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曼荻

作家胡曼荻,著有長篇小說《美漂》。
個人資料
mandolin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天涯共此時:美國遊子中秋感懷

(2012-09-30 19:50:36) 下一個

天涯共此時

美國遊子中秋感懷

(一)一顆中國心無法移植。

年年月圓鑲彼夜,日日思鄉刻此時。

又見坎特。他和他公司的營銷經理提著一兜月餅,從洛杉磯飛到費城。千裏迢迢,隻為送這盒月餅:又來了別嫌煩,祝願同仁中秋節好。月餅是香港產的,很甜美的名字:思之夢。盒子精致得如一件藝術品,紫色絨布貼麵,滑膩賞心,讓人不禁買珠還櫝。打開裏麵,是四枚超好大號蛋黃蓮蓉月餅,金色的蛋黃棗色的蓮蓉,每枚正中有一個心形印痕。用盒子裏精巧的塑料刀切成一小片片分給公司的人,再用裏麵附帶的塑料小簽送一片入口,味如膏軟如泥,甜膩得一如往昔。於是知又是一年的中秋時節。

坎特是我在美國合作夥伴一間華人公司的市場營銷企劃,是來自香港的華人,在美國已經二十多年。他的公司在洛杉磯,和他認識十年,幾乎每年此時都會見到他,他就像一個定時鍾一樣,比聖誕老人還準時,每年現身一次,都在此時飛到東海岸來,到所有和他有合作的公司走一圈,從波士頓到紐約,從費城到華盛頓,掃蕩東海岸四大名城。

每年也隻是見他一次,開始很驚奇他的執著,漸漸習以為常,每年隱隱成了一種企盼。問他為何選這個節日出現而不是春年或別的日子,他解惑到:千裏送月餅,禮輕生意重。因這中秋是最讓人思鄉的日子,我送一盒月餅,讓你們解解鄉愁,不思鄉隻思我了。思我自然多給我公司送生意了。他半真半假,讓人莞爾一樂。

中秋是一個唯鄉獨尊而特別的日子,是遊子思鄉的日子,為春年回鄉開始暖場,是前戲,才有過年的高潮。

走過千山外水,月依然是故鄉明。這是寫在自己新浪博客的臉書。小弟竊竊地問:是不是打錯字了,應該是千山萬水才對。答:是“外”水,因遠渡重洋浪跡在異國他鄉美國之汪洋了。弟再問:普天之下隻有一月亮,舉頭望到的都是同一輪明月,哪有故鄉月明之說?吾無語。寫下月是故鄉明時隻是手隨心動,哪去計較常情?在心中隻有故鄉月明而他鄉月暈,尤其是在中秋時節。

又是一年中秋臨至。這麽多年獨在異鄉為異客,以為已經嫁了美人冠了夫姓便可入美隨俗了。多年之後才發現每逢佳節倍思親,尤其是皓月當頭秋空月懸時,依然是兒時便爛熟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太白青蓮居士難不成也曾漂流到美國而早早就將遊子心思說透?

總是在這中秋之際更欲多愁善感。原本很怕寫命題文字,不過看到月從缺到整便在月光下任由情緒漫散開來,欲記錄下來,這是絕景良時難再並,他年此日應惆悵的對月當空之感懷嗎?命題作文不再是一種負擔,反是多年遊子的宣泄了,也許隻有遠離故土多年流離在外的遊子們才會和吾有同感。不管異鄉怎樣如夢鄉般完美都無法讓自己認根。祖先的血,在自己身上流淌,一顆中國心無法移植。

六年多前在新浪上開博客,放上去的第一篇文章竟是《永遠的中國人》,是無意還是有心,記憶已經很模糊,竟不曉得當時心境如何。想來潛意識裏那思鄉的濃緒縈繞著自己,時不時便泛濫一下留些蛛絲馬跡,成為生命中的一

(二)中秋節是日子的中國名牌

節日就像日子裏的名牌,總是成為商家爭搶的戰略地,中秋節便是日子裏的中國名牌,因為有了月圓,因為有了思鄉,因為有了團聚,因為有了兒童漫相憶行路豈知難而令全世界的遊子們唏噓。

