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俞頻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原創隨筆《圍棋世界裏的大師們和AI智能》

(2017-05-27 06:32:55) 下一個

       4月初,AlphaGo之父傑米斯·哈薩比斯(Demis Hassabis)在母校英國劍橋大學做了一場題為“超越人類認知的極限”的演講,解答了世人對於人工智能,對於阿爾法狗的諸多疑問,“過去3000年裏人類低估了圍棋棋局哪個區域的重要性。”傑米斯·哈薩比斯試圖來解答這個疑問,因為在短短的一年之內,AI智能橫掃圍棋界當今頂尖棋手,除了最初韓國的李世石九段扳回一盤以外,AI智能還沒有敗績,甚至每盤戰勝當今中韓日三國一流高手都保留相當的餘力。界內普遍的觀點,AI讓先和人類下,還是能贏。
   

       在業餘愛好者水平裏,圍棋讓先的差距已經不算小了,在職業棋手之間,讓先幾乎不能下的,柯潔讓不了剛入段的晚輩棋手一個先。AI智能突然降臨,猶如來自宇宙的神力將輕而易舉地掀翻地球上所有棋盤,拂手笑之。當今等級分最高的柯潔九段無不感慨:“人類已經研究了圍棋幾千年了,然而人工智能卻告訴我們,我們甚至連其表皮都沒揭開。”
   

        上世紀七十年代末,日本名人位頭銜的大竹英雄先生,曾以“圍棋美學”來總結他的圍棋風格,大竹先生的棋注重棋形,他認為,棋形端正厚實才不容易受對手攻擊,那種效率不高,棋形難看的棋即便是輸棋也不能下。他用自己的頭銜和勝績來證明給棋界他的看法是站得住腳的。這裏牽涉到對圍棋的直覺和深度計算,大竹先生說提倡的“圍棋美學”更多的體現在直覺上。傑米斯·哈薩比斯在母校演講中說,圍棋規則簡單但複雜性難以想象,一共有10個170次方的變化可能性,要知道整個宇宙的原子數總和也就是10個80次方,計算機要窮舉所有變化即便發展到未來也未必能實現,但人為什麽能在這種看似簡單的遊戲裏達到很高的造詣呢?因為人靠直覺下棋。在有限的對局時間,一位棋手對每著棋後邊的變化裏,通過直覺選擇約5,10種變化圖再深度判斷來決定其中一個對自己最有力的變化圖。而AI智能AlphaGo能同時在200種以上的變化圖裏模仿人類下棋的思路來決定下一著。當今的頂尖棋手對局中,相對前輩棋手,他們靠計算攻防激烈,場麵洶湧澎湃,主要原因是,他們沒有束縛於棋形這個框架下,把看似很難看的棋也放置在自己的思考變化圖裏,來尋找至於對手死地的下法,於是乎稍微上了年紀的棋手往往擋不住精力充沛的少年棋手,中國的當今的頂尖高手,就是在這種環境下在這個年齡層裏奪得了許多世界冠軍。
   

