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樣米百樣人——由塗君墜樓事件看不同人等的反應

(2009-10-25 11:17:49) 下一個
一樣米百樣人——由塗君墜樓事件看不同人等的反應

最近塗君事件鬧得紛紛洋洋(當然隻是在海外很少一部分人中鬧,國內的人是不關心的),本人做了一點觀察,發現一個有意思的現象:人類真的是隻看得到自己想要看到的東西。

對於此事件的反應,主要有如下幾種:

1,塗君的死亡再次證明了中國教育體製的現狀和問題,所以能在海外立足千萬不回去。
2,被塗君之死驚醒了,決定還是美國呆著吧。
3,無論國內國外,教育體製都存在問題,天下烏鴉一般黑,塗君的死亡是其太天真。
4,前途是光明的,過程是曲折的,塗君應該堅強一點,過一兩年他在國內的境遇會大為改觀。
5,塗君的死亡是個人悲劇,最有可能是憂鬱症所致,與教育體製關係不大。


持第一種反應的是海不歸或者海歸後又重新歸海的,同時也包括一些海歸後境遇很不好的。
持第二種反應的是尚未打定主意要不要海歸,正在左右搖擺的;
第三和第四類,則是鐵杆海歸族,有些是正在準備海歸的,有的是已經海歸了還混得不錯的。
最後一類,不太好說,應該是以歸族為多,即便還在美國,也是傾向於海歸隻是因為種種原因現在還歸不得的。

同樣一件事,有如此多的不同反應,且每一種都是理由充分論劇充足,寫出來的文字也是洋洋灑灑,非常具有說服力,雖然結論卻是背道而馳……以我之見,這完全是因為我們隻看得到我們想看到的事情所致。

第一類,即不歸類(我也在其中),看到的是國內的種種負麵因素;第三四五類,同屬海歸類,要麽是誇大國外的問題(第二類),要麽隻強調國內的優點(第三類),要麽是把問題都推到個人頭上,完全忽視了外界因素(第四類)。

不幸得而,本人也是普通人,難免犯同樣的錯誤,所以我也從自己的觀度來談談看法。

一,塗君事件有個人因素,但是最主要的還是外界因素。

不可否認,他沒在國內工作過,對國內的種種問題沒有切身體會,又因為一帆風順慣了,可能養成了那種寧折勿彎的個性,最後選擇了徹底了斷。
他的做法過於偏激,但是我不相信是憂鬱症所致。據我所知,憂鬱症大都是對外界漠不關心,他這種因為外界的不公和無信而自殺的個例不多。而且憂鬱症有輕有重,最後選擇自殺的是極少數,他在國外那麽多年都沒自殺,回國3個月就自殺了,最低限度,是國內的大小環境加據了他的病症,而且是極大的加劇了,這怎麽能說是由憂鬱症導至的,而完全忽視最直接的那個原因呢?

二,國外的學術界也存在問題,但是與國內相比,完全不在一個等級。

塗君這些年隻生活在國外,估計博士讀得辛苦,博士後幹得窩火,又遠離親人,浙大一拋出條件就堅定的回去了。結果回去一看,國內更糟(這個不多討論,隻說一點,如果國外國內差不多,哪裏還會有這麽多的留學生和這麽多的華人教授?),他的世界就此徹底坍塌,萬念俱灰生無可戀,就此一死了之。

(另,請不要隨意指責死者,一個人要處於怎樣的絕望才會選擇死亡?指責他之前,還要想一想曆史上那個最著名的自殺者——屈原。不讚同他們的決定,但我自認除了他們的家人,誰也沒有資格對他們的決定說三道四。為他們的家人難過,也同情他們的遭遇。)

三,我們從中學什麽?

這點屬老生長談,堅決不歸的當然更不想歸,堅決要歸的肯定也不會受影響,主要還是那些搖擺不定的。如果決定留,就打起精神過日子,如果決定歸,就一定要對困難有所準備。歸與不歸,不是輸與羸的關係,僅僅是個人選擇,不論歸還是不歸,哪裏都有不如意,不要把一時之得失看得太重,有句老話叫作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今日之得保不準就是明日之失,擁有一個平和樂觀的心態最重要。不過,要問我的個人觀點,我的觀點與不歸派相似,對於那些國內沒背景沒人脈,又不擅長鑽營和投機取巧的“老實人”,不到萬不得已,還是在國外呆著好,這邊好歹製度完善,賃本事掙一份心安理得的小康日子還是很容易的。

另外還有一點,有小孩的老中要注意了,你們的孩子如果是在美國長大的,肯定不會明白那些彎彎繞的“中國國情”,如果發現他們有想回中國發展的苗頭,趕快進行挫折教育,想要適應中國社會,這個遠比一口流利的普通話重要。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