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美國時代雜誌等評出《世界上最快樂的人》

(2009-06-07 18:06:38) 下一個
詠給‧明就仁波切:快樂來自清明的心

一個從小患有恐慌症的人,靠著禪修,不但走出恐慌幽穀,還被實驗證明為世界上最快樂的人,他就是詠給.明就仁波切,透過新書《世界上最快樂的人》,他要教大家打開快樂心門。

文/曹麗蕙

如果生命的本質是痛苦,那如何穿越痛苦,學會歡笑?

穿著紅色僧袍,一口尼泊爾英文,偶爾來一、二句「標準」中文「嚇嚇」大家的詠給.明就仁波切,在簽書會時,不時看他發揮幽默機智與讀者對答,讓現場充滿歡笑。如他在書中對執筆者艾瑞克.史旺森所言:「某種程度的輕鬆活潑,對佛法修持是很重要的!」

科學與佛法的對話

明就仁波切9歲時,一位智利籍的知名神經科學家蘭西斯寇.斐瑞拉前往尼泊爾,追隨他的父親祖古.烏金仁波切學習禪修。當時年紀尚幼的明就仁波切,即對大腦、神經係統、太陽係、黑洞等現代物理學、生物學與天文學展現高度興趣,而斐瑞拉也樂於指導這位小小仁波切,也就在當時,明就仁波切發現了佛法與現代科學並無多大差異,將兩者結合對照的念頭,於心中開始萌芽。

長大成人後,明就仁波切不改其誌,和許多科學家進行討論,他發現「量子力學」與「神經學」的原理和佛法相對應。「量子力學和佛法空性的概念近似,科學家深入觀察原子內部運作時,發現無論是能量、時間、空間都失去了意義,好像真空狀態般,一無所有;而約末2500年前,佛陀就發現原子無常的道理,古代印度沒有高科技的電腦、設備,佛陀卻能透過智慧發現真理。」不過,明就仁波切強調,若隻停留原子是一無所有的層次是很危險的,因為佛法又言:「真空妙有,空性是俱足一切的。」亦即,空性並非一無所有,而是一切的基礎,擁有無限的可能性。

禪修 克服恐慌的法門

另一方麵,明就仁波切從神經科學的角度分析禪修為何會改變人腦的運作。他表示,人類腦部的神經元會將自身的經驗連結觀念與情緒,而變成自己的慣性念頭、直接反應。「禪修」則是練習將新的神經元連結模式取代舊的連結模式,以改變腦部的運作方式,而這也是佛法「如何」能造成痛苦的內在習性斷除,及其背後為什麽有效的原因。

他以自身為例,年輕時他患有恐慌症,十三歲時他前往印度的智慧林進行三年的閉關課程,第一年時恐慌症開始發作,焦慮、身體緊繃、喉頭緊縮、眩暈等症狀都傾巢而出,非常痛苦。當時明就仁波切在第一年的尾聲時,捫心自問:「還有兩年,我要持續這種不快樂的狀態,還是要專注於師長教導的禪修上?」

後來他下定決心,連續三天他都待在自己的房間裡,利用恐慌症當作他禪修的助伴,「當時,恐慌症就像我的老師般」他道。結果,三天後恐慌症就消失了。他在書中表示:「禪修後,我開始認識到困擾我多年的念頭和情緒,其實是脆弱且剎那即逝,不像表相看起來那般真實,一旦我不再相信它們告訴我的事後,我開始看見心的本性。」

也由於他有這段成功超越自我,克服恐慌症的經歷,他特別明白人們被痛苦纒繞的心情。他指出,生活中的負麵情緒、煩惱都是由兩個錯誤產生的。「第一,你把它當作是你的老闆,隨之起舞,跟著負麵情緒告知你的訊息走,讓它控製你;第二,你把它當作你的敵人,急欲擺脫它,就會助長它的氣焰。最好的方法,是把它當作你的朋友。」

如何落實?首先就是學習禪修的第一步驟「修止」:隻是單純覺察自己的負麵情緒、念頭,純然地觀照自心,不要抵抗或擺脫,就是「看」著它,這就像是一種「不帶評論的覺知過程」,知道自己正在經歷什麽情緒,有什麽念頭,而不被它牽著鼻子走。之後再利用它來修習慈與悲,最後則是將它提升為修持空性的助緣。

快樂來自清明的心

此外,禪修能幫助大家建立「正念(mindfullness)」,明就仁波切表示「mindfulness」翻譯成「正念」其實並不恰當,它是意指「內心清楚的明白,全然的清明、了解與覺知,也就是『了了分明』的心,單純安住在心的清明本質中」。而快樂就是來自於「清明的心」。他坦言:「人的心就像是在空中搖曳的旗子,隨著情緒、困擾搖擺不定,而若清楚了解自己的心後,就不會受到情緒、煩惱左右,人心就自由了,而快樂自然來。」

那何謂「快樂」?他道:「是一種持續性的自在、喜悅,而這種感受是由內心所得,非依賴外在事物。」他並指出,如果你認為遠方是快樂的,那麽就表示自己這方是不快樂的,那你永遠都快樂不起來,因此關鍵是如何轉化自身的痛苦為快樂,才能真正到達快樂之境。當心自由了,即使麵對麻煩,你都會認為它可以增長自身的快樂、智慧,屆時無入而不自得,到處都是快樂的事。

快樂腦波指數 躍升700%

科學實驗已證明,快樂、慈悲、好奇和喜悅等正麵情緒,跟大腦左前額葉的活動相關,而憤怒、恐懼、嫉妒和仇恨等負麵情緒,則由大腦右前額葉的活動所造成。

明就仁波切與多位資深禪修者,曾於2002年參與美國威斯康辛州麥迪遜市的衛斯門實驗室中的一係列神經科學測驗。「當時,我變成了白老鼠,被放在形狀像棺材的核子共振儀器裡,他們固定住我的頭,放東西在嘴裡讓我咬住,還把機器鎖緊,我就像個僵屍一樣,完全不能動。」

「他們還在我耳朵放一個大聽筒,對我下指示:如現在做止禪修60秒;停止後,又叫我修慈悲,再停止;過了一會兒,又要求我修空性,這樣反覆進行不同的禪修法門,還同時播放一些可怕的聲音,如嬰兒哭聲、女人尖叫聲,每次持續約1-2小時,而最終的實驗結果就是…我發瘋了!」仁波切開玩笑地形容他接受測驗時的情形。

他表示,結果出爐後發現資深的禪修者在大腦左前額葉的活動讀數遠遠超過一般腦波讀數範圍。實驗室的工程師最初還以為是機械故障呢!而在該項實驗中,明就仁波切被測出有史以來最高的快樂腦波指數,而他大腦中樞與快樂相關的神經元活動,在禪定狀態中躍升了百分之七百,因而被美國《時代雜誌》與《國家地理雜誌》譽為是「世界上最快樂的人。」

雖然他謙虛道:「我不認為我是世上最快樂的人,我覺得我的導師比我快樂,隻是他沒接受測試而已」。不過,他強調,這些實驗證實了人的腦部是具可塑性的,而持續禪修,可以改變大腦神經係統的活動模式,是一個幫助自己找到清澈本心,進而找到快樂的一項法門。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