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給大家推薦一篇很有新意的網絡武俠小說——《缺月梧桐》

(2008-02-11 09:08:20) 下一個
可能好些人對《缺月梧桐》都有所耳聞甚至已經看過了,不過我比較孤隔寡聞最近才剛剛看完,跑這來幫作者打廣告。

作為曾經的武俠迷,我已經不看武俠N多年了,前不久看了一篇《缺月梧桐》的推薦文,貌似很不錯的樣子,決定試一試。讀完之後感覺很有新意,雖然就文筆和謀篇布局來說遠非完美,而且與作者對這個世界的理解也不完全相同,但這文確實是篇網絡好文,最難得的,是這篇文創意非常新,與以前讀過的所有武俠小說都不相同。

“文化走廊”向來以陽春白雪為主,不過我估計很多人都不排斥武俠,所以來這裏多一次事,好文共享,給閑得發慌的網上閑人們找點事做,喜歡就鼓聲掌,不喜歡就當沒看到好了 ^.^。

下麵轉貼的是篇推薦文,我就是看了這篇文才決定讀讀原文的。

=================================

馬踏江湖意未平——小推《缺月梧桐》

  我已經不追武俠很多年了。
  究其原因,大概是被以前那股“懸崖定律”+“N美兼收”的歪風徹底敗壞了胃口,就算後來的新武俠開始東山再起,我也再燃不起幾分熱情了。所以,當在起點追《缺月梧桐》時,我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狀態,總以為不久就會放棄,卻一直追到現在,而且還越來越High。
  這不得不讚《梧桐》魅力驚人。
  
  套句沙翁的名言,一千個人心中就有一千個江湖。《梧桐》裏的是一個徹底撕去了童話般溫情脈脈的麵紗,奇趣橫生而又現實到幾近冷酷地步的江湖。
  
  這個江湖的第一條守則就是:沒錢是萬萬不能的。
  少林、武當、華山、青城、昆侖……..一個個的名門正派都統統被拉下了神壇,終於從剿滅魔教以及競選武林盟主之類的傳統任務中解脫出來,不再道貌岸然、恥於言利。他們死命搶地盤、開商道、經營產業,算盤一個比一個打的響。家裏有錢有勢對門派有捐助的弟子,升的高爬的快,有最好的教官和最快的劍;而哪些沒有後台的普通弟子就隻有苦熬,如果資質好,學到點本事的,會被推薦到門派下屬的鏢局、商行擔個職位。如果不幸資質一般,本領平平,那就sorry了,自己討封推薦信去找份看家護院的活吧。
  哦,還忘了說,進任何一個門派學武都是要交學費的,價格高低與你投身門派的江湖地位有直接關係。(唉,在《梧桐》裏混可真不容易啊,想當年令狐衝何曾交過一分錢學費,門派還倒拿錢給他買酒喝呢。)
  就是這麽現實的江湖啊。
  所以,唐博會在唐門下屬的某個小草藥行被劫以後,給晉陽誠惶誠恐的武林同道留下一個火折子――――-幾天後這些人才發現城外的強盜山寨被釧平了,無一活口。他們終於知道火折子的用途了;
  堂堂青城掌門被華山首徒以酒潑麵都隻能忍無可忍,從新再忍――――青城最大頭的木材生意要仰華山鼻息呢;
  隻擅溜須拍馬,資質平平的普通弟子逼著爹娘砸鍋賣鐵湊銀子――――就是為了賄賂教官,出師後討個好差事;
  著名黑社會長樂幫在自己地盤上會比衙門還盡心盡職的巡守街道,嚴厲打擊一切搶劫偷盜等犯罪行為――――商家交了保護費的呢。
  
  守則第二條:江湖不相信奇遇。
  奇遇已是武俠小說泛濫成災的橋段,閉著眼睛都可以指一堆出來。
  我曾經見過一個經典案例:某俠少在全書中跌了十七、八次懸崖,卻最多隻是擦破點皮,而且更過分的是每次懸崖下都有靈藥、秘笈、異獸、古劍、寶藏和從沒見過男人的美女在恭候他。KAO!。
  幸好幸好,這一套在《梧桐》中行不通。(但也有極其個別的特例――卻不是主角)
  幾乎所有人——特別是主角王天逸同學——都是穩紮穩打,不停的勤奮練習、反思不足、再設法改進,一步一個腳印慢慢升級上去的。
  從沒有一蹴而就的人和事。
  最佳例子王天逸同學,數年如一日當同門睡下後都還在後山苦練,出了江湖後更是虛心求教,但凡有人肯指點兩句,就如獲至寶,非反複揣摩至領會為止不可。若不是這番日積月累的苦功,當其他同門死的死,傷的傷,刷馬桶的刷馬桶時,他又怎能脫穎而出,被多方豪強大派視為香餑餑呢?
  就連整部《梧桐》中唯一暗示過有奇遇的章高蟬,也是在荒山野嶺練了十幾年呢。

