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強國倔起不止在戰場--新自由主義美國金融危機與中國對策

(2008-10-29 20:24:00) 下一個

                                                                 總論
美國當前的這場危機是一場全局的體係性的和體製性危機。隻有放在曆史的大背景中,才能理解這場危機的發生和美國政府的對應措施的曆史含義。在人類進入

70年代以後,由於多種原因,新自由主義作為經濟實踐在人類曆史上逐步興盛。在前蘇聯垮台以後,新自由主義作為與政府管製對立而存在的思路,幾乎成了人類唯一有效的一種經濟體製選擇。許多國家先後在自己的土地上進行新自由主義的實驗。美國則不僅積極實踐新自由主義,而且充分利於其龐大的國力和在國際事務中的支配力大力向其他國家推行新自由主義的經濟體製,利用IMFWTO幹預其他國家的經濟體製和經濟政策。在上個世紀即將結束的幾年裏,美國更是把世界範圍內的新自由主義化,當成美國在未來一個世紀裏能夠獨霸世界的體製性基礎。

新自由主義的基本命題是:市場自由是好的,市場是萬能的。在實踐追求所謂大市場,小政府。它認為隻有市場才能有效的配置資源。而市場之所以能有效的配置資源是因為產權明晰且有保障。所以,新自由主義的政策目標毫無例外都是私有化,市場化,國際貿易和國際金融的自由化。

新自由主義是美國從

70年代以來的一項國策,和一項持續的外交政策。尤其在蘇聯垮台以後,美國更是力圖以新自由主義來改造世界,改造現實的對手和潛在的對手。經濟全球化和金融體係的全球化是美國改造世界的兩大手段和目的。美國理想的世界模型是一個金融貿易自由化的開放的世界體係,資本貨物財富能在國際間自由流動。在那個世界體係裏,民族國家對自己經濟的保護,各國政府對經濟的幹預,經濟中公共產業的成分都將被壓縮到最低限度;美國在這個體係中將其主導作用,其金融體係作為世界金融體係的中心將在製造財富分配財富的過程中起支配作用。這個體係裏的國際分工有一個巨大的特點,那就是發展中國家向美國出口資源貨物和服務,而美國則向世界各國出口美元和金融產品(當然還有不影響美國安全和競爭力度技術)

這個世界經濟模型的機構體現就是

WTO框架和華爾街,再加上IMF和世界銀行。為了達到這個目的,美國充分利用其在現存國際體係中的規則製定者的地位和作用。美國對有些可能成為潛在對手的國家,和可能成為潛在對手的經濟體製,在進入WTO的過程中設立了很高的門檻。申請國不僅必須對自己的國家利益作出最大的讓步,還必須對自己的經濟體製作出最大的讓步;不僅入會前必須進行大部分改造,還必須承偌入會後還會有根深刻更廣泛的改造。入會的過程變成了一個被美國用來獲取戰略利益,重塑別國經濟體製的過程,重塑別國決策者價值趨向的過程。美國常常有選擇性的為某些人會申請國貼上非市場經濟的標簽。這是美國貫用的戰術手段。被貼上標簽的國家往往因此而自覺的站在被告席上,拚命的證明自己。這個證明的過程往往就成了一個自我放棄的過程。這些國家要想加入WTO就必須按市場經濟的要求實行徹底的改造。美國為其成為市場經濟設定的標準和衡量其改造是否合格的表準,不外乎是那套新自由主義的基本價值:私有化,市場化,減少政府幹預,開放民族市場,開放金融體係。於是標簽國紛紛將這些藥方作為改革的目標。能短期實現的被列為短期目標,不能在短期實行的被列為長期目標。這是一個通過WTO將新自由主義推行到世界各國的和平演進戰略。

美國推行新自由主義的令一手戰略就是危機介入。新自由主義作為人類經濟體製的一種實踐,盡管曾創造個短暫的繁榮,迄今為止還沒有成功的例子。那些不餘遺力和被迫推行新自由主義的國家都先後陷入經濟危機。其中影響深遠的有拉丁危機,亞洲金融危機,日本金融危機。美國作為當代新自由主義的堅定推行者,將每一此危機當成進一步推行新自由主義的絕好機會。作為新自由主義的經濟宣言的”華盛頓共識“就是針對拉丁危機而提出的。在過去三十幾年裏人類發生了許多金融經濟危機。這些危機的發生根源基本相似,而且美國和

IMF為危機國開出的藥方也千篇一律:進一步的市場化,進一步減少政府幹預,徹底的私有化,大力削減降低公共支出,削減政府開支。這是一個通過讓危機國進一步新自由主義化來處理經濟危機的戰略選擇。雖然這些藥方方往往不是緩解而是加深了危機,甚至導致社會動蕩政權更替,危機國迫於經濟的政治的壓力而別無選擇。對美國來說,這些國家的經濟動蕩對世界經濟金融體係並不帶來體係性威脅。經濟的動蕩為外力介入的經濟改革創造了條件,使新自由主義得以加速植入。

