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青

擁有健康的身體,保持良好的心態,創建美好的生活。
個人資料
曉青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你來美國後悔嗎?續(20)

(2012-10-09 13:20:14) 下一個

一個人不管是生活在哪裏,生活的是否快樂完全取決於自己的心態。生活在美國這麽多年看到很多美國人的生活也看到了不少中國人生活在這裏的狀況,感觸很多,就像想前邊說的那樣,咱們的生活態度跟美國人真的有很大的差別,我在《你來美國後悔嗎?》裏麵寫了咱們華人要拚命地工作賺錢、存錢為的時應對危機,前幾天有個網友問我,那不是說美國人都是負資產嗎?我說的是咱們中國人。在美國很多人都是負資產因為房子都是貸款的,沒有太多的美國人把房子都付清了的,有些人是不能付清而更多的人是不想付清,他們有富餘的錢會再投資,這樣讓錢生錢。

咱們中國人的想法不一樣,我們把風險考慮的多一些,總在想萬一怎麽樣的時候會怎麽樣,就像前邊我說的那個朋友把自己的假期都存了起來,確實如果一旦生大病的時候你可以休假,可以還有薪水拿還有保險可以看病,這個不管在什麽時候想起來都會感覺心裏非常踏實,就跟咱們國內的老百姓一樣,銀行裏有存款,看病有醫保,可是總覺得錢不夠,還是要節省了再節省,就是擔心一旦自己病了生了大病的時候錢會不夠用,讓咱們說賺點錢就花光,沒錢再說沒錢的,咱們絕對做不到。而美國人能做到,很多人沒有了工作又沒有存款房子貸款還不上了,銀行沒收房子了,那就走人,我很難想象要是咱們趕上了這樣的事情會怎麽樣,這樣的事情在美國人身上還是有很多的。

可是正由於咱們有憂患意識的人多,當危機來到的時候不但好多人沒有受到影響,有不少人還搶著買了不少的拍賣房,就此做起了地主。盡管做的很辛苦不過這些人用不了多少年就真的富起來了,不用說美國經濟複蘇後房價的高升,就是租客幫著地主們付的貸款利息也足夠讓這些人賺一筆的,那樣退休的時候也就能享受更好的生活了,如果孩子多的人家學費就不用發愁了,甚至孩子今後的生活都會得到保障,不但自己要生活的好,自己的孩子也要生活的好,這不也是咱們中國人的生活幸福的標準之一嗎?

咱們總有一個家的觀念,孩子不管多大都是父母的孩子,父母也永遠都是孩子們的牽掛,我們無法真正感覺到美國人的內心,不過從表麵上來看這樣的家庭觀念他們遠不如咱們,也許他們隻是表達方式不一樣而已。我倒覺得他們跟的兄弟姐妹的關係好像比跟父母的關係還更近一些呢。

中國由於人口問題曾經有了計劃生育,這個政策給中國解決了人口問題,卻帶來了不少其他的問題,由於政府養老沒有及時跟進所以現在獨生子女們要麵臨著照顧老人的問題,而獨生子女由於父母從小的溺愛又沒有這樣的意識,加上現在中國社會結構家庭關係的默默變化,使得獨生子女的老人們擔憂自己退休以後的生活以及未來養老問題的人越來越多了,很多人在年紀還不大的時候沒有想那麽多,都會說將來不指望兒女,可是當自己麵臨養老問題的時候,想法就改變了,尤其是那些兒女不在身邊的老人更是憂心忡忡。

我有一個好友生活在國內的東北,女兒是獨生女,父母從小對孩子好的就別提了,孩子學習也特別好,考重點一直是險些滿分的成績,在周圍的人眼裏簡直可以用羨慕嫉妒恨來形容了,女兒考到了上海一所重點大學,又被保送讀研究生,按女兒的學習成績當初出國留學是沒有問題的,可是女兒說不想走那麽遠,不想離開父母那麽遠,女兒曾經說:“我可不能走那麽遠,我要是走遠了回不來,將來你們老了怎麽辦呢?”當父母的聽到女兒這麽說,內心的感動和溫暖以及自己的成就感真的是不言而喻。現在我還記得朋友當年跟我說這話的時候她那種幸福的感覺。

