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青

擁有健康的身體,保持良好的心態,創建美好的生活。
個人資料
曉青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你來美國後悔嗎?續(59)

(2013-02-26 09:29:53) 下一個

老人跟著兒女來美國生活的現在可以說是越來越多了,我們這裏市中心有家老年公寓,據說裏麵住著100多位中國老人,真想有時間的時候去看看,看看我們的老人在那裏生活的怎麽樣?我想別的還好,吃飯一定是不習慣的,人生總覺得時間不夠用,要想什麽都看看都了解就要時間,而我們還年輕還要工作,每天八九個小時之外的時間很有限,所以很多東西想親自體會或了解還真不是那麽容易的。

其實有時候非常理解老年人年老之後不喜歡,或接受不了去老年公寓養老的事實,你想老人們來到美國的時候都還能幹,給孩子們帶孩子,做飯,忍受著生活在美國的孤獨和寂寞,而自己做不動了,小孩子長大了,兒女家又不能養老,走進養老院的那一瞬間幾乎就感覺去等終老了,不管是誰都會不情願的。

當然即便現在在國內到了養老的時候,到了需要人照顧的時候也未必能指望得上兒女,現在的兒女都需要上班,需要工作,而現在的工作基本沒有那麽好請假了,很多看不見的改變使得人們不得不改變原來的生活模式,這也是無奈。

有些老人不想那麽多,退休了兒女在國外就跟著出來了,在家裏能幹什麽就幹什麽,有些老人原本就有愛好,像有的老人喜歡釣魚,有的老人喜歡上網,有的老人喜歡爬山,還有的老人喜歡攝影,有的老人雖然沒有特殊的愛好卻自己在生活中自己找樂。

海外中文網上有個私房小菜論壇,那裏都是大家展示的自己的廚藝,有位在美國探親的老人,老人家來美國跟兒女生活在一起,每天做飯的時候就拍照,而且把菜的做法也寫上,這位爺爺在網上一露麵吸引了大批網友,除了誇爺爺的就是饞的,更有跟著學做的,爺爺在這裏得到了很大的成就感,他說:“在家給孩子們做了這麽多飯菜,還沒有得到過這麽多的讚揚呢。”

老人的照片拍的特別好,做菜程序也寫的特別細,跟著學做真的不難,老人好像是東北人,大拉皮鍋爆肉等等的東北大菜應有盡有,尤其到了年節前後更是能看到很多的新菜。我想這位老人的寂寞程度應當比其他老人低一些,或許本來不及寂寞,所以老人來美國自己找樂排除寂寞這個很重要。

如果老人來了就想我已經老了,該是別人伺候我的時候了,在家就等著兒女回來跟著吃點飯,再盼著周末兒女拉著自己出去看看買買菜那樣的日子就會很難熬的。

也正是因為這樣,一些老人把注意力集中在了兒女身上,有小孩的老人也要跟著一起教育,所以家庭矛盾都是這麽來的,有些矛盾激化到一定程度,不是老人呆不下去了,就是兒女夫妻之間矛盾激化離婚了,這樣的例子還是不少的。

上次我說的那對老人一定要住到兒女家,最後兒子突然去世,老人跟警察說懷疑兒媳害死的,鑒定結果是心髒病突發,老人被立刻趕出了家門,我們可以想象他們的矛盾有多深,老人能懷疑兒媳害兒子,這件事兒出現後,大家沒有誰同情老人的。

所以如果老人來了要跟兒女生活在一起的就要看老人的性格,生活習慣,還有跟兒女先前的關係怎麽樣,如果原來就有矛盾而且矛盾比較大的,最好能分開住或不要長期住在一起,否則對老人對兒女都不好,尤其一些老人還保留著在國內的習慣,這是我兒子家,這是我女兒家,我想怎麽樣就怎麽樣。

那樣隻能加劇矛盾,而更達不到自己想跟兒女長期生活在一起的目的,咱們老來是要尋找快樂的,不是老來找氣生的,這是咱們老人要弄清楚的問題,要有明確的目標,要為這個目標而努力,而不是為了誰對誰錯而較勁,更不能願意怎麽樣就怎麽樣,不能跟孩子們常住,怎麽在孩子家養老呢?

