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和博

改革宗神學博客。分享神學研究心得,結交誌同道合朋友。座右銘:仁教,心學,法治,德政。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詩篇》第1篇新譯與默想

(2010-06-19 08:45:14) 下一個


《詩篇》第
1篇新譯與默想(1)

聖約本譯文

1.何等蒙恩的人啊!

      不從惡人的計謀,

不站罪人的道路,

不坐褻慢人的座位!

2.他的喜愛唯獨在於耶和華的約法,

的約法晝夜思想。

3.他就像一顆樹,移植在溪水邊,

按時候結果子,葉子也不枯幹;

凡他所做的一切,都蒙上帝福佑。

4.惡人卻不是這樣,

他們好像糠秕,被風吹散。

5.因此,審判之時,惡人必站立不住,

罪人在義人的會中也必這樣無法立足。

6.因為耶和華知道義人的道路,

惡人的道路卻必自取滅亡。

默想

            1、第一篇是整個《詩篇》的簡介,核心是蒙恩的標記。在默想和禱告中,我們首先應當思考的就是我們是否是真正的蒙恩之人?我們是否具有真正蒙恩的標記?罪人最大的問題就是自欺欺人,也欺哄上帝。撒但最大的詭計就是蒙蔽人,使人不明白自己真正的處境。基督徒最大的安慰就是知道自己在耶穌基督裏是得蒙上帝的恩典的人。要得著這種安慰,我們就必須自覺地意識到自己的身份和地位。要自覺地意識到我們的身份和地位,就需要通過默想和禱告來省察我們自身。沒有經過深刻自省的人生是膚淺的一生,沒有經過反複自省的信仰也是盲目的信仰。因此,《詩篇》第一篇就是一麵鏡子,讓我們攬鏡自照,使我們認清我們到底是什麽樣的人:誰是我們人生最尊崇的權威?什麽是我們內心最熱切的渴慕?我們的一聲到底是充充實實、多結果子的一生,還是碌碌無為、虛無混沌的一生?到底我們的人生道路是什麽樣的道路?我們是在義人的會中,還是在惡人的行列?我們到底是自覺地出於上帝的眷顧之下,還是在自己作主,自取滅亡?對於這些問題的默想和回答,顯明我們人生的境界。

            2、“何等蒙恩的人啊!”大衛一開始就發出慨歎,用炸雷一般的聲音把我們人生的最重要的問題展現在我們的麵前。這個問題就是我們到底是不是得蒙上帝的恩典的人?原文希伯來文yrEv.(a;î  在英文欽定本中翻譯為blessed。這個詞的核心不是“幸福”,乃是指我們得到上帝的認可和接納。人生最重要的問題,首先不是我們自我感覺的問題,乃是我們在上帝的麵前的身份和地位。這就是新約聖經中所強調的“因信稱義”的問題。在人的一生中,我們對自我的認同和定位(self-identification)是非常重要的。在這種認同和地位中,最重要的是我們與上帝的關係。我們與上帝的關係決定了我們如何看待我們外在的處境,我們與胡上帝的關係也決定了我們自己的心境。不信上帝的膚淺之人總是抱怨自己外在的處境使自己不幸福,他們始終是外在環境的奴隸,不能認識人生的真諦,得享真正的自由和幸福;不信上帝的虛妄之人試圖通過個人的修養達到某種崇高的心境,擺脫外在處境的影響,成為真正自由且幸福的人。真正認識上帝的人深知,我們外在的環境並不能決定我們自己的命運,我們內在的心境也不是靠我們個人的修養就能達到圓融資在的境地。我們外在的環境是在上帝的掌管之下,我們的心境如何關鍵在於我們自身與上帝的關係如何。蒙恩就是得蒙上帝的恩惠慈愛,活在上帝慈愛的麵光之中。人生最重要的關係就是我們與上帝的關係,上帝的恩典使我們與上帝聯結,使我們與上帝和一,使我們與上帝有約,使我們永永遠遠成為屬上帝的人!因此,我們默想和禱告的第一個問題就是我們在上帝麵前到底是什麽樣的人?或者說,我們是真正蒙恩的人嗎?

接下來,在聖靈的默感下,詩人大衛為我們提供了蒙恩的標記,使我們可以明確地省察自己現在到底是否是已經蒙恩之人。 大衛先從從反麵的角度為我們提出了“三不”:    

      不從惡人的計謀,

不站罪人的道路,

不坐褻慢人的座位!

