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國家與個人——看女人如何就該問題吵架

(2008-11-25 18:59:13) 下一個
國家與個人——看女人就該問題吵架

最近在網上追看一本小說,架空穿越。老實說,《新宋》,《竊明》等等一係列小說看過來,我已經很有些煩穿越了,不過這部不一樣,主角聰明絕頂,穿越回到了一個很象宋末或者是明末的時代後,他不想著救民於水火,卻一門心思惦記著於亂世中保全一雙弟妹的小命。他的所作所為全都是圍著這個目的轉,雖然逃亡路上也曾經盡力幫助過圍圍的人,但當義軍邀他加盟的時候,他卻以“不可為”為由押著弟妹連夜逃跑了……小說連載到現在,弟弟想要參加科舉、為偏安一方的朝庭盡忠,要“決勝於廟堂”,於是,我們的這位偽古人主角開始頭痛了:怎麽才能阻止家裏這個滿腦子“忠君報國”思想的弟弟?……
小說的構思巧妙,很好看,而作者古文功底深厚,讓藍月很是佩服,不過,藍月今天跑來茶壇發這個貼,不是想說這篇小說本生,而是覺得讀者的回貼非常有意思。事實上,現在讀者就國家人民及兩者的關係等等非常嚴肅的問題分作了兩大陣營,激戰正酣,公說公有理,婆也說婆有理,好不熱鬧……藍月特意把這些頗有水平的回貼COPY過來,讓諸位茶客在喝茶之餘,多添一個談資。
另外特意說明一下,鑒於這是篇小眾小說,藍月不想給作者惹麻煩,就不說小說的名字了(如果你碰巧也在看這部小說,拜托也不要透露小說和作者的名字,藍月還在眼巴巴地等著看結局呢)。至於回貼的讀者,應該全部都是女性,換言之,就是看女人吵架,大家可千萬不要上火哦

=========
正方1:

侵略就是侵略,侵略者就是侵略者
國仇家恨,刻骨銘心。對宋朝、明朝的百姓來說,元朝、清朝入主中原跟日本侵華意義一樣。我們對元、清的態度是建立在千百年後、民族融合的基礎之上的。但是,處於當時的人,應該有當時的立場。

正方2:

何況夷狄就是夷狄,現在有個中日混血的人領著日本人殺入中國,因為他比同伴講道理,而且采用溫和的統治技巧,那我們就要接受他?

正方3:

偏安的腐朽小朝廷,把事情搞複雜了,真理都給它搞存疑了。不過古往今來,異族征服,被征服者都會被長期差別對待,印第安人都被文明征服者屠光了,何況蠻族征服者,不能心存僥幸啊。

==========

反方1:

夷狄這個問題很複雜,很複雜,唐朝是漢人的朝代吧,可李家那個夷狄的血統濃厚得不得了,濃到有些偏激的家夥硬說唐朝是胡人的朝代。胡人殺胡人,漢人殺漢人,胡人漢人互相殺,殺了好多年也融合了好多年,最後是胡漢混血的李家統一了天下。一百多年的掙紮,血流成河,屍骨如山。主角想要避免的,正是這個吧。上位者視小民如螻蟻,對小民來說,高高在上的是混血, 還是純種,真的有區別嗎?

反方2:

如果有人願意為前朝殉死,那令人尊重,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如果有人選擇努力活下去,那也同樣令人尊重。
一個國家如果隻知道騎在百姓頭上作威作福,大難來時率先逃走,甚至拿百姓來做抵擋的血肉,那百姓有什麽義務要為這個國家殉死? 就像現在有人號召大家為了愛國勇敢地去喝國產奶……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堅持,對我來說,愛普通人,愛老百姓,比“愛國”高尚。
比起遺老,我更尊重出來為百姓做事, 努力改善百姓處境的“貳臣”。
不要誤會,我敬仰為了保家衛國拋頭顱灑鮮血的勇士。但老百姓同樣有權選擇活下去。
記得魯迅調侃過所謂的“愛國者”,大約是說勇士愛國是非常可敬的, 但如果連吃西瓜的時候都要感慨國土慘遭分裂,則有些讓人吃不消。連一部架空穿越都要把現實代入,不嫌太累。

反方3:

看了這些 “正義”的憂國騎士團的發言,實在很厭煩。
不是臨到自己誰也不知道自己會如何選擇,但躲在安全的地方號召其他人去奉獻去犧牲 似乎是口頭愛國者最擅長的事!
我們現在生活的社會有無數問題,請問諸位口頭愛國者打算如何去改變,去為老百姓做事!