還有一個關鍵的問題很多老人也可能不太清楚,在美國夫妻的互相依賴比國內要大的多,即便他們之間有再大的矛盾,有再多的不和都跟離婚相差甚遠,很多人沒有能力沒有精力也沒有想過要鬧離婚,他們在一起打打鬧鬧看似很糟糕,但日子還是這樣過著,因為他們彼此都離不開對方,這不僅僅是經濟上的依賴也不是因為有孩子的緣故,而是生活在美國的夫妻不管是年輕的還是年紀大一些的精神上的互相依賴很大,在這裏多數人都能找到相依為命的感覺。

他們生活在國外都很孤獨也很寂寞,他們沒有很多的朋友,沒有地方去發泄自己的情緒也沒有地方傾訴自己的苦悶,更因為在國外生活需要更多的安慰和溫暖,所以生活在外邊的夫妻真正能因為自己的矛盾離婚的不多。

生活在國內的人們似乎很難理解孤獨寂寞的滋味,昨天看了《感動中國》節目,有位守衛南沙的感動中國人講述了他們在南沙島上的情景,那裏的戰士熟悉到了相對無語的程度,他們一個易拉罐上的商標都能讀半天,而他們帶上去的一條狗不久就瘋了,見誰咬誰,這種情景是我們完全無法想象的。很多人感覺人少還清靜呢,過分的清靜是會讓人發瘋的。

在美國生活雖然不能跟守衛南沙相比較,但與生活在國內相比還是完全不同的,而且不僅僅是因為人少,很多方麵的無法相融,讓長年生活在外的人們內心都會感到孤獨和寂寞,當然這些問題對於來到美國想跟兒女生活在一起的老人來說更是明顯。

有些老人跟兒女生活在一起,每天沒有別的事情就天天琢磨自己的孩子,有的老人跟女兒說女婿的不是,有的老人跟兒子說兒媳的不是,結果女兒要跟女婿說,兒子要跟媳婦說,原本在外邊邊工作累的要命了,壓力又很大,身心極度疲憊焦慮的情況下再聽到這些,加上有些自己不能接受的,不願意接受的,久而久之就承受不了了,於是隻能離婚擺脫這些煩惱。

有些老人覺得那麽差的女婿和兒媳離了更好,豈不知離婚在美國不僅僅是經濟上的問題,再婚的困難也不是老人們能想象得到了,後悔的老人也不少。

很多人覺得現在國內想要出國的人太多了,回去找一個就是了,尤其是男孩子,其實現在國內的狀況跟過去已經不一樣了,條件好一點的年輕人在國內生活的都挺好了,他們雖然對美國很憧憬,但也想不到美國還是有這樣那樣困難的。過去我說過,一個朋友回國娶了一個媳婦,女孩子原來在國內一家銀行工作,月收入萬元,家裏也沒有什麽負擔,不知道她想象中的美國是個什麽樣子,婚後來到美國不到兩個星期就要求離婚,說什麽也不能再過了,男孩子不肯,結果女孩子以自殺相逼,最後算是離婚了,經濟上的損失不算,精神上的打擊也不小。

還有一些人離異後回國娶來年輕的媳婦,也都用不了多久就又離婚了,這個以前的文章裏我說過不少的,女孩子也一樣,很多女人離婚後自己帶著孩子,有些隻能等孩子大了再考慮個人問題,有些則帶著孩子嫁了美國人。

這些外嫁的人裏有些暫時過的不錯,但能不能久長誰也說不好,不是說誰想過不想過的問題,而是文化差異實在是太大了,能長久的倒不覺得正常了,盡管什麽事兒都不是絕對的,但這個過程還是令人擔憂的,所以老人在這裏幹預子女生活的時候要把這些風險想到了,不然到時候後悔都來不及了,很多老人認為自己這麽做是為了孩子好,真的離婚了孩子埋怨老人的也不少,而且老人繼續跟子女住在一起愉快的更少。

