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網上無名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我是人渣

(2007-06-18 11:42:19) 下一個


每年的退修會,都是我的世外桃園。

一年的時間足夠長,令人身心疲憊,令人靈命瀕臨枯竭。

照常的主日崇拜,照常的教會服事,照常的讀經禱告,隻是照常而已。而從前饑渴慕義的心到哪兒去了?對人們的平和友愛到哪兒去了?在紛亂人世的安寧到哪兒去了?為什麽那些我最最寶貝的東西總是無可挽回地隨時間流逝,沐浴我的神的恩典卻高高地升上了雲端?

於是轉頭去抱怨。是牧師帶領得不好;是執事會紛爭太多;是會眾不熱心服務教會。。。

但是在退修會上,方牧師說:各人要去認自己的罪。

在教會中,當以牧師為頭,先審查自己的一切,檢討自己的過犯;然後是執事會;然後是會眾。

方牧師是我所接觸過的最優秀的講員之一,不僅因為他博學、真情,更因為他坦率,不避諱常常被避諱的話題。

他所指出的,可不就是教會問題的中心,也是個人問題的中心麽!

我細細琢磨他的呼籲,越想越覺得有道理。

哦?自己的過犯?憑什麽他不去思考他的過犯,我卻要思考我的過犯?我要是沒有過犯呢?與他的過犯相比,我的過犯簡直小到可以忽略不計嘛。

我們沒有一個人不是以自己為中心的。所以,當有任何問題出現的時候,我們的第一反應多半會是:TA又做錯了。這樣的思路,應用範圍非常之廣,可用於對孩子,對老公老婆,對父母公婆,對公司同事,對教會同工,對商店收銀員,對高速公路上前邊那部車子的司機,對孩子同學的父母,對刪我貼子的版主,對名博某某某那個SB。。。

當然了,我們都是聰明人,自然也知道,自己不是完全沒有錯誤的。但是,要麽我們的錯誤是由他人的錯誤導致的,要麽我們的錯誤是微不足道的。而TATA的錯誤,對我造成的卻是極大的傷害。

與之相比,自己的過犯算什麽。

那些從來沒有婚外戀過的,可以正義地指責跟不是自己老婆的女人上了床的男人;在教會做很多事情的,可以居高臨下地看不起那些從來不肯在教會洗一次碗擦一張桌子帶一次小孩的會眾;不追求功名利碌的會不懈於同成天為虛妄事務奔波忙碌的人為伍;沒有在弗州理工殺過人的懷著複雜(或鄙夷或痛恨或同情但絕對不會是友好)的心情稱呼趙同學為人渣。

這當然都是正常的,並且有個正常的說法,叫做人各有道。

感覺挺有道理的哈,其實不然――人的道大抵類似。隻跟自己老婆上過床的男人,心裏未見得就沒想過其她的女人;在教會做很多事情的人,為肩頭的責任埋怨過何止一次兩次;不求財不求名的人,真就是一無所求的麽?我們沒有動過殺人的念頭但是我們沒有生出過被棄絕的仇恨麽?

不要說什麽質的區別,捫心自問,那些內心裏自己的意念,究竟能夠達到如何的可鄙,隻有自己知道。它們所帶給自己的不快樂,也隻有自己最清楚。

過犯說到這裏,下麵談談檢討。

當我們被人提醒要檢討,或者被形勢逼著要檢討時,大概還是可以做個馬虎的檢討的。盡管對於有些人,走到眾多人麵前去說“我知道我錯了,我要檢討,我要改正”,感覺幾乎比登天還難,但它畢竟沒有登天那麽難。認錯總是嘴一張就說出來了,“我錯了”這三個字,本質上其實跟表演差不多,多做無妨,可以哄人開心,不過因為並不算太難做,所以實質內容也很可懷疑。

難的,是真真正正站出來在眾人麵前檢討。它難到沒有人能夠做得到的地步,不相信的人可以用實際行動來反駁我。

那些連自己都不願意去麵對的內心最肮髒齷齪的東西,別人永遠不會想到我有的東西,我會把它們一一講給別人聽麽?我不會的,你也不會的。不用說一五一十半點不落地講述,哪怕隻是片段,都沒有人做到過。比如我們沒有人聽到過某人在眾人麵前說,雖然你們都並不知道,但是我要承認,我在某年某月某日想要勾引某人來的;我嫉妒我最好的朋友因為她老公給她買了一套房子又一套房子但是我仍然跟我老公住在one-bedroom apartment裏;我說我原諒他了但是我其實永遠不會原諒這個人,他對我的傷害我會記一輩子,我現在做的隻是一個寬容的姿態;我不去洗教會的廁所,幹那個活又髒,又沒有人能看得到;我每次買菜都會順便吃些店裏的糖果;我愛所有的孩子,但是如果一個孩子對我自己的孩子發生威脅我會毫不猶豫地把他幹掉;黑磚窯的兒童是挺可憐的,所以我很慶幸我不在那裏我的家人也不在那裏,其它的我就不會多理了,畢竟是跟我無關的一件事情。。。

