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孫中山與列寧的關糸及以俄為師

(2010-09-02 13:40:32) 下一個
  孫中山和列寧的友誼施成孫中山是中國一位偉大的民主革命家,列寧是俄國無產階級革命的偉大領袖。兩位偉人雖然未曾見過麵,卻有著一段不平凡的交往。?

  列寧一向十分關注中國革命,對孫中山的思想和行動有一定的了解。辛亥革命爆發不久,列寧就發表了《中國的民主主義和民粹主義》、《新生的中國》、
《中華民國的巨大勝利》、《中國黨派的鬥爭》等著作,高度評價“孫中山綱領的每一行都滲透了戰鬥的、真誠的民主主義”,讚揚孫中山是“充滿著崇高精神和英雄氣概的革命的民主主義者”,指出孫中山正在“正確地尋找複興中國的道路”①。列寧對中國的革命寄予很大希望,認為它具有世界意義,“將給亞洲帶來解放,使歐洲的資產階級統治遭到破壞”②。對於這一切,孫中山當時並不知道。?

  孫中山從事民主革命屢遭失敗,第一次護法運動失敗後,孫中山陷於絕望的境地。俄國十月革命勝利的消息傳到中國,給孫中山帶來新的希望和信心。他真誠地歡迎十月革命,把它看成是人類的偉大希望。孫中山指導下於上海出版的《民國日報》,在十月革命的第四天——1917年11月10日,就以“美克齊美(英國過激黨的譯音)占領都城”的大號標題,刊載了俄國革命的消息,讚揚十月革命並給予重要評價。此後,孫中山密切注視蘇俄的國內外情況,想了很多辦法準備和蘇俄取得聯係。1918年夏季,正當世界帝國主義和一切反動勢力瘋狂地詛咒和誣蔑年輕蘇俄的時候,孫中山在上海親自通過美洲華僑向列寧和蘇俄政府拍發了賀電,祝賀十月革命的偉大勝利和蘇俄工農政府的成立。電報說:“中國革命黨對貴國革命黨所進行的艱苦鬥爭表示十分欽佩,並願中俄兩國黨團結共同鬥爭。”③同年8月1日,列寧委托蘇俄外交人民委員契切林複信孫中山,對孫中山的賀電表示感謝,並向“中國革命領袖”致敬。信中熱切地表示:“當各帝國主義政府從東、西、南、北伸出貪婪的魔掌,想一手擊破俄國的革命並剝奪俄國工農用世界上前所未有的革命而獲得的東西的時候,當外國銀行家所扶植的北京政府準備同這夥強盜勾結的時候——在這個艱辛的時刻,俄國勞動階級就向他們的中國兄弟呼籲,號召他們共同進行鬥爭,因為我們的勝利就是你們的勝利,如果我們遭受毀滅你們也要遭受毀滅。”④這封充滿革命情誼的複信無疑對在艱苦奮鬥中的孫中山是個很大的鼓舞。孫中山對這封複信十分珍視,1919年12月,蘇俄來使馬特維耶夫·博得雷一行受到孫中山的接見,當他們問到孫中山對於俄國十月革命態度的時候,孫中山默默地從擺得很整齊的文件中取出一張不大的紙,麵部帶著一點剛剛能夠察覺到的幸福的微笑,把這張紙遞給了馬特維耶夫·博得雷一行中的一人。這是列寧用法文拍來的電文,電文中,列寧向孫中山表示了自己的敬意,很明顯,列寧的幾句話使孫中山這位偉大的中國革命家非常感動。他認為,這是他生活中的一件大事⑤。據何香凝回憶,此後,孫中山與列寧屢有函電往來,討論東方革命問題。此等信件都是由廖仲愷執筆。孫中山當時還想派廖仲愷、朱執信、李章達去蘇俄學習,為此,孫中山曾為他們請了俄語老師,在廖仲愷家學習,朱執信和李章達學得很專心,廖仲愷因忙於事務沒有學成⑥。孫中山和列寧的這些通信、通電的底稿本來保存得很好。據宋慶齡回憶,這些寶貴的底稿在1922年夏季陳炯明放火燒廣州觀音山孫中山和宋慶齡住所時焚毀,十分可惜⑦。除電函往來之外,列寧還多次派代表來中國與孫中山接洽。據說孫中山在上海寓所著書時,列寧曾派一個海軍中將來中國致意,同行的還有一位朝鮮籍同誌和一位瑞士女同誌。這是蘇俄革命後第一次派往中國的人。當時陳炯明還沒有背叛革命,駐軍漳州。孫中山得知消息後立即電告陳炯明,指示他妥為招待這幾位外賓,廖仲愷、朱執信和陳其尤具體負責接待工作。列寧的使者向廖仲愷等人表達了蘇俄願意幫助中國革命的好意。廖仲愷非常感激列寧和蘇俄人民對中國革命的關懷;並表示,現在中國革命的勢力還沒有占領一個海口,一旦占領一個海口,即可請蘇俄協助⑧。“五四”運動爆發後,列寧更加重視中國革命運動的發展。1920年8月任命共產黨國際執行委員會委員、民族和殖民地委員會秘書馬林為共產國際駐中國代表。1921年4月馬林動身來中國,6月初到達上海。1921年12月,馬林在桂林多次與孫中山會見。他建議孫中山:(1)改組國民黨,聯合農工大眾。(2)創辦軍校,建立革命武裝之基礎。(3)與中國共產黨合作。孫中山與馬林會談時,多次讚揚蘇俄政府所取得的成就,並打電報給在廣州的廖仲愷等人,說他“見過馬林,心上非常高興”⑨。通過和馬林會見,孫中山進一步增進了對蘇俄的了解,他開始看到“法、美共和國皆舊的,今日惟俄國為新式的”,他決心“造成一個新式的共和國”⑩。他從“向西方學習”,開始轉向“以俄為師”。?