            3、“不從惡人的計謀”:此處的“從”在戲班來原文中是%l;h',直譯是“行走”的意思,引申的意思就是“聽從”。這節經文直接向我們提出的問題就是:你到底聽從誰?此處的“惡人”在希伯來文中為~y[iîv'ñr>,英文輕定本翻譯為ungodly。“惡人”就是不敬畏上帝的人,就是在心靈中和行為上否定上帝的人。另外,在原文中此處的“惡人”為負數形式,就是說,不管惡人有多少,不管有多少惡人堅持這樣的主義和主張,我們都不要跟隨聽從。“計謀”在原文中是hc'[e,意思是“建議”、“計劃”、“目的”、“主張”等。

            這節經文直接涉及到權威與標準的問題。在我們的生活中,不管在哪一個領域中,權威和標準都是非常重要的。我們的最高權威到底是那些不敬畏上帝的惡人呢?還是自有永有的耶和華上帝?我們衡量真善美的標準到底是“惡人的計謀”呢?還是“耶和華的約法” ?這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時時都要好麵對的抉擇,在人生的關鍵時候更是如此。使徒彼得和約翰麵對監禁和死亡的威脅,仍然擲地有聲地說:“聽從你們,不聽從上帝,這在上帝麵前合理不合理,你們自己酌量吧!”(徒419)。

            當然,不僅僅是在尖銳對峙的時候,我們需要聽從上帝的;即使在日常生活中也是如此,這就是重要的是智慧的問題。智慧就是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做出正確的抉擇的能力。中國人喜歡“計謀”,外國人也重視“智囊”機構。我們必須明白的是,人的計謀都是有限的,因為人本身就是有限的。唯獨上帝是智慧的源泉,而上帝所賜下的約法更是來自上帝的智慧,是我們人生的指南。我照著耶和華我上帝所吩咐的將律例典章教訓你們,使你們在所要進去得為業的地上遵 行。所以你們要謹守遵行;這就是你們在萬民眼前的智慧、聰明。他們聽見這一切律例,必說:‘這大國的人真是有智慧,有聰明!’”(申45-6)。所以,在接下來的經文中,詩人發自內心地歌詠:“唯獨喜愛耶和華的約法,對祂的約法晝夜思想”(詩12)。

            此處提及的“惡人的計謀”“罪人的道路”“褻慢人的座位”都與後麵提到的“耶和華的約法”形成對照。未蒙恩之人和蒙恩之人的截然不同,就體現在他們對待上帝的約法的態度上。未蒙恩之人聽從的是“惡人的計謀”,蒙恩之人聽從“耶和華的約法”:未蒙恩之人所站立的是“罪人的道路”,蒙恩之人遵行“耶和華的約法”所指名的“義人的道路”;未蒙恩之人喜歡與那些“褻慢之人”同坐,蒙恩之人卻喜歡獨自默想“耶和華的約法”

