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有一些類型的寫作有可能讓寫作者變得道貌岸然

(2004-10-29 01:48:48) 下一個
文章來源: 饒舌 於 2004-10-16 14:07:52 在這裏混了好久,之前一直極盡能事地灌水,不亦樂乎,從來沒有想過認真寫作。直到不久前被突如其來的衝動攪和開始“認真”的寫東西。有朋友問我為什麽從前不寫呢,我倒是愣了一下。簡單的回答是:“想法或者話題永遠有,隻是衝動不是任何時候都有。此外,還有很多複雜的原因,根本的一個是,這樣的寫作有一些危險性。要理解這一點,需要了解社會中什麽人在寫作,他們寫作的內容和特點是什麽樣的。 人類社會思想的貯存的形式經曆了以下的重要變化:傳說,神話而後文學和藝術,哲學,曆史文獻,曆史學;到今天最重要的思想貯存在社會科學裏麵。寫作的人大概也有這三種劃分:文人(含文學家),學者,社會科學家。今天社會這些人依然是寫作的主體(自然科學家的思想曲折地反映在上述三者的寫作中,所以不專門討論)。今非昔比的是,今天統治社會思想的是社會科學家,不是文人和學者。 中國社會,八十年代以前統治社會思想的是文人,今天的社會已經不能容忍文人統治社會思潮了,那樣會壞事。文化大革命可以說是文人壞事的最典型的案例-------中國在應該出現社會科學家統治社會思潮的時候,社會科學家群體卻沒有誕生。但是八十年代之後,社會思潮裏的最強音是由社會科學家發出的。 1。社會科學家的寫作 社會科學所以稱作科學,是因為借用了自然科學實證的方法。社會科學家主要的時間用在研究模型,調查研究,搜集數據。通常花去全部作品的90%的時間,真正寫作可能半個月到一個月,但是一個課題要少則一年多則五年。他們的作品的特點是冷靜客觀,所有的論點都要有證據來支持,這個證據是從社會現實裏產生的,而且很多是定量的數據。所以社會科學的結論給人的感覺是客觀,冷靜,分析性的,結論通常帶有討論,他不強迫你接受它們。比如關於家庭婚姻的問題,他們會在全國數十上百城市搜集成千上萬家庭的調查數據,據此,社會學家指出家庭結構趨於小型化,離婚率開始上升;法學家發現婚前公證必須進入婚姻法;政治學家指出家庭裏存在權力關係,一些家庭成員可以支配另一些家庭成員;經濟學家則發展出了一個家庭經濟學的理論。 2。學者的寫作 與此同時,一些不能算作社會科學家的,富有知識和思想的學者比如哲學家,曆史學家(在西方曆史學家的一部分已經社會科學家化了),各類以思辨的形式而不是以實證的方式搜集資料而寫作的人,他們也處理曆史和社會問題,他們的話題跟社會科學家很象,但是方法很不一樣,因為隻有思辨沒有實證,但是他們也講邏輯,而邏輯讓文章顯得比較有力量。比如同樣談家庭婚姻問題,他們可能從概念出發,可能從已有的著述出發,順著概念本身的邏輯關係推演,而不太關心社會事實。其中一些巨匠可以前看三千年後看一百年(其實更多時候是,三年之後什麽樣都沒人能說準。)因為這些人閱讀廣泛,思考也深入,所以很多學者會給人很多的啟迪。需要指出的是,很多學者式的寫作是社會科學家作的,比如錢鍾書是學者不是社會科學家,費孝通則是社會科學家,但是他上了年紀之後已經不能做社會科學的寫作,隻能寫學者式的文章。 3。文人的寫作 文人是一個複雜的混合體,通俗社會科學讀物作者,專門寫雜文散論的作者,小說家,或者從事文藝職業的忽然心血來潮寫起東西來了,都可以看作文人。文人寫作的特點是他們不處理概念,不強調邏輯,多半在那裏發感慨,想到什麽寫什麽。文人裏有一些人有學者的特點,比如王小波,他本身有科學背景加上太太是社會學家,寫作的時候會有很多社會科學的影響在裏麵。另一類是十足的文人比如餘秋雨,永遠隻是文人,其中很多是在製造垃圾。