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官軍為何不如民團

(2005-11-13 10:08:12) 下一個
BY:十年砍柴

《水滸》中梁山諸人造反後,官府派軍隊一再進剿,而且一次比一次規模大,統帥的軍官級別越來越高,可結果一樣,都落敗而去。
  
如果說晁蓋剛剛劫 了生辰岡,上了梁山後,濟州府尹派團練使黃安帶領千人——出動的僅僅是當地武警,第一次攻打梁山,翦羽而歸,是因為視梁山等人為普通打家劫舍的草寇,犯了 輕敵的兵家大忌。後來朝廷逐步重視梁山的危害,進剿的力度加大,會巫術的高廉落敗後,高太尉大興三路兵,從大宋王朝的轄區內調撥精兵良將,並讓名將之後呼 延灼拜下連環陣,照樣敗北;最後高太尉親任兵馬大元帥,征調河南河北、上黨太原、京北弘農、穎州汝南、中山安平、江夏零陵、雲中雁門、隴西漢陽、琅琊彭 城、清河天水等十路節度使各率一萬兵,會剿梁山泊,此時已是集大宋政府各地部隊之精銳,大舉進剿,可結局仍然慘敗,“齊聲喚,前頭捉了高太尉。”“不周山 下紅旗亂。”梁山好漢們取得了一次又一次反圍剿的偉大勝利。

  
與官軍的無能相反,真正讓梁山泊焦頭爛額的竟然是民團,——套用中學曆史課本的說法,給起義軍添大麻煩的是當地地主武裝。

  
和梁山毗鄰、一個小小的祝家莊,就使宋公明三次興兵,前兩次不但沒有搞定,還讓許多大將被人俘虜,最後離間了祝、李、扈三家,使用了連環計,讓反水的登州府軍分區司令員孫立假裝前來幫助祝家,才最後攻陷了祝家莊。

  
攻打曾頭市時,曾氏五兄弟加上一個家庭教師史文恭就讓梁山好漢們紛紛落敗,連梁山首義的領導人、梁山群雄名義上的最高領袖晁天王也中箭身亡。

  
和官府那幫吃幹飯的混蛋們比較,這些自籌錢糧、自練兵馬的民團戰鬥力太強了。原因何在?

   
原因之一是攻守之勢異也。打祝家莊、打曾頭市,梁山泊部隊是攻,民團是守,強龍對地頭蛇當然花的力氣要更大。而官軍進攻梁山泊則是攻,此時的梁山部隊是 守。但這不是主要原因,三山的義軍合兵打青州,也是主動出擊,照樣取得了勝利。我認為民團比官軍戰鬥力強最重要的原因是不同的管理體製和激勵機製。

  
有宋一代,國富而兵弱是出名的,不但在大遼和後來的大金麵前屢戰屢敗,連地處西北一隅的西夏都敢侵掠大宋疆域。中國曆朝曆代,恐怕沒有比大宋朝更窩囊的了。

   
錢穆先生在《中國曆代政製得失》中說過,宋代是因養兵而亡國的。養兵本是為了護國,最後走向了其反麵,這恐怕是太祖皇帝沒有想到的。一個殿前檢點(羽林 軍頭目)趙匡胤發動兵變,就能黃炮加身,好比非洲一些小國,一個少校銜的總統府警衛隊長,就敢趕下總統自己做。趙匡胤深知武將坐大之禍,杯酒釋了兵權,在 文官地位持續提高的同時,武將地位較低。宋代軍隊分禁軍、廂軍兩類,基本上都是募兵即職業兵,從少小當兵到六十歲退伍,這樣的兵還有什麽戰鬥力?另外一種 兵就是配軍,像武鬆、宋江、楊誌這樣犯了罪的人,刺了字進軍隊服役。這樣的兵鬧不好像牧野之戰的紂王部隊一樣,給你來個反戈一擊。廂軍就是些雜七雜八的地 方部隊,他們並不歸軍事首領統帥,而是由當地的文官如知府管理,——而文官是流官,常常調換的。平時不修戰備,純幹些地方的建設項目,如蘇東坡知杭州時, 浚西湖修蘇堤的主力是當地的廂兵,有些地方部隊還經商,如《水滸》中的張團練(地方軍分區司令員)就是“快活林”的後台老板。這樣的部隊,隻有到了戰時, 才臨時征調稍加訓練就上前線,能有什麽戰鬥力?而且這些臨時征調的地方部隊,其統帥並非平時朝夕相處的將領,也是臨時選拔的。如《水滸》五十四回,高太尉 集合了一些兵馬準備去剿梁山,臨時找了呼延灼做兵馬指揮使,“(呼延灼)火急收拾了頭盔衣甲、鞍馬器械,帶領三十人從人一同使命,離了汝寧州,星夜赴 京。”呼延到了東京後,又臨時找了韓、彭二人做先鋒。這樣將不知兵、兵不知將,如何能打仗?呼延帶去打梁山的數萬部隊,恐怕隻有從汝寧帶過去的那個三十人 的警衛排真心聽他的話。

  
禁軍是從各地選拔,拱衛京師的,戰鬥力稍稍強一些,但開國日久,這些模範部隊的戰鬥力也下降了。——就如唐代的神策 軍、滿清的上三旗一樣,最後徒有其名。因為禁軍在皇帝身邊,他更不敢長期讓能幹的軍事將領統帥,大多交給高俅這樣隻會哄皇帝開心的弄臣管理。對付梁山這樣 的造反者,也隻能多用各州廂兵,不敢輕易勞動禁軍,因為如果京師空虛,北麵大遼南下如何辦?