  守則第三條:武功也需改良。
  這是《梧桐》中我最欣賞的一個設定,也是我最開始決定追它的原因。
  縱覽武俠多部,不難發現有個極強大的潛規則,那就是古人一定比今人強。所以我們成千上萬的俠少們翻山涉水,不辭辛苦的去尋找N年前鑄的劍(N至少>1000)、N年前某大俠或魔頭寫的武功心法(N最高可=500)。而且最後功成名就的一定是那些僥幸考古成功的專家們,而絕對不會是那些老老實實的使用活著劍師所鑄的劍,修行本派最新版本武功心法的時尚一族。
  這幾乎讓我以為曆史是倒退著發展的。
  
  幸好《梧桐》打破了這種陋習。
  它不再是一本劍譜就可打天下的時代了,各幫各派都有專人在改良武功,請不起人的就花錢去買,誰要是還死守著祖宗留下的幾本書不肯變的,早就被淘汰到不知哪裏去了。
  而且,也再不是學成套劍法就可以到江湖上去威風的時代了。
  耍劍耍的熟是一回事,實戰又是另外一回事,涉及到環境、經驗、兵器、反應速度、勇氣等多方麵因素。武功雖然重要,但也隻是其中一部分。
  比如,文章開始不久,出身青城甲組——也就是重點精英班——的王天逸同學,就被一個全無內力劍法,隻在軍中敢死隊習過百戰刀的老兵打的滿地亂爬,差點沒命,而痛定思痛的他多年後能以弱勝強,隻身逃脫並成功反狙追殺他的青城高手,都驗證了同一個道理:劍法我不行,殺人你不行。
  
  江湖守則第四條:權謀最高。
  
  在這個江湖上,最管用的不是拳頭,不是快劍,而是那殺人於無形的權謀。最明顯的例子就是上文提到的奇遇同學章高蟬,他的武功已隱然為天下第一,萬軍中取上將首級有如探囊取物。但在江湖各派的新生代排名中,不要說慕容秋水,就連華山嶽中巔這種貨色都要排在他前麵。為什麽?因為他宅心仁厚,毫無機謀,隻能起到一把絕世好刀的作用,昆侖在他領導下有如一盤散沙,對其他各派完全起不到威脅。而慕容秋水呢,以歌妓之子的身份,十六歲的稚齡,在幾百匪徒麵前,隻率區區十二人,異兵突起,殺個六進六出,並以屠盡所有俘虜的方式正告武林:動慕容世家者,死!一戰成名後,又遠交近攻、縱橫錍闔,即不趕盡殺絕又無所不用其極。以至於江湖中人隻知有他,而不知還有正室嫡出長子慕容成。
  
  關於權謀的運用,書中俯首皆是,為了講述方便,我選個不起眼的小例子來說:黟縣一戰之後,慕容秋水看上了王天逸,給他的臨別禮物就特意比他兩個同門豐厚,為的就是“不患窮而患不均”,在他與同門之間製造裂痕,那怕再小,都是日後分化王天逸與青城的機會。事實上這步棋後來也真的起作用了。
  
  縱觀全書,各派大佬無不是翻手為雲,覆手為雨,將權謀應用成一項藝術,真是腦細胞少一點都坐不了那個位置啊。象王天逸等熱血新手,隻有如墜五裏雲霧的份,那裏還參得透個中得玄機。就象濟南,四派明爭暗鬥,借王天逸丟失請柬一事互相算計,中間又插入了混水摸魚的外來勢力,攪的一片腥風血雨。而王天逸呢,完全沒意識到是自己點燃了火藥桶,還兀自感歎:好大的煙花啊~~~~
  
  唉,單騎快劍平江湖,始終都隻能是一個童話。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