       在追求計算上,AI智能能輕鬆擊敗人類也就是時間問題,隻是它的強大來得過於突然讓我們沒有思想準備,當代棋手隻能用仰視的眼光來看待AI智能下出的有別於我們常規思路的棋,比如著名的“五路肩衝 ”,這讓我們不由得想起了上世紀八十年代風靡整個棋界的“宇宙流”。韓國天才李昌鎬九段曾經著書稱“宇宙流”是圍棋布局的第二次革命,將“宇宙流”演繹到完美的是日本的武宮正樹先生。武宮先生橫刀立馬的時代,正是中國圍棋趕超日本圍棋的時期,也是韓國圍棋開始崛起的前夜。結束中國圍棋隻能向日本學習的時代,步入和日本圍棋分庭抗禮的時代,最標誌性的是一九八四年十月開始的中日圍棋擂台賽,到第四屆擂台賽結束,聶衛平的十一連勝偉績成就了他成為超越圍棋的民族英雄,這個時期也是武宮的“宇宙流 ”步入完美,當時在中國的武宮先生的“粉絲”多到讓除了聶老意外的中國棋手的羨慕。中國棋手是通過擂台賽有了和日本一流棋手和六位超一流棋手對弈的機會,無疑促進了中國圍棋整體實力的提高。馬曉春九段曾經在某次電視實況講棋中說到,當時國家隊眾多棋手的看法,武宮先生的“宇宙流”是六位超一流棋手裏相對容易對付的。說“宇宙流”容易對付,更多的指那種天馬行空似的下法,比較容易理解。武宮先生在八十年代的本因坊棋戰中表現出來的大模樣圍空和氣勢如虹地“屠龍”無疑證明了“宇宙流”的存在價值,更何況在當時世界大賽屈指可數的年代,他獲得了最初兩屆的富士通杯世界冠軍,值得一提的是,在這兩屆大賽中,包括曹薰鉉先生以內的當時韓國代表棋手都被他擋在決勝之外。武宮先生處世樂觀,待人和藹,最讓人難忘的一次在電視講棋中,看到師弟小林光一棋聖下出“點3.三”時,他開玩笑道“哦,下在這裏?別掉下棋盤啊!”笑顏之中流露出對“宇宙流”的自信。藤澤秀行老先生對“宇宙流”的評價非常正麵,說我們的棋再過幾十年沒人會看,隻有武宮君的棋百年以後還會有人欣賞。
     

       “胸有全局,棋在中腹”是自古以來的圍棋訣竅,從古棋到近現代圍棋,曾經的圍棋大師們用他們的棋譜來佐證了其正確性。而武宮先生刻意地把棋下在高位,是有他獨特地對中央棋子的直覺。這種直覺看起來或許容易理解,但下起來未必容易掌握,否則的話,武宮絕不會世出僅有。AI智能“棋在中腹”是依靠變化圖的分析結果,並不是取決於個性。傑米斯·哈薩比斯說,AI智能是靠對勝率的演算來評判對方的棋和自己的下法,去年韓國的李世石下出了目前人類對AI的唯一勝局裏,那招被棋界捧為“黃金的神來之招”其實在AI演算裏,這著棋的勝率其實隻有0.007%。也就是說,AI智能一開始就將李世石這招下法排除在演算的變化圖之外。
     

        如果我們鑽進AI智能裏觀察它的思考方式的話,我們不難想象其實AI智能並沒有從事有關圍棋的勝負,而是在分析變化圖中完成一件工作而已,當對方按下認輸或AI智能分析出所有變化圖裏,己方所占有的空不如對方時,它會認輸結束工作。但無論古今無論實力高下,人永遠不會這樣去下圍棋,人在對弈中所產生的喜怒哀樂,以及在棋盤外所包含著人情世道滄桑,是AI智能無法模仿取代的。中國圍棋曾經有過一道坎,靠著一個人的力量,跨了過去,他的成就不僅僅是連勝戰績,而是帶動整個國家對圍棋的關注和熱愛,隻有更多的孩子們去下棋,我們才有了常昊,古力等一批世界冠軍。這道坎就是1985年8月27日,第一屆中日圍棋擂台賽,小林光一九段六連勝後,直逼擂主聶衛平九段的一盤棋。無論是狀態和氣勢,聶老都處於下風。當時為了贏得勝利,聶老刻意下出小林九段不擅長的布局,但是整盤棋一直處於被動,沒有人比聶老更清楚,輸棋意味著什麽,不是輸一盤棋,而是中國圍棋將繼續麵對日本圍棋處於學習而不是對抗的地步。一百三十三手,聶老極其頑強地在白棋空裏“並”了一手!在以後的棋局,小林九段在十次機會裏隻要堅決地下對一次,日本將提前結束首屆擂台賽。當時的情景借用後來劉小光九段講評曆屆擂台賽名局時說的,聶老幾乎“連滾帶爬”地勝利大逃亡!從棋的內容看,這局棋雙方失誤過多,根本談不上名局,但勝利意義重大。無獨有偶,韓國的曹薰鉉九段首奪應氏杯世界冠軍後,韓國掀起了狂熱的圍棋熱,一批優秀的圍棋天才先於中國脫穎而出,搶占世界大賽頭銜,韓國圍棋改變了日中兩國的傳統圍棋思維,其影響度不亞於當今AI智能的介入。
     