嫉妒、仇恨、貪婪、殘忍、狹隘、詭詐、汙穢、淫亂、自私、傲慢、冷漠。。。

這其中每一樣,我們都需要檢討。因為不可能真實地在人前檢討,就隻能希望能夠自己檢討,在上帝麵前,做真實的檢討,不為自己狡辯的檢討。

很難,很痛苦。卻是更新所必須的。

彼得,這位耶穌所深愛的門徒,卻在自己敬佩的老師遇難孤單的時候,選擇三次不認主。但是後來,他檢討了自己,並且在神麵前憂傷:“彼得想起耶穌所說的話:‘雞叫以先,你要三次不認我。’他就出去痛哭。”(馬太福音26:75 

這次痛哭徹底改變了他的生命。從此之後,彼得變得溫柔,順服,堅韌,並且創造了曆史上最早的教會,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成就。

對自己內心最深處的真實審視,是將自己的生命向著聖潔推進一大步。沒有它,多少外在表現出來了的努力,包括踴躍學習聖經和積極建設教會等等,恐怕都是枉然。

所以說,讀聖經的多少,在教會是否做事情,有沒有讀過神學院,熱不熱心傳福音,是否具備關懷和教導的恩賜,這些,都遠遠不是屬靈生命更新與堅固的根本。

認識到這一點,才有可能找到自身信仰與教會複興問題的症結所在。

我和大俠在回來的一路,從伯尼到家的路程五個小時,始終在談這件事情。我們談到自己各個方麵的不足,發現我們已經到了一個非常需要補充和裝備自己的時候,這不是個令人高興的發現,但卻是個很好的發現。

我們也都覺得,當時方牧師提到教會的複興,倡導從牧師的認罪開始,是個很撼人的倡導。我們的牧師正坐在台下,我們不知道他做何感想。總之他後來上台去呼應了方牧師的倡導,也有執事上台說了一些話,其它都無從推論。不過我們並不覺得,方牧師這段道,是講給牧師與執事聽的。他實在是非常誠懇地講給所有在座的基督徒聽的。

回到我開篇的問題。為什麽我靈命瀕臨枯竭?為什麽我不饑渴慕義?為什麽我沒有能力去愛?為什麽我的內心不能夠安寧?

不是別人的問題,是我自己的問題。如果每一個人都能夠如此內省的話,那麽一個教會,還有我們的信仰,完全沒有無法複興無法更新的道理。

在夏令會期間,方牧師統共講了四篇信息,都是好得不能再好的,我做了筆記,需要再細細整理,配合聖經細細研讀,其中大部分內容,還有它們給我們營員巨大的感染,是我不可能通過膚淺的理解與簡陋的文字表達得明白的。然而,再好的夏令會畢竟還是結束了,盡管我們希望它永遠不要結束,我們可以每一天都有福氣領受那麽好的信息。

於是我們紛紛離開優美舒適的營地,離開專心與聖靈溝通的這一塊地方,回家去麵對每天的惱人生活,一早起來開始忙碌,一直到晚上睡下,還是滿坑滿穀的雜亂無章。很快地,今天的感動就會煙消雲散。

一段愛情被打擊了,兩顆心都需要用很長很長的時間才能愈合,如果還能夠愈合的話;一個教會的人心散了,所有孤兒一樣的感受都需要很長很長的時間才能找到家園,如果還能夠找到的話;一個人對神的信任和愛慕丟了,淡漠的感情需要很長很長的時間才能再尋回昔日的熱忱,如果還能夠尋回的話。

這就好像一個完美的家庭,你如果要建造它,總需要成年累月的相互包容,而你如果要擊毀它,可能都不消一朝一夕。

希望我懂得這個道理的時間還不算太晚,希望我為人的驕傲還沒有走到最後一步,於是我便在神麵前誠實地謙卑地內省。

當我們來到上帝的麵前為自己的靈魂而憂傷,那麽我們就與神親近了。即使我們離開了靈修的美好之地,聖靈和它的感動也隨著我們過每一天的生活,與我們的心常常相伴。

 

