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說說怎麽在澳大利亞成功從事專業工作

(2008-02-11 08:15:52) 下一個
這些年來,有許多中國的弟弟妹妹們成功的滿足了澳大利亞技術移民的條件移居到了這裏。作為技術移民,在澳大利亞如何找到適合自己的專長和興趣的工作,如何把工作做好得到認可,並在事業上有所發展,有所成就,是許多這些新移民麵臨的挑戰。

我可能是較早的以技術移民方式進入澳大利亞的中國人,在澳大利亞從事專業技術工作已經有些年頭了。不敢說有一個多成功的職業生涯,卻敢說對於作為一個有專業技能的新移民如何做人做事,是很有一些心得的。前些日子在這澳壇上寫了兩篇文章,似乎還得到了一些認可,讓我有興趣,把這些心得寫出來與後來的,以及在考慮來澳洲從事專業工作的弟弟妹妹們分享。

在這篇文章裏,所謂的“專業”工作,是指需要大學本科以上或相應的學曆,需要一定技能的所謂白領工作,而且我所說的,主要針對我們傳統的理工科專業。不是我不想涵蓋範圍廣一些,實在是自己對有些專業不熟悉,不敢亂說誤人。

想來想去,這篇文章用問答形式比較好。一個問題就是一個小題目,看文章的人可以選自己感興趣的題目看。

我在這裏寫的東西,都是一揮而就,不會去斟字酌句,也不會去求論文的準確。不過,我很希望其他在澳大利亞職場上摸爬滾打,也有體會的朋友能指出我文章中的繆誤,補充我文章中遺漏的重要話題。我倒有興趣給這篇文章出個第二版,把這些糾錯和補漏放進去,讓它能起倒一定的參考作用。

文章內提到的人和事全部都是真實的。

以上為引子,下麵言歸正傳。

問:目前在澳大利亞從事專業工作的機會多嗎?
答:工作的機會對不同的專業是不一樣的。澳大利亞實際上是一個小國,工業門類很不齊全,所以有些專業的工作機會是不會很多的。但是,作為一個發達的移民國家,澳大利亞對專業技術人才的需求還是很多的。這包括澳大利亞所需要的某些專業的人才,以及擁有一些通用性強的技能的人才(如IT)。目前,澳大利亞經濟強勁,失業率是多年來最低水平,到處一片缺人才的呼聲,所以說,目前,作為專業技術人才,在澳大利亞從事專業技術工作的機會是前所未有地好。當然,如果想要在這邊從事專業工作,有可能需要轉到一個相關的,但不完全一樣的專業上。我現在從事的專業,和我大學的專業已經一點不相幹,和我的博士專業也最多有20%的重合。

問:我在哪裏能找到澳大利亞是否需要我的專業?
答:澳大利亞技術移民的優先職業,應該能從澳大利亞移民局的網站(www.immi.gov.au)上查到。是否是那個優先表上的職業和移民成功的機會關係很大,也從一定程度上反映這些專業的人才市場的供求關係。另外一個辦法,是設法找到澳大利亞同專業的協會(計算機協會,建築師協會等等)。這些協會定期出所謂的Employment Statement,對其範圍內各種人才的供需情況通常有比較詳細的描述。如果你能找到同專業或相關專業的師兄師姐在這邊工作的,自然也是一個獲取信息的渠道。

問:我想移居澳大利亞,可以先在海外求職,有工作後在申請移民嗎?
答:我自己經曆過的公司,很少有考慮海外求職申請的,除非是該職位有很特殊的要求,而公司在本地招聘多時仍不成功。我見到過的一些特例,都是極專業的較高級的職位,招的人大多來自歐洲(英國)。澳大利亞公司沒有早早地給人定下工作的傳統,如果公司需要,他們會先幫你辦工作簽證,以後再轉永居。

問:在澳大利亞找工作的途徑有哪些?
答:在澳大利亞找工作,主要可以通過以下途徑:

