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經濟的興國之路與亡國之憂

(2010-05-07 05:22:12) 下一個

經濟的興國之路與亡國之憂

玄野

中國在和平發展了近三十年後,其經濟前景與國家實力已經直逼美國了。但是與美國的二百年發展史相比,中國的現狀卻不容樂觀。美國人秉承了歐洲近代的人文與科技成果,在民主,自由,法治等國策方麵都有著堅實而又廣泛的基礎。而中國如今在所謂的上層建築方麵依然是"摸著石頭過河"。社會主義理論有迷人之處,但是很多成份沒有經受住曆史的考驗而不得不被人們質疑甚至推翻;老祖宗的係統是經曆數千年風雨錘煉的,卻被我們頭腦一熱當做四舊給扔了。伴隨著經濟騰飛所出現的精神枯竭,信仰迷失,文藝沒落與道德沉淪,警示著中國在國策層次上的巨大缺失。而這一問題也集中體現在中國人發展經濟的最根本依據,即這樣的一個認識:我國現階段社會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不可否認這句話的偉大,但是僅以此承載興國的重任卻過於單薄與片麵了。

對現實將百姓的需求作為國家的根本任務在改革之初無疑是正確的一步,而對人類精神世界的忽視是這一策略的根本缺陷。將社會進步歸結為人類需求的驅動,人類的需求變成了終極的決定因素,人類的精神失去了家園,不能用來滿足需求的精神價值和對精神的追求都被排斥。人道,自由,平等,都被可預見到的社會整體利益的權衡所取代,變得無足輕重。人類曆史上的許多信仰都是以無法計數的物質與生命換來的。而在以需求為終極社會理念的情況下,這些信仰可能為了幾個生命,甚至隻是為了生活得更舒適而遭到踐踏。中國經濟的成功進一步掩飾了這一國策的缺陷,在國家的社會狀況發生了巨變的現在,這一國策非但沒有得到適宜的修正,反而因為以往的成功而更加深入到統治階層的思想中,在國策中的地位更加至高無上,難以撼搖。在這樣的境況下,精神層麵的協調發展就變得十分渺茫。

滿足民眾需求作為國家的指導思想,相對於自由資本主義來說的確是巨大的進步。問題是,這樣的思想在取代了自由資本主義的唯利是圖與適者生存的同時,也擁塞了經濟領域之外的屬於人類靈魂信仰的空間。追求利潤是資本主義的根本目的,但這絕不是資本家個人的最高追求,也不是他們所處的國家與社會的最高追求。在經濟利益之外,人類有無限廣闊的內容,金錢隻是人類生活的一小部分,而資本主義僅僅是國家或社會的一個組成部分和特定元素。上天對人類的賜予是公平的,在一批人用革命手段發展共產主義理想的時候,那些被斥為資本主義的一批人卻騰出精力在經濟領域之外的價值上發展超越以往的理想。在發展了近百年以後,共產主義在當今的最大成果是經濟發達而貧富分化嚴重的中國。而資本主義的大本營西歐卻是一幅貧富相安的和諧景象。似乎大家都走到自己的反麵去了。社會主義對人類需求與經濟的過分關注是導致這一現象的根本原因。

老子曰:天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道損不足而奉有餘。但是,人畢竟是人,完全合於天道就成神了。中國的社會主義關注社會的整體利益與社會財富使用的整體效益,這的確比追求利潤美妙得多,也比平均主義合理可行得多。中國的這幾十年是在人道與天道之間掙紮與權衡的過程,經濟與物質需求成了無可辯駁的中心。其間的成果是舉世矚目的,而其間的痛苦與損失也是巨大的。傳統中曾經主宰社會走向的的信仰與信念被邊緣化了,精神追求成了被正統遺忘的角落。中國傳統哲學認為所有事物都可以解析為陰陽兩種決定元素。對於人類社會,物質是生活的基礎,它的功能在於承載,是陰元素;人類的精神世界是社會的靈魂,是陽元素。物質基礎隻有在注入了靈魂之後才具備活力。過分關注於陰麵的物質基礎,而忽視人類陽麵的精神因素,必然會導致陰陽失衡,進而造成社會虛耗甚至退化。易經坤卦上六爻:龍戰於野,其血玄黃。此爻顯示的是成功之後過度執著於事物陰麵,陰的成份占據了統治地位,本應居正位的陽的成份被徹底排擠,最終導致的失敗。在這一問題上的澄清是走向社會和諧的必經之路。