       日本圍棋史上曾發生過因一盤棋而獻出生命的故事。事件發生在1831年,本因坊第十二世丈和應用謀略巧取了“名人棋所”這一幕府將軍認可的圍棋最高爵位,引起安井,井上兩家門派的強烈不滿。1835年幻庵因碩的高徒赤星因徹代表井上家公開挑戰丈和,布局時丈和下出了“大斜千變”布局,要知道“大斜定式”直到今天的職業棋手還在不斷研究創新,這樣變化複雜的布局,赤星因徹作為當局者,步步下出正解,其背後的計算力可想而知,中盤時,丈和下出了被後世稱為“絕世三妙手”連打組合拳,因徹黑棋頓時崩潰。終盤當赤星因徹自覺已無翻盤之力,愧對師父的重托與期待,心情沮喪難過,鮮血猛然噴出染紅棋盤。這就是日本圍棋史上的“因徹吐血之局”。時隔一個月,因徹英年早逝於肺結核病 。
     

       這裏說個題外故事,足有“名人 ”實力的幻庵因碩終於熬到丈和退位,本以為名正言順的繼承“名人”,但本因坊家秀和登場爭棋,因碩三連敗。他上遇丈和不勝,下遇秀和三敗,恰好擠在兩位大人物之間,鬱悶至極!這樣類似情況再次發生在日本棋壇的上世紀六十年代,圍棋大師吳清源引退之後,棋壇無疑迎來了阪田榮男的時代,但1965年和1968年,吳大師的得意弟子年少的林海峰九段登場,從阪田先生手上奪得名人和本因坊兩大頭銜,宣告“阪田時代”的結束,以阪田強豪的實力,獨霸棋壇的時間卻意外的短暫。1846年,跳出是非之門的幻庵因碩,遊閑山水之間時,偶遇回鄉探親的秀和高徒秀策,在兩人的5盤對局中,少年秀策執黑戰無不勝,尤其是第二局中盤時幻庵因碩將黑空徹底掏空後本以為局麵領先,秀策第127手下在中腹左右逢源,因碩兩眉緊鎖,苦苦長考,兩耳通紅,這就是日本棋史上著名的“耳赤之局”。棋聖秀策堅實無比的行棋風格影響後輩棋手深遠,1986年開始獨領日本棋壇的小林光一九段的棋風酷似秀策,韓國天才李昌鎬學棋時代,也深受秀策棋風的影響,他曾說,窮就他一生的努力也未必能達到棋聖秀策的高度。後世有這樣的評論“如果是不貼目的棋,黑棋要照秀策的下法,白棋則要照秀榮的下法,讓子棋則非學秀哉不可。”
 

          AI智能靠戰無不勝的棋力,否定了許多我們靠著先輩棋手建立起來的圍棋思維模式,它用贏棋來告誡我們,它是正確的,除非你能贏它。隻要有圍棋入門水平以上的人,都知道“無憂角”的下法。兩手占角,在AI智能登場之前都被認為是“不虧”的,傑米斯·哈薩比斯在演講時透露,AI對開局時“無憂角”下法的勝率在50%以下。也就是兩手占角是吃虧的下法。“無憂角”在人類棋譜出現也有四百年以上了,在日本慶長6年即1600年,鹿鹽利玄先執黑vs本因坊算砂的古譜中,算砂執白第24手下出了“無憂角”。中國古棋中,康熙年間1664年棋聖黃龍士讓3子對徐星友的一盤裏,徐國手第32手下出“無憂角”,因為中國古代圍棋是“座子”開局,也就是先在星位放好棋再下,“無憂角”的出現和攻防隻有在讓子棋棋譜裏看得到,徐星友對師父黃龍士是2子的實力,但在“血淚篇”裏,黃龍士仍以3子和徐下了十盤。黃龍士著子看似乎平淡無奇,但寓間極深,對手不易察覺,若敢於用強,他即隨機應變,出奇製勝,迫使對手相形見絀,反以自困。吳清源對黃龍士的評價很高,可惜在黃龍士的時代沒有一位“試金”的高手。當代職業棋手對“無憂角”周圍攻防變化的研究始終有新意,但從沒有徹底否定兩手占角的價值,而得出的結論是,既然已經堅實地占了角部11目,對方可以應用“碰”“托”等手段加以利用而已。去年李世石九段執黑對Alphago的第5局,AI智能對每一著棋的勝負評判看,李九段開局兩個錯小目,大有隨時守“無憂角”的氣勢,勝率都不超過47%。當AI第40手中間一跳!白棋中央潛力大增,黑棋雖然占據三塊合六十多目空但勝率被判為38%最低。黑棋自開局就沒有超過50%的勝率,換一句話就是李世石九段,這位繼天才的李昌鎬棋士之後獨霸整個棋壇近10年的“勝負師”,麵對AI智能,第一步開始就沒有勝利的可能。在可以想象的不遠將來,錯小目的曆史應該會被終結,“無憂角”也就沒有存在的必要。
     

