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從貨幣流動看中國經濟的軟肋

(2010-01-03 11:59:10) 下一個

從貨幣流動看中國經濟的軟肋

 

誰不能感受全球化的魅力,請到中國沿海地區走一圈。許多人這樣講。

誰不能理解全球化的殘酷,請到中國內陸和農村走一圈。

沿海地區那些摩天大樓同中國內陸和農村30多年失修的農田設施之間,有一條無形的線。富裕和貧困、繁榮和凋敝是全球化創造的一對雙生子。

許多人不能接受出口導向抑製中國經濟發展的看法。他們首先會指出中國沿海地區和經濟特區出現的那些高速增長的奇跡。這些朋友會質問,那些成功例子難道不是全球化推動經濟發展的曆史證明?

理論是灰色的,生活之樹常青。真理似乎在這些朋友一邊。

筆者對這個問題也曾經非常疑惑。後來走遍天下,了解了許多不同類型的特區才發現,疑惑來源於“隻見樹木,不見森林”的片麵性,來自於非*主義的思想方法,來自於忘了“沒有調查研究就沒有發言權”的告誡。調查研究,可不是走馬觀花轉一圈。最反對那種走馬觀花就下結論的方法。

讓我們用一個例子來解構這個問題。

假定我們在某個地方圈一塊地,實施特殊政策。通過出售土地、出售存量資產或私有化等方式來吸引外資,發展經濟。由於有利可圖,大量外資湧入,注入了許多美元。這些美元在變成投資或消費以前必須換成人民幣。

問題就在這裏。

假如外資投入了100億美元。我用這100億美元,按目前的匯率,換回了600多億元人民幣。這是什麽含義?假定中國貨幣發行總量不變,這相當於我從全國其他地方吸走了600多億元人民幣。我的貨幣增加600多億元,別的地方就要減少600多億元;我增加了600多億元的投資,別的地方就減少了600多億元的投資。結果,我的經濟發展導致了其他地區的投資不足和相對萎縮。

出口創匯對資源配置的作用完全一樣。我出口創匯100億美元,存入銀行,換回600多億元人民幣。這同樣相當於從其他地方吸走600多億元人民幣!

所以,我的經濟高增長,是以其他地區的低增長為代價的!

所以,這些外資和出口產業實際上成了推動中國內部貨幣配置和資源配置的一種方式,成了同內地、內需產業爭奪資源的方式,是導致經濟二元化和不平衡的一種方式。

以上我們假定,為了遏製通脹,中國貨幣供應總量不變。

假如我用100億美元換回600多億元人民幣的同時,央行不“清洗(sternization)”,結果央行增發了600多億元人民幣。這600多億元的新增人民幣會帶來通貨膨脹。我的貨幣供給比其他地方增加了600多億元;其他地區的貨幣供給量表麵上不變,由於購買力下降了,從資源的角度看還是減少了,資源還是從別的地方流向我這裏。總之,這個特區或沿海地區吸引的外資越多,出口創匯越多,從內地或內需產業吸走的貨幣或投資越多,內地發展越慢,內地越貧困。

鼓勵出口的戰略,實際上就是鼓勵這種犧牲內向發展的戰略。

所以,如果劃一個專區吸引外資,出口創匯,從內地吸走大量的貨幣和資源,那麽這個特區的經濟增長一定高於其他地區,其他地區一定相對萎縮。道理就是如此簡單。過去筆者沒有弄明白這種貨幣供應的變化,把特區的發展歸結於這個特區的體製,這是一種誤判。在這種誤判的基礎上,有人把特區的那一套東西,把小政府、市場經濟、全球化、引入外資、出口導向和其他特區體製概括為普遍真理而推廣到全國。這必然南轅北轍,當然無效。

30多年來,中國沿海地區的出口導向產業,通過這種方式從內地吸走了多少資金!那是一個巨大的天文數字!被出口導向吸走這些天文數字一般的資源,就是內地發展相對落後的真正原因。內地發展落後不是不搞全球化的結果,內地是全球化的受害者。內地投資和內需不足、農村的投資不足、內地的相對落後、不斷擴大的貧富懸殊、內地許多弱勢群體的貧困,就是這種圈走資源的全球化的後果。假如中國不糾正這種發展戰略誤區,中國內地和內需的發展會進一步萎縮。

這種全球化或出口導向,還是導致中國出現低技術的數量擴張的重要原因。 

全球化將資源從中國廣大的內陸地區、從關係國家長遠發展的內需產業裏大規模擠出以後,將其大量集中在發揮落後優勢的產業上,集中在利用別人技術的產業上。全球化舉中國之力,使中國變成別人產業鏈底部的加工廠。在這種發展道路上,中國如何脫離低技術陷阱?這些資源本來是可以用來建立門類齊全的產業,用來推動新興產業,用來辦教育、辦科技的。

全球化浪潮把中國內地或內需的資源卷到沿海,再從沿海卷到美國,換回美元,再把美元卷回美國。今天中國沿海地區的繁榮和奇跡,不是全球化創造的,不是同世界市場接軌的結果,不是市場化、私有化帶來的,而是中國960萬平方公裏土地上其他地方投資相對萎縮帶來的。全球化卷走了中國的財富,卻留給中國一個相對落後的內陸、受到抑製的內需產業和一個巨大的貧困階層。

這不僅是中國麵臨的問題,也是幾乎所有出口導向的發展中國家麵臨的問題,也是日本長達幾乎20年停滯的根本原因。

這種犧牲內向發展和內需發展的全球化戰略,不能帶來全中國的繁榮,不能帶來中國的崛起。而新自由主義忽視全球化和世界市場對中國資源配置的扭曲,他們認為,全球化、同世界市場接軌、國際資本的介入、市場化、私有化等,是導致沿海地區繁榮的根本原因。他們認為沿海地區的發展是新自由主義“點石成金”的結果,從而得出結論,中國要繁榮必須全球化,必須搞新自由主義。

這是一種符合帝國利益的偏見,是一種利他主義的國際經濟學。

出口導向已經完成了階段性任務,應當淡出。 

摘自《選擇和崛起:國家博弈下的中國危局》,人民大學出版社,黃樹東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