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回頭看,中國選擇經濟優先的發展模式沒有大錯

(2004-12-20 01:04:46) 下一個
文章來源: 饒舌 於 2004-12-18 15:44:24 我的立場稍稍偏向二瞞,先對豆豆說抱歉,嗬嗬。一方麵我讚同紅豆說的教育很重要,但是我首先要明確的立場是,中國選擇經濟優先發展的發展模式現在看來沒有大的錯誤。 在改革之初,中國麵臨兩種選擇,政治優先還是經濟優先,教育肯定排不上優先的號。理由是,政治優先可以解放生產力,可以發展經濟,所以不得不考慮政治改革。其實中國的改革最先是政治改革,那就是解放思想,否定文化大革命。但是接下來是繼續政治改革,推進西方民主製度,還是放緩政治改革,保持社會穩定,集中精力優先發展經濟。也有人提出教育治國,提了100年,但是中國最重大得曆史事件幾乎跟教育治國沒有什麽直接的關係。或者說任何重大的經濟和社會(當然包括教育)問題,事實上都是政治問題。比如恢複高考製度,這是教育問題,更是政治問題。相關的政治問題不解決(比如必須否定文化大革命,因為廢除高考製度是文革的成果),教育問題也不可能解決。所以中國改革開放的最大議題從來隻能歸結為政治和經濟,教育排不上號。 政治優先和經濟優先倒是爭論地一塌糊塗,結果,鄧小平選擇了經濟優先。當年,我屬於強烈地向往政治民主的那撥人,六四之前正好遭遇了那些後來被稱作“動亂精英”的西方民主鼓吹者和推進者,我至今認為他們是很優秀的人物,而且慶幸自己有機會受到切近的影響。六三那天夜裏我更是解放軍打到哪裏,跟到哪裏的“歹徒”。但是若幹年以後,尤其是到了美國以後,從課堂上感受太多的美國教授對中國經濟發展的讚歎,以及西方媒體聽聞中國威脅論的時候;當我接受到從國內傳來的中國普通人生活改善的信息之後,我覺得,鄧小平當初的選擇是沒有大錯的。當然,我們可以問,如果鄧小平選擇經濟發展和民主政治同時推進不是更好嗎?但是,這是一種脫離實際的理想。 鄧小平那批政治家,基本沒有西方民主政治的理念,所以鄧小平會說出,我們的政治製度好,很有效率,一項措施無需經過國會好事多磨,說幹就幹了(甚至開槍也說開就開了)。但是讓鄧小平那批人自動退出政治舞台是不可能的,而且對當時中國未必合適。結果中國人民一半被迫一半自願地選擇了依靠鄧小平的權威力量統領中國政治。有幸的事,鄧小平碰巧是腦子好使得政治家,一方麵他做出了六四這樣的敗筆,一方麵九二年之後他知道繼續推進改革對他本人和中國的意義。今天回過頭看,鄧小平的經濟優先戰略第一次讓中華民族自鴉片戰爭以後真正找回自信,同時也沒有讓政治狀況惡化。平心而論,中國的政治持續地在向西方民主政治靠攏。這次的江胡平穩交接也是中國政治史無前例的事情。這些都證明,中國選擇經濟優先的好處還是明顯的。 當然,有人堅持如果鄧小平選擇政治民主和經濟發展同時推進,中國可能更加如何如何,曆史不能重複,無法驗證,那隻是一個可能。我們隻能從存在的去看它的意義,不能設想一個從來不存在的曆史過程。 教育很重要,但是沒有經濟發展,根本談不上教育。道理很容易清楚。從一個家庭內部看,我曾經到農村作過調查。那些平窮的家庭多半不得不讓孩子輟學,問他們不知道教育的重要嗎?父母說,怎能不知道呢,不讀書將來還跟我們一樣受窮,可是家裏供不起就是供不起。(雖然初中以下義務教育,雜費還供不起)。而走訪富裕人家,問他最大願望是什麽,幾乎異口同聲地就是孩子要上大學,那些最富有的家庭甚至把孩子弄到離家很遠的縣城上小學,初中。這就是經濟對於教育的優先。在說到海外接受教育的,二十年以前,誰能想象自費到海外受教育呢,今天自費上學卻是普遍的事情。沒有錢就沒有教育,這是硬道理。 說政府不重視教育,不夠公平。其實六四以後,中共和它支配下的國家機器和政府機構沒有做過什麽大的壞事(法-輪-功事件還可以探討),錯事,想有作為的政治家和官員真的很努力的在想事情和做事情。中國教育的問題有受政治製度和其他製度或者文化的製約。一個是中國政府還控製著教育機構,其實西方絕大多數教育是依靠社會力量興辦的。這跟他們早早就有富有階級(社會辦教育,根本的就是捐款啊。哈佛每個教學樓,圖書館差不多都是私人捐款讚助的)。所以教育不單單是政府的事情。但是中國社會傳統上辦教育的能力很低,加上四九年以後政府對教育機構的控製和對教育的包攬,中國社會對教育的貢獻能力很弱。第一代大款還不知道慈善事業,即使知道也還沒有養成那種作派。倒是第二代大款,自己掙錢不辛苦,自小就聽慣慈善,自願者服務,捐款等等事情會拿出錢來資助教育。 結論是經濟發展了,教育可能跟上。優先發展教育,或者把本來要投資經濟的先用於教育了,教育反而發展不了。比如一個村裏辦小學,他得到一筆錢,他得先辦個工廠,這個工廠年年掙錢,小學才可以繼續存在。如果他把那筆錢先蓋了學校,一開學學校就要關閉了,因為再沒有錢負教師工資,購買各種設施。如果他得到雙倍得錢,一個辦工廠,一個建學校,當然很好。但是現實裏總是資源不如期望的那麽多。這些都是常識,再寫有人又要說我再講廢話了。 相同的話題還有治理環境和發展經濟。世界各國曆史都差不多,先破壞環境掙錢,掙了錢之後再回過頭來治理環境。美國稍好一點是因為人口少。英國自工業革命之後就一直是霧都,跟現在上海可能差不多吧。日本也一樣,現在有錢了,治理環境。中國狠狠破壞了一把環境,是為了經濟優先,現在有錢了再回過頭治理環境。我們可以很輕鬆地說,早幹嘛去啦,當初花10塊錢可以做的事,當初為什麽不做,現在得花100塊錢還未必能根治。問題是,當初那10塊錢用來投資,生出了現在的1萬塊錢,如果不投資,現在還是那10塊錢。 其實每個國家的發展道路都差不多,誰也不比誰笨。隻是機會和條件很不一樣了。整個歐洲相對美國都落後了,美國這樣人口少,土地大,移民眾多(有一個理論叫移民優秀理論)的國家也是世界上絕無僅有的。美國人可能不會認為是教育拯救了美國吧?其實是強大的資本主義經濟力量和在其基礎上的政治,法律和其他製度建樹了美國,教育隻是其中的一個內容。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