        日本圍棋自從拋棄中國的“座子”規則後,對小目布局和其定式的研究達到了相當高的地步和完整性。定式的形成和完善,猶如物理學領域的量子理論,靠得是無數位科學家的研究積累。圍棋曆史上的偉大棋士們,為完善定式嘔心瀝血,使得後輩棋手在當今短暫的對局時間裏,以定式為基礎迅速地應付得了在其之上的激烈變化。但定式的負麵猶如套路,一定程度上束縛了思考廣度,上世紀1957年,棋聖吳清源下出“大雪崩”定式的內拐下法,震撼整個棋壇,於是被研究近20年公認為正解的“大雪崩”外拐下法即刻消逝,這一和大斜定式,妖刀定式並稱為圍棋裏最難解的三大定式,在吳清源大師後的大貼目時代,繼續被研究更新,尤其到了上世紀90年代,韓國棋手剽悍的作戰風格主導棋界,韓國定式偏向激烈緊湊的風格很大地影響了雪崩定式之後的變遷。吳清源大師早年對秀哉名人對局時,執黑“星,3,三,天元”布局,是當時大師和師兄木穀實先生共同提倡的“新布局”在秀哉名人前的“試金”,也是圍棋史上的第一次布局革命。AI智能對“星,3,三,天元”的勝率判斷不知多少?當代的頂尖高手麵對AI若下出“星,3,三,天元”首先要有勇氣的。吳大師獨霸棋壇20餘年的驕人戰績和絕世棋譜無需筆者細細道來,已有更多的棋手認為,吳大師的前半盤最像AI智能!吳大師晚年所提倡的“二十一世紀圍棋”理論就是對AI智能研究的最好範本,他提倡的麵對小目的二間掛不但拓寬了圍棋布局,更是囑托晚輩棋手要有圍棋的嶄新思考。關於吳大師對圍棋發展貢獻,後人的評價是,在不貼目時代,有別於古棋,大師徹底提高了圍棋的速度。趙治勳先生是這樣評價大師的棋:
     由於吳先生的全盛時期,是站在必須打敗不貼目的黑棋的立場上,所以也隻有采取這種不留餘地的疾風驟雨般的快速戰法。雖然吳先生從青年時代、新布局的時代起,就是快速的棋風,而在全盛時期則更進一步,達到了玄妙的境界,再加上那出類撥萃的才能,因此,當時和吳先生對局的人,一定會有無法抵抗的感覺。”


     

       一個時代孕育出偉大棋士需要時代的特有內涵來鋪墊,幼小的吳清源在軍閥混戰,日本侵占東三省,扶植偽滿洲國的大背景下,被恩師瀨越憲作召赴日本學棋的,當他君臨於日本棋壇,在殘酷的“升降十番棋”中將當時的頂尖高手下到“俯首稱臣”時,日本正在發動太平洋侵略戰爭,可以想象來自已經山河破敗的國度,僑居日本的中國人要忍受異國社會各方麵多大的精神摧殘,多少“為大東亞共榮”的狂熱分子虎視眈眈地等著打倒吳清源的時刻到來,可是倒下的總是坐在吳大師對麵的日本棋手。來自恩師,師兄,甚至對手的無微不至地幫助和保護,也是不可抹去的。“棋無國界”的精神不是我們當代人所能想像的言語來衡量的。
   

