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和博

改革宗神學博客。分享神學研究心得,結交誌同道合朋友。座右銘:仁教,心學,法治,德政。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改革宗神學論個人性敬虔與社會性敬虔

(2008-04-28 20:13:10) 下一個


改革宗神學論個人性敬虔與社會性敬虔
--選自王誌勇《基督教聖約世界觀神學原理傳習錄·默想篇》


迄今為止,華人教會所強調的主要是個人性的敬虔,對於“社會性的敬虔”(social piety )基本上沒有概念。這當然也與宗教模型有關。華人教會所傳遞的基督教多是“厭世性的基督教”(avertive Christianity ),而不是“建造性的基督教”(world-formative Christianity )。其實,深處說來,假如沒有社會性的敬虔,基督徒的境界就不如主張內聖外王的儒者;假如我們不去積極地對付社會性、製度性的罪惡,我們仍然是在逃避上帝賜給我們的社會責任。

改革宗神學是典型的建造性的基督教,特別是加爾文的天職觀,直接破除了中世紀以來在基督教中盛行的聖俗二分:“主吩咐我們每個人都當畢生致力於自己的天職。”“人生幸福的開端和根基都在於主所賜給的天職。若是有人不安於自己的天職,在克盡本分方麵就永遠找不到康莊大道。” [1] 因此,職業不分高低貴賤,隻要我們敬畏上帝,信靠基督,遵行誡命,愛主愛人,我們就是在榮耀上帝。

這也是宗教改革中所倡導的“人人皆祭司”的真義。這句話並不是說教會中不許有專門受過神學訓練的專職牧師,人人都可以憑感動上台講道;而是說,我們每個人在上帝呼召我們從事的天職性崗位上都發揮祭司的角色 — 首先我們自身在地位上通過因信稱義而分別為聖,其次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通過工克己身而分別為生。正如一位傳道人所言,我們的生活就是最好的講章,我們每個人都在自己的崗位上見證福音、榮耀上帝,在時間和心態上沒有“全職”與“兼職”之分,隻有在功用和職分上各不相同。傳道人在教會的講壇上和其他教會性的侍奉中作為上帝的仆人受到其他基督徒特別的敬重,而其他基督徒在自己各自的工作崗位上也當受到特別的敬重。正如使徒包羅所勸勉的那樣,基督徒 “唯用愛心說誠實話,凡事長進,連於元首基督,全身都靠他連略得合適,百節各按各職,按照各體的功用彼此相助,便叫身體漸漸增長,在愛中建立自己” (弗 4 : 15-16 )。基督徒不僅在教會中應當如此,在社會中也是應當如此。

不管是在教會中,還是在社會中,基督徒的敬虔的關鍵就是出於感恩的順服。當然順服的最終對象是三一上帝,順服的最終標準是上帝的法度,順福在最終動機是感恩之愛,順服的最終範式是基督的順服,順福的最重動力是聖靈的內住。在改革宗神學的天職觀中最起碼有以下五點值得我們深思: 1 )天職的核心不在於從事什麽樣的工作,而在於順服上帝;在上帝麵前人人平等,上帝所察看的不僅是我們外表的行為,更重要的是我們的心思意念; 2 )天職的目的是榮耀上帝,造福他人。因此,天職的概念並不意味著一個人不能改學別的行業,調整自己目前的工作;天職心態不變,工作崗位可變; 3 )天職的精神絕不是消極忍耐,而是積極進取。我們不否定忍耐的美德,但上帝給我們的呼召是去積極地發揮我們先知、祭司與君王的職分。我們生活在一個受到人的墮落和罪惡影響的社會中,群體性、行業性、製度性的罪惡不同程度地存在於各個領域中。作為上帝所膏立的先知,我們要積極分析社會的弊病;作為上帝所膏立的祭司,我們要以醫治與和好的積極心態來看待社會問題;作為上帝所膏立的君王,我們要當仁不讓,敢為天下先,勇於廢舊立新,繼往開來;4)天職的實質就是我們完成文化使命的具體承擔。沒有天職觀,文化使命就是大而空的沒有任何意義的概念。對於基督徒而言,文化使命的核心就是做上帝百般恩賜的好管家,就是在我們日常平凡的工作崗位上榮耀上帝;5 )天職的歸宿並不是這個世界,我們有更美好的家園,因此我們不貪圖任何既得的利益和好處,勇於舍己奉獻,義無反顧,用出世的心態做入世的功夫。

總之,從上帝的呼召來看,天職就是上帝賜予的基督徒在社會中的角色;從基督徒的本分來看,天職就是基督徒在社會中榮耀上帝的職分。改革宗神學對天職的腔調,使得基督徒從個人性的敬虔轉向社會性的敬虔,以前者為敬虔之內在的根基,以後者為敬虔之外在的彰顯。內在與外在並重,個人與社會並舉,基督教的敬虔觀就這樣通過天職觀而達於合乎聖經的理論上的圓融和實踐上的成熟。在這種敬虔觀中,我們再次聽到舊約先知和耶穌基督的呼聲:“主耶和華的靈在我身上,因為耶和華用膏膏我,叫我傳好信息給貧窮的人,差遣我醫好傷心的人,報告被擄的得釋放,被囚的出監牢”(賽611-2;路418-19)。
 
這種天職觀就是基督徒社會性的敬虔,不是在暗室中(不否定暗室祈禱的價值),不是在內室裏(不否定內在道路的意義),而是在市場上,在商場上,在政壇上,在大學裏,在上帝所創造、基督所救贖、聖靈所保守的整個世界、各個領域中操練真正的敬虔,用具體的美德和善行來見證耶穌基督恩惠的福音。這就是荷蘭改革宗神學家亞伯拉罕·凱波爾的確信:“基督對每一寸土地宣告:這是我的!”這就是當初改教領袖加爾文的宣告:世界就是我們的修道院。正是這種以個人性敬虔為根基的社會性敬虔,才使得基督徒真正發揮基督門徒在世界上光與鹽的作用。願華人教會的基督徒繼續操練個人性的敬虔,同時也在社會性的敬虔上不斷地彰顯那召我們出黑暗、入奇妙光明者的美德。



[1] 加爾文:《基督徒敬虔學》, 3 卷 10 章 6 節。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