=========

正方1:

文采非常好,就是三觀不正,大家都如主角一樣聰明保命,國家被異族滅亡肯定不止兩次。一再推倒重來,小民百姓早身不由己死無數回了。

正方2:

拯救大兵雷恩裏麵,上尉對小兵們說,我們人人英勇殺敵,是因為隻有這樣我們大家才能回家。戰亂時期,人人被迫當英雄,因為戰爭是個被動的玉石俱焚的局麵,伸頭一刀也許還有生路。主角一家好幾個壯丁,千方百計逃避征兵,難道前方打仗的士兵不是父母養的,就他們的生命珍貴? 沒傻瓜們在前麵頂著,沒占領區的義軍流民,敵人早打過來了,還編什麽暢銷書啊。我是很討厭主角這種精神優越感,好像有犧牲精神的都是傻子,得益於別人的犧牲,偷著苟且得了,還把自己打扮成智者,文人這習氣多氣人啊。當然,有人覺得自己的生命無比寶貴,老婆女兒的初夜,6家合用的菜刀,人命比牛命廉價,如果這些都無所謂,當然是活著好。

反方1:

“有人就覺得自己的命比別人重要..”
-----
我不知道這位大言炎炎的同學能不能把別人的命看得比自己的命重要。或者可以,誰知道呢,畢竟沒有經曆過生死抉擇敢這麽自信的也就是這位同學了。
嘴巴上的英雄。嗬嗬。過把嘴癮而已。
舍己為人的英雄大家都敬仰,但隻要不是傷害他人,隻要不是職責所在,拔腿逃命也無可厚非。英雄是自己來做,不是逼著別人做的。
何況主角不是為了保護妹妹犧牲自己了嗎? 不是原諒害自己的鄰家女孩了嗎?不是一路上盡力幫助他人了嗎?……

反方2:

拜托說話之前先過過腦子,中國曆史這麽長,多少次農民起義改朝換代,多少次外族入侵江山易主,現在活下來的13億人,不是侵略者的後代就是投降者的後代。
將心比心,我自己琢磨了一下,換了我到這種環境中,如果反抗是死不反抗也是死,我有力氣的話會反抗一下,最好拉個墊背的;如果有偏安一隅的地方,如此文中主角他們呆的蜀地,曆史上真實存在過的南宋、南唐,我也會跑那兒去;如果侵略者使出懷柔策略,隻要不反抗,就能活下去,我也會苟且偷生,上有老下有小,我英勇了誰照顧他們?
英雄是人人敬仰的,可畢竟是少數,象我這樣的普通人才是多數吧。
另外,這篇文中,雖然主角不是殺身成仁舍生取義的英雄,但他一樣幫助了周圍的人,哪點三觀不正了?
我佩服作者的是,在這篇文裏,他塑造了很多不同的人物,有反抗者、有逃避者、有投降者、有苟且偷生的、有助紂為虐的、有趁火打劫的,這才是真實的世間百態啊。


反方3:

話說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很正常麽。個人認為,在曆史麵前,僅有熱情怎麽能夠呢?就象堵大提到的,邦有道則仕,否則,隻能卷而懷之。在天下麵前,匹夫是多麽渺小。要想改朝換代,並不是一己之力可以完成的。
另,我一直不能理解,為什麽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看古往今來各民族之間的戰鬥曆史。實在讓人扼腕。誰統治好象不是重點,重要的是統治者本著什麽立場,有著怎樣的胸懷。就說清占領的大明江山大概四百多萬平方公裏。到康熙時擴張到一千多萬平方公裏。對爛到骨子裏的明王朝的臣民來說,有熱血和氣節,又怎麽樣?即便是一寸山河一寸血,也終究阻擋不了曆史的進程。塵埃落定,生活依然繼續。無論興亡,百姓俱苦。又何分種族。我想,是不是,該分的不是種族,而是人性?就本文來說,能呼喚的,也隻有明君了