將需求當做社會的最終決定理念隻能是特定曆史階段的正確思路,而不能當作長久不變的國策。世界上有許多討論人類需求的理論,馬斯洛的七層需求是比較成功的一個。馬斯洛的一個觀點是,人類的需求是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而提高的。也就是說,生活水平提高了,某些需求得到了滿足,人們又產生了另外更高層次的需求。這個過程就象水漲船高一樣。也就是說,生活水平的提高並不意味著人民心中的滿足感也提高了。物質生活的提高並不一定帶來人民的幸福與社會的安定,某種條件下還可能帶來動蕩。社會更本質的目標--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和諧穩定需要由包括經濟,哲學,文化,宗教,環境等大量因素來決定。將經濟放在發展的核心位置顯然是曆史狀況所決定的。所謂社會主要矛盾的說法,更象是改革派在特定的曆史環境下,借用五十年代的公認說法,順著大家的矛盾論思路將這樣一個說辭提高到不可質疑的高位,從而貫徹他們的真正意圖:多研究些問題,少談些主義。對那個時期的社會矛盾與大部份人的禁錮思維而言,這的確是巧妙又切中要害的。如今時過境遷,人們的思維方式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社會結構,社會矛盾也已經完全不同,如果依然抱守前輩訓戒不放,隻會落下刻舟求劍的笑柄。

與主要矛盾之說相關的說法,"發展才是硬道理,落後就要挨打",是改革以來每一個中國人都熟悉的。實際上這裏麵既有誤導,又有狹隘與片麵的理解。首先討論這句話的後半部分。"落後就要挨打"其實是國人總結近代曆史時的錯覺。技術與經濟的落後在中國的曆次外國侵略中的失利都不是主要原因。鴉片戰爭失敗了,清朝的軍事實力與兩艘船堅炮利的英艦的差距會有多大呢?在此前不久,世界第一軍隊拿破侖的百萬鐵甲曾敗於鄉土味濃重的俄羅斯沙皇之下。俄軍對法軍的實力差距遠比清軍對兩艘英艦的實力差距為大。但是,俄國贏得了戰爭,而清朝輸掉了戰爭。在技術上,清朝相對於海外世界的確落後,但這絕不是戰爭失敗的主因。反過來說,其實鴉片戰爭給中國造成的損失主要是麵子上的,而非經濟上的。戰爭帶來的最直接變化--門戶開放對中國不是壞事。兩次對日戰爭也許給中國造成的損失更大。但是失利的原因和技術有什麽必然的聯係呢?甲午戰爭中北洋水師是亞洲第一水軍,敗於遠道而來的日本水軍絕對不是技術問題。七七事變後的全麵侵華,蔣總的兵力的確不如日軍,但是差距有多大呢?比朝鮮戰場上中國誌願軍與當時的世界絕對霸主美國的差距還大嗎?對比這幾次曆史上關係國家存亡的戰爭,我們很容易得出結論:技術是戰爭的重要因素,卻不是決定勝負的最關鍵因素。其實,就象數千年來中國先哲一直標榜的:勝負之本在於民心。一旦民心散了,經濟發展得再好,軍隊裝備再精良,國家都會羸弱不堪,都會挨打。

說"發展才是硬道理"。這個發展所適用的範圍是什麽呢?包括社會製度嗎?包括哲學,宗教,信仰嗎?包括精神自由嗎?很值得懷疑。相信這個發展所涵蓋的範圍應該是經濟與技術的成份居絕對多數。其實這種發展絕對不能當成硬道理,否則就會傷到國家與社會的根本。中國的明朝在技術上經濟上不可謂不發達,有人統計說,明朝的經濟總量,出口總量在當時的世界上占有著絕對的霸主地位,卻被從荒蠻中跑來的數目了了的八旗子弟取代了政權。經濟的發展非但不是什麽硬道理,反而成了亡國之路。可以說發展是硬道理,但是這隻適用於由於長期思想禁錮等原因所造成的百業蕭條年代。民以食為天,誰都知道物質生活的重要性,在拜金主義充斥的社會裏再提倡經濟與技術的重要性將是物極必反的結果。關於經濟發展與國家興亡之間的辯證關係,相信中國的經濟學家,經濟史學家有著令人驚醒的曆史數據展示給國人。經濟的發展的確是國家發展的基礎,但是經濟至上,一切都為了經濟服務卻會導致國家的敗亡。令人遺憾的是,近幾年有人在專注經濟建設的道路上走得更遠,提出所謂"先進生產力"的說法。先進生產力是資本家追求高利潤的最佳手段,雖然最終全社會得益,但首先與主要得益的是資本持有者。在國策的高度提倡先進生產力的最直接效果就是加速貧富分化,危害社會結構,導致社會矛盾加劇。如今的中國,經濟過熱,人心浮燥,冷卻經濟尚恐不及,反而提出什麽先進生產力,這完全是南轅北轍。