        當代圍棋應用等級分製來很衡量棋手的實力和狀態要比過去的段位製科學得多。全世界現役九段有一百位以上,其中能代表最高水準的其實寥寥無幾。過去日本棋壇裏同時期的隻能有一位,那就是“名人”。1950年,自從秀哉名人故世後,同時出現了吳清源和藤澤朋齋兩位九段,於是兩者除去早年第一次的讓先十番棋後,迎來了真正巔峰對決的第二,第三次十番棋。也是吳大師十番棋曆史上堪稱高潮的對局,在不貼目情況下,將藤澤九段降服於定先上的實力看,按照當時日本段位格的對局製度,差兩段的棋手要讓先下的話,吳大師的棋力有十一段!和清代高手黃龍士,日本四世本因坊道策都被後人傳說有十三段相比,吳大師的十一段是通過對局戰績量化出來的。
   

          對於圍棋開局的下法,關係到棋手的風格和癖好,很難得出唯一答案,即便是AI智能的開局也不是千篇一律,說明圍棋布局的自由度非常大,但圍棋收官階段,對於同一局麵的官子得失,一流的職業高手認知幾乎是一致的,理論上隻要排除對局時間,個人精力,體力的差距,AI智能和人類在同一境界層裏,也就是說,隻要是人,在官子階段很難勝過一台計算機。在上世紀80年代,已經退出棋壇的吳清源大師在和中國國內年輕棋手的訪談時,曾經教導中國棋手要在官子上下苦功夫。官子的出入計算清楚了,將直接影響在中盤後期的決策。韓國的天才大棋士李昌鎬九段的全盛時期,官子功夫可以稱為“滴水不漏”的境界,從1996年開始的近十年間,坐在李昌鎬對麵敗下陣來的棋手,麵對媒體幾乎固定下同樣的台詞:“我前半盤贏多了,後來官子出錯,被他半目逆轉”筆者認為,真實情況可能是這樣,“褚小者不可以懷大,綆短者不可以汲深。用管窺天,用錐指地,不亦小乎?”《莊子》如是說。絕沒有輕視在李昌鎬同一時代的棋手實他們其中不乏一個時代的代表,隻可惜李昌鎬的光芒過於耀眼。95年的馬曉春九段為中國首次捧回了世界冠軍獎杯,可謂春風得意。但僅僅過了一年,馬九段就在自己得意的兩個寶地上被李昌鎬無情地擊敗。從現成的數據看,假若李昌鎬不存在,馬曉春九段可以拿的世界冠軍絕不在後輩古力之下。大有“即生馬,何生李”的感慨。用後來的馬九段的實話來評價李昌鎬應該最為確切,“如果一手棋的效率滿分是10分的話,李昌鎬每手棋的效率最多打6分到7分。”李昌鎬自己也說,和妙手相比。我每手棋隻求51%的效率。李昌鎬的思路和棋竟然和當今AI智能如此接近,AI智能就是在分析選擇50%以上的勝率變化圖。看似“平庸”的棋,其實攻守兼備,同時對自身後半盤的功力需十足的自信。
   

