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葷食者或素食者易得的疾病歸類比較

(2010-04-08 01:51:53) 下一個

一、葷食者容易得的疾病

關節炎:免疫係統攻擊關節黏膜所造成的風濕性關節炎給患者帶來極大的痛苦。英國通過對兩萬五千人的飲食習慣的調查發現,相對素食者而言,葷食者患關節炎的風險翻一番。紅肉中的膠原質會激發免疫係統的“攻擊”行為。另外,肉中豐富的鐵元素容易積累在關節處,造成組織損傷。[1]

膽結石:膽結石的劇痛肯定讓某些人刻骨銘心,患病原因之一就是飽和脂肪攝入過多。研究發現,葷食者患膽結石的風險比素食者高出百分之十八。素食者攝入的不飽和脂肪較多,無形中提高了胰島素的敏感性,阻止了結石的產生。[1]

老年癡呆症:老年癡呆症和大腦中的β-澱粉樣蛋白的沉積有關。哥倫比亞大學的研究發現,出現輕度記憶問題的老人如果減少肉的食用量,多吃蔬菜水果和穀類食品,患癡呆症的幾率會減少百分之四十八。[1]

食物中毒:雖然多數食物中毒都與奶製品、貝類海鮮有關,但也不能忽視家禽肉和紅肉對葷食者的威脅。生肉是大腸杆菌、沙門氏菌棲息的“港灣”。英國食品標準局研究發現,百分之八十九的人不會正確地儲存肉類。它應該放在密封的容器內,擱置在冰箱最下層。另外,百分之六十三的人摸了生肉不洗手,使病菌四處傳播。[1]

糖尿病:早在八十年代,David Snowdon跟蹤分析27529人二十年的飲食和患病的聯係時,發現肉類食用會明顯增加男性糖尿病患者的死亡率[2]。2007年研究中國女人飲食習慣和死亡率的聯係是發現吃肉相對多的女人糖尿病患病率會上升[3]。美國研究42504位沒有糖尿病的男性,十二年後共有1321位患二型糖尿病,其中經常食用加工肉食的人患糖尿病的幾率大大增加[4]。美國科學家研究兩種飲食習慣,西方式的(高攝入紅肉、加工過的肉類等)和東方式的(高攝入蔬菜、水果和穀物等)。十二年跟蹤研究466508位男性,發現1321位患二型糖尿病。西方式的飲食患糖尿病的幾率顯著增高[5]。西方世界有很多公式來計算二型糖尿病患病幾率,比較準確的是德國尿病患病幾率數值。而在這個公式裏要考慮每天紅肉的攝入量[6]。對69554位女性更詳細的研究發現,增加紅肉、加工肉、bacon (熏肉)、熱狗的食用量會大大地增加患糖尿病的幾率[7]。食用一周各種肉類會比不食用肉類的人患糖尿病幾率增加29%,食用加工過肉類的人會增加患糖尿病幾率38%,17年來長期食用各種肉類的人會增加患糖尿病幾率74%[8]。相反,植物攝入量和糖尿病患病幾率成反比[9]。

高血脂:高血脂是導致心腦血管疾病的元凶,發病率高,我國約有9000萬人患有高血脂。高血脂非常危險,有人稱之為“無聲的殺手”。血脂症的患者極為普遍,它包括高膽固醇血症、高甘油三脂血症及複合性高脂血症,這是導致動脈粥樣硬化和冠心病的主要因素之一。常見的因膽固醇過多導致的病例有中風和冠狀動脈栓塞,這兩種病分別是由於腦部和心髒得不到足夠的血液供應所引致。治療高血脂就需控製膽固醇,控製膽固醇應從飲食開始!膽固醇來源於動物。植物沒有膽固醇。控製膽固醇,除了要減少吃一些含高膽固醇的食物,也應該多攝取一些有助於降低膽固醇的食物,例如日常可見的食物就包括水果、燕麥、杏仁、黑木耳等。一些水果含果膠對降低膽固醇有功效,例如蘋果就含有寶貴的果膠成分。果膠是一種可溶性纖維,能促進胃腸蠕動,並和膽固醇結合,幫助人體排出體外,達到降低膽固醇的目的。

