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筆,雜談

叫他“隨意”,是因為不願受任何“八股文”風式的約束,想到哪兒就說到哪兒。喜怒哀樂,麻辣甜酸,都由它去。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成都傳統小吃係列] 牛肉焦餅

(2008-02-02 17:46:30) 下一個


[成都傳統小吃係列] 牛肉焦餅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以前,雞毛館子“三義圓”專營的“牛肉焦餅”,用麻界最高水平的四川漢源花椒、清香味濃的川西大蔥等多種調料合成的牛肉餡,用牛油起酥燙麵為皮,用大火猛煎細烤出來的“牛肉焦餅”,鮮香無比,口味上乘,老少皆宜,在成都那可是實實在在的獨一無二,曆來深得家人青睞。那別具一格的風味,一直被過世的父親美譽為“牛肉鮮花餅”。

 

 “鮮花”,意指其濃鬱鮮香的“花椒味”和新鮮淡雅的“蔥花味”。

 

   小時候,我們兄弟二人常被指派去“三義圓”買“牛肉鮮花餅”。店鋪位於離春熙路南端不遠的東大街路邊,實在是小得可憐。十多平方的店鋪,烤焦餅的爐灶隻好臨街依角而立,緊靠著爐旁的碩大案板就是店鋪的一堵牆。另一角放一張小桌子賣票,中間就僅剩下能容一人進出的過道了。堂內也是簡陋無比,就幾張破舊的方桌條凳。這景致與那煎烤得黃燦燦、外酥裏嫩、色香味具全的“牛肉鮮花餅”相比,反差是如此強烈,活脫就像是那穿襟襟、掛綹綹的叫花子,手腕上戴了一塊金光閃閃的勞力士。 

 

“牛肉鮮花餅”的絕活在於,餡裏要拌上適量的井水醪槽、郫縣豆瓣、永川豆豉、紅豆腐乳水等,這不僅除去出了牛肉的腥味,更是為這焦餅在品味上提升了多汁多味的奇特風格,令食客的口感是鮮爽、豐富、不同尋常。 

 

用父親當年的舉薦,“三義圓的牛肉鮮花餅”,你是“一次品味,終生難忘”。 

 

記得每次去到那裏,買到票後都要排隊等上好幾鍋才輪得到。這期間正好把在案板忙過不停的大師傅做煎餅的過程看得清清楚楚,看得津津有味。 

 

合好的燙麵揉成一長條後,扯成半個拳頭大小的團子。然後把這一個個小麵團壓扁捍圓後,在上麵摸上牛油,這叫起裏酥。放上牛肉餡像包包子一樣,旋轉著把口合攏後,再糾下口子上多出的麵。最後用兩手合攏輕輕的按成餅狀,生餅就大功告成。 

 

把生餅放到油已燒熟的碩大平底煎鍋上,吱吱作響。大師傅略為移動一下生餅,讓餅底油麵均勻,不會沾鍋後,立即蓄水加蓋。這高溫水氣,能在很短的時間裏蒸熟餅裏的牛肉餡,從而確保其鮮嫩。兩、三分鍾後,把餅翻個轉,蓄上熟油後,又如法炮製。 

 

煎餅聲是越來越脆,冒出的香氣就越來越濃,排隊人咽下的口水也就越來越多。 

 

真香!真饞人!掰開那還燙手的焦餅,花椒,香蔥和別的五味是撲鼻而來,深入肺腑。我們兄弟倆早就迫不及待,路邊上就開始哈著氣而大口的品吃起來。 

 

世遷境移,從我八十年代來到北美以後,居然就再也沒有吃過這心裏還老是惦記著“牛肉鮮花餅”了。 

 

數年前回國,就聽家人講“三義圓”早就在城市規劃時搬走了,我也就沒有刻意去找新店。等到這幾年想起來再去找時,卻怎麽也找不到了。直到去年夏天回成都休假時,老姐才打聽到原由。 

 

“三義圓”的後人某天把著家傳的名匾一摘,“三義圓”就此關張。因素諸多,反正人家是不願做了,也不想交給外人去做。這真是苦煞了眾多忠心耿耿的老吃客,更是實實在在的是砸了成都小吃名城的牌子。 

 

成都現在還是有好些做“牛肉焦餅”的餐館。老姐聽說科華北路上的一家台灣牛肉館做的煎餅很有特色,於是我們姐弟三人就專程前去,去找尋“牛肉鮮花餅”的影子。焦餅到是做得小巧精致,皮也酥脆,但牛肉餡的品味,實在是不敢恭維,比起“三義圓”,十萬八千裏外還得一年半載,根本就無法同言而語,感覺到其連牛肉去腥保鮮的章法是乎都還欠了一大杠火,“鮮花”就更是無從談起了。 

 

久違了,老字號“三義圓”的“牛肉鮮花餅”。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