同樣在美國過中秋吃月餅賞月親人團聚,因為有了陷在美國的人群中便有了異國情調。老丹是小弟對我那美國夫婿丹紐的昵稱,結果全家異口同聲地叫,人家老丹還莫名其妙,這個名字是什麽意思。不知道該如何解釋,語言的解釋和翻譯真的無法言傳。過中秋節便有這些語言障礙的軼事了。一杯茶一塊月餅,對著明月抒懷是一種傳統,即使在異鄉,傳統無法摒棄,便是中秋之魂了。

給老丹解釋月餅是中秋節的靈魂,就像美國感恩節中火雞是必不可少的意義。老丹問道:這個月餅(Moon-cake)為什麽要做成圓的,不是彎狀的?月亮是變化萬千從月牙到月圓,你這個月餅也應該是很多形狀的呀?被其思維怔住。沒有想過這個問題。思了一會兒,告訴他中秋節月亮是一年中最圓最亮的。他問考證過嗎?沒有。祖先流傳下來的都是傳說無需考證寧信其有偏信則靈了,老外是無法理解也無需領會的,就像看著美國人過感恩節和聖誕節的激情時自己也提不起精神來一樣。中國的名牌節日,在他國不過是尋常日子,就像人,隻有對自己的生日最敏感,於別人不過三百六十五天中的普通一日罷了。

金秋回鄉竟似踏雪尋梅般讓人遐思,因這中秋便是月圓舉家團睦之際了。曾在二零零四年時帶老丹回國,恰逢中秋和十一,在上海灘看到黑壓壓密麻麻摩肩接踵的人流,真真讓第一次到中國的老丹大開眼界了,從此再不敢誇紐約的繁華。十裏洋場的人氣自是傲駕四海。在海外平素總是感覺冷清清沒有人氣,除非中國節日的來臨時,才會有一絲絲的感覺原本節日可以這樣讓人懷念。

已經很懶惰了多年不用趕稿子交作業了。忽一日越洋被美麗的大編告知有一個版等著我。汗。在新浪的博客是元老虛名,早早開了自留地,卻荒蕪了幾年,因竟然同時忘記了用戶名和密碼。年初忽有文如泉湧,想寫下些東四,百思不得當初記憶屢試屢敗,日有所思夜有所夢竟一夜做夢想到怎樣登錄自己的博客,醒來一試成真,於是重拾舊地,開耕勞勤。寫作曾是生活中的必需品,如今是一種奢侈品和多餘品,沒有文字的日子像在時空隧道中黑乎乎走了好多年。白天忙公司晚上回家開始趕作業,看看有沒有當初在日報時等到最後一分鍾揮筆一就的靈性。恰馬上就要回天津看看了。故土難回,不知天津翻天覆地什麽樣子了?很多朋友許久許久沒有相見,再通話時卻發現從未走遠,再見是何年?友情是超越時空的,想來在這金秋回國月圓相聚真是別樣一種感慨。

(三)美輪美奐姊妹城中秋

走在費城中國城,主幹道又掛滿了紅燈籠。看看路邊小攤上排滿的琳琅滿目的月餅,中秋佳節就這樣悄然而至而奪人眼目了。鬼使神差來到費城是一種偶然,卻覺得是冥冥中的一種注定,為了成就一段緣,因老丹就是在費城城鄉結合處長大的。為了千裏相隔的兩座城市的姊妹情緣,在異國依然感受天津故土,在同一個月圓下靜思兩座城池的淵源。

和一個天津的朋友說天津和美國的費城是姊妹友好城市,朋友說什麽是友好姊妹城市啊,我說就像大學的友好聯誼宿舍友好往來不過是同性的。朋友傳來一個鬼臉:是官方冠冕堂皇擺在桌麵上亂搞啊。網絡將天涯變得如此咫尺之間,將中秋節的濃情也流淌在費城華埠。