1)招工網站。澳大利亞的招工網站主要有以下這些(歡迎補充、指正):
www.seek.com.au (各行各業的工作都有,大多廣告是中介的,也有公司直接上廣告的)。
www.careerone.com.au (相對來說高級的,專業性強的工作少一些)。
www.jobserve.com.au (IT工作多,基本都是中介的廣告)。
www.efinancialcareers.com.au (金融業中的各種各樣的工作)。
此外,政府也有網站。用jobs為搜索詞在www.google.com.au中搜一下AU的網站,這些網站會出來。這些網站裏的高級專業職位很少。
2)各行業協會的網站。如果你能找到你的專業的行業協會,你可能會很幸運,因為那裏有一些不一定在別的地方做廣告了的工作。例如,數學家協會的網站上可能會有招收銀行的Business Analysts的廣告。
3)報紙。隨著Internet的興起,在報紙上登廣告找人的公司越來越少,那上麵的工作通常網上也有。如果你仍想翻翻報紙:
Sydney Morning Herald周末版,各種各樣的工作廣告很多。悉尼的,其他城市的大報應該情況類似。
The Australian 和 The Weekend Australian,這份報紙,周二有IT專版,周三好像是高等教育專版,過去廣告很多,現在大多跑到網上去了。
Australian Financial Review,金融行業的報紙,一般的工作廣告都是較高職位的。
4)專業雜誌。如果能找到本專業的雜誌可能會有意外收獲。
5)私人中介。對專業性很強的工作,絕大多數都是通過中介介紹的。後麵專門討論。
6)政府支助的協助尋工機構。那裏的專業工作很少。
7)關係介紹。這也是有的,但不很多,通常建立在長期同事的信任基礎上而不是憑私人關係。

問:在澳大利亞找專業工作的中介是怎麽運作的,對我找工作有用嗎?

答:有用,而且非常有用。我在澳大利亞的所有工作,除了現在這個外,都是通過中介介紹而成功的。而我招的人,不通過中介的不超過10%。

在澳大利亞,就業中介(Employment agencies)是一個頗為龐大的行業。對於高級一些的人才來說,這就是所謂獵頭公司。

這個行業的運作方式大致是這樣的:當一個公司需要招人的時候,公司會與一家或幾家中介聯係,把要求告訴中介,中介開始在公司,也就是它的客戶(client)的委托下,開始找人。他們找人的方法一般有:

- 登廣告,大多數是在前麵所說的招工網站上。
- 搜尋他們自己的數據庫,找過去曾經求職,具有相應專業技能和背景的人。
- 通過關係,找有可能考慮跳槽的人。

一旦中介公司介紹成功,中介公司會得到招人公司所付的傭金,至少是10%以上的年薪。工資越高,傭金比例越高。

許多用人公司,無論是大的還是小的,都用中介。在我工作的這些年中,自己登廣告隻有很少的幾次。

和中介打交道,要注意一下幾點:

1)作為求職者你是不需要向中介付一分錢的。如果有中介向你收錢,那他們八成是騙子。
2)不要想在中介那裏求同情。在他們眼裏,求職者就是可供他們賺錢的產品,和買賣房屋沒什麽大的不同。和中介打交道,關鍵在於要讓他(她)相信,你是容易被推銷出去的。
3)做專業工作中介的人,對專業多少了解一些,但他們裏麵很少有真專家。他們工作的一大部分是尋找簡曆中的關鍵詞,去匹配職位介紹中的關鍵詞。不能太指望他們慧眼識真。見他們的時候,自信一些,話說過點也沒關係。
4)不要完全相信中介的廣告。他們有時登誘人的廣告,隻是為了吸引人遞簡曆,建立一個豐富的數據庫,一旦有職位他們可以迅速行動。
5)隻要發現有中介登相關的廣告,不管三七二十一,簡曆寄過去再說,反正不花錢。不管這個具體廣告是真是假,他登,說明他在相應領域有關係,並在期待著類似工作不久出現。你的簡曆去了,他們會把你的資料存在數據庫裏,有適合的工作他們就有可能給你打電話。
6)給中介發簡曆幾天後如果沒有消息,不妨打電話去問一下。看到有新的相關工作的廣告也不妨再去問一下。有些中介挺不是東西的,可能不理你,遇到這種情況也不必和他們生氣。
7)總之,最理想的情況是,所有有可能給你介紹工作的中介那裏,你的簡曆都要寄到。

我和這些中介們打交道多了,如果大夥有興趣,我可以單寫一篇故事。

問:我聽說澳大利亞雇主一般隻重視工作經曆,不重視學曆,對嗎?
答:不對!注意,我這裏說的是“專業工作”。

你細想想,雇主憑什麽來判斷一個求助者是否適合一個工作?

