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歐元和CDO

(2008-11-05 21:33:13) 下一個

                                              

歐洲之大,差異之巨不是一張歐元可以遮蓋的。

一種貨幣的走向歸根結蒂決定於貨幣所代表的經濟體的實力和風險。“老歐洲”與“新歐洲”間的風險和實力的差別實在太大。盡管海關取消了,從理論上講生產要素和產品可以在跨過邊境自由流動,但是這種差別不可能在短期內消除。

前幾年歐元區的迅速擴展,表麵上一體化了,實際上各自有自己的盤算。當初“老歐洲”盲目擴張,實際上是要為自己的產品和資本尋找市場。其帶來的好處是現而易見的:前些年歐元大幅度升值沒有給“老歐洲”帶來多少問題,拜的就是一體化之賜。當然,“老歐洲”不是沒有別的想法。比如乘俄羅斯還沒完全緩過氣來之時,一股作氣將前東歐國家納入自己的囊中,加大自己的戰略縱深,把前線推動前對手的鼻子低下。就這點來講“老歐洲”還真有點老謀深算,不像有的人那樣鋒芒逼人。而前東歐各國為了發展經濟急於尋求“老歐洲”的資本和技術,以為隻有一體化就奇跡般的解決自己的問題。當然他也希望自己作為“前線國家”掛上“老歐洲”的戰車能得到些額外的經濟利益。但是,“老歐洲”在發如場券時聲明,一切交由市場安排。也就是是說不要希望太多的政府支持。

除此之外,二者別的的差異也實在太大。政治上“老歐洲”急於擺脫美國的控製,想通過一體化把“新歐洲”納進來壯大自己的聲勢,在國際舞台上增加自己的份量。為此,反複強調,歐洲在世界舞台上要以一個聲音出現。但是,“新歐洲”則有自己的想法,在關鍵問題上和美國保持高度一致。歐洲內部的其他問題也影響了歐洲的一體化。前兩年,歐洲

(主要是老歐洲)想搞一個類似於邦聯的東西,由於意見不一而流產。這個“歐元區”一開始就有不隻一個聲音。以伊拉克戰爭為例,美國在歐洲拉上了自己的鐵弟弟以外,還得到了幾個自動貼上的“新歐洲”國家。

歐元區作為一個整體,在這次金融危機麵前的表現可是既不可圈也不可點。在危機的壓力下,歐洲各國開始各謀出路。在

9月份,德國,法國,英國一開始就撇開集體協商實施了一係列政策來對付危機。隻是到了後來,歐元區才又匆匆忙忙的開了會發了共同行動的聲明。但是,世界已經看到歐元區的實質。而且,歐元區的一致協調體製也難以迅速行動以對付對付危機。這也是幾個大國自行其是的原因。

歐洲實在是無法用一張歐元來蓋平。

那麽歐元像什麽呢?有人比喻說歐元像

CDOCDO就是你把高風險的證券和低風險的證券買來混雜搭配在一起。CDO的價由這些證券共同決定。歐元就是把高風險的前東歐,中等風險的南歐,和低風險的老歐洲搭配在一起。

投資歐元就相當於投資

CDO

長遠來看,歐元的前景去決於歐洲的一體化。而歐元區的一體化前景實在不妙。我不敢預測歐元的前景,但是我感說,從今以後歐元很難像創立者西望的那樣成為美元的競爭貨幣。

這算是這次金融危機對美國的一個長遠貢獻。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