  
中國從秦始皇郡縣天下後,真正的封建已經消亡。封 建社會才是家中有家,國這個大家中有無數小家。國王對各地割據的貴族內部事務並不多加幹涉,碰到外敵就像周幽王碰見狄戎入侵一樣,用烽火召集各地諸侯來勤 王。各地諸侯自己養兵,自己保衛自己,自然積極性很高,部隊也有戰鬥力。但這樣做最大的害處就是諸侯用兵自重,不把老大放在眼裏,像楚子那樣,“吾有弊 甲,欲觀中原之政。”後代的皇權社會,皇帝老兒最大的擔憂是武將擁兵自重,因此處心積慮地削弱軍事將領對部隊的影響。——宋代和明代這方麵做得最徹底, 宋、明皇帝恨不得天下幾百萬兵卒隻聽皇帝一個人的,而不受製於任何一個將軍,——管他是嶽飛、還是戚繼光或者袁宗煥。三人的悲劇也是源於此。既希望平時將 兵分離,又希望打仗時將兵一體,英勇善戰。這怎麽可能呢?隻有現代民主社會,真正做到軍隊國家化,文人統軍、武人治軍既能避免軍人幹政,又能保證常備軍的 戰鬥力。所以在皇帝用文官不斷幹預軍事,不斷折騰武將時,軍隊人數再龐大,如宋代一百多萬,明代決不少於這個數字,在胡人和流寇的攻擊下,一潰千裏。就如 那些去打梁山的官軍一樣,兵不知道為何而戰,為誰而戰,眼裏也沒有軍事統帥,臨時抽調的將領也心裏不平,受製於高俅那樣的人,打不好還要當替罪羊,誰願意 死心塌地地打仗?

  
和官軍正好相反,民團有具體的戰鬥目的。——就是保護自己的莊園,保護自己的家。無論是祝家莊還是曾頭市,他們厲兵秣馬、修 建濠壘的目的明確,抵抗那些動不動就來“借糧”,實則是燒殺搶掠的梁山人。這些人世代聚族而居,同枝共氣,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練兵的目的明確,練兵的方 法、防禦的模式也很有針對性。他們不象官軍那樣,中間有無數的層級,決策者和戰鬥人員之間隔膜重重,信息不暢。這些民團的將兵之間,或親戚、或世交、或師 生,因此這樣的民團,最小的成本能產生最大的效益。

  
盡管秦漢以後,割據減弱。但各地的莊園主,還是喜歡訓練民團,為什麽呢?因為他們對官軍, 即自己納稅養起來的政府軍極度不信任。在封建和民主社會之間,皇權社會實質上是個最糟糕的政體。封建社會是責任分解,用許倬雲先生的話來說,就是總公司給 各分公司極大的自主權,你自己練兵保護自己,隻要別造董事長的反就行了。而現在民主社會,所有的股民買了股票,給你交了稅,別的事情就不用再管了,自然政 府有義務來保證社會穩定、保護國家不受侵犯。可是皇權社會裏,老百姓已經支付了用於防衛的費用,即皇糧國稅,官軍並不能履行相應的義務,大的戰端一開,各 地的老百姓還得自己保護自己。你讓官軍打仗,他們會像明末那樣,一次次為遼東戰事臨時加稅,就好比你交稅已經包括義務教育支出,可修學校還讓你臨時集資一 樣不合理。老百姓明明知道這種雙重支付不合理,但為了自己的安寧,還是選擇自己掏錢保衛自己,如祝家莊、曾頭市,他們這樣花錢至少能看到錢化在哪裏,看到 花錢所起的直接效果。

  
其實,在中國由於皇權社會管理之混亂,效率之底下,官軍的戰鬥力很多時候都不如“家軍”——即民團。李闖能一鼓作氣攻進 北京,南退後卻處處陷入地主武裝的進攻,最後在九宮山喪於民團之手。滿清鐵騎由吳三桂迎入關內,打敗李闖,可打了江南,柔弱之江南遺民處處毀家抗爭。到了 鹹同之世,八旗、綠營等政府軍一塌糊塗,翦除洪楊、廓清東南的依然是曾、左、李等人的民團。

  
麵對官軍不如民團的曆史怪圈,不僅要問:花費無數公帑,養兵幹什麽?
[ 打印 ]
閱讀 ()評論 (9)
評論
博主已隱藏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