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俞頻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原創隨筆 《對郭沫若質疑《蘭亭序》真偽之再思考》 第一章

(2022-05-22 04:56:45) 下一個

        王羲之和《蘭亭序》之傳奇早已跨出書法領域,成為中華文化的一個象征。台灣詞作者方文山為周傑倫名曲《蘭亭序》的歌詞開頭是這樣的:
        蘭亭臨帖 行書如行雲流水
        月下門推 心細如你腳步碎
        忙不迭 千年碑易拓 卻難拓你的美
        真跡絕 真心能給誰
       

        從歌詞可見方文山先生對《蘭亭序》“情節”還是內行的,千年前的確有塊拓碑叫《定武蘭亭》,它在中國書法曆史產生多大影響,筆者下文詳解。而被經常應用於在媒體上的,應該是被稱為馮承素摹本,晉代王羲之書法真跡至目前為止是不存一件。後人有幸的是唐太宗酷愛王羲之父子書法,在太宗時期以皇權命當時一流書法家和描摹及碑刻匠人搞了一場王羲之父子的“書法複製”運動,除了《蘭亭序》,王其他書法作品也是當時以臨摹或雙鉤描摹方式傳下來,至今寥寥無幾。為引出一九六五年發生的郭沫若先生質疑《蘭亭序》真偽問題,筆者先歸納一下尚存的《蘭亭序》幾個版本。
       

         首先《定武蘭亭》碑刻傳說是唐歐陽詢臨摹真跡刻碑置於唐學士院。安祿山內亂時六禦蒙塵,郭子儀於皇宮得歐陽詢臨本刻石,於至德初運於靈武。五代梁時移至開封。北宋慶曆間發現,置於定州州治。大觀中,徽宗命取其石,置於宣和殿。北宋亡,石亦散失不傳。現保留下來的拓本隻有《柯九思本》和《獨孤本》,元趙孟頫得《獨孤本》後為此作了十三跋,也留下了臨本,尤其趙孟頫當時書寫的《定武蘭亭序》被後人視為精準無缺的行書極品。
       

       

 

             其次關於摹本。一,神龍本《蘭亭序》,俗稱是馮承素摹本《蘭亭序》,元代它的收藏者郭天錫的題跋中,認為它是唐初弘文館拓書手馮承素所摹。它的明代的收藏者項元汴予以確認,後人也就改稱“馮承素摹本《蘭亭序》。但它是否為馮承素所摹,並無確證,因此,嚴格說來,馮承素摹本的稱呼是不確切的。所以郭沫若、唐蘭等人都稱它為“神龍本《蘭亭序》”或《神龍蘭亭》,此摹本將是後文研究的重點。二,神龍本以外,《蘭亭序》墨跡本還有張金界奴本(世稱虞世南臨本)、褚遂良臨本、黃絹本、元陸繼善摹本、明陳鑒摹本等等,這些不同的版本,學界有著比較一致的看法,虞、褚臨本並非確切是虞、褚所臨,其餘版本時代較晚,以精采程度而論,公推神龍本《蘭亭序》。
             
 
       

            對《蘭亭序》的質疑自古就有,尤其至清代“尊碑抑帖”的碑學興起,如清乾隆年間汪中舊藏《定武蘭亭》跋文雲:“吾友趙文學魏,江編修德量,皆深於金石之學。文學語編修雲:南北朝至初唐,碑刻之存於世者往往有隸書遺意。至開元以後始純乎今體。右軍雖變隸書,不應古法盡亡。今行世諸刻,若非唐人臨本,則傳摹失真也。”光緒年間,廣東順德的李文田在為端方收藏的《定武蘭亭》作跋文時,提出“三疑論”。以上的還算“小打小鬧”,“真刀實槍”的要數一九六五年郭沫若先生牽頭的質疑《蘭亭序》風波。
       

            一九五八年後,在南京、鎮江等地出土了不少墓誌,其中有五塊墓誌屬東晉明帝太寧元年至穆帝升平元年,著名的《王興之夫婦墓誌》和《謝鯤墓誌》年代,正當王羲之的壯年和暮年。一九六五年五月二十二日,由郭沫若署名的《由王謝墓誌的出土論到蘭亭序的真偽》一文,在《文物》一九六五年第六期上發表,後又在《光明日報》上連載。
       

             郭沫若的論文觀點大意如下,一,東晉書法還在隸書範疇,南京及周邊出土墓誌及磚刻的字體都是漢代隸書,與《蘭亭序》“楷行”書體不類。這一觀點現在看來實站不住腳,當年連毛澤東主席對此也有“行楷不入碑”的說法。如果郭沫若此觀點有探討餘地的話,那麽首先就要推翻王羲之其他如“快雪時晴貼”“二謝貼”等所有書法的真實性,以及包括唐以後曆代書家對王體評價,這是“純虛無主義觀”。二,關於《臨河敘》和《蘭亭序》文字出入的問題,《世說新語》劉孝標注的《臨河序》比《晉書》所載的《蘭亭序》可信。但肯定論者認為,《世說新語》注對《蘭亭序》原文作了刪改,不足為據。三,關於《蘭亭序》文章風格問題。郭沫若認為王羲之是老莊學派,《蘭亭序》有“悲夫”“痛哉”之文值得懷疑。可是章士釗認為謝安《蘭亭詩》中“萬殊混一象,安複覺彭殤”對應王羲之當時“齊彭殤為妄作”一語,可見當時聚會蘭亭大部分文人的思想是一致的。第四,關於智永依托《蘭亭序》的問題。郭沫若認為現存《神龍本蘭亭》墨跡“就是蘭亭序真本,就應該是智永所寫的稿本”。這點上不光是反對者,當時支持郭觀點的其他人也出現分歧。以上郭沫若所持的觀點裏,其實第四點有研究空間,但郭自己也沒有對此深入下去。

 

[ 打印 ]
閱讀 ()評論 (4)
評論
俞頻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兵團農工' 的評論 :
多謝留言。晉唐“由草入行”,直到元趙孟頫“由楷入行”至今,後者謂“今法”。現代人學書法依然遵循“今法”,先學楷書,即便是民國兩位草聖林散之,於右任亦複如此。
兵團農工 回複 悄悄話 練過幾天歐陽詢楷書。

感覺馮承素帖像行書筆法。

左右兩帖的楷書筆法較重,

比如右轉角,太規整死板。
俞頻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speedingticket' 的評論 : 多謝留言。郭沫若從史學角度並引用了王國維“兩證法”考證《蘭亭序》真偽在書畫鑒賞學講是不足的。其次,目前沒有發現王羲之真跡,用現代筆記鑒定也沒有參照物。本文全長約一萬兩千餘字,分五回發表。文中集曆代專家的觀點對《蘭亭序》作細致地分析和推理。對郭沫若先生所提出的疑點,筆者在可信範圍內作以假設。請關注下文。
speedingticket 回複 悄悄話 郭沫若的論證相對來說,比較有根有據,智永所寫的可能性非常大。高二適反駁文章除了空洞的口號式的語言,辯論蒼白無力。
其實以現代技術,用筆跡鑒定法,很容易辨別出是何人所寫。隻是大家都認為是王羲之所寫,如果鑒定下來不是,卻是非常尷尬,所以現在大部分人就將錯就錯了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