費城的華埠有一美輪美奐笑傲全美中國城的牌樓,是天津市政府捐贈的。據說這是美國第一座由來自中國的專業人士建造的中國古典建築風格的城樓。當初李瑞環市長親自派遣其兄帶著一幫天津能工巧匠遠渡重洋,到費城一梁一柱一木一樁精心雕琢而成,於一九八四年揭幕落成,耗時經年耗資百萬美金。牌樓曆經多年有些斑駁了,二00八年天津又專門派了專家專匠將牌樓修整得煥然一新。

這牌樓,被費城市政府叫做Friendship Gate,直譯為友誼之門。不過華裔沒有人這樣稱呼的,都叫費城中國城牌樓,有點風塵之味。不過怎樣稱呼,這牌樓已經成為費城中國城的一個象征,費城市中心的旅遊景點。在任何中國人的節日裏,從起點到終點必然有關聯。尤其在中秋節,看到家鄉送來的禮物,自是睹物思鄉愈發鄉愁難續了。

以前在新加坡過中秋是沒有這麽多感慨,甚至不知覺,雖然新加坡對各種中國節日的保留和慶祝甚至比中國還傳統。隻記得有一年的中秋夜和幾個朋友跑到和新加坡本島相連的聖淘沙小島賞月,竟然遇到月被雲遮天空黯然無光的一夜,不知是不是和自己下決心離開那個黯淡小島有關。終於到美國發現費城原本和天津的淵源後才真真體會月明思鄉的心境。

不知在費城附近的中國人是否有同我的心緒。沒有挨個問自然不知,但是很多的中國人自發的活動,將各個思鄉心跡表明。海外的華僑,最初以香港人和台灣人移民最多,然後便是廣東人,這些年在中國城混跡而獨占鼇頭的是福州人,有學問的在美的高級中國知識分子都不會在中國城居住,而是散落在大城市的周邊,隻是周末進城買買在美國超市買不到的中國菜(如韭菜芫荽蔥菠菜中國黃瓜之類),去中國餐館吃吃不怎麽地道的中餐也算解鄉愁了。

費城周邊這個大費城地區據說居住了十萬華人,沒有考證不知具體數字,但是因為華人相對聚集而且都是高智商的博士碩士之精英,所以便有許多高校學生學生學者聯合會、華人協會和中文學校。每到春節和中秋節,這些華人機構便組織中秋節演出或是中秋聯誼活動,也是另外一種形式的集體解鄉愁了。

有一年參加一個中秋派對,是一個在費城郊外的南開校友組織的。中秋節在美國並不是法定假期,不過大家都赴約,熬夜賞月當給自己放假。參加派對的人每人自帶一樣最拿手的中國菜,主人提供茶和月餅。那晚玉兔很賞臉,將雲彩趕得幹幹淨淨,天空清爽得透明。皓魄當空寶鏡升,雲間仙籟寂無聲。忽然間沒有人說話,隻是靜靜地望著那明月,此時無聲勝有聲。

在美國的華人似乎還有一個傳統,就是進行每年十月一日慶祝中國國慶的遊行,因為國慶日並不總是周末,所以遊行通常會選在國慶前後最近的一個周末。中秋節有時便沾了國慶的更多喜慶,讓遊行的華僑們同時慶祝。慶祝的方式通常是遊行完後去中國餐館吃飯,可能組織遊行的民間團體還贈送給每人一盒月餅。要是中秋節想更領略中國的國粹,便真的要到中國城圍觀捧場了。

似乎年年在中秋節的那個周末,費城的中國城中心街道第十大街的一段中間地帶便被圍成步行街,有警察專門助陣,警車在各個路口橫道賭住,不讓閑車經過。中間地帶便熱鬧非凡,有攤販路兩邊擺開,中秋月餅擺在其間,中國城真成了一個集市場,華人駐足流覽,老美留步觀賞。最惹眼球的,便是中國功夫表演和舞龍隊助興了。表演中國功夫的,有時竟是老美,雖然他們的師傅是中國人。這隊伍舞龍隊甚至有金發碧眼和黝黑皮膚的美國人麵孔。龍頭龍尾起舞翻滾,惹來圍觀人群的聲聲喝彩。互動引起舞龍人更大的激情和熱情,在人群中起舞弄清影。不是在明月下,而是在白日下,美國的白日便是中國的月夜,十幾個小時的時差真地讓中國人在美國晝夜顛倒。