高血壓:血液中膽固醇含量過高則難以分解,會逐漸附積在血管內壁上,天長日久,血管內徑會越縮越小,血液流通會越來越困難。這種情況稱為動脈硬化。由於血液流不暢,心髒被迫更努力地壓送血液,從而大大加重了心髒的負擔。其結果導致了高血壓,冠心病、中風和各種心腦血管疾病。醫學家都會告誡此類病人別吃富含膽固醇和的肉類、動物內髒、水產、蛋類。日本科學家14年研究發現,每天吃1個雞蛋的婦女死亡率增長22%。朝鮮戰爭期間,有200個美軍陣亡士兵的屍體曾被解剖檢驗,他們的平均年齡約為22歲。結果發現他們之中80%動脈已經硬化。在檢驗相同年齡組韓國士兵的屍體時,發現他們的血管並無硬化現象。韓國人基本上是素食的。高血壓患者在飲食方麵應有所選擇:控製主食及脂肪攝入量,減少烹調用鹽量,少吃肥肉及各種動物性油脂,控製動物腦子、魚子等高膽固醇食物。食用油盡量選用豆油、花生油、葵花子油等植物油。多吃一些蔬菜和水果,尤其是深色蔬菜。

心髒病:無可否認的在美國(世界上肉類消耗量最大的國家),每兩個人之中就有一個死於心髒血管疾病,而這些疾病在肉類消耗量甚低的國家卻是很少聽到。美國醫藥學會會刊在一九六一年曾經報導:“素食(素食食品)至少可以預防百分之九十到九十七的心髒病”。

腸癌及結腸癌:肉類食用量和腸癌的關係被全世界科學家廣泛深入地研究。各國人均肉類食用量與結腸癌發病率(>0.85)和死亡率(>0.70)相關性非常高。更進一步分析:腸癌的風險直接與紅肉和肉類加工品食用量相關。1997年匯總由世界癌症研究基金組織和美國癌症研究組織讚助的研究後,得出的結論:食用紅肉能增加患腸癌的機率,而食用肉類加工品可能增加患腸癌的危險[10]。據報道,世界衛生組織的共識會議結腸癌討論小組和食品和營養政策委員會飲食與癌症工作組得出類似的結論[11]。2006年的綜述匯總了所有關於肉類食用和腸癌風險的研究:食用紅肉增加患腸癌風險28%-35%,每日多消耗1.7盎司的紅肉,會增加癌症的危險性達15%。食用肉類加工品增加患腸癌風險20%-49%,每天每消耗1.7盎司加工肉,會增加大腸癌的危險性達21%[12]。

胃癌:從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到九十年代,胃癌一直是中國人最常見的癌症。世界衛生組織2005年統計結果胃癌在全世界癌症死亡率排名第二,約有100萬死亡人數/年。大量的研究探討了肉類食用量與胃癌的風險。2006和2007年的綜述分析得出結論:肉類加工品尤其是用鹽醃製的肉製品增加胃癌的風險,相反水果和蔬菜能防止胃癌[13, 14]。幽門螺旋杆菌是公認引發胃癌的高風險因子。流行病學研究發現,感染幽門螺旋杆菌的人,其胃癌發生的危險性增高至四倍。可是,幽門螺旋杆菌不是患胃癌的充分條件,但如果同時又食用鹽醃製的肉製品和鹽,胃癌發生率將大幅增高[14]。世界癌症基金組織推薦每天鹽的攝入量不超過6克(即2.4克的鈉)。

乳腺癌:2005年世界衛生組織報告全世界共有50.2萬例乳腺癌死亡/年。乳腺癌是全世界女性最高發的癌症。分析了1966年到1993年所有的研究:肉類食用量多的人群比少的人群患乳腺癌危險性增高。最近二十年以來,很多國家包括中國、日本、丹麥、巴西、歐洲等的人群研究進一步發現:紅肉和肉類加工品食用增加乳腺癌風險,而且比其他肉類風險更大[15]。大量食用肉類加工品、魚、黃油、動物脂肪會導致患乳腺癌的機率增加兩倍[16]。但水果、果汁、豆類會降低患乳腺癌的機率。