  1922年1月21日至2月2日,共產國際在莫斯科和彼得格勒召開了遠東各國共產黨及革命組織第一次代表大會。中國國民黨和共產黨代表應邀出席大會。會議期間,列寧抱病接見了參加會議的中國代表張國燾、瞿秋白和鄧培。列寧十分關心中國國民黨和共產黨合作這個關係中國革命發展前途的重大問題,先後向國民黨代表張秋白和共產黨代表張國燾提出“中國國民黨和中國共產黨是否可以合作”?11。表達了列寧和共產國際對中國國共兩黨合作的願望。1922年8月25日,馬林又一次在上海與孫中山會見。馬林告訴孫中山,共產國際領導已通知中國共產黨人參加國民黨,並建議孫中山立即改組國民黨,孫中山接受了這個建議?12。9月4日,孫中山召集有共產黨人參加的53人的會議,研究國民黨改組問題。孫中山即席解釋了“聯俄、聯共”政策。?

  1922年7月底,越飛作為列寧的代表和蘇俄政府駐華全權代表從莫斯科來中國。1923年1月23日越飛在上海莫利愛路孫中山寓所首次與孫中山會見,並進行了長達數小時的會談。1月26日,在他們會談的基礎上發表了《孫中山與越飛聯合宣言》,標誌著孫中山“聯俄、聯共”政策的公開確立,同時也標誌著列寧所提出的“國共合作”的設想正式實施。?

  1923年8月,應蘇聯政府的邀請,孫中山派蔣介石、沈定一、王登雲、張太雷組成孫中山博士代表團赴蘇聯考察軍事、政治和黨務,並洽談蘇聯援助問題。9月2日,代表團到達莫斯科,進行長達三個月的考察。但這時列寧病重已經不能視事,因此,代表團沒能見到列寧。?