和平演進戰略和危機介入戰略使新自由主義在世界範圍內迅速擴張,成為一種世界性浪潮。美國在這一浪潮中的戰略利益是顯而易見的。在上世紀

80年代以來美國挾新自由主義的浪潮在兩霸對抗種不戰而勝,在與許多潛在對手的交往中巧妙的將對手納入自己的戰略體係並讓其為自己的戰略買單。美國將其最有競爭力的出口產品:美元和美國製造的金融產品輸往世界各國。新自由主義的基本特點就是追逐利潤和回報。美國以其獨步世界的金融體係和創新能力不斷向世界推出層出不窮的新產品以滿足世界各地的這種逐利的衝動。作為這些產品的製造中心美國和華爾街得以吸引大量的世界資本。這些金融產品作為優質產品進入了世界各國的金融血液裏。這些產品帶有極大的癮性作用。在進口了這些金融產品後,世界各地對這些產品產生了更多的需求。世界的資本就這樣源源不斷的流進美國。美國的金融製造業就這樣為世界編造了一個以美國為中心的金融網絡。世界各國的貨物通過這個網絡源源不斷的輸往美國而獲得美元,而這些美元和其他資本又通過這個網絡源源不斷的流回了美國。美國當初為了進口而支付的美元在世界周遊了一圈後又回到了美國。美國的金融體係像變戲法一樣使美國免費獲得了世界的貨物。在這段時期美國通過這種體係吸引了世界外貿盈餘國70%的儲蓄!通過出口金融產品而獲得這些國家70%的儲蓄!我們中國就是這樣的國家之一。這就是新自由主義世界秩序為美國帶來的競爭力。如果你不了解這種競爭力的威力,你就應當看看發展中國家是如何得到外資的。有些國家為了吸引外資不得不作出許多讓步,出讓許多經濟利益,甚至不惜損害民族產業以換取外資。往往是引進一筆外資,倒了一批民族工業。外資進入,民資退卻。我們中國以個種方式在近30年裏引進了幾千億美元的外資,而我們卻以極其低廉的價格為美國提供了19000億美元的儲蓄。這是新自由主義為美國帶來的體製新好處。

美國作為世界金融輸出中心湧現了大量的廉價資本。這些廉價資本成了美國進一步加工新產品的廉價的原材料。這樣循環往回,美國出現了信用擴張,資產泡沫,經濟虛擬化。最後爆發了危機。這場危機的根本原因是美國當初出口的那些優質金融產品露出了原型:原來都是假冒偽劣產品。由於這種假產品已經流入了世界金融體係的血液裏,並通過自由的世界金融體係而循環到全世界。在這種危機麵前,投資者不知道誰被傳染了誰沒傳染,幹脆罷市並凍結所有的信用。這就導致了流通性萎縮,信用萎縮和信用凍結。就如你麵前有十個人,你被告知其中有一個染上了艾滋病,但是不知道是誰。你一定會回避所有十人,對十個人都不相信。在金融市場裏,這種回避行為的結果就是信用危機,就是信任危機,就是誠信危機。所有金融體係都建立在信任的基礎上,一旦這種信任喪失,金融體係的基礎就受到了威脅。信用是經濟潤滑劑。特別是在信用發達的經濟體係裏麵,經濟幾乎就建立在信用上。信用的崩潰往往會導致經濟的崩潰。這就是這場危機的嚴重性。

美國政府在解決危機時完全有別於它曾經為麵臨危機發展中國家所開出的藥方,也完全有別於新自由主義。美國政府的拯救措施就有鮮明的政府強勢幹預的特點:部分國有化,加強政府直接幹預,增加政府開支,抑製市場力量。更重要的是,這些政策源於信守新自由主義的布什政府。新自由主義的自由放任是美國當前經濟危機的主要根源。美國的決策者知道,繼續新自由主義的政府不幹涉政策,美國將滑如類似與