肺癌:世界衛生組織2005年統計肺癌是全世界癌症死亡率最高的一種癌症,約有130萬死亡人數/年。《中國癌症控製策略研究報告》顯示2000年肺癌在中國的死亡率超過腸癌而成為第一。烏拉圭、西班牙、中國、美國、歐洲多國、新西蘭、日本、加拿大等國的研究發現:肉類食用增加患肺癌的機率,其中經常食用紅肉增加風險20%-60%,食用肉類加工品增加肺癌風險達16%[17]。而且,經常呼吸到肉類或牲畜的人群如屠夫等患肺癌的風險增加;經常接觸到烹調肉類的油煙的人群如家庭婦女等患肺癌的風險明顯增加。

胰髒癌:胰髒癌死亡率極其高,隻有0.4%-4%診斷出胰髒癌的病人存活超過五年。長期食用紅肉增加患胰髒癌患病率高達70%,肉類加工品食用也會增加胰髒癌風險。奶類脂肪和肉類脂肪引起胰髒癌的危險性不同證明:脂肪和飽和脂肪導致胰髒癌風險的可能很小[18]。致病因素很有可能來源於肉類本身、烹調方式、及使用硝酸為主的肉類保存方法。

肝癌:2005年世界衛生組織報告全世界共有66.2萬例肝癌死亡/年,占據癌症死亡率第三。對中國而論,九十年代和2000年,肝癌死亡率排名第二。到目前為止,有一些研究發現:食用生魚或大量食用豬肉會增加肝癌的患病率[19, 20]。一個台灣的研究小組發現:N-乙酰基轉移酶(NAT)基因二型的人群食用紅肉會增加肝癌的患病率。其原因在於肉類中的致癌物芳香胺會被肝內N-乙酰基轉移酶激活或失活[21]。

食道癌:流行病研究證實肉類食用量和食道癌患病率成正相關。紅肉增加食道癌患病風險20%-60%。肉類加工品尤其醃製、油炸、熏製肉類是食道癌強烈誘因[22]。一個人如果從出生到10歲經常食用鹹魚,將來患鼻咽癌的可能性比不食用鹹魚的人高30-40倍。

膀胱癌:同樣,肉類包括紅肉和肉類加工品食用會增加膀胱癌的患病率,尤其是烤肉、熱狗、帶皮的雞肉、漢堡包[23]。相反,大量食用水果、黃色或桔黃色蔬菜、百合科蔬菜會降低膀胱癌的患病率。

不育症:香港生育力低下的男子的頭發水銀含量統計學意義上高於香港生育力正常的男子以及歐洲男子,頭發水銀含量高源於魚類高攝入。五年素食者頭發水銀含量極其低[24]。同樣,血液中水銀含量高也導致男女生育能力下降,而魚類高攝入提高了血液中水銀量[25]。經常食用肉類和奶類會負麵影響人類精子的質量,相反水果和蔬菜會保持和增加精子活力[26]。母親懷孕時多食牛肉會影響兒子性器官發育,使其生育能力下降[27]。

二、素食者容易得的疾病

不育症:約六分之一的不育夫婦可能與他們的素食習慣有關。倫敦大學國王學院的研究發現,素食者為了攝入充足的蛋白質,喜歡食用大量豆類產品,但是大豆所含的染料木黃酮成分會阻止精子向卵子遊動。