  孫中山敬佩列寧,讚譽列寧為“革命中之聖人”,“革命中最好的模範”。他對列寧的病情非常關切,早在1923年秋,孫中山就向鮑羅庭長時間詢問了列寧的病情。孫中山“稱列寧是中國最好的朋友”,他“不僅以一個革命者,而且以一個醫生身份,關心著伊裏奇的健康狀況”?13,希望列寧病情好轉。1924年1月,在召開國民黨“一大”期間,孫中山從蘇俄代表處驚聞1月21日列寧於莫斯科附近的哥爾克村逝世的噩耗,他萬分悲痛,立即向大會建議致電莫斯科,對列寧的逝世表示沉痛哀悼,並發表了講話,號召大家學習列寧的革命精神。大會根據孫中山的提議,當即通過三項決議:電唁蘇聯致哀;休會三天,廣州各機關下半旗三日,以誌哀悼;廣泛宣傳列寧的生平及其事業。孫中山在向蘇聯駐北京代表加拉罕發的唁電中說:列寧的“名字和對他的紀念將永世長存,人們將繼續珍視他的那種造成高度的政治家和有創造力的領袖的英雄品質。他的著作也將永存,因為他的著作是建立在一定會掌握和統治未來人類的思想和希望的這樣的社會觀念上的”?14。2月24日,中國國民黨舉行了追悼列寧逝世大會,廣州各界人民群眾六萬人參加。孫中山親自參加了追悼大會,親筆寫了“國友人師”的挽詞?15,並宣讀悼詞。悼詞是用文言文寫成,大意是:“廣大的世界,眾多的人民,誰是為人民造福的傑出領袖?世界曆史上從古至今,出現了成千上萬的學者,他們都是隻有言論和理論,卻不能見諸實踐;隻有列寧才是人民大眾的真心領袖,把自己的言論變成了現實,建立了新的國家。列寧給我們指出了共同的道路。我們早已仰望列寧的提挈了。列寧遭過千艱,我也遭百厄,隻希望我和列寧同道前進。敵人對我們的合作是反對的,人民卻是高興的。我們雖然距離萬裏之遠,精神是相通的。列寧雖然長逝了,但是偉大的列寧,將永遠在被壓迫人民的心裏。”?16從悼詞中,我們深深體會到孫中山對列寧的崇高敬意和深切懷念,同時也可以看到孫中山實行列寧所希望的、他自己倡導的“聯俄、聯共”政策的堅定信心。

  列寧和孫中山的這段友誼在中蘇友好關係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那麽,兩位偉人友誼的思想基礎是什麽?1926年1月21日,李大釗在列寧逝世兩周年紀念大會的演講中作了回答。他說:“因列寧先生想到中山先生,我們可以比較地看他們。中山先生的人格偉大,無論是他的朋友,他的信徒,他的仇敵,都沒有不承認的。列寧的人格偉大也無論是他的朋友,他的信徒,他的仇敵,都沒有不承認的。”“他們的革命精神,兩人也有相同之點,列寧遇到反動不灰心不失望,中山先生親自說過二次革命失敗亡命東京的時候,手下人人灰心,先生以為革命黨人並沒有損失,不必灰心,再幹好了!這樣,列寧精神就是中山精神,就是革命者的精神!”?17這種共同的偉大人格和革命精神正是兩位偉人友誼的思想基礎。李大釗號召國共兩黨同誌應以孫中山和列寧的友誼為榜樣,緊密地聯合起來。?

  ①《中國的民主主義和民粹主義》。見《列寧選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424、428頁。?

  ②《列寧全集》,人民出版社1963年版,第17卷,第457頁。?

  ③[蘇]什爾馬舍夫:《孫逸仙》,莫斯科,1964年俄文版,第211頁,轉引自中華民國史資料叢稿《孫中山年譜》,中華書局1980年版,第230頁。?

  ④孫劍晨譯:《與孫中山交換外交信件》。見《史學譯叢》1958年第3期,原載蘇聯《國際生活》1957年第11期。?

  ⑤[蘇]馬特維耶夫·博德雷:《兩次會見孫中山》。轉引自尚明軒等著:《孫中山生平事業追憶錄》,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306~307頁。?

  ⑥何香凝:《對孫中山的片段回憶》,同上注,第39~40頁。?

  ⑦?15尚明軒:《孫中山傳》,北京出版社1979年版,第322~323頁。

  ⑧陳其尤:《我所親知的中山先生政治生活中的兩三件事情》同⑤,第311~312頁。?

  ⑨《政治周報》,1926年3月第5期,第11頁。

  ⑩《孫中山選集》,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507頁。?

  11張國燾:《我的回憶》第一冊,香港,1971年版,第198頁。?

  12《馬林在中國的有關資料》,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44頁。?

  13鮑羅庭娜:《孫中山的顧問》,參見[蘇]齊赫文斯主編:《孫中山誕生一百周年(1866—1966)論文、回憶錄和資料匯編》俄文版。?

  141956年11月6日《人民日報》。?

  16文言文原文見1924年2月25日《廣州民國日報》,尚明軒的《孫中山傳》中譯成白話文。?

  17《李大釗文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844~845頁。?

  (作者單位:天津師範大學曆史文化學院)


[打印] [關閉] [網友評論]
全文檢索


搜索引擎


舊報查詢
 
本周調查


孫中山與廢除不平等條約【10-30 06:21】
章士釗——“孫中山”的起名人【08-29 07:24】
上海的孫中山【07-31 08:31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