假如一個人有相應的工作經曆,並且能證明這項工作做得很好,當然是這個人適合這項工作的強有力的證明。然而,學曆,尤其是相關的學曆,同樣是某些專業職位不可缺少的因素,因為有些工作是需要雄厚的知識做底子的。我在澳洲職業生涯中一個很重要的工作,正是因為有了我的學曆的支撐才成功的。我手下產生過不少要求碩士以上學曆,而我們內部更願意招博士的職位。某些專業職位,學曆不是萬難的,沒有學曆是萬萬不能的。

問:我發了許多求職信,都石沉大海,為什麽?
答:檢討一下,求職信,簡曆及其他材料有無問題。

如果求職信是給中介的,他們未必會回答,怎麽和中介打交道見前。

如果求職信是給用人公司的,請注意以下幾點:

1)求職信(Cover Letter)是不是有針對性?能不能讓讀信的人很快知道你是了解職位的要求並能用你所掌握的知識和技能滿足這些要求的。這封信完全可能讓雇人的人對一個不認識的求職者產生一個初步的印象,並決定是否仔細看你的簡曆和其他材料。你不妨去找一些有關的書學一下求職信如何措辭。
2)簡曆。這裏麵學問就更大了。關於如何寫簡曆的書汗牛充棟,還有專門提供這個服務的。我另辟一節,專門說簡曆。
3)其他材料。簡曆之外,你不妨附一些能進一步說明你的能力的資料,比如,你做過的項目的簡介,你的成績單,你了論文目錄,你的重要的論文摘要等。沒有必要把你的學曆證明複印過去。

問:簡曆應該怎麽寫?
答:簡曆是因人而異的。新畢業生,有有限工作經驗的,有很多工作經曆的,寫法可以有些不同。

要注意簡曆給人的第一印象。一個廣告登出去,公司可能會收到幾十份簡曆。如果你的簡曆在外表上比較引人注目,可以起到帥哥靚女相親的效果,成不成沒準,至少第一印象比較容易過關了。我個人的感覺,專業工作的簡曆,要設計得美觀大方,重要信息突出,但覺不能太花哨。不要用彩色,不要用兩種以上的字體。女性求職者的簡曆不妨設計得柔一點,而男性求職者最好走見解明快得道路。

簡曆的第一頁,最好讓人能一目了然地看到如下信息:

姓名,如果你用漢語拚音,最好將姓大寫。
性別,如果從你名字上不能看出你是男是女,加上性別(Gender)。
出生地。
簽證情況,比如:Australian Citizen, Australian Permanent Resident,Visa with unrestricted work permit等等。
出生日期,雖然可以不寫,寫了比較好。
有人會寫婚姻狀況,我認為是可寫可不寫的。
聯係方法,這太重要了,要不讓人家怎麽找到你呀?最好有完整地址,聯係電話和email地址。

職業誌向(Career Objectives):你想幹什麽,最好根據職位描述進行調整。
教育背景,從大學寫起。把學校,時間,專業和得到的學位都寫清楚。
個人特點,如果沒有什麽工作經驗,不妨寫一些推銷自己的話,什麽聰明能幹伶俐團隊精神好之類的。
職業生涯的亮點(Career Highlights),最好能讓人一眼看出你有多能耐。

如果你有工作經驗,第二頁可以是你的技能一覽表(Skills Summary),包括技能,做的時間,你自己的打分(通常10分為滿分),注意別太自吹。有個同胞求職差點沒成功,就有人說他怎麽那大本事,年紀輕輕那麽多10分。

如果你剛畢業把你學過的主要相關課程和做過的項目等等列出來。

接下來就是你的工作經曆了。如果你有工作經驗,要突出和你求的職位相關的部分,淡化不太相關的經驗。如果你到澳大利亞打過不相幹的工,最好不提,寧可說你在用這時間自學英語。

