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1949年的兩份元旦獻詞( 圖) (圖)

(2010-12-31 13:17:42) 下一個



作者:李永軍

 

1949年,也就是建國那年,有兩份元旦獻詞讓中國震驚。這就是蔣介石的《告全國軍民同胞書》和毛主席的《將革命進行到底》。那年的第一天,無論你在什麽地方,屬於什麽階層,都會明顯地意識到,九州大地改換人間已成定局。蔣介石的獻詞,極盡狡詐之詞,但一種無可奈何的幻滅情緒已難掩飾。毛澤東的獻詞,則充滿了難以抑製的自豪。他的勝利宣言揭開了1949年激潮澎湃、蕩滌濁塵的史詩序幕……

假求和的文告

1949年1月1日這一天,人們從收音機裏聽到,或從報紙上看到了一篇《告全國軍民同胞書》,署名為國民政府總統蔣介石。他掌握這個國家的最高權力已經22年了。在這篇元旦獻詞裏,他承認“戡亂”失敗,並說自己願意向已經解放北方大片領土的中國共產黨“求和”,但條件是要保存現行的憲法,保存中華民國的法統,保存國民黨的軍隊,否則,國民政府就要和共產黨“周旋到底”。 各大報醒目位置上,都刊登了“中華民國總統”蔣介石的元旦文告——

    全國同胞:今天是中華民國三十八年開國紀念日。自國父倡導國民革命,創建中華民國,開國至今,整整經過了三十七年。在這一個時期之中,革命先烈愛國軍民流血犧牲,艱苦奮鬥,飽經挫折,備曆艱辛,憲法才得實施,憲政才告成立。我們今日在憲政政府成立之後第一次舉行開國紀念,深覺歲月蹉跎,建國事業如此遲滯,三民主義未能實現,實在是感慨萬分。溯自抗戰結束之後,政府惟一的方針在和平建設,而政府首要的任務在收複淪陷了十四年的東北,以期保持我國領土主權的完整。但是三年以來,和平建國的方針遭逢了阻撓,東北接收的工作也竟告失敗,且在去年一年之中,自濟南失守以後,錦州、長春、沈陽相繼淪陷,東北九省重演“九一八”的悲劇。華東華北工商事業集中的區域,學術文化薈萃的都市,今日皆受匪患的威脅。政府衛國救民的誌職未能達成。而國家民族的危機更加嚴重。這是中正個人領導無方,措施失當,有負國民付托之重,實不勝慚惶悚栗,首先應當引咎自責的。

    ……今日戡亂軍事已進入了嚴重的階段,國家的存亡,民族的盛衰,曆史文化的續絕,都要決定於這一階段之中,而我同胞每一個人每一個家庭的自由或奴役,生死或存亡,也要在這一階段決定。

    ……所以和戰問題盤旋於每一同胞的心胸之間,而政府為戰為和亦更為每一同胞所關注。……但是今日時局為和為戰,人民為禍為福,其關鍵不在政府,亦非我同胞對政府片麵的希望所能達成,須知道這個問題的決定,全在於共黨,國家能否轉危為安,人民能否轉禍為福,乃在於共黨一轉念之間……中正畢生革命,早置生死於度外,隻望和平果能實現,則個人的進退出處絕不縈懷,而一惟國民的公意是從……

 

蔣介石的《元旦文告》是蔣介石在新年裏向全國人民發出的第一聲呼號,也是蔣介石向毛澤東和共產黨人的公開哀鳴。蔣介石的這篇文告據稱有兩個目標,一方麵對“共黨”提出政府對和談之最低條件,另一方麵則要製定出蔣“總統”退職後,副總統據以與“共黨”和談的大綱。但人們在這冠冕堂皇洋洋灑灑的文字中,已能清晰地看到蔣家王朝敗亡的態勢。關心時勢的人們在讀了此《元旦文告》後,無不大失所望。洋洋灑灑數千言,無半分和談之誠意,惟見推脫內戰責任之用心,但在當時也有少數人為蔣介石的虛假言辭所蒙蔽,對革命到底的信念不太堅定,對現實十分迷惘。