   4、“不站罪人的道路”:此處的“站”在原文中是dm'_[',意思就是“站立”、“停留”。這節經文直接向我們提出的問題就是:在人生道路的抉擇上,你的立場是什麽?此處的“罪人”在原文中是~yaiJ'x;â,是指“犯罪的人”。使徒約翰界定說:“凡犯罪的,就是違背上帝的約法;違背上帝的約法,就是犯罪”(約壹34)。此處出現“道路”的問題。在人生旅程中,非常重要的是道路的選擇。十字路口,何去何從?差之毫厘,失之千裏!人生道路,不可不慎!對於自以為已經信主的人而言,最重要的省察就是:信上帝,就當走上帝所指明的道路;而上帝所指明的道路就是上帝所啟示的律法。否則,我們就是自欺欺人!這是一個極其樸素的真理,可惜,古往今來,無數猶太人、無數基督徒都在口頭上號稱信靠上帝,甚至在心中也認為自己是信靠上帝的,但是他們卻不願意遵行上帝的律法。這是先知摩西對當初以色列人的勸誡:我今日所吩咐你的誡命不是你難行的,也不是離你遠的; 不是在天上,使你說:誰替我們上天取下來,使我們聽見可以遵行呢?也不是在海外,使你說:誰替我們過海取了來,使我們聽見可以遵行呢?這話卻離你甚近,就在你口中,在你心裏,使你可以遵行。看哪,我今日將生與福,死與禍,陳明在你麵前。吩咐你愛耶和華你的上帝,遵行他的道,謹守他的誡命、律例、典章,使你可以存活,人數增多,耶和華你上帝就必在你所要進去得為業的地上賜福與你。倘若你心裏偏離,不肯聽從,卻被勾引去敬拜事奉別神,我今日明明告訴你們,你們必要滅亡;在你過約但河、進去得為業的地上,你的日子必不長久。我今日呼天喚地向你作見證;我將生死禍福陳明在你麵前,所以你要揀選生命,使你和你的後裔都得存活;且愛耶和華你的上帝,聽從他的話,專靠他;因為他是你的生命,你的日子長久也在乎他。這樣,你就可以在耶和華向你列祖亞伯拉罕、以撒、雅各起誓應許所賜的 地上居住”(申3015-20)。曆世曆代先知都如此勸誡以色列人。以色列人之所以被擄巴比倫,就是因為沒有聽從先知這樣的勸誡,正如但以理在禱告中所反思的那樣:“主我們的上帝是憐憫饒恕人的,我們卻違背了他,也沒有聽從耶和華我們上帝的話,沒有遵行他藉仆人眾先知向我們所陳明的律法。 以色列眾人都犯了你的律法,偏行,不聽從你的話;因此,在你仆人摩西律法上所寫的咒詛和誓言都傾在我們身上,因我們得罪了上帝。 他使大災禍臨到我們,成就了警戒我們和審判我們官長的話;原來在普天之下未曾行過象在耶路撒冷所行的。 這一切災禍臨到我們身上是照摩西律法上所寫的,我們卻沒有求耶和華我們上帝的恩典,使我們回頭離開罪孽,明白你的真理”(但99-13)。此處指的我們注意的是,雖然以色列人不安上帝藉著摩西索啟示的律法去行,上帝仍然按照祂藉著摩西所啟示的律法來對待他們,隻是他們領受的不是律法中所寫的祝福,而是咒詛!因此,耶穌基督在著名的登山寶訓中強調:你們不要認為我來是要廢除律法書和眾先知書;我來不是要廢除,而是要完成。因此,我實在告訴你們,即使天地都廢去了,約法書的一點一劃也絕不會廢去,直到萬事成全。所以,無論何人廢除這些誡命中最小的一條,又這樣教導人,就天國而言,他必被稱為最小的;但是,無論何人遵行這些誡命,又這樣教訓人遵行,就天國而言,他必被稱為大的”(太517-19)。但問題在於,由多少基督徒真正明白基督的教訓,又真正按照基督的教訓去行呢?今日基督教會中有多少牧師真正遵行並教導上帝的誡命呢?當初以色列人忘記、踐踏上帝的律法,就受到了上帝可怕的審判。今日基督徒若是隻用宗教麵具來取代真正的敬虔,也必然是鹽喪失了鹽味,就被人踐踏在腳下(太513)。

            5“不坐褻慢人的座位”,此處的“褻慢人”(~yciªle÷)並不是指一般的好嘲笑的人,而是指“能言善辯的惡人”,尤其是指那些善於蠱惑人心的政治家(賽2814-15)。當然也指那些不敬畏上帝的哲學家、科學家、心理學家等等。不管他們如何能言善辯,自圓其說,我們都當知道他們不過是有限的罪人,我們既不可與他們同流合汙,更不可傾聽他們的意見。

           

            6、值得注意的是,在這“三不”之中,三個主動詞“從”(%l;h'),“站”(dm'_['),“坐”(bv'(y"),在時態上都是完成時,強調的是習慣性的持續不斷的動作。因此,在“三不”並不是一次性的行動,而是日常生活中的習慣性做法。亞裏士多德強調,思想決定行動,行動決定習慣,習慣決定品格,品格決定命運。蒙恩之心心靈得蒙上帝的光照,首先體現在對真理的認識上;對真理的認識必然影響到我們的情感,進而從我們的情感轉向我們的意誌,使我們付諸行動。行動上的堅持則養成美好的習慣,而美好的習慣則不斷地塑造我們的品格。我們的品格則從外部顯明我們是否是真正蒙恩的人。因此,蒙恩的標記首先體現在人的品格上。當然,品格不僅在於外在的行動,更在於內在的心靈的傾向。這就是第二節所強調的--他的喜愛唯獨在於耶和華的約法”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