寫簡曆誇張一些可不可以?我不反對,但記住,所有你寫過的東西,都要經得起問。你說你會什麽,你得真會,否則麵試的時候穿幫了,你得不到工作事小,中國人的誠信事大。

問:我參加過一些專業培訓,還有證書,這對我求職有用嗎?
答:相關的培訓肯定有用,尤其是你工作經驗不足,或經驗都是海外經驗的情況下。明明白白地寫進你的簡曆。

問:我英語不太好,能找到工作嗎?
答:能,難度大一些。有些工作問題比較大,比如需要和客戶打交道的工作,需要支持用戶的工作,需要很多書麵和口頭的交流等等。說了這些,千萬不要因為英語不夠好而氣餒。這事急也急不來,真有一兩個工作因為這個不成功也沒啥了不起。不是所有的工作英語要求都是很高的,人人都有個開始的時候。工作以後,講英語的機會多了,進步會比較快。如果你認為英語是你找到合適工作的最大障礙,那就盡一切可能練英語吧。

問:雇主選擇新員工的過程通常是怎樣的?
答:當用人部門出現職位空缺後,該空缺的直接上司(hiring manager)或通過人力資源部門(大公司)或自己直接與一家或幾家中介聯係,或登廣告,向人才市場發出“我們現在招人”的信息。求職信最後落在hiring manager手裏。有從書麵上看著合適的人選,則會安排求職者麵試(interview),hiring manager肯定是主要麵試者和決策人,其他參與麵試的人可能有平級同事,越級上司,相關部門的人以及人力資源的人等等。麵試可能有好幾場。有的公司可能有比較正式的考試,有的還有心理測試。最後如果大家沒有什麽不同意見,就會給成功的求職者offer。對專業或其他高要求職位,很長時間找不到合適的人也不新鮮。

有些大機構,每年都招優秀畢業生進行培訓,不在本文討論之列。

問:我是新移民,求職時要注意什麽?
答:要好好想一想自己的賣點是什麽。注意,澳大利亞是一個移民國家,每年都進入大量新移民。在目前人才缺乏的大前提下,對雇人的機構來說新移民就是一個大人才庫。不要因為是新移民而自卑。在過去一些年中,我手下招過來自南非、俄羅斯、菲律賓、英國、中國等多個國家的新移民。他們中絕大多數都確實很出色。我一貫跟那些中介打招呼,不要忽略了新來的移民。

除了來自英語國家的移民外,新移民的普遍問題是英語不夠好,參見前麵講英語的一段。但新移民普遍工作認真踏實,有較好的團隊精神。這種感受,肯定不是我一個人有。

問:我是新畢業生,求職時要注意什麽?
答:好好想想自己的優點,最後能讓自己都感動,然後想想你自己怎麽把這些有點表達出來。

新畢業生求職專業工作,最好有一下條件:

1)所學課程對口。說明你會選專業選課呀。
2)實習和學校項目的內容和你的作用。看你的實際工作能力。
3)成績,都是HD當然最理想啦。

畢業生競爭滿厲害的,都畢業了才後悔有些事不該那麽做有點晚。從大學一年級就開始好好學最好,至不濟,最後一年要過得硬,不然,看你自己拿什麽去和別人競爭吧。

簡曆裏附上你的成績單之類的東西。有過什麽課外的活動,包括慈善活動呀,業餘時間編程序修電腦呀,打工呀,都寫上。凡是涉及到相關的技術,你懂的,就寫詳細點,注意別過了就是。

問:我麵試時要注意什麽?
答:你在求職過程中,可能被中介和雇人機構麵試。

當你得到麵試的邀請,你在求職路上,已經成功地邁出了一步。下一步,十分重要,不可掉以輕心。

首先注意你的儀表著裝。不管你平時是如何狂放瀟灑的人,是個男的,你最好西裝革履,領帶別太花哨,頭發順溜,胡子清理清爽,是個女的,最好深色套裝,打扮端莊大方。說話姿態,盡可能不卑不亢,尤其不要用你那不太熟練的英語“mate,mate”地瞎套近乎。坐有坐象,站有站象。我曾經見過一個白人男的,梳個小辮,坐在我對麵,身上不停地在那裏抖呀抖呀的,怎麽看怎麽不得勁。還有一位也是白人男的,打著一個比正常領帶寬三倍的英國國旗領帶來麵試,讓人覺得他在參加狂歡節。