          從思維方式看,李昌鎬不同於他時代的其他高手,許多和他下過棋的職業棋手都有感慨,除去官子的無比精確外,李昌鎬九段對圍棋厚勢的價值判斷和其他棋手不一樣,於是出現了對手認為自己形勢占優的局麵,在李昌鎬眼裏反而是自己小勝。當代棋手在總結李昌鎬的棋認為,有別於前輩棋手對外勢價值的判斷停留在感覺上不同,李昌鎬九段準確地量化了外勢價值。他改變了圍棋思維以及榮獲的18個世界冠軍,取得當年的世界大賽“大滿貫”恐怕後無來者看,他無愧於繼吳清源大師後的跨世紀的棋聖。在他退居一線以後的十年後的今天,我們麵對AI束手無措的窘境時,不由想起人類圍棋界裏曾經的棋聖,“假如李昌鎬麵對今天的AI智能?”我們不願意去想,我們不應該為了一時的勝利,而讓過去的棋聖一生的光芒去冒險,更何況AI智能戰勝人類隻是時間問題。這裏要提一下和李昌鎬同時代的中國常昊九段,從在95年的第十屆中日圍棋擂台賽上五連勝,和96年六連勝的滿貫而終結這一傳統比賽後,麵對韓國棋手統領世界棋壇,他成了“抗韓”急先鋒,連續7次獲得世界大賽亞軍,足以佐證當時的“慘烈”,07年和09年,在從走下頂峰的李昌鎬手中奪得了兩次世界冠軍,加上05年的應氏杯冠軍,這是多年來始終不懈努力地追趕李昌鎬的辛苦回報。隨著古力等中國抗衡韓國圍棋新興力量的成長,常昊作為中國棋壇最後一位具有傳統圍棋風格的代表人物交出了接力棒。
     

       傑米斯·哈薩比斯在文頭提到的演講時分析說,1997年,IBM的人工智能DeepBlue(深藍)打敗了當時的象棋世界冠軍加裏·卡斯帕羅夫,而圍棋一直是人工智能領域的難解之謎。20年的今天,AI智能趕上和超越圍棋職業棋手思維的根本點在於它解決了如何形勢判斷。象棋是毀滅性的遊戲,對弈開始所有棋子按規則排在棋盤上,隨著對弈進行棋子被吃掉後開始減少,直到最後勝利,AI智能對象棋的每一步形勢判斷都在現有的棋盤上。而圍棋是建設性遊戲,對弈開始棋盤空空,隨著比賽進行到結束,把棋子填滿。在圍棋裏,你必須評估未來可能會發生什麽,才能評估當前局勢,所以相比較而言,設計一個圍棋判斷形勢的評價函數比象棋要難上好多。
   

         而人是通過直覺來下棋,傑米斯·哈薩比斯團隊通過建立一個模仿人類直覺的“深度神經”網絡,通過下載超大容量的對弈棋譜,讓AI建立起模仿人類下棋的思維。關於圍棋的形勢判斷,在中盤激烈地攻殺中,需要對死活的計算,實空和厚勢的得失,以及如果發生打劫後的變化判斷,許多頭緒猶如“樹梢”無限展開,其複雜程度很難想象有“圍棋上帝”的絕對一手!當然目前的AI智能恐怕很難完成。圍棋收官階段,官子的得失判斷趨於簡單,職業高手隻要有足夠的時間去演繹,理論上和AI智能不會有什麽差距。圍棋布局的自由度很高,對布局的形勢判斷,職業棋手還停留在“手割”論。“手割”論的創始者是日本江戶時代四世本因坊棋聖道策。“手割”論的簡單解釋就是圍棋是黑白雙方一來一往分別下子,按照局部形狀的一黑一白的增加或減少,來判斷這一局部的得失好壞。正由於“手割”論的出現,“脫先”,“棄子爭先”等不落俗套的下法開始活躍在棋盤上,同時影響了定式的變遷。曆史對“手割”的創立視為對圍棋發展的“大躍進”,同時本因坊道策的出現被視為開創了現代圍棋。
   