 

[ 打印 ]
閱讀 ()評論 (6)
評論
玄野 回複 悄悄話 到自我實現這裏,也許是心理學家的界限了,後麵就應該是哲學家來分析了。在人的欲望滿足構成世界和諧發展的最大障礙的當代,哲學的分析就變得及其緊迫。
歐洲現狀不錯,主要是普通人的生活已經比較舒適了,沒有那種底層生活需求的重大壓力,所以社會和個人就沒有了掙錢的動力。當代中國是典型的拜金主義,不知這和西方拜金主義流行時的民眾心態是否一致。
nightrose 回複 悄悄話 西歐貧富相安的和諧景象是由於他們實行了很多社會主義性質的政策,高稅收高福利,從某種程度上劫富濟貧,進行轉移支付。資本主義的領頭羊美國還是貧富差距懸殊的。

中國社會的精神缺失的確是嚴重問題,不過我懷疑國家無法提出解決方案,因為國家不能強製人們接受某種思維或信仰,不然就是在現階段基礎上的進一步倒退。國家可以做的,是大力鼓勵人文學科的發展,投入資金資源,提供寬鬆環境,使學者們和知識界能夠集思廣益,百家爭鳴,達到像西方文藝複興時期那樣的文化藝術高潮。

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雖然指出需要的最高層次是自我實現的需要,但他沒有說具體做什麽才會實現自我價值,因為這個大概是因人而異的。有的人喜歡研究石頭礦藏,有的人喜歡寫程序debug,有的人喜歡做飯收拾屋子,還有的人研究金融市場走勢上癮。關鍵是這些願望是自發的,獨立於金錢報償的,或者說工作本身就是一種樂趣和報償,因為從事工作的人通過勞動實現了自我價值。這也符合馬克思所設想的共產主義社會,那時物質產品極大豐富,使得人們可以按需分配,各盡所能,使勞動不再是養家糊口的手段,而是實現自我價值的渠道。
當然目前還沒有哪個國家和社會達到了可以按需分配的水平,所以這些都是猜測和設想。但是從歐洲一些年輕人的擇業態度上,可以看到當社會普遍比較富足後,賺錢最多的職業已經不是所有人的第一選擇,不少人選擇去做自己喜歡但賺錢不多的事情,社會對此也沒有歧視,因為從本質上講勞動是沒有高尚和低俗的分別的。
玄野 回複 悄悄話 回複jinhui20的評論:
明朝的滅亡尤其值得借鑒。從當代國際環境看,清兵入關的可能性不大,但是天下大亂一段的可能性不是沒有,而且從近幾年的發展看,越來越大了。
jinhui20 回複 悄悄話 宋朝明朝都是在技術經濟發達 甚至軍事科技發達的情況下亡國的。值得深思。社會
文化的文弱精致腐朽也許是原因之一。
玄野 回複 悄悄話 馬克思的經濟史觀和與之相對的文化史觀都有一定的正確性,對曆史軌跡的解釋都有獨特的價值。但是,如果在中國曆史納入到世界曆史研究範圍後,經濟史觀的價值就折扣了許多。從當代的視野規模看,文化史觀相對占優。
吳之 回複 悄悄話 當年共軍能贏是因為中國太窮了(當然還有毛主席太牛了。換個人當共軍的頭也贏不了。),因此某種形式的原始共產主義得以實行。毛主席也知道社會形式必須與生產力相適應,所以建國初期能夠搞低消費和發展基礎工業也是這個太窮了還要維持窮的道理。

因為一旦消費起來了,比如說象現在,基礎工業那些市場效益低或基本上沒有市場效益的國防工業就發展不了。基礎工業和國防工業的發展是關鍵。

然後就是文化的問題,中國文明是一個局部(相比西方文明則是全球性)的在中國這塊土地上發展起來的文明。中國文明是局部性的一個現象是中國人說起中國的事情往往總是以這個事情對中國的好壞來判斷是非的,比如說如果中國人的錯誤也造成了敵人的更大的錯誤就不是壞事而是好事了。文明中國文明需要從一個局部性的文明發展成一個全球性的文明。

從人口來說中國的生產力還是個農業為主和工業為次,因此還必須是個基本上的半封建半資本主義社會。隻是現在的領袖應該清楚這一點,隨著生產力的變化調節生產關係也就是政治就可以了。任何不符合中國的生產力的變化都屬於折騰,也就是說不和諧。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