假求和的證據

蔣介石於一九四八年四月十九日當選上所謂行憲後第一任總統後,原想激勵士氣,希望與中共的戰爭,能夠轉敗為勝,至少穩住腳跟,結果仍然每況愈下,先是這年一月,國民黨聲言一年內可以消滅共軍的有形力量,可是二月就丟了遼陽、鞍山;三月就丟了四平街、永吉;四月就丟了洛陽;五月就丟了老河口;六月就丟了開封;七月就丟了兗州、襄陽;九月就丟了濟南;十月就丟了錦州、長春、鄭州、包頭;十一月就丟了沈陽、營口、保定、徐州;十二月就丟了淮陰、淮安、張家口;到了一九四九年一月,所謂“徐蚌會戰”結束,蔣介石又損失大軍四十萬,同時丟了天津。前後一年下來,國民黨不但—年內沒消滅共軍,並且反要被共軍消滅的情況就在眼前。這年一月一日,蔣介石不得已,發表元旦獻詞。這一獻詞措辭,極可看到蔣介石及其國民黨的意識形態。這一獻詞,照董顯光《蔣總統傳》所說,“具有兩個重要目標,一方麵對‘共黨’舉示政府對和談之最低條件;他方麵則預示大綱俾於蔣總統退職後,副總統得據以與‘共黨’進行和談,而不致有損其為民主政府領袖與中華民國忠貞公民之責任”。(頁五一O至五一一)其實,獻詞值得注意的,倒不在什麽“舉示政府對和談之最低條件”和什麽“預示大綱”,而在蔣介石個人的一種心態的顯示。這種心態,最顯著的有兩點:第一、它顯示給我們:“去年一年之中,自濟南失守以後,錦州、長春、沈陽相繼淪陷”,“剿匪”一直失利。“因為剿匪軍事加重了人民負擔,加深了人民的痛苦”,人民希望和平。但是能和不能和,關鍵“乃在於共黨一轉念之間”。“要先問明共黨對和平的意向究竟如何?”隻要共黨“有和平的誠意”,“政府必開誠相見”。第二、“如果共黨始終堅持武裝叛亂到底,並無和平誠意”,則隻有訴諸“決戰”,“自不能不與共黨周旋到底。尤其是京滬戰區,為政治中樞所在,更不能不全力保衛,實行決戰”。蔣介石宣告“深信政府不僅在此有決勝的把握,而且整個國家轉危為安,和全體人民轉禍為福的樞機亦在於此”。(《總統蔣公思想言論總集》第三十二卷,頁二O五至二O八)這意思就是說,政府是不怕打的,要打也會打贏的。

在蔣介石還沒發表這一獻詞前一星期(一九四八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他接到在漢口的華中“剿匪”總司令白崇禧的一通密電,指出不能再打下去了,並提出三點意見:

一、相機將真正謀和誠意轉知美國,請美英蘇三國出而調處,共同斡旋和平。

二、由民意機關向雙方呼籲和平,恢複和平談判。

三、雙方軍隊應在原地停止軍事行動,聽候和平談判解決。(《白崇禧先生訪問記錄》頁八七五至八七六)

密電發出後,一直沒有回音,白崇禧遂再發一密電(十二月三十日),承認和戰兩難的窘況,不過仍敦促以外力來支援和平。他呼籲“趁早英斷”,“無論和戰,必須迅謀決定,整個團結,方有生機,萬不可被敵分化,以蹈各個擊破之慘境……” (同書,頁八七六) 在接到白崇禧兩通密電後,蔣介石的一九四九年元旦獻詞宣布了。最有趣的,他把白崇禧兩通密電中要求政府的“謀和誠意”,轉而向共產黨要求起來。元旦獻詞發表後第二天(一月二日),他發了回電給白崇禧,說是“吾人既已傾吐精誠,重啟和平之門,假令共黨確能幡然悔禍……”雲雲,他打了敗仗,竟要別人“悔禍”以後才能“和”似的,豈不滑稽?選無獨有偶,一九四九年,在一月二日同一天,蔣介石有回電給河南省主席張軫,也談到“共匪”“悔禍”的事。

