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太陽之淚

(2005-09-11 13:29:24) 下一個

尼日利亞內戰失控,軍閥武裝屠殺平民,在非洲,這幾乎是每天都會發生的事情,但由於有一名支援當地醫療工作的美國籍誌願醫生萊娜·康德裏克留在那裏,於是美軍派出精銳的海軍特種部隊“海豹”突擊隊秘密潛入這片非洲叢林中營救萊娜醫生,老牌的動作影星布魯斯·韋利斯飾演這支“海豹”小分隊的隊長沃特斯。這支小分隊順利地找到了萊娜,但萊娜堅持除非把她照看下的70位難民一起帶出邊境,否則她誓死也不會離開這裏。特種部隊士兵在接受訓練的那一天起就得學會以任務為重的處事原則,而現在則可能要帶上一批與任務無關甚至會彷礙他們順利完成任務的人,把萊娜打暈強行帶走可能更符合現實中的海豹隊員作風,但在電影中編劇正是要故意製造這種良心和命令的衝突,讓這些訓練精良的特種兵在軍人的天職和道德之間作出選擇。這就是本文介紹的電影《太陽之淚》的基本情節。

專門以“海豹”突擊隊為題材的電影並不多,1990年查理·辛主演的《NAVY SEALs》是我所看過的最早的一部,以今天的眼光來看,即使是已經被好萊塢電影眷養得口味刁鑽的軍事電影迷也覺得這部又老又舊的片子拍得比較專業。而1998年的《G.I. JANE》雖然情節糟糕,但對於“海豹”隊員的選撥和訓練的情景還算拍得精彩。《太陽之淚》要算是第3部(以我所知)以“海豹”突擊隊為題材的電影了,由於是這樣的題材,加上預告片中出現的特種作戰裝備,使軍事迷尤其是特種部隊迷對這部電影有極大的期待。

然而電影上影後卻是惡評如潮,如果要評選2003年度最令人失望的軍事題材電影,《太陽之淚》一定會上榜。老實說,這個題材是好的,盡管在國內有人批評此片在粉飾“美國人民解放軍”的高大形象,但也有人認為這是一部剖析人性、讚頌理想主義的電影,片尾有一段話大意是“許多慘絕人寰的事情之所以會發生,是因為善良人們的不作為”也正是本片所要表達的思想。但由於電影上影前給予軍事迷過多的期待,片中的“海豹”隊員犯下一個又一個明顯的錯誤,再加上一大堆顯眼的穿幫鏡頭,導致許多軍事迷看完後破口大罵。

當然,曆史上根本就不存在沒有穿幫鏡頭的電影,就算《拯救大兵萊茵》、《黑鷹墜落》這樣受歡迎的電影中隻要細心地找也能找出一大堆錯誤來。其實很多所謂的“穿幫”是影視製作過程中的必然硬傷,由於拍攝是分段進行,可能先拍了結尾再拍開頭,也可能是幾組人同時拍攝不同階段的畫麵,再加上製作時間緊迫,剪接到一起的時候難免會有銜接不了的地方,諸如衣服的顏色、新舊、左右的對調等等,這些“穿幫”大家可以當成趣聞看待。但正所謂瑕不掩瑜,如果片子好看,一般觀眾都也不會在意這些問題,但如果片子太爛,這些小錯誤自然就會顯得很刺眼。而這部電影的軍事指導也正是為《黑鷹墜落》擔任軍事指導的前海豹2隊退役隊員哈利·哈姆弗瑞斯,可見再好的軍事指導,遇上爛劇本也不能起死回生啊!