        道策的棋不拘小棋,願意棄子而換得更大的利益,由於道策在同時期無敵手,在執白或讓子情況下,麵對黑方的開局優勢,白棋需要追求布局速度和棋的效率,因此道策為了不讓局勢落後而構築宏偉外勢等待殲滅來侵之敵,或者打入黑空巧妙騰挪。此外在道策以前的時代並不重視守角,往往隻進行攻擊性的掛角,而道策重視守角。另外道策承襲了恩師道悅還不成熟的大模樣布局,下出了類似武宮正樹的宇宙流。風靡上世紀90年代的“小中國流”就在400年前道策棋譜上出現過,許多關於小目的定式都有道策首創,說當今職業棋手對圍棋的思考還依據於道策開創的理論是不為過的。強於力戰的丈和曾說:“與道策棋聖下十番棋,因為年代的關係,新布局和新定式讓他不適,但進入中盤後我毫無勝算。”到1696年(元祿9年)為止,道策在禦城棋上共出戰16次14勝2敗,所敗2局均為讓二子而且隻輸1目。特別是1683年(天和3年)與安井春知的二子局負1目,為道策自稱為畢生的傑作。據說道策內家弟子有三十餘名,其中小川道的、桑原道節棋力了得。小川道的,堪稱神童,十三歲時棋力就達六段。道策起初欲將大弟子道節立為本因坊後世掌門,後來見道的進步神速,遂正式立道的為跡目。道節不服,欲與道的進行爭棋,被道策阻止。後井上家後繼乏人,遂將道節過繼到井上家做了三世井上道節因碩。可惜道的21歲因病英年早逝。道策晚年終於發現了天才棋童神穀道知。1702年(元祿十五年)三月二十六日道策臨終前將昔日弟子、如今已是井上家掌門的道節招來托以後事,命其將道知培養成本因坊掌門人直至圍棋“名人”,並約束道節一生不與道知爭“名人”稱號。道策為萬全本因坊家族的後世地位,這樣做法雖有不妥,但道節一生遵循恩師囑托,得後人尊敬。如果說和道策對弈最多的是安井知哲,那麽棋力最接近道策的恐怕是他大弟子道節因碩,因碩後來稱說,若道策恩師讓先和他下,會有點吃力,但如果棋盤是21路的話,恩師可以讓他3子。圍棋界了解道節因碩的或許不多,但他在1713年成書的《圍棋發陽論》可謂人人皆知,這是過去職業棋手必修的死活教科書。
   

        1923年,因愛徒小岸壯二早世,晚年的秀哉名人決議向新聞界轉讓“本因坊”稱號後,正式結束百餘年來本因坊家族執掌日本棋界的使命,同時新聞頭銜戰拉開序幕。1958年,吳清源大師應邀參加日本第一屆最強者賽,而曾經在十番棋裏都被他下到降級的對手要和他重新分先下時,大師以自身對圍棋的大愛而坦然自若。1980年的日本名人戰上,趙治勳九段下出了他人生第三次“三劫循環無勝負”棋。2002年春天,中韓日的官方棋院分別宣布了新的貼目規則,執黑貼7目半的“大貼目”時代來臨。2017年的今天,由於經濟的衰退,韓國國內圍棋新聞棋戰都已關門謝幕,剩下的僅僅是圍甲聯賽,當棋手的生活來源發生變化時,很難想象還能趕上蒸蒸日上的中國年輕棋手。     
   

        “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不能被打敗。”海明威在《老人與海》裏如是說。5月的烏鎮,柯潔麵對強大的AI智能,留下了痛苦的眼淚,這位當今無論實力還是狀態堪稱第一的天才少年,在對局中曾經讓人們看到了一絲稍縱即逝的勝利曙光,同時這或許是人類在圍棋棋盤前,最接近AI智能的一瞬。回首往日的大師,將來的柯潔將怎樣被寫進曆史尚難定論。但今天,他在棋盤上展現出來的那可以被毀滅但不能被打敗的不屈精神,將是所有熱愛圍棋的人的驕傲。AI智能的發展,永遠比我們快,下一次再見,棋道的漫漫長路上,已然河嶽蒼茫,滄海良田,我們還能夠追的上AI智能發展的腳步麽?人力有時而窮,但代表著人類智慧成果的AI智能,卻看不到發展的盡頭。無可否認,隻要是人就都會有缺陷。當一個人承認了這個缺陷並努力去戰勝它而不是去屈從它的時候,無論他能否最終戰勝自身的這個缺陷,他都是一個勝利者,他是自己勇氣和信心的勝利者。
   

        曆史上的圍棋大師,曾經開創的瞬間,依然激起我們的心。那些默默地寫在棋譜裏故事,就是感動地獄的讚歌。在曾經的日子是那麽寂靜,他們創造不可複製的經曆和智慧。因為它不屬於瞬間,屬於永恒。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weston 回複 悄悄話 作者不懂AI.隻是以此為籍口,炫棋迷經--和棋無關,但棋迷們津津樂道的山海經
Wiserman 回複 悄悄話 文章太長了。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