連接:方未艾牧師所負責的活泉事工

 

[ 打印 ]
閱讀 ()評論 (8)
評論
spicypotato 回複 悄悄話 以我看,認罪和檢討倒是不必畫等號,有的時候改了之後再檢討可能更好些,免得檢討完了又不改,大家都沒麵子。

靠主得力,靠主喜樂,凡事感恩,凡事盼望,先求他的國和他的義,隨時多方禱告祈求,在他沒有難成的事。與姐妹共勉。:)
阿小名 回複 悄悄話 嗯,我們說的其實是同樣的意思,著重點不一樣而已。回家又查了一下我的筆記,有這樣幾句:基督的死是為我們信之前,也是為我們信之後,賜我們離罪的力量。

另外也記錄了這段很好的經文,在哥林多後書,第七章,保羅寫給哥林多教會的信:

如今我歡喜,不是因你們憂愁,是因你們從憂愁中生出懊悔來。你們依著神的意思憂愁,凡事就不至於因我們受虧損了。因為依著神的意思憂愁,就生出沒有後悔的懊悔來,以致得救。但世俗的憂愁,是叫人死。你看,你們依著神的意思憂愁,從此就生出何等的殷勤,自訴,自恨,恐懼,想念,熱心,責罰(或作自責),在這一切事上你們都表明自己是潔淨的。

這段經文裏頭的“叫人死”,就是指猶大後悔之後的自殺這樣的死亡。

怎麽覺得越搞越複雜?本意是想要通俗一點兒的呀。唉。。。
孤草 回複 悄悄話 認罪容易,悔改難, 這是我的個人體會。

彼得終歸是人,而人的信心總會受到魔鬼的挑戰。當耶穌告訴他,他會三次不認主的時候,他是非常堅定的認為自己不會那麽做的,但後來他還是出於懼怕而那樣做了,他會痛哭,如果是我,也會,但如果再次遇到同樣的情況,還是很難真正的‘悔改’。當然如果我們親眼見到耶穌死後複活,我們的信心就不一樣了,就容易改了。所以彼得後來即使真的建立了更強的信心,對你我來說,卻未必有這種機緣。

神說,沒有看到就信的有福了。我的理解是,這個福,裏麵有對我們的寬容的意思。人的脆弱,神是看在眼中的。我並不是說反思是錯的,而是僅僅依靠反思是不夠的,跟你這句話的意思一樣:

我們憑信心向著神憂傷,神為我們擔當我們所無能自己擔當的那一部分。

:)
阿小名 回複 悄悄話 草,你的觀點我不完全認同。舊約裏的認罪和悔改是指神的選民要轉離罪惡歸向神。新約中的認罪悔改則同信心有了更密切的聯係。彼得的罪源於他的小信,而他的痛哭,是建立了信心的重要標誌,這在之後的使徒行傳裏可以看得更加明顯。

因此信心同悔改是直接相關的,也是法利賽人一直沒有做到的。也因此,反思自己,其實也是反思自己的信仰,是人與神之間關於信望愛的對話錄。我們憑信心向著神憂傷,神為我們擔當我們所無能自己擔當的那一部分。

詩人大衛說:神所要的祭、就是憂傷的靈。神阿,憂傷痛悔的心,你必不輕看。(詩篇51:17)

這是我的個人觀點,歡迎批評,嗬嗬。
孤草 回複 悄悄話 無名你要是人渣,那人渣該叫什麽?
人的本性是很難改變的,就像我檢討自己的自私,其實下次還是自私,以後也還是自私,永遠都是自私,就像你說,人都是以自我為中心的,我雖然也希望自己愛別人多過愛自己,但遇到有利益權衡的時候我還是會倒向自己。

那個三次不認主的彼得,想起來自己的作為,羞愧痛哭,但如果耶穌再次遇難,他還是會一樣不認主。就是人的本性。

我們有些本性,不是靠自己檢討認錯痛哭流涕就能改變的,但神愛我們,他原諒我們,即使是三次不認主的彼得也能被原諒,神甚至派他的愛子用鮮血來洗清我們的罪惡,所以應該經常檢討,並借著神的愛來改變自己。靠著自己反思,我看是沒什麽用處的。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