反方4:

愛國?何為國?
國這個概念在本質上就很愚蠢,隻是人類割據有限的土地,私欲膨脹的產物。而國與國之間的平衡是單純的力量上的平衡,這裏麵的所謂民族大義,愛國情懷等等到頭來都逃不過弱肉強食的邏輯。
主角是那個時代的局外人,他能看清大勢。
那麽同樣的,如果我們能成為這個時代的局外人,甚至是這個星球的局外人。我們站在宇宙中看到一個藍色的星球,這上麵有一種叫人類的生物。你不會說這上麵住著中國人,日本人,美國人。。。國的概念隻是人類沒有擺脫愚昧和獸性的證明罷了。
以主角的智慧,國這個概念已經弱化。
在主角的眼中,看到的是事物和人性的本質。



正方1:

你的思想很危險啊,照你那麽說豈不是古往今來很多民族英雄都成了笑話,文天祥不值一題,我們的八年抗戰也沒有意義了,我覺得您還是再翻翻曆史書看看何為崖山之戰再來發言,崖山之戰,再無中華\'雖然過於絕對,但是這句外國人對我們的評價還是有他一定的道理的.

正方2:

感覺這些人真像明末清初,投降清朝的洪承疇之輩,投降前想想:“……想我漂泊浪蕩半生,一事無成,最後淪為階下囚、亡國奴——為什麽老天偏要這個時候,才給我機會呢?難道說,真的是‘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誌,勞其筋骨,餓其體膚……’?我兩輪科舉皆不得中,孤家寡人,囊中如洗,做了俘虜沒法贖身,才趕上這麽一遭,遇上這麽個主兒……國恨家仇?家仇說不上,國恨倒是有——可錦夏朝也沒給我莊某人什麽好處啊……
怪道說崖山之後,已無中國。崖山戰敗,趙宋覆亡,十萬軍民蹈海殉國,至此之後,古典中國的士大夫精神蕩然無存,及至明亡,為崇禎殉死的隻有一個太監,多少“清流名臣”紛紛降清,本文雖是架空,由書中人的氣節所體現的作者的價值觀,卻令人不敢苟同。


反方1:

“為崇禎殉死的隻有一個太監”?現在是什麽時代? 我可有點糊塗了,還有人叫人為 皇帝殉死?一個太監都太多!十萬軍民蹈海殉國, 你覺得是好事? 應該效仿?十萬軍民何辜!真慶幸我生在現代, 真詫異現代還有人死抱著君君臣臣那一套不放。 明明是現代人,卻死抱著三百年前的價值觀, 真是令人詫異,莫非是從古代穿來的?
這位同學, 建議你去看 竊明,新宋,都可以滿足你的民族自豪感,在yy 中快活一把。何必在這兒 糾纏呢。這裏的都是普通人,就象過去,現在,將來的無數普通人一樣,老老實實工作,兢兢業業交稅,奉養著高高在上的大人們,隻要有一條 活路就會忍耐,強盜來了會盡力反抗,但我們反抗是為了自己的家園,自己的親人。為保護百姓而犧牲的人是我們的英雄,但是平頭百姓終究對抗不了軍隊,那我們就盡力活下去。 強盜從良了要變成政府,隻要給我們活路我們也可以忍耐,反正跟前一個也沒什麽差別!
受了前朝恩惠的就殉國好了,但我們老百姓可不欠朝廷的,倒是朝廷欠我們的多了,強盜來了難道不該保護我們,我們交稅納租是為了什麽?!現在叫我們去殉死,為了誰? 為了皇帝? 為了朝廷? 為了了不起的士大夫? 不該是老百姓為社稷,皇帝死,而是社稷,皇帝為老百姓死。為民者興, 殘民者亡.
這個國可不是 我們的,是皇上的,是士大夫的,所以皇上跟士大夫去殉國吧。 什麽時候這個國是我們的了,我們自然會拚命保護它,就象保護我們的家園, 我們的財產那樣!
崖山前後,士大夫望風投 降,甲申之季,士大夫還是望風投降,但不死的是中華的百姓,是象草一樣卑微,象草一樣堅韌的中華老百姓。中華一直都在,以後也一直都在, 但中華從來都不是維係於朝廷跟士大夫身上,所謂“再無中華”,士大夫往自己臉上貼金罷了!


