,總政,總後,總裝4大部到軍區,軍,師,團,都有垂直的相應部門,機關臃腫,體製龐大,人浮於事,互相推諉,指揮效率低下,作戰指揮與行政管理混攪,軍兵種條塊分割自成一體的樹狀體製,嚴重妨礙了戰時的聯合作戰指揮。目前全軍有陸,海,空三大軍種及二炮,武警等,7個大軍區,18個集團軍,7個戰區空軍,三個艦隊,還有省軍區係統,400個師級軍分區,3000多個團級武裝部,這些機關單位占用了大量的軍費開支,僅一個北京軍區機關的開支就夠一個集團軍的全部開支了。這完全是本末倒置,美軍是重點建設和加強戰鬥部隊,機關大多使用文職人員,美軍一個重裝師的戰力大致相當於我軍一個集團軍,而它的編製隻有630名軍官,而我軍一個集團軍的軍官編製是他的兩倍多,這又消耗了多少軍費。為何幾次裁軍都無法改變這種情況,關鍵原因在於動一發而牽全身,這一發是長在頭上的,改革者改到自身利益時,就難以改革下去了,這在地方體製改革中看的很明顯。這些年陸軍還抱著大陸軍主義不放,空軍創造的奇跡是飛行安全小時記錄,海軍的戰力通過沙盤推演隻能跟越南打個平手。再加上大量的文工團,體工大隊等。如此體製真的能打贏下一次戰爭嗎?答案是:難。為此中國軍隊必須居安思危,從如下幾個方麵進行改革:一是重新建立一套富有進攻特征的國家安全戰略指導方針,以及在此基礎上的戰區戰役作戰指導理論,軍事改革的前提是軍事思想理論的改革,否則沒有一個正確的方向,改革就會偏差,軍隊改革不能摸著石頭過河;二是體製改革是軍隊改革的核心,應取消7大軍區,軍區空軍,3大艦隊,省軍區,軍分區等編製,成立中央,東北,西北,西南,東南五個戰區聯合作戰指揮司令部,統合各軍,兵種合同作戰。經費資源向海空軍傾斜,成立至少兩個以上以航母為核心的遠洋機動戰鬥群。陸軍逐步取消集團軍編製,以師和旅為基本作戰單位。海軍陸戰隊與空降兵應擴大為各兩個戰鬥群(軍級別),變靜態防禦為機動防禦,以攻代守;三是將67所軍事院校減為15所以下,堅決裁掉文藝單位,將省軍區,軍分區的職能與武警的職能相合並,徹底割掉身上的贅肉;四是遠離都市建立基地,軍隊應駐入基地以避免與民爭利,軍人不能貪圖安逸,一個獨立的環境適合軍隊的特點,希望有一天我們在北京街頭再也看不到滿街的軍車…….;五是三大軍種部負責行政管理,訓練及武器采購,將行政事務從作戰指揮部門徹底剝離,指揮關係理順了,才能做到令行禁止,戰鬥力才能體現;六是徹底拋棄落後的軍事思想,僵化的經驗主義,空頭的政治口號,腐敗的軍官任用方式,加快職業化步伐,讓每一個軍官都成為有抱負心的真正的職業軍人。           我們再來看看曆史,甲午海戰中國海軍戰敗,從此中國有海無防,百年來飽受列強蹂躪,甲午戰敗絕不能簡單的一句“清廷腐敗”就概括了,其實在1875年以前中國海軍實力還強於日本,當時海軍統領曾建議趁日海軍尚弱一舉殲滅之,但被否決。後來短短6年,日海軍的實力超過中國。甲午海戰,中國軍人也是視死如歸,中國的軍艦也很強大,但是還是失敗了,究其原因:一是作戰指導思想是以靜製動,以守為攻,設立北,東,南洋水師(類似北,東,南三大艦隊),一個守字,被動挨打,失去了戰機,且被各個擊破;二是體製問題,海軍衙門隸屬於兵部(總參,陸軍)及北洋提督,各地方督撫,指揮體係混亂,打起來不知聽誰的指揮,打贏了大家搶功,輸了各自推諉;三是經費投入層層剝扣,造成發展無持續力,而日本則是所有官員每年繳納1/10的俸祿貢獻給海軍,短短六年日本就超越了中國;四是外部環境,中國處於西方列強在遠東的核心利益地區,列強們是不會允許中國擁有強大的海軍的,日本則處於邊緣地區,列強需要日本牽製中國,所以日本得到了較安定的國際環境。綜上所述,甲午海戰一開始中國就注定了失敗的命運。 那麽現在的中國軍隊實力,指揮係統,編製體製,作戰理論,武器裝備,外部環境等是個什麽狀況,我想讀者自會有個判斷。         夫未戰而廟算勝者深算多也。戰爭不是兒戲,戰爭比的是戰略思想,指揮藝術,統籌能力,武器裝備,後勤支援,國家意誌,伐交手段,國際環境等,是一門最深奧的學問,組織一場戰役,不是幾個網友點點鼠標,發泄一下愛國情操般輕鬆,也絕不是組織一次閱兵那般豪情萬丈,更不是組織一場奧運會那般靚麗,戰爭是血與火的對抗。也許這是曆史給中華民族的最後一次機會,但願中國軍隊能不辜負曆史的期望,不辜負民族的期望,不辜負馬革裹屍,葬身西域壯士的期望,不辜負致遠艦勇士在艦身下沉回眸西望那一霎那的期望,不辜負滇緬戰場逝去袍澤的期望,不辜負8年浴血死難同袍的期望,不辜負在北疆邊防遭到蘇軍坦克炮火點射而仰天長歎的那位副連長的期望,不辜負麻栗坡那些年輕生命的期望,不辜負海外僑胞藏在眼角魚尾紋裏的那絲焦灼的期望。華麗的海軍閱兵式已經在黃海降下了帷幕,也許等到有一天我們能在東海或南海看到我強大的國防軍在一場海天競技奧運會上,以鐵血之軀捍衛祖國的榮譽,拿到所有的金牌,到那時我們才有資格來談中國軍事力量在世界的排名。軍威國威是靠打出來的,我們都盼望著那一天。(April/27/2009. New York ).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