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鄉巴佬進城記 - 倫敦印象 (3)

(2008-01-20 16:51:26) 下一個
2008/1/20

鄉巴佬過了一個快快樂樂的周末,可也累得給腿軟腰酸。且歇了一陣才緩過點勁來。

平日裏,鄉巴佬在公司食堂解決早餐午餐。這周末了不到公司去,估計那邊食堂反正也不開,鄉巴佬就近在麥當勞解決早餐問題了。比鄉下貴點,不過東西都是一樣的,童叟無欺。

Photobucket

鄉巴佬周末觀光,第一目標,大英博物館(British Museum)。一說起這大英博物館啦,鄉巴佬就不禁想起鴉片戰爭呀,八國聯軍呀,還有,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文化強盜偷走敦煌壁畫這些。如今鄉巴佬既然到了這裏,應該去看看老家的寶物,想想自己祖國曾經受過的屈辱。

首先一個讓鄉巴佬沒有想到的是,大名鼎鼎的大英博物館坐落在不大的街上。

Photobucket

博物館對麵的小街,倫敦味還挺濃的啊。

Photobucket

博物館大門。正在辦題為“第一個皇帝”的兵馬俑展覽。鄉巴佬認為,這次的展品一定是借來的,付了一大筆錢也不一定。

Photobucket

倫敦的官辦博物館、畫廊都是免費的,但鼓勵參觀者自願捐上幾鎊。

大英博物館的外表雖然算不得壯觀,鄉巴佬進到門內,還是有些震撼的感覺的。

Photobucket

但更讓鄉巴佬震撼的是博物館中的藏品。鄉巴佬一進展廳們,就有一種在鄉下海裏遊泳大浪撲麵而來的感覺。手中的傻瓜相機被鄉巴佬按個不停,竟照下上百張照片。

這些物件,象不象鄉巴佬老家當年的皇家用品?圓明園來的?

Photobucket

這好象是從敦煌牆上割下來的壁畫。

Photobucket

唐三彩,得有些年頭了。

Photobucket

鄉巴佬發現,大英博物館中,來自東亞(中國、日本、朝鮮)的藏品隻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那裏還收藏了來自其他亞洲文明、古埃及文明、古歐洲文明,以及來自美洲、大洋洲的藏品。這是鄉巴佬照的幾張照片。

來自南亞的歡喜佛。

Photobucket

古希臘雕塑。

Photobucket

古希臘雕塑。

Photobucket

古代歐洲的雕塑頭部。看來砍頭術也不隻是用在偷盜中國的塑像上。

Photobucket

古代歐洲的戰爭浮雕。看來割壁術也不隻是用在中國。

Photobucket

埃及人麵獅身象。

Photobucket

埃及木乃伊。那裏還有好多埃及古墓裏來的藏品,讓鄉巴佬想起看過的一部叫《Mummy》的電影,對了,還有《Indiana Jones》。

Photobucket

來自美洲,鄉巴佬覺得造型煞是可愛。

Photobucket

倫敦圖書館曾經在大英博物館的建築內。當年馬克思在這裏寫了《資本論》,對世界造成的影響到現在還沒有過去。如今圖書館遷新居了,不過這間資料室,鄉巴佬不知道是否有點當年馬克思寫書的氣氛?

Photobucket

鄉巴佬在博物館流連了幾個小時。鄉巴佬覺得這時間花得值。鄉巴佬也讀過一些世界史,知道自己祖國的古老文明,也知道在自己的祖國出現文明的同時,世界其他地方也出現了高度發達的文明,尤其是古希臘文明,奠定了今日西方文明的基礎。鄉巴佬也看到當年一些西方列強的文化掠奪不僅是對於中國,也是對於世界任何一個擁有古代文明的地方。雖然鄉巴佬對大英帝國的祖宗們當年的行徑有些憤憤,但又想,當今的英國人保存這些人類文化遺產並免費開放給世人參觀,又未始不是一件好事。