30年代大危機那樣的深淵。

其實,美國政府處理危機的過程中,也不是一開始就確定要放棄新自由主義的教條。美國最初是力圖在新自由主義的政策框架內來解決危機。危機爆發時,決策者不認為這是新自由主義的體製性危機,認為這不過是一般經濟周期中的衰退,從而選擇了新自由主義的傳統反危機政策。退稅,降息,增加貨幣供應量等。和任何正統的新自由主義劇本一樣,其中以貨幣政策為主。。布什政府一開始就讓貨幣當局在反危機中扮演主角。隨著危機的深化並開始,信用萎縮進一步惡化,短期資本市場進一步凍結,出現體製性危機的征兆。這時,政府,尤其是貨幣當局,加深了幹預的程度,開始啟用一些非傳統的貨幣政策手段,期望解決信用萎縮的問題。這個時期,政府對危機的判斷既然停留在傳統的流通性危機上。出發點是如何幫助企業和世界金融體係度過流通性危機。從這個角度出發,聯儲會創新了一些非傳統的政策手段,極度增加了美元的供應量,目的是解決金融體係內的流通性困難。這個時期雖然有行政當局的微觀幹預,和部分金融企業的國有化,但是政策的主要目的還是如何增加流通性,政策的主要框架還是新自由主義,依然停留在貨幣主義範圍內。在這一時期,政府還依然幻想市場機製的自愈能力,還力圖在市場經濟的基本原則下解決為機。這就是為什麽政府決定讓裏曼兄弟破產的原因。裏曼兄弟破產是市場法則的選擇。曼兄弟破產是一個標誌性事件。這種放任的市場行為急劇惡化了危機。裏曼兄弟不僅為美國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而且也給其餘世界帶來近

3000億美元的損失。更重要的是,裏曼兄弟摧毀了當代市場原則的基本信條--互信。在經濟危機和任何社會危機中一樣,當市場自身無法解決自己的問題時,人們把政府當成最終的依賴。隨著裏曼兄弟的倒塌,投資者的種信心被徹底摧毀了。投資者發現,沒有任何力量會保障其投資的安全,市場不會,政府也不會。於是,信用進一步收縮,銀行間的不信任進一步增加,資本市場幾乎全麵凍結。聯邦數以萬億計的增發貨幣進入不了真實經濟裏。為了對付急劇惡化的危機。貨幣當局加大了流通性注入,行政當局也開始進一步走到了前台,宣布了拯救計劃,決定政府出資購買金融企業的不良資產。但是,這項購買不良資產為主的拯救計劃雖然開始突破新自由主義的框架,其本質依然是一個解決流通性危機的計劃。目的是解決流通性問題。然而這次危機的根源是金融體係的支付能力的問題,是市場體係本身脫節的問題。當這個計劃最終在國會通過後,人們已經看到了這項計劃背後的錯誤判斷。人們開始恐慌,危機進一步深化,信用進一步萎縮,銀行間的信用也進步凍結,美國股市連續8天下跌。在這個時候,決策者才發現,必須跳出新自由主義的框架。這個時候,G7G20開會,尋求國際間的合作。在這個時候,英國率先宣布將部分實施銀行的國有化。英國首相宣稱“在不確定和不穩定時期,我們必須是人民可以依賴的堅定磐石”。到此,美國決策者終於認識到,國有化,哪怕是暫時的國有化才是出路。美國宣布將部分銀行部分國有化的政策。新自由主義開始在美國退卻。美國新自由主義始於裏根,所以美國有人稱這是裏根主義的“死亡”,亦即新自由主義的死亡。

新自由主義在

70年代於美國複興,在短短的幾十年後的今天在美國結束。美國向世界各國竭力推銷的經濟體製,在美國遇到了危機。美國欲借以在這個世紀內獨步世界的戰略和體製遇到了挫折。國際金融的自由化道路已經中斷,可以預見,國際金融體係將有更多的規範更多的管製。國際金融體係的這些變革,必然會導致國際貿易的變革。新的國際經濟秩序不可能也不能再由新自由主義任意揮灑。人類曆史的浪潮在這裏改變了方向。自蘇聯失敗以來,人類第一次有了可以重新選擇國際經濟體係的機會,許多變革中的國家也第一此有了可以理性反思改革方向的機會,第一次有了重新思考自己在國際經濟體係中的地位的機會。我們雖然不知到未來國際經濟秩序是什麽樣子,但是我們知道了它會不是什麽樣之,應當不是什麽樣子,我們看到了參與構架未來新秩序的機會。

這是一個自上世紀三十年代以來所未見的大變革時代,是一個給中國帶來了

60年來未有之機會的年代,給中國帶來三十年來未有之挑戰的年代。這個年代給中國提供了倔起的曆史性機會,也給中國帶來曆史性挑戰。新自由主義在它的故鄉破產後的今天,那些將市場,私有製,自由貿易,金融開放絕對化的理論和方向理所當然的受到了質疑和挑戰。自今以後,中國應當全方位的反思自己的經濟改革;全方位的反思自己在國際經濟種地地位;積極介入新的世界經濟秩序的建立。中國的選擇應當為中國人民帶來最大的福祉;中國的選擇應當是中國人民自己創造的結果;中國的選擇應當成為中國倔起道路。在新自由主義破產的今天,一個偉大的民族是不會報別人體製之殘,守別人體製之缺的。

危機終究會過去,機會和挑戰也會稍縱即逝。中國的現狀如何?戰略選擇在那裏?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