和中介的麵試,前麵已經說了一些。他們也就是看看人,看看你英語如何,談吐風度如何,一般不會問技術問題。

和雇人公司麵試就要認真多了。

去麵試前,好好把自己的簡曆和其他材料過一過,想想都可能問些什麽問題。

好好研究一下你的雇主,以及你申請的職位。

千萬不要遲到,也不要太早報到,提前3-5分鍾告訴reception你到了比較好。

麵試的時候,不要信口胡說,別人也不是傻子。要注意聽對方講話,了解對方對求職者的期望。要充分展示自己的長處,表達出自己能為未來雇主做的事情,而這表達,是建立在對雇主需求的了解上的。

有時候,潛在雇主可能覺得你不太適合你申請的工作,但可能和你討論另外一個工作,這很正常,即使你對另外的工作不感興趣,也不妨壇一談,至少可以了解一些情況。千萬不要說出不禮貌的話。

麵試的時候,自己任何時候不要提待遇問題。這種話題隻能由雇主牽頭。

最後說一句,麵試如相親,雙方都想成功,所以,心情不要太緊張,選擇是雙向的。尤其記住,不會有人故意難為你。

問:公司雇人的時候會不會有種族歧視?
答:原則上不會,法律也不允許。

當然,由於每一個人的背景和經曆不同,可能會對某些特殊群體的人產生一些看法。假如我在工作中遇到的問題人士常常出現於一個群體,我難免認為那個群體的人出問題的概率比較高。為了不給我們的同胞添麻煩,我們每個中國人都應該做到讓人高看而不是低看喲。

問:我得到一家公司的offer,在我考慮接受這個offer的時候,應該注意哪些因素?
答:恭喜了!

接受了一個新工作,要做好至少幹一兩年的準備,所以,也要慎重。

考慮接受不接受一個offer,我看應該注意以下這些:

1)你是不是很有可能得到一個你很想得到的其他工作?假如你已經麵試過了另外一個工作,感覺很好,不妨和另外一邊聯係一下(通過中介最好),看他們能否盡快做決定。
2)假如你暫無其他選擇,想想目前能夠得到的工作是不是有發展前途,例如,如果是做IT的,你很想在金融業裏做,而你得到一個零售業的公司的offer,你要考慮是接受還是不接受。
3)公司是大公司還是小公司。
4)麵試的過程中,對上司和公司其他人感覺如何?對公司整體印象如何?
5)上班是否方便,如果不方便你是否可以搬家?
6)公司辦公環境如何?我見到過在地下的,整體不見自然光的辦公室,也見過看得到海景的辦公室。
7)最後是工資待遇是否理想。

如果不是招工作很不容易,就不一定太勉強接受一個你感覺不好的工作。

問:我是不是不應該頻繁地換工作?
答:對,不應該。

如果你是permanent employee,最好能在一個地方呆兩年以上。在你未來招工作的時候,你潛在的雇主幾乎可以肯定會感興趣你為何離開原來的公司。比較說得過去的理由包括:

1)家庭或個人原因。
2)原來公司的工作性質變化了,比如由開發變成了維護。
3)原來的工作缺乏挑戰。
4)在原公司缺少升遷的機會。
5)原公司出問題了。
6)新工作可以提供更好的發展空間。

總之這是一個很敏感話題,小心處理比較好。

問:我在一個公司呆了好些年了,是不是該動一動?
答:如果你在一個公司呆了3年以上,工作性質、待遇等等,都沒什麽大的變化,也看不到有什麽變化的機會,我覺得,你可以考慮動一動,除非你想在這位置坐到退休。

動一動也可以是在公司內部,尤其是大公司。找找機會。這樣你可以不丟掉你用年頭攢起來的福利。

問:Contractor和Permanent Employee的區別是什麽?
答:Contractor理論上不是公司的雇員,與公司的工作合同是定期的(如3個月,6個月等),到期後可以延長。公司按小時或按天付給報酬。Contractor一般也有一個辭職或辭退的期限。在澳大利亞的某些職業中Contractor很多,如果有做Contractor的機會一點也沒什麽不好。我做過好幾次Contractor。這裏有人寧可選擇做Contractor.