各種寫作是互相影響的,比如關於家庭婚姻的話題,一些通俗家庭學家,把睿智的經濟學家,法學家,政治學家,社會學家,的觀點編入各種小冊子,到處傳播,(當然對影響大眾也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各類家庭婚姻,交友雜誌再把通俗社會學家的觀點視作金科玉律 。小說家也在這些流行觀點指導下,用自己身邊的故事把自己理解的走了樣的觀點形象化,當然也做了自己的貢獻,從觀察而來的事實補充了社會調查的發現。藝術家開始改編小說家的著作。這基本上可以看到社會科學家如何在最根本的層麵影響了文人。 4。簡單的比較 占統治地位的社會思想有兩個來源:社會科學家的寫作和學者的寫作,今天社會,最重要的思想來自社會科學家。社會科學家的寫作,作者本人隱藏在觀點的背後,所以結論比較客觀而且有最多的實證材料支持。學者的寫作,作者本人大多數時候是隱藏的,但是因為他們的證據不是實證的,結論已經開始有了武斷的特點。社會科學家和學者的寫作都是指向一般事實的,而不是個人感覺和印象的。文人寫作,作者直接站在前台鼓吹自己的觀點,而且很多內容是具體的人和事,所以文人寫作是最武斷的,也缺乏一般性。 5。BBS上的寫作,我的寫作 現在可以來看BBS上寫作有什麽問題了。首先不可能在這裏寫社會科學論文,寫了也沒有人要看。這樣充其量你的寫作隻能在學者式的和文人式的之間選擇。我傾盡全力也隻能讓自己的寫作介於這兩種寫作之間。那麽這樣寫出的言論性文章以下危險: 1)武斷。我把來自社會科學研究積累的結論或者觀點呈現出來了,卻把所有的證據和數據撇掉了,所以論點就顯得很武斷。我們要看一道題演算結果是不是能被接受,經常要看它的演算過程,現在過程不見了。可能有的觀點很吸引人,但是我們接受的時候總是不會痛快。有同感卻不知合適不合適。更不要說作者要粉碎自己原來的觀點了,證據在哪? 2)說教。武斷地呈現觀點本來就是說教的意思,說教就是不待你自己思考,把觀點給你,甚至剝奪你思考的權力,這是所有言論性文章給人的感覺。作者觀點跟你一致的時候對你沒害處,但是他要顛覆你的觀點的時候,你會覺得他很讓人煩。 3)掩飾。任何文字都扭曲思想,因為文字隻是對思想的模擬。這很象用電腦作動畫,再活靈活現也跟實物不一樣,不一樣就是扭曲。人的觀點不是在極端之間跳蕩的,而是一個連續譜,但是要呈現自己的觀點的時候隻能選擇一個鮮明的觀點。比如對於第三者插足,其實同一個人會有很多矛盾的觀點,但是你為了自己的話題必須截斷連續譜,把觀點推向極端甚至偏激,這一過程是寫作的需要,也是扭曲,甚至是掩飾。 結果我們看到自己最不願意看到的結果:因為大眾化的寫作有兩個基調-------歌頌或者抨擊,我們歌頌人性光輝的時候,似乎自己是那麽做的,我們抨擊人性弱點的時候,似乎自己早就意識到了,克服了,結果無論歌頌和攻擊,都日益在抬高自己的形象。所謂變得道貌岸然起來了。但事實不是這樣的,我們歌頌的是理想狀態,自己未必能達到,我們攻擊的可能正好是自己費了半天勁也克服不了的。 我不知道自己寫作的衝動還會延續多久,已經越來越淡了,但是還會延續一段時間吧。我想中途寫這個話題,讓閱讀我的帖子的大家知道這種寫作可能讓作者變得道貌岸然,是很有必要的,否則我自己不能承受如此寫作帶來的壓力。
[ 打印 ]
閱讀 ()評論 (4)
評論
網上無名 回複 悄悄話 喜歡這篇東西,寫出了很多我想過但沒想清楚,或者想清楚了卻寫不清楚,更有自己永遠想不清楚的事情。

不過有一點小小的對於寫作衝動的異議。壓力在一定程度上來自於自省,但也來自於自省得不夠。

曾經很長時間,關起門來寫,寫了不給別人看,自己也不再看,但都留在那裏。還有隻字不寫的年月,隻字不寫也是帶有衝動的。

有些是與生俱來的東西,你要是有辦法回避,那才真是一種“道貌岸然”的寫作了。

知道你這是個舊貼了,才看見。不知道你能不能看見我這個回貼,不過還是回了先,不然回頭就忘了我想說什麽來的。:)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