下午從博物館出來,倫敦又是細雨朦朦。鄉巴佬想體會一下倫敦,決定走路向女王宮殿方向去。路上,鄉巴佬又拍了一些街景。

小街。

Photobucket

劇院。

Photobucket

唐人街。

Photobucket

唐人街。

Photobucket

Piccadilly Circus。

Photobucket

鄉巴佬一路邊走邊拍,相機宣布罷工,要充電以後才要再幹工作。鄉巴佬樂得專心觀風看景,打探到第二天上午11點30女王宮將有衛隊換崗儀式。

鄉巴佬走得有些累了,天也再變黑,鄉巴佬先回旅館休息,給相機充電。等鄉巴佬攢起點精神,決定出去看看周六的夜景。

著名的Convent Garden的街頭酒吧。晚上人還真不少。

Photobucket

鄉巴佬發現倫敦街頭也有蹬三輪兒的。

Photobucket

周末第二天,鄉巴佬也不敢睡懶覺。起來後,見天色還早,決定到海德公園去見識一下倫敦人的演講。到了那裏,看到這個。

Photobucket

旁邊兩位歐洲老太太,向Bus站的工作人員打聽怎麽沒人演講,結果鄉巴佬聽到這些人要10點半以後才來。鄉巴佬要去王宮,等不得,先走了,看以後還有機會不。

倫敦地鐵周末也興維修,有的線路不通。鄉巴佬且折騰了一陣,才到了大笨鍾那裏。鄉巴佬到此一遊。

Photobucket

大英帝國的相府。鄉巴佬在電視裏常看到唐寧街10號的小門,還以為那是條不起眼的人人可以去的小街。原來這整條街夾在兩棟政府大樓之間,尋常百姓是進不去的。首相這兩天也不在家,到中國印度去為國家經濟奔波去了。鄉巴佬聽說現在美國不成了,反正鄉下那邊早是和中國近乎得很了,看來這大英帝國也沉不住氣了。鄉巴佬想,風水是不是真的要變了。

Photobucket

王城根下,相府門口,照樣有擺攤做生意的。鄉巴佬納悶,不知道何人有此能耐,可以得到在這裏擺攤的許可。

Photobucket

女王的騎兵衛隊。

Photobucket

王宮前的公共花園,St James公園一角。

Photobucket

王家的寵物?

Photobucket

遠眺白金漢宮。

Photobucket

鄉巴佬趕上了換崗儀式。女王的衛兵從營房出來了。

Photobucket

隊伍向王宮方向行進。兩邊都是如鄉巴佬一般看熱鬧的人。

Photobucket

王宮前的林蔭道,看熱鬧的人也算得扶老攜幼。

Photobucket

鄉巴佬覺得這也算得人山人海。

Photobucket

嗬嗬,鄉巴佬看見警車軍車都在預防不測。

Photobucket

鄉巴佬在倫敦沒見過幾次太陽,可換崗儀式開始,太陽居然露了一會臉。鄉巴佬覺得這真是有趣,如同上天有靈,給女王麵子一般。

王宮的鐵柵欄外,密密匝匝擠了幾層人,鄉巴佬擠不進去,隻聽裏麵軍官聲嘶力竭的號令和皮靴碰地的啪啪聲響,卻看不見什麽。拚命踮腳伸臂照了幾張相,就這張還能看。

Photobucket

到樂隊奏樂時,鄉巴佬覺得那些搞音樂的專業人士似乎放鬆多了,居然還有交頭接耳的。樂隊的第一曲時鄉巴佬熟悉的《Happy Birthday to You》。不知道是不是王家今天有人過生日。

Photobucket

儀式結束,收隊。鄉巴佬覺得領隊的軍官最可愛。鄉巴佬還覺得衛隊的組成很是有趣,有男有女,有高有矮,有胖有瘦,還有白有黑,不象鄉巴佬老家那邊,儀仗隊出來全齊刷刷一排帥哥。

Photobucket

王宮附近花園金壁輝煌的鐵門。

Photobucket

維持秩序的倫敦警察。

Photobucket

這位老太太鄉巴佬熟,鄉下悉尼QVB門口也有她。鄉巴佬記得,鴉片戰爭那會英國正在她老人家治下。仔細看看,執勤的女警察是個黑人。鄉巴佬覺得到底是時代不同了。

Photobucket

順著王宮前的林蔭道,鄉巴佬走到了國家畫廊(National Gallery)。鄉巴佬進得門,就一時出不來了。和大英博物館不同,這裏不允許照相。鄉巴佬乖乖地把傻瓜相機放回兜裏,專心一意,欣賞藝術了。

Photobucket

畫廊裏收藏了從1250年到1900年的以油畫為主的繪畫作品,全部來自於歐洲。鄉巴佬當年曾參觀過巴黎盧浮宮,覺得那裏的西方美術收藏品是世界第一流的。倫敦的國家畫廊也不妨多讓,內中有不少鄉巴佬知道的畫家的作品。鄉巴佬是一個喜歡欣賞藝術的人,所以很認真地在畫廊裏慢慢參觀。不過,鄉巴佬對美術,對西方美術史的知識太膚淺,不敢胡亂說什麽,隻心底裏感受到對那些有藝術天賦的人們的佩服。等到天黑,鄉巴佬已覺得這個周末收獲多多,腿也不大聽使喚了,於是,收兵。

到這時候,鄉巴佬才想起,除了早上麥當勞,一天沒吃東西呢。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