做Contractor通常收入要稍好一些。但穩定性當然查一些,尤其是在世道變化的時候會更緊張一些。

問:澳大利亞專業工作有試用期嗎?
答:有,通常是三個月到半年。試用期期間雙方不滿意都可以比較不受限製地分手。試用期過了,限製就多一些。

問:如果我想辭職,多長時間前應該通知雇主?
答:通常是4周。如果公司要辭退你,也是一樣,除非你犯了不可饒恕的錯誤。

問:作為公司雇員,我都有什麽福利?
答:你有基本工資(base salary),此外:

公司必須給你提供你基本工資的9%的強製退休儲蓄(superannuation)。

你有每年4周的帶薪年假(annual leave)。至少10天的病假(sick leave)(和公司有關)。病假也可用作照顧家裏的病人(carer's leave)。政府部門和有的公司還提供一定的帶薪產假(maternity/paternity leave),但這好像不是法律規定的。

長期服務假(long service leave),要工作5年以上才能享受。

有的公司有獎金。在投資銀行業獎金在收入中占相當大部分。

還有公司提供私人醫療保險,通常是跨國公司,本地公司沒有這個傳統。

別的小福利就不細說了,進來公司慢慢都會知道。


問:作為Contractor,我的工作報酬是怎麽付給的?
答:作為Contractor,你理論上是在對公司提供勞務服務。你要向用人公司(或中介)寫tax invoice,他們付給你報酬。Contractor的收入可能包含GST,有很多Contractor有自己的公司。你自己必須得給自己交superannuation,可能還需要買保險(workers compensation)。你的中介公司或專門提供服務的公司可以為你做這些事情,如果不清楚,問中介是最好的辦法。

問:在澳大利亞個人收入所得稅高嗎?有沒有少交稅的辦法?
答:澳大利亞采用極進稅製度,目前個人收入所得稅的稅率可參見http://www.ato.gov.au/individuals/content.asp?doc=/content/12333.htm&mnu=5053&mfp=001。

在這之上,有收入1.5%的Medicare Levy,所以交稅的人都要交,除非收入在一定額度以下,可以減免。稅務局(ATO)網站上有細節。

如果收入在一定額度以上,不參加私人醫療保險,則需交收入1%的額外的surcharge。

澳大利亞的收入稅在發達國家中是比較高的。前任政府費了很大的勁才整成現在這個樣子。引進GST前的稅率就更不得了。

沒有什麽少交稅的方法。如果你有和工作有關的費用,象買專業書呀,買電腦呀之類的,是可以退稅的,這裏不細說了,可以去和tax agent探討。

問:什麽是Medicare,什麽是私人醫療保險?
答:這兩天有人在壇子裏問這個問題,簡單說一下。

Medicare是澳大利亞的全民醫療保險,所以公民和永久居民都自然享受。Medicare的最大作用,一是在普通醫生那裏看門診,二是在公立醫院的住院和治療。這些,是給廣大的老百姓提供一個基本的醫療保障。看專門醫生、住私人醫院,都是要自己付錢的,有的醫療費用可以報銷一些,通常是杯水車薪。藥費一般是自己付。

私人醫療保險,最基本的是保住私人醫院的費用。澳大利亞公立醫院資源嚴重不足,如果有什麽不危及生命的手術,等公立醫院是可望不可及的事情。有私人醫療保險可及時住院,可以選擇給自己動手術的醫生。加一些保費,可以保部分牙醫、眼鏡、物理療法、針灸等等的費用,也包括心理醫生。