不管是在國內還是在國外,老人隻要跟子女住在一起,隻要關心自己的孩子就會涉及到這樣的問題。

我有個網友,生活在國內,女兒在南方工作找了個對象是自己單位的同事,前幾天她寫博客說女婿是個鳳凰男。我總看見有人說鳳凰男,我開始還以為是褒義的呢,看多了才知道是諷刺某一類男人的,現在孩子結婚了,也有了孩子,原本應當是高興的事兒,可是網友顧慮要不要去幫助看孩子,因為她實在不想看見他們有矛盾,也不想在看見女兒受委屈的時候一言不發,現在家裏的孩子都是獨生子女,誰不心疼自己的孩子呢。

所以找對象的時候要看好了,要找對了,再說就是找了個鳳凰男也是女兒自己喜歡的,他們所以能結婚也說明是相愛的,兩人在一起生活久了互相都會受到對方的影響的,隻要能互相包容,再自己多注意點也不是一定過不好的。

我是這麽想的,兩個人在一起生活,一個是男人一個是女人,原本就是不同性別的人,又是從完全不同的家庭環境中出來的,生活到一起自己還會不斷地改變呢,要兩人總那麽默契是不可能的,有人說什麽兩個人一輩子沒紅過臉什麽的,我怎麽就不信呢,要麽就是沒感情要就是沒說實話,反正我覺得不可信。

什麽鳳凰男,什麽女的,都是外號,說什麽都沒有用,還是自己過的好比較好,有人把鄉下來的人,把虛榮心強的人都歸到什麽樣人的隊伍裏去了,是,鄉下長大的人跟城裏長大的人不一樣,有些習慣和觀念完全不一樣,可是你可以不跟這樣的人談戀愛,不要跟這樣的人生活在一起呀,跟人家結婚了過日子的時候不對自己的心思了,就想起來人家是農村出來的了,我覺得這對對方也不公平。

說實話,也不是所有鄉下人都喜歡城裏人的,他們可能羨慕城裏人的生活,但並不一定希望自己的子女跟一個城裏人生活一輩子,我想很多鄉下老人也會為跟城裏人成家的兒女擔憂的。

我就勸那位網友,最好不要去跟子女在一起生活,如果有條件自己在女兒家附近買個房子要麽租個房子,看孩子就是看孩子,孩子大點了就回自己家算完成任務了,要不天天在一起尤其孩子都在家的時候也在一起,想沒有矛盾都不可能,當然了,能這麽做的父母也不多,想幫孩子都想跟孩子在一起,說不想管孩子的生活,哪兒有不惦記的呢,加上發現了女婿是個鳳凰男。

因此想要跟兒女在一起,還想不產生矛盾,老人要做出大多大的讓步都不知道,到時候老人能不能忍得住,能忍多久,哪天一下沒忍住說了一句或一些自己想說的話,帶來的後果又是什麽?不是有句話這麽說的嗎,清官難斷家務事兒,早就有人這樣的總結了。

所以說,老人想跟兒女生活在一起,尤其在國外,在美國真的不是太容易的,很多人家能生活的看上去不錯就相當難了,這除了老人跟年輕人互相謙讓外,彼此也都要付出很多的。

海外網站不斷有人寫這方麵的文章,還是值得一看的,很多都是看上去像想象的,其實真的都在發生。

所以老人在美國怎麽能愉快地跟兒女生活在一起,這還真不像咱們想象的那麽簡單,看上去這也是一門學問呢。

可是老人如果年老了不跟兒女來美國生活在國內自己怎麽辦呢,就靠一個星期或天天的電腦上視頻或打電話能行嗎?兒女不放心,老人也不願意吧,再說等自己真的需要照顧的時候呢,想看兒女一眼都難了。

今年春晚的插播裏也有這樣的內容呢。所以不是說為了避免矛盾就不要來美國了,而是那些小孩子的父母要不要送孩子出來,那些要父母過來同住的老人有沒有心理準備怎麽跟兒女在一起生活才能減少矛盾,還有就是我們應當怎樣麵對我們的老年,和我們需要在哪裏終老,這些問題不僅僅是老年人的問題,也是中年人壯年人的問題,甚至是那些年輕父母們的問題。不是這個問題原本不存在,而是我們沒有想那麽多,這個問題是自古就有的,隻是隨著時代的進步,社會的發展,這個問題顯現的更明顯了而已。(待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