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要大壩還是要生態平衡?永遠的矛盾,痛苦的選擇

(2005-04-11 20:35:21) 下一個


 文章來源: -輪子 於 2005-04-10 18:51:53    
 


 
 
 盡管我讚成任何大壩,因為我相信那些有專業精神的人會認真考慮大壩的負麵影響,誰不想取最大價值呢?

接觸過自然之友,跟他們一起討論過NGO的作用,領頭的就是梁思成和林薇因的兒子。他們做過很多好事,著名的有保護西藏藏藏羚羊。他們作為NGO組織對中國社會的意義是不可忽視的更不能否定。方舟子基本觀點我讚成,但是對於NGO的性質未能理解。

建設以滿足生存需要,還是保護環境(生態平衡與文物)一直是尖銳的矛盾,看歐美日本的環境,我們都恨中國環境遭受破壞,但是考慮的這種破壞的後果是養活(注意我用的是養活)十幾億人民,這種破壞則有雙重性。其實歐美和日本社會也是這麽走過來的,記得六十年代西方社會最嚴重的問題之一,就是公害(後來稱作環境保護問題)問題。如果不是,環境科學也不會發展成今天的重要學科。這樣的事實說明,中國好像繞不開類似的道路:先“破壞”環境,等有錢了再修複環境,在條件好的地方其實這種修複已經開始。盡管環境修複很困難,但是並非不可修複。這種發展優先的觀念是很受環保人士批判的,但是世界各國都不得不走這樣的道路,至少說明,人類智慧迄今為止找不到更好的辦法。有一種告誡語重心長:今天如果不用1塊錢保護環境,明天要用100塊錢來修複環境。似乎很中肯,但是我們不能不看到這樣的事實,如果今天不發展建設,連一塊錢都拿不出來,而如果開發,明天能有1000塊錢,結果拿出100塊錢來修複環境也不是問題。這個問題很象教育問題,經濟優先還是教育優先(如果不能並舉?),無論你心裏怎麽期望,事實是,必須經濟優先,否則永遠沒有大辦教育的能力。有人會問,難道就要今天的人們忍受惡劣的環境等待明天嗎?似乎是委屈了點,但是,如果想到,因此可以讓那些一家人蓋一條被子的家庭能走向溫飽,這種損害甚至是道德的。

環保是有錢也有閑人的話題,很崇高,也很花錢,如果環境的“損害”程度不危及人類生命,或者不是永遠不可以修複的(人類能做到任何事情),暫時的損害是發展的成本。我們需要環保人士,否則那些為了個別企業利益不惜破壞環境和生態的唯利是圖之人就沒有任何壓力,但是我們也要清楚,那些環保人士所處的立場。如果他們也是一家隻蓋一條被子的話,不會那麽起勁反對建大壩(他們好像反對建任何大壩),而決策者們不得不考慮那些溫飽不知的人群,盡力給他們提供公平一點的生存條件。讓反對的聲音總是存在,是民主社會的重要內容之一。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海姑娘 回複 悄悄話 上次看三峽大壩的景象很雄偉,我喜歡.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