因為收入在一定數額以上不參加私人醫療保險就要交1%的額外稅,很多人雖然不覺得私人醫療保險值得,也不保白不保了。

問:我如何做,才能在職場上比較成功?
答:這個題目太大。我的體會,專業的態度對人對事很關鍵。有的中國人腸子裏彎彎太多,效果適得其反。

問:在澳大利亞做專業工作,與上司、同事、下屬的關係如何處?
答:這裏的人,來自五湖四海,什麽樣的人都有,但總的來說,辦公室裏的關係是比較幹淨的。記住,你到辦公室是去工作的,避免把許多個人的喜怒哀樂帶到公司裏去。有些人處事的方式你可能不大習慣,但你要知道他(她)沒有多少理由和你作對。那些辦公室裏的麻煩製造者通常是把自己搞得很麻煩。

問:都說澳大利亞人特懶,對嗎?
答:不對!帶這樣的偏見進入職場,會把自己弄得很另類的。

問:在公司裏,什麽事我最好不要做?
答:隨便列幾條,歡迎補充:

1)占公司小便宜,比如把公司的文具拿回家給孩子用。不值得這樣做。
2)背後議論說上司或同事,尤其不要關心和議論別人的私事。
3)過多地打私人電話。
4)用公司郵箱發私人郵件。
5)上班時往壇子裏灌水:-)。
6)過分不修邊幅。
7)用不熟練的英語瞎討近乎。
8)星期五下午喝得太多。
9)辦公室戀情。能避免則避免吧。
10)無原則照顧一些“自己人”,包括自己的同胞。

問:在公司裏,哪些事做不得?
答:下麵這些事千萬做不得:

1)工作不認真造成重大損失。
2)用公司的網絡瀏覽色情網站。
3)用公司郵箱發有色情、歧視等內容的郵件。例如,如果你轉一個關於印度人的笑話,你可能會丟掉工作。
4)對公司異性或同性同事講帶色的笑話,做過分親昵的動作。千萬別低估了後果。
5)以職權謀利益。這裏比較少,包括利用內部消息謀利(insider trading),也包括不當收取別人的好處。
6)貪汙。可能是小事,但公司通常是不會容忍的,即使涉及的隻是幾十塊錢。

問:從事專業工作的人中,是不是有的地方(國家)來的人特差勁?
答:人跟人不一樣。在澳大利亞這個多元文化的國家,我們要學會和不同的人相處。

問:上司好像對我有偏見,怎麽辦?
答:先檢討一下自己。做自己該做的事。如果實在不行,悄悄地去和人力資源或上司的上司聊聊,看他們怎麽說。

問:有些同事不好相處,怎麽辦?
答:盡量減少接觸。工作上的事,如果對方不合作,可以說明這項工作對於公司的重要,可以拿出項目計劃,文件之類的東西來支持你自己。對那些怪怪的或刺頭的同事,也不要一味忍氣吞聲。當然,你得占理。

問:我同樣的工作幹了許多年,好像有些知識老化,怎麽辦?
答:知識老化很正常,也很危險。得做點什麽。平時保持對新技術的好奇心,設法參加些培訓,參加些新項目。如果現在公司一點機會都沒有,恐怕隻有考慮換工作了。一般來說,一個公司的技術到一定時候都要更新換代的,機會應該還是有的吧?

問:我有必要工作那麽出色嗎?
答:不必要,對得起你的那份工資就行。也不是每個人想能出色就能出色的。不過,你要能出色,不是也挺好的一件事嗎?尤其是作為一個中國來的新移民。

問:我在工作中出了一個錯誤,怎麽辦?
答:錯誤都出了,千萬別想掩蓋,不然漏子可能越來越大。報告上司,即使挨罵也沒辦法,然後,大家一起,盡量補救吧。事後,別總給自己開脫。出錯的事,人人那裏都會發生,除非造成巨大損失,一般公司會原諒的。

問:我專業工作幹厭了,不想幹了。
答:在這個社會,人、職業無所謂三六九等,不想幹,辭職。做個小生意,學個手藝,或者,回家相夫(婦)教子,都行。開個大買賣也行啊。

後記:

寫到這裏,我自己都覺得有點沒勁了。原本想在文章裏寫一些具體的例子,後來發現,要那樣我得寫本書。結果,就成了現在這篇幹巴巴的文字。本來準備寫的一些話題,如果沒有例子,就太空洞了,所以就免了吧,反正這文章已經長得讓人看不下去了。

說的話,都是肺腑之言,經驗之論。如果各位有興趣聽一些故事,以後再寫。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