反方2:

讀美洲史的時候發現了一個很有意思的曆史人物。此人是個女人,更準確的說是個女奴,西班牙人登陸的時候被作為禮物送給了西班牙人的“大老板”。之後她很快學會了西班牙話成了大老板的翻譯,為西班牙人消滅土著王國立下了大功……現在,很多墨西哥人把她看作是叛徒,不過我的第一個反應是:她為啥要效忠那些沒把她當人看的人?
這個例子很遙遠,估計大家都會比較理性,另外一個例子就不一樣了。可能很多人不知道,當年英軍占領香港的時候也有一個中國女子卷入,當地人稱她為阿群,就是這個阿群為侵略者帶的路,那條路從她之後被稱作了“群帶路”。叛國者?確實。不過當我知道了她的動機之後,我就不知道該說什麽了——她全家都被當地人殺光了(好象是被官員殺的,這點我記不清了),她是唯一的幸存者,為了複仇,她不惜背叛國家背叛民族……
儒文化講究一個“忠”字,對皇權對國家的無條件的忠誠,如果讓思想比較正統的人來評述這兩段曆史的話,可能會怒火熊熊:為了國家為了民族,個人算什麽?在國家民族的大業麵前,個人不值一提,她們選擇了背叛,就是千古罪人。
好象很有道理,可惜,我不是那麽正統的一個人。我一直在想,個人是什麽?國家又是什麽?國家的存在難道不是為了保護生存於其中的個體的嗎?離開了這個實實在在的利益支撐,國家就是一個很空洞的抽象概念。既然國家不但沒給予他們任何保護,還給這些人帶來了無盡的苦難,他/她為什麽要為一個空洞的抽象概念而效忠而獻身?……“皮之不存,毛將焉附”?確實。問題是,皮在的時候,那根毛也沒有生存空間啊,怎麽辦?
有人可能會說如果都這樣想這個國家就完了,我不這麽認為。如果一個國家沒有保護住大多數國民的利益,那麽這個國家實際上就是拿在少數受益者手中的一個幌子,不堪一擊。相反,如果國民中的受益者是大多數,當異族侵入的時候,這些人哪怕隻是為了保護自己的利益也會慨然赴死,而當一個國家的大多數人都擰成了一股繩的時候,哪怕對手實力高於自己,成敗也很難講。


反方3:

正方同學,關於中國士大夫的精神問題,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定義。氣節是屬於那些已經把自己的忠誠獻給當朝的人的,也就是說氣節問題應該隻存在於真正的受益者之中。當然至有宋以來的朱程理學之後,在很多時候我們所聽到的或者是所講到的氣節都被泛論化了。或者說在更早之前我們就被這種思想所束縛(從董仲舒攥改儒家經典起?)。趨利避害是生物的本能,當新的機會出現的時候,人們有理由向它靠攏。
從作者的描述中我們不難看出該王朝到了後期帶給百姓的是痛苦而非利益。在這種情況下,人們會傾向於新出現的統治者因為至少在潛意識裏他們已經對舊的政權產生了懷疑甚至憤恨,在這種情況下我們還有什麽理由去用空洞的氣節去責備他們。
再看曆史的時候我們可一把這種思想潮流放入分析和解剖中,但是,作為21世紀的人還要受到這種束縛而言實在是一種可悲了。

反方4:

“怪道說崖山之後,已無中國。崖山戰敗,趙宋覆亡,十萬軍民蹈海殉國,至此之後,古典中國的士大夫精神蕩然無存,及至明亡,為崇禎殉死的隻有一個太監,多少“清流名臣”紛紛降清,本文雖是架空,由書中人的氣節所體現的作者的價值觀,卻令人不敢苟同。”
……………………………
嗯,那大家約個時間一起有山跳山有海跳海吧,沒山沒海的自己想辦法解決。又能為世界減輕人口壓力又能為中國士大夫精神博得好名聲,何樂而不為呢。


=======
另外有很多短小的口水貼子也很精彩,可惜我實在沒精神去COPY了:)
各位晚安:)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豬豬笑了 回複 悄悄話 真是很有趣的分享,想問問這本小說的名字?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