牙侵蝕:素食者喜歡吃的茄子、洋蔥、胡椒粉和小胡瓜含有腐蝕牙齒的酸性物質。鄧迪大學的牙醫發現,高溫烹調後,這些酸性物質會更加集中,對牙齒的危害更大。

來源於:
[1] 英國《每日郵報》
[2] Snowdon DA. 1988. Animal product consumption and mortality because of all causes combined, coronary heart disease, stroke, diabetes, and cancer in Seventh-day Adventists. Am. J. Clin. Nutr. 48: 739-48.
[3] Cai H, etc. 2007. A prospective study of dietary patterns and mortality in Chinese women. Epidemiology. 18: 393-401.
[4] Van Dam RM, etc. 2002. Dietary fat and meat intake in relation to risk of type 2 diabetes in men. Diabetes care, 25: 417-424.
[5] Van Dam RM, etc. 2002. Dietary patterns and risk for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in U.S. men. Ann Intern Med. 136: 201-209
[6] Schulze MB, etc. 2006. An accurate risk score based on anthropometric, dietary, and lifestyle factors to predict the development of type 2 diabetes. Diabetes Care, 30: 510-515.
[7] Fung TT, etc. 2004. Dietary patterns, meat intake, and the risk of type 2 diabetes in women. Arch Intern Med. 164: 2235-2240.
[8] Vang A, etc. 2008. Meats, processed meats, obesity, weight gain and occurrence of diabetes among adults: findings from Adventist health studies. Ann Nutr Metab. 52: 96-104.
[9] Ford ES, etc. 2001. Fruit and vegetable consumption and diabetes mellitus incidence among U.S. adults. Preventive Medicine 32: 33-39.
[10] Glade MJ: Food, nutrition, and the prevention of cancer: a global perspective. American Institute for Cancer Research/World Cancer Research Fund, American Institute for Cancer Research, 1997. Nutrition 1999, 15:523-526.
[11] Scheppach W, Bingham S, Boutron-Ruault MC, Gerhardsson de Verdier M, Moreno V, Nagengast FM, Reifen R, Riboli E, Seitz HK, Wahrendorf J: WHO consensus statement on the role of nutrition in colorectal cancer. Eur J Cancer Prev 1999, 8:57-62.
[12] Larsson SC, Wolk A: Meat consumption and risk of colorectal cancer: a meta-analysis of prospective studies. Int J Cancer 2006, 119:2657-2664.
[13] O'Hanlon LH: High meat consumption linked to gastric-cancer risk. Lancet Oncol 2006, 7:287.
[14] Tsugane S, Sasazuki S: Diet and the risk of gastric cancer: review of epidemiological evidence. Gastric Cancer 2007, 10:75-83.
[15] Taylor EF, Burley VJ, Greenwood DC, Cade JE: Meat consumption and risk of breast cancer in the UK Women's Cohort Study. Br J Cancer 2007, 96:1139-1146.
[16] Gonzalez CA: The European Prospective Investigation into Cancer and Nutrition (EPIC). Public Health Nutr 2006, 9:124-126.
[17] Cross AJ, Leitzmann MF, Gail MH, Hollenbeck AR, Schatzkin A, Sinha R: A prospective study of red and processed meat intake in relation to cancer risk. PLoS Med 2007, 4:e325.
[18] Hart AR, Kennedy H, Harvey I: Pancreatic cancer: a review of the evidence on causation. Clin Gastroenterol Hepatol 2008, 6:275-282.
[19] Wang SS, Jian PL, Pang HX: [An epidemiological study on the etiology of primary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in Guangzhou, Guangdong Province]. Zhonghua Liu Xing Bing Xue Za Zhi 1997, 18:33-36.
[20] Nanji AA, French SW: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Relationship to wine and pork consumption. Cancer 1985, 56:2711-2712.
[21] Huang YS, Chern HD, Wu JC, Chao Y, Huang YH, Chang FY, Lee SD: Polymorphism of the N-acetyltransferase 2 gene, red meat intake, and the susceptibility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Am J Gastroenterol 2003, 98:1417-1422.
[22] Taghavi N, Yazdi I: Type of food and risk of oral cancer. Arch Iran Med 2007, 10:227-232.
[23] Michaud DS, Holick CN, Giovannucci E, Stampfer MJ: Meat intake and bladder cancer risk in 2 prospective cohort studies. Am J Clin Nutr 2006, 84:1177-1183.
[24] Dickman MD, Leung CK, Leong MK: Hong Kong male subfertility links to mercury in human hair and fish.Sci Total Environ 1998, 214:165-174.
[25] Choy CM, Lam CW, Cheung LT, Briton-Jones CM, Cheung LP, Haines CJ: Infertility, blood mercury concentrations and dietary seafood consumption: a case-control study.BJOG 2002, 109(10):1121-1125.
[26] Mendiola J, Torres-Cantero AM, Moreno-Grau JM, Ten J, Roca M, Moreno-Grau S, Bernabeu R: Food intake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semen quality: a case-control study.Fertil Steril 2009, 91(3):812-818.
[27] Swan SH, Liu F, Overstreet JW, Brazil C, Skakkebaek NE: Semen quality of fertile US males in relation to their mothers' beef consumption during pregnancy. Hum Reprod 2007, 22(6):1497-1502.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