拍攝這部電影並不需要什麽演技,布魯斯·韋利斯始終就一臉苦大仇深的樣子,從頭到尾拿著一把瞄準鏡裝反了的M4A1。


在這個高空跳傘鏡頭的拍攝中,一位特技演員被一股意外的氣流吹到距離原定落地點至少300碼遠的海上,最終沒有找到。這個畫麵是拍攝成微光夜視鏡的效果的,雖然AN/PVS-18也可以安裝到頭盔上,但在跳傘過程中沒有一人頭戴夜視裝置。


兩架F/A-18起飛時翼下掛著導彈,隻是看上去不像空對地武器

飛行途中突然變得翼下空空如也


進入攻擊位置後又突然掛上導彈,然後8枚導彈就把所有的叛軍都消滅了。

除了穿幫鏡頭一大堆外,影片在海豹小分隊的戰術表演上也乏善可陣。不得不承認,電影其實隻是娛樂(另一些則是藝術)而不是教學,但不得不承認,軍事迷看電影是最注重這些畫麵的,像《黑鷹墜落》、《生命的證據》等等這些都是優秀的代表,而《太陽之淚》卻可以稱得上是差的代表。片中其中值得稱讚的情節隻有兩處,一是在狙擊手的掩護下對被屠殺中的小村莊進行的突擊行動,二是在最後撤退時使用的“地獄火”(Hell Fire)戰術。

“地獄火”是美軍特種部隊巡邏偵察小隊最常用的脫逃術,當偵察小隊突然遭遇到敵人時,首先發現敵人的隊員會馬上向敵人方向全自動掃射,打光彈匣後馬上向相反方向脫離;最接近他的隊員在他開火時也指向射擊方向,打光彈匣後又馬上脫離;緊接著另一名離他最近的隊員也在做同樣的事,就這樣如此輪流開火和撤退,在敵人還沒有從震驚中清醒過來之前逃到敵人看不到的地方。引用綠色貝雷帽的士兵對這種戰術的形容:“前30秒內,就像是上帝庇佑一樣,世界上沒有任何部隊能夠擋得住這種火力與震撼力;在30秒後,上帝庇佑人多槍多的一方。”所以當片中的海豹隊員和沒有經驗的難民不能及時撤走後,麵對強大的敵人攻勢,被打得無還手之力。


對於片中“地獄火”戰術的表演也有人批評各人之間的火力銜接不夠緊密,而且由於是在敵人大規模進攻後才開始的,充其量隻算是互相用火力掩護撤退,不算是讓敵人震撼的“地獄火”。

不管褒貶如何,大多數軍事迷都承認,這部片子最吸引人的還是看裝備,這也是本文介紹的重點。電影裏麵出現了許多目前“海豹”突擊隊所使用的裝備,包括M4A1突擊步槍、MK43 MOD0機槍、M249傘兵型輕機槍以及其他一些武器裝備。片中的小分隊一共有8個人,其主要武器的列表如下:

 武器瞄準裝置其他附件


其中7人合照,沒有在這張劇照中露麵的是另一名榴彈手。

隊長M4A1AIMPOINT COMP前握把,AN/PAQ-4激光指示器
尖兵M4A1AIMPOINT COMP消聲器
榴彈手×2M4A1AIMPOINT COMPM203榴彈發射器
機槍手1M249傘兵型機械瞄具-
機槍手2MK43 MOD0機械瞄具-
精確射手M4A1MARKSMAN 4×21消聲器
狙擊手M25Leupold 10×-

片中的M4A1都采用了KAC公司生產的RIS護木,護木的上下左右各有一條M1913標準導軌,再加上機匣頂部的導軌,共有5條導軌用以安裝各種戰術附件,以這種M4A1為平台再加上一大堆標準接口附件的整個武器係統被稱為SOPMOD M4,是美軍特種作戰司令部下轄部隊使用的步槍係統。但片中出現的M4A1附件中除了AIMPOINT COMPAN/PAQ-4和前握把外,其他附件都不是SOPMOD係統中的標準配件,例如精確射手和尖兵使用的消聲器就不是KAC公司生產的M4QD消聲器,而是其他牌子的消聲器;而精確射手所使用的瞄準鏡也不是特種部隊采用的Trijicon公司的ACOG TA01TA31型4×32瞄準鏡,而是Combat Military Optics公司生產的“MARKSMAN”(意即“神槍手”)型瞄準鏡,由於這個瞄準鏡安裝在可拆卸提把上,增高了瞄準基線,因此在槍托上加裝了一個貼腮板。在片中海豹隊員夜間行動時在M4A1上安裝上一個M983微光夜視鏡(軍用型編號AN/PVS-18),這種小型夜視鏡不但可以戴在頭上,也可以直接安裝在武器上充當夜視瞄準鏡。但由於M983上沒有瞄準用的分劃,因此要把夜視鏡安裝在反射式瞄準鏡的後麵使用。