我不記得在國內是看到人們在中秋節武術表演或是舞龍,似乎在美國的華人更喜歡在節日時將所有和中國有關係的東西搬將出來。而圍觀的自然不僅僅海外華僑,更多的美國當地人。尤其在費城,因為這個華埠也小有規模,占據了四道四街,美國人將費城中國城當成中國的一個小窗口,看到舞龍和臨時街台武術打鬥,比中國人還亢奮。

(四)無法和老美談論的中秋情結

隻是美國人買中國月餅回家吃的不會很多,他們不會明白清茶賞月是多麽令人遐思多麽意境超俗。美國的茶,不過是將一裝有茶碎末的茶包放在杯子裏,倒進開水,便是茶了,不過是一種飲料。沒有茶葉的清香,沒有步茶道的水杯之間的交融,沒有老友品茶的津津樂道。沒有茶文化的中秋夜,即使吃月餅也是索然無味的。這文化的東西,泊來的總是會失去原有的原滋原味,變得不倫不類了。

無法和美國人談中秋,連老丹這樣整日被吾熏染的美國博士都無法解惑,常人自然是更無法理解中國的國粹了。隻是表麵的驚奇而已。自從嫁作美人婦以後,每年都會在中秋時給美國婆婆送月餅,是一種禮貌和取悅,下意識還想傳播一下中國文化。幾乎每次美國婆婆都會問:這是什麽節日?是那一天?每次的解釋都是一樣的:是秋天中間的節日(中秋節的英文翻譯:Mid-Autumn Festival,總覺得這直麵的翻譯無法表達中秋節意境),沒有具體的日子,每年的日子都不一樣,因為是農曆的某一天。

才知這傳播文化任重道遠,對一般美國人講中國的精髓是對牛彈琴。有時被問了問題,自己也覺得不可思議:為什麽這日子要每年變呢?其實變化隻是農曆對公曆而言,農曆永遠是那麽一天,可是美國人怎麽能明白這日月的另一套算法呢?為什麽公曆控製著世界呢?但也有真正熱愛中國文化對中國的了解讓人刮目相看的。

認識在美國一所大學的一位美國教授瑪麗安,她對中國有著濃厚的興趣,每年都要帶一隊學生,在暑假時前往中國交流。學生像流水的兵年年換,唯有她這個帶隊的老師年年紮營,每年除了南京那個交流城市要去,其餘在中國的時間每年去不同的城市,她竟然對中國的許多城市比我還熟悉。

有一年我和她會麵的時候恰逢中秋時天,便帶了兩袋精美的月餅見她,她居然和我說起嫦娥奔月的典故,看她講得津津有味條條是道,真是驚愕得眼睛要掉下來。她還像我講了在中國去茶樓喝茶被中國茶道驚道然後才了解還有中秋喝茶賞月的傳說,才印象深刻。她最遺憾的是每年去中國都是夏天,沒有真正在中國過一個春節或是中秋,幾乎聽來的都是傳說而沒有親身經曆。

已經被她驚到,然後意識到要讓一個美國人了解中國文化,一定要讓他們親臨其境而且還要打持久戰,隻是蜻蜓點水式的教育是不行的。不過還是很沒有信心做一個文化傳播者,一直以為文化是溶於血液中的,在幼時便在腦中定型。一個在中國長大的遊子,走到哪裏都難以將自身的文化忘卻。

正所謂是:夜深沉,明月高掛天正中,寂無聲;睡眼朦朧,恍若夢中;生臥徘徊以不寧,故國家園縈腦中;苦煎熬,歸去成空,隻有在夢中。

不過可以在月圓中秋臨近之際,帶老丹回中國,也是別有心緒吧。夢就在眼前。

9/12/2012,完稿於在芝加哥前往香港的飛機上,改稿於中秋月圓之際9/30

費城中國城的牌樓--感謝費城市府的 Nancy Gilboy 女士提供費城的照片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