女兒在上海研究生畢業後,學校要保送她讀博士,這個時候家裏人考慮的多了,女兒年齡大了,再讀了博士以後工作不好找,對象再難找麻煩就大了,所以全家人商量決定不再繼續讀書了,找工作找對象,過正常人的日子。這樣優秀的孩子找工作不應當成問題,父母想到女兒不願意離開家太遠,那麽上海對於東北來說也是不近的,父母希望孩子回到東北,回到自己的身邊,沒想到,孩子不肯回來,不喜歡東北的氣候,不喜歡從大城市回到小城市,而且孩子在上海找到了一份相當不錯的工作,戶口也馬上解決了。聽人說一個上海戶口就值幾十萬呢,家鄉的人們更加羨慕了,父母的心卻懸了起來,孩子在上海定居了,這意味著自己就離孩子遠了,將來怎麽辦?

在孩子剛剛工作的時候,媽媽經常去上海看望孩子,後來幹脆跟孩子在上海生活了一段時間,說是孩子剛起步困難太多了,要幫一把。有一次我跟朋友聊天,問她女兒找對象的事兒,朋友說,女兒過去說過的,不想找對象就跟爸爸媽媽過了,她喜歡跟爸爸媽媽在一起,當媽媽問她喜歡嫁給什麽樣的男人的時候,她說,我要找一個像爸爸那樣對我好的男人。盡管媽媽一直催促她找對象,可女兒始終說沒有合適的。

在一次媽媽要給女兒介紹對象的時候,女兒終於透露自己有一個朋友,談不上是對象,但互相都有好感,聊天中媽媽知道男孩子來自韓國,孩子不但孝順父母還做得一手好菜,而且對女兒也是非常體貼。不知道是不是孩子感覺到了男孩子對她能象爸爸那樣對她好,所以自己不再考慮見任何其他的男孩子了。

父母的擔心又開始了,韓國人不是咱們的鮮族人,屬於外國人,嫁給他沒有問題,可是如果將來人家要回韓國的時候怎麽辦呢?即便女兒能跟著去韓國,那麽父母又怎麽辦呢?父母不知道孩子是不是忘記了自己曾經說過的不能離爸爸媽媽太遠的話,她曾經跟媽媽說過的,我要走遠了回不來你跟爸爸老了的時候怎麽辦?

很多做父母的都曾經被兒女的話感動過,不過孩子的話大人是不能當成是承諾的,以後實現不了,那也不是兒女不好,而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孩子的想法會改變的,還有大環境的影響,現實生活的改變,有些話是隻能留著回憶了,我們隻能說孩子說那些話的瞬間內心是真的那麽想的,也想將來會那麽做,這對父母來說就足已了,感到高興和幸福是應當的,而且應當永遠記住兒女心裏是有父母的,話不能當真,但還是值得驕傲和幸福的。

我有個在美國的朋友也跟我說過,她女兒也跟她說過的,將來你老了,我就像你對姥姥那樣,這個朋友的媽媽一直在美國跟著他們家,她看著媽媽照顧姥姥很好,所以有這樣的話,而網上也有媽媽聽兒子說將來賺錢了要送媽媽貴重禮物被感動的,有網友的回複讓我看了特別有意思:“別太當真了,我兒子還說過將來要給我買鑽戒呢,鑽戒他會買的,送給誰就不知道了,哈哈。”真是這麽回事兒。我想不管怎樣,兒女能說出這樣的話也確實是很感動人的,畢竟不是每一個孩子都會跟父母說這樣的話的。

我的那位東北的朋友現在就想起了女兒當時不願遠離爸爸媽媽的話,她一定感覺內心特別不舒服,女兒背叛了自己的承諾,給了自己一個為養老擔憂的未來。文化、傳統和習慣讓我們的生活,讓我們跟兒女的關係即親密又緊張。親密的是我們時時刻刻都能得到和感覺得到父母的關愛,隻要你願意父母能關心到你每一個細胞,而緊張的是,父母把兒女的話都會當作承諾,實現不了的時候父母會格外的傷心。

我們看著美國的老人是那麽的獨立,到老了就都生活在老年公寓裏了,原來我一直感覺老年公寓應當是老人們養老的好地方,那裏有那麽方便的條件,有醫生有護士,有管理人員,自己什麽活兒都不用做,到點吃飯,還有人照顧自己按時吃藥,洗澡,可是慢慢的才知道很多美國老人也不是情願去老年公寓養老的。(待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