在道具方麵的其中一處失誤是兩名榴彈手的M4A1上沒有安裝榴彈發射器的瞄準具,也許在近戰中這些訓練精良的特種戰士可以準確地直射40mm榴彈,但沒理由不考慮射擊300米處目標的可能性吧?另外還有一個嚴重的失誤,布魯斯·韋利斯使用的M4A1AIMPOINT COMP瞄準鏡給裝反了,而其他人卻是正確的。為什麽會出現這樣的問題呢?據26提供的資料,是由於拍攝那一場進入村莊找尋女醫生的夜間情節時,要安排在主角的M4上的Aimpoint後麵加上夜視鏡,而當天槍械道具師Harry Lu本人並不在現場,槍械交由他的另一位同事負責,由於時間緊迫,這位派駐現場的人員臨時把瞄準鏡整個反過來安裝,以便留出空間在後麵加上夜視鏡,結果後來是因為疏忽而沒有在拍攝白天的鏡頭前及時更正過來。


榴彈手的步槍上沒有M203的瞄準具

這個消聲器很難看出是什麽牌子,但明顯不是KAC的M4QD消聲器


在M4A1上拆卸M983夜視鏡的動作,這個角度看也很明顯地發現瞄準鏡的目鏡是向著前方的。

片中出現的那一挺M60E4機槍其實是專門為海軍特種部隊研製的MK43 MOD0,由於本站已經有介紹M60係列,所以MK43 MOD0M60E4的區別在這篇裏就不多作介紹了。M60機槍雖然屬於通用機槍,但海豹部隊早在越戰時期就已經把這種笨重的機槍作為偵察小分隊的單兵操作輕機槍使用,雖然在越戰中海豹部隊也大量使用了斯通納63作為火力支援武器,但7.62×51mm彈的射程和穿透能力都優於5.56×45mm彈。越戰時的海豹隊員把一個帆布彈袋掛在槍身左側以攜帶供彈鏈,這種做法一直延續到現在,而MK43 MOD0則設計有專門的隨槍彈鏈箱。雖然MK43 MOD0還提高改進了供彈零件以提高可靠性,但據說海豹部隊仍然抱怨其可靠性不足,為此海軍地麵武器研究中心又要求FN公司以MK46 MOD0為基礎研製一種7.62mm口徑的輕型機槍,這種名為MK48 MOD0的新機槍在2003年8月正式交付海軍特種部隊使用,這樣新的武器自然無緣在本片中出現。


MK43 MOD0的外形與M60E4幾乎完全一樣,但采用不同的導氣箍。

至於5.56mm口徑的MK46 MOD0輕機槍是以M249傘兵型為基礎改進的特種作戰型號,目前已為海豹部隊所裝備。所以有些觀眾會誤以為在本片中出現的那一挺輕機槍就是MK46 MOD0。但其實電影中使用的隻是一挺安裝M249早期護木的Minimi的傘兵型。在電影的大部分時間裏麵這挺M249一直都使用100發容量的軟彈袋,但在最後進攻抵禦尼日利亞叛軍的大舉進攻時卻莫明其妙地變成了200發容量的塑料彈箱,不知道是因為道具組的疏忽還是因為剪掉了其中一大段鏡頭。


在剛開始反擊叛軍時還是掛著軟彈袋

一轉入防守馬上就變成塑料彈箱

至於片中狙擊手所使用M25狙擊步槍可能是用M14改裝的,護木和機匣看起來都是“美國政府”型,但快慢機或快慢機鎖都沒有裝上去,隻留下了一個黑洞,所以也有可能是用春田M1A故意改裝成“美國政府”型的外表,再加上瞄準鏡來扮演M25——雖然有一些觀眾認為是M21,但我認為是M25,尤其是槍上的瞄準鏡看起來很像是Leupold Mark 4 M1,而明顯不是ART,兩者的區別大家可以點擊前麵提供的鏈接去看看