蔣介石在元旦獻詞叫陶希聖起草的時候,其實他已經預作下野之舉了。所以在元旦獻詞發表後三星期(一月二十一日),蔣介石終於下台了。但是他下台得很不老實,還要玩弄權術,李宗仁正好首當其衝,最出人意表,連李宗仁本人都沒有想到的是,蔣於下野前夕,怕李武裝逼宮,命令國防部保密局雲南站站長沈醉主持暗殺副總統的計劃,當李宗仁離開南京時,無論水、陸、空路,均予格殺。(詳閱沈醉《軍統內幕》上冊,頁二四一至二四五)一九六五年,李宗仁自美國回歸祖國,始悉沈醉披露的內情,才恍然大悟,想到蔣氏夫婦曾熱情地要把“美齡號”座機送給李氏夫婦乘用,原來送飛機是要老命,幸虧沒有乘坐。(見同書,頁二四五至二四六)李宗仁也幸虧沒有於蔣下野前離開南京,否則老命也不保了。

蔣介石下台之後,立即回到奉化溪口老家,他已六十二歲,雖不得已離開總統寶座,但仍然擁有國民黨總裁的名號,憑其實力以及早已安排好的人事,足可遙控一切,而令李代總統莫可奈何。 蔣介石於下台之前的重要人事部署,包括一九四九年元旦任命陳誠為台灣省主席,兼台灣警備總司令,元月十八日任命湯恩伯為京滬杭警備總司令,隨後又任命朱紹良為福州綏靖公署主任、張群為重慶綏靖公署主任、宋子文為廣東省主席、餘漢謀為廣州綏靖公署主任,以及蔣經國為台灣省黨部主任委員。這位行將解職的元首毫不客氣地把剩下的國民黨半壁江山,結結實實地置於自己親信的掌握之中。通過人事的布局,蔣雖是在野之身,仍然可以控製經濟、調動部隊、影響政治。事實上,蔣一回到溪口,溪口就成為國民黨的政治中樞,軍政要員紛至遝來,車水馬龍。家中並設有七部電台,隨時發號施令,遙控一切。在南京的代總統李宗仁即使不願當傀儡,亦隻好無可奈何地被架空。我們從《李宗仁回憶錄》中可知,凡江防部署、新內閣的組織、處置要員如扣押浙江省主席陳儀等,都是溪口蔣介石的決定,南京的李宗仁無法做主。

最嚴重的是,蔣自稱為了和談而下野,要李宗仁出山主和,但退居溪口沒有幾天,就從奉化命令黨、政、軍、特首領“必須作戰到底”,這不是暗中破壞和平嗎?及和談破裂,蔣命湯恩伯守上海,破壞李之江防計劃,在李看來蔣之部署等於是開門揖盜。之後,蔣又暗中破壞李宗仁與白崇禧保衛大西南的計劃。李、白擬“把湯恩伯的主力移至浙贛線和南潯線,與華中部隊約四十萬人成為犄角,以固守湘、贛,防止敵軍侵入西南”。(《李宗仁回憶錄》,頁九四二至九四三)蔣早已決定退守台灣,但如果為了“黨國”,至少不應拆李的台,然而為了他自己的利益,全無助李防衛西南之意願。且不說西南乃桂係的基地,若戰而勝之,更張桂係聲勢以及代總統的威望;若戰而敗之,勢將影響其台灣的布局。蔣氏為公抑或為私,於此可見。李宗仁說,蔣有意整他,讓他早日垮台,不無道理。

對假求和的回擊

同樣是1949年元旦的這個清晨,中國共產黨則通過設在北方一座小山村裏的廣播電台,向全世界播放了毛澤東主席親筆起草的新年獻詞,這篇充滿勝利信念的大氣磅礴的文章有一個響亮標題——《將革命進行到底》。文章寫道:

