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俞頻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京都散記之十五 金閣和三島文學》

(2022-11-20 01:55:53) 下一個

 

        一早醒來衝了一回澡去樓下大廳就餐,小易已昨晚回了大阪,今天開啟“老兩口”漫遊京都。我選定這家飯店下榻除了它在五條鬧市區拐角,主要是早餐好評,麵包是現烤的。進了早餐大廳,新出爐的麵包香令人喚醒食欲,記得剛來日本在橫濱一家麵包作坊打工,師傅就常說“酒是老陳的好,麵包是越新越好吃。”多少年過去了,每每吃到新鮮麵包總是想到師傅,一天剛開店,有位盲人就來光臨,師傅忙放下手上的活為他問這問那,老半天回來時我說了一句,“都看不見了,還這麽挑剔。”師傅沒有責備我,隻是喃喃道“別嘲笑殘疾人。”我再沒說什麽,有時一個人一句話會成為聽者一輩子的警語。我在師傅身上看到了一個日本人精益求精的作風和精湛的技藝。
 

          就餐的人開始多了起來,我對身旁的妻說“今天第一站是清水寺,可要走一些路哦。”    她頭也不抬得說了句“下這麽大雨,能去哪?” 這時我剛發覺窗外大雨傾盆,一天的行程可要變了,到這一天傍晚回到飯店,打開客房電視才得知我們遇到了京都地區多年來少有的暴雨。金閣寺是我們留意降雨信息臨時決定的第一站,車開進空曠的停車場時雨開始小了,這個全日本著名的觀光勝地就我們倆,踏著濕漉的小道和兩側被雨水洗煉過的樹林更顯精神,我開始喜歡起這場雨了。入口石碑上寫著“世界遺產   金閣鹿苑寺”,其中“鹿苑”兩字讓我思索了一番,佛界對釋迦世尊宏法有“五時八教”說,第一是華嚴時,指佛陀成道最初的二十一日間說《華嚴經》的時期,如日照高山之時;第二是鹿苑時,是指佛陀說《華嚴經》後之十二年間,於十六大國說四《阿含經》的時期,如日照幽穀之時。事後才知是六百多年前,主持建造金閣寺的足利義滿將軍出家的法號是“鹿苑”。
 

         

          金閣寺舍利殿是一座緊鄰鏡湖池畔的三層樓閣木造建築,從外形看第三層體格見小,似乎和底下兩層不在一個建築構思裏,屋簷建材完全是日本本土的檜木樹皮和木屑合成取代中國古代陶製瓦片,這是符合凡建造佛門寺院的所有材料都是世俗供奉,連樹皮都不輕易丟棄的習慣,然而這樣減少了屋頂的承重力,樓閣的立柱變得略微纖細造就金閣難得的秀美。屋簷頂上有隻金色鳳凰,其姿態和平等院的如出一轍,我想六百年前足利義滿將軍肯定參拜過淨土聖地平等院。在鏡湖池的這邊與金閣合影是最佳之處,記得二十八年前我初來金閣,眾多遊客都排著隊在這裏等候留影,今天唯一遺憾的是池中沒有金閣倒影,整個曠大的院子在短暫的雨後寂靜裏讓人升起一股莫名的難舍,記起歐陽修為西湖譜得歌詞“采桑子”十首,我略改記之:
          真夏雨過金閣好,綠色爭妍。青苔石板,金池微波暖欲然。
         

 

            十九世紀法國人對工業文明鐵的崇拜成就了“艾菲爾鐵塔”,莫名而來參觀一身“金造”的金閣遊客中,或許也有“拜金主義者”吧。這一身金箔打造出來的,留下了一段曆史也成就了一個日本文學史的“奇才”。一段曆史指的是足利義滿將軍對中國明朝的外交努力,換來繼隋唐時代引進中國文化之後的又一次引進高潮,佛教禪宗,茶道以及飲食起居文化等都在這一時期改變了日本,據說足利將軍在金閣招待過明朝使者,他被明朝授予“日本國王”的冊封,其威權首次淩駕於日本天皇之上。
         

             金閣寺的曆史和明朝同步,但今天看到的金閣其實意外“年輕”,原來建築在1950年被因為見習僧人林承賢放火而完全燒毀,震動整個日本。新的金閣在五年以後按照原貌重建的,這個縱火犯被警方作了精神鑒定後判了刑。同樣是1950年,對年輕作家三島由紀夫來說是一個重要時期,幾年前靠川端康成先生的推薦,三島的短篇小說《煙草》在日本文壇嶄露頭角,49年他辭去了在日本財政部職務,成了專業作家後出版了第一部成名作《假麵告白》,在急需要形成三島“文風”的時期,金閣寺縱火案為他提供了難得的寫作素材,三島後來回憶說,為了探討林承賢犯罪的動機,他專程跑到京都采訪調查縱火犯經曆,考察金閣寺周圍景象和查閱有關資料。也許是林承賢少年時代和怪異思維與三島埋在內心深處的“火球”形成強烈地“星球對撞”,他全新的文學語言和哲理在他後來的名著《金閣寺》獲得再造涅槃。小說的時間描寫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一個叫“溝口”的主角是有嚴重口吃、長相醜陋的小和尚,但又崇尚極致的美,導致內心扭曲與幻滅,沉溺在自我的幻想之中,將自己想像成曆史上的暴君,擁有絕對的權勢和鋼鐵般意誌。他兒時聽父親對金閣的描述就對其充滿向往,父親死前送他去金閣寺修行,對金閣寺的愛與恨與日俱增。日本戰敗後溝口陷入深深的不安與悲哀。三島描寫著溝口當時內心的獨白:“這美麗的東西不久即成灰燼,那麽,真實的金閣寺便和我幻想中的金閣一模一樣了。”最後終於無法承受金閣的美,為擺脫美的觀念羈絆,縱火焚燒了金閣寺。小說來源於一個真實事件,三島由紀夫也通過小說,把自己埋藏很深的內心情感作了宣泄和敘述。以下節選《金閣寺》著名的獨白:
          “我又想起那隻立於屋頂,經受長年風吹雨打的金銅鳳凰。這神秘的金鳥,既不報時,也不奮飛,一定忘記自己是一隻鳥吧?然而,以為它不飛是錯誤的。別的鳥都在空中飛翔,這隻金鳳凰也應該是展開光明的羽翼,永遠飛翔於時間的海洋裏。時間的波浪不住地撲打著這雙羽翼,接著向後方流失。隻因正在奮飛,鳳凰隻要顯示出不動的姿態,怒目而視,高展羽翼,翻動羽尾,用金色的雙腿穩穩站立,這就夠了。 這樣一想,我覺得金閣本身就是一艘渡過時間的大海駛來的美麗的航船。
          金閣渡過了眾多的夜晚,這樣的航海無窮無盡,而且白晝裏,這隻奇異的航船停泊下來,供俗眾任意遊覽,夜間借助周圍的黑暗,鼓起屋形的船帆,繼續起碇航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