    中國人民將要在偉大的解放戰爭中獲得最後勝利,這一點,現在甚至連我們的敵人也不懷疑了。

    戰爭走過了曲折的道路。國民黨反動政府在發動反革命戰爭的時候,他們軍隊的數量約等於人民解放軍的三倍半,他們軍隊的裝備和人力物力的資源,更是遠遠地超過了人民解放軍,他們擁有人民解放軍所缺乏的現代工業和現代交通工具,他們獲得美國帝國主義在軍事上、經濟上的大量援助,並且他們是經過了長期的準備的。就是因為這樣,戰爭的第一年(一九四六年七月至一九四七年六月)表現為國民黨的進攻和人民解放軍的防禦……人民解放軍采取了以殲滅國民黨有生力量為主而不是以保守地方為主的正確的戰略方針,每個月平均殲滅國民黨正規軍的數目約為八個旅(等於現在的師),終於迫使國民黨放棄其全麵進攻計劃,而於一九四七年上半年將進攻的重點限製在南線的兩翼,即山東和陝北。戰爭的第二年(一九四七年七月至一九四八年六月)發生了一個根本的變化。已經消滅了大量國民黨正規軍的人民解放軍,在南線和北線都由防禦轉入了進攻,國民黨方麵則不得不由進攻轉入防禦……戰爭第三年的頭半年(一九四八年七月至十二月)發生了另一個根本的變化。人民解放軍在數量上由長期的劣勢轉入了優勢。人民解放軍不但已經能夠攻克國民黨堅固設防的城市,而且能夠一次包圍和殲滅成十萬人甚至幾十萬人的國民黨的強大精銳兵團。……同軍事戰線上的勝利同時,中國人民在政治戰線上和經濟戰線上也取得了偉大的勝利。因為這樣,中國人民解放戰爭在全國範圍內的勝利,現在在全世界的輿論界,包括一切帝國主義的報紙,都完全沒有爭論了。

    ……

    一九四九年中國人民解放軍將向長江以南進軍,將要獲得比一九四八年更加偉大的勝利。

    ……

    一九四九年將要召集沒有反動分子參加的以完成人民革命任務為目標的政治協商會議,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並組成共和國的中央政府。這個政府將是一個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之下的、有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的適當的代表人物參加的民主聯合政府。

    ……

    幾千年以來的封建壓迫,一百年以來的帝國主義壓迫,將在我們的奮鬥中徹底地推翻掉。一九四九年是極其重要的一年,我們應當加緊努力。

    美國駐華大使司徒雷登後來描述說:毛澤東的宣言中充滿譏諷刻薄之詞,有濃烈的火藥味。

  毛澤東新年獻詞的發表,宛如一聲春雷,宣告了華夏大地人民的春天的到來,一個自由和民主的春天的到來。在前線浴血奮戰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將士受到了極大的鼓舞,各戰區指戰員紛紛致電中央軍委表示戰鬥決心。而中國人民的敵人——蔣介石政權則無可奈何地哀歎自己末日的來臨。據說,國民政府副總統李宗仁在聽到此新年獻詞時,神情黯然地對夫人郭德潔說:“看來,和平之機會已經失去了。” 革命的人民需要革命理論的指導。因為革命的敵人不但窮凶極惡而且富於心計,他們會時常使用兩麵手法來欺騙人民,否定自己的反動本質。中共中央和毛澤東清醒地認識到這一點,元月4日,毛澤東又發表了《評戰犯求和》一文,對蔣介石的新年文告給予直截了當的回答和抨擊。國民政府副總統、後任代總統的李宗仁在聽到此新年獻詞時,神情黯然地對夫人郭德潔說:“看來,和平之機會已經失去了。”蔣介石政權無可奈何地哀歎自己末日的來臨,其“和談”陰謀慘遭失敗。 

  1月10日淮海戰役結束,1月31日平津戰役結束。人民解放軍在全國範圍內呈現出勢如破竹的氣勢。4月,解放軍突破國民黨軍隊的千裏防線,取得渡江戰役的勝利,攻占國民政府首都南京。接著,人民解放軍先後向華東、中南、西南和西北大進軍。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