另外這把步槍在前後兩次戰鬥的使用中還出現了自相矛盾的錯誤。首先是在雨中對小村莊進行突襲時,明顯沒有安裝消聲器的M25卻發出了類似消聲器的效果聲,但在射擊混在平民中的奸細和與敵人正麵戰鬥時這把M25的槍聲卻非常“正常”。這很可能是拍攝前導演就沒有考慮到應該在秘密襲擊中使用消聲器,但後來出現出了這樣的想法,於是在後期製作時就配上了消聲效果的槍聲。


M25狙擊步槍,這個鏡頭中使人感到疑惑的是當射擊跑得並不遠的奸細時為什麽不用機槍或突擊步槍,而要用安裝了高倍率瞄準鏡的半自動步槍。

有關M25“消聲”的問題也出現在片中那一把用於精確射擊的M4A1上。在突襲村莊時這把安裝了消聲器的M4A1槍聲微弱,槍口焰也極小,看起來很像那麽回事。但最後在抗擊尼日利亞叛軍進攻時,這把仍然安裝著消聲器的M4A1不但槍聲響亮,甚至在消聲器前還噴出了巨大的火球,而尖兵所使用的那把同樣安裝有消聲器的M4A1也是同樣的情況。


在消聲器前噴出巨大火焰的M4A1

片中的“海豹”隊員使用的輔助武器多數是Mk23 MOD0,也有個別隊員使用Mk24 MOD0Mk24 MOD0其實就是專門為海軍特種部隊生產的SIG-Sauer P226,這把手槍小巧靈活,而且準確性也很好,而Mk23不但笨重,而且數量也太少。“海豹”突擊隊曾訂購了1千把伯萊塔92“Brigadier”型作為Mk23的補充,但最終還是選擇了性能更好的SIG-Sauer P226,而且大量訂貨。在本片中突擊隊員在Mk23 MOD0上安裝的消聲器倒很像標配的KAC消聲器,不過據說民用市場上的消聲器都是“幹”的,而不是軍用的“濕”式。


由於片中許多裝備都不是正式的軍用裝備,因此估計這些MK23也可能是用民用的Mark23在扳機護圈上鑽一個LAM安裝孔來改裝的。


狙擊手使用的Mk24 MOD0手槍

另外負責探路的尖兵還使用一把12號口徑的霰彈槍,外形比較像雷明頓870型,在槍口上安裝了橫向擴散裝置,機匣左側加裝了鞍形彈夾,夾著6發後備彈藥。電影中還出來了M72反坦克火箭筒。雖然美軍現役的便攜式反坦克火箭筒是瑞典的AT-4(美軍編號M136),不過66mm口徑的M72無論體積和重量都更適合遠距離滲透的偵察小分隊使用,如果要對付普通的火力掩體而不是重型裝甲車輛,M72的能力還是足夠的。


留著莫霍克式發型使用霰彈槍的尖兵。


用M72射擊尼日利亞叛軍。

反麵角色使用AK突擊步槍基本上已經成為美國戰爭片中的一種模式,當然在許多非洲的戰亂地區也確實是遍地“卡拉什”。如果說這部片子有什麽地方比起最近兩年來一直都很熱門的《黑鷹墜落》有什麽優秀之處的話,大概就要算是片中使用的AK型號比較雜,既有鍛壓機匣的AK-47,也有衝壓機匣的AKM,既有中國貨,也有東歐貨,這一點是比較符合非洲戰亂地區的真實情形的,相比之下,在《黑鷹墜落》中的AK卻全都是中國生產的型號。此外基本上叛軍使用的武器都沒什麽吸引人的亮點,不過也這是反角群眾演員的縮命了。隨行的難民也使用了一些繳獲的AK步槍,但由於作戰經驗不足(“海豹”隊員也沒有把他們組織好),因此起不到大的作用。


左圖是一把AK-47,右圖是一把中國生產的衝壓式56


一把埃及生產的AKM,但注意這個畫麵是反的,拋殼口到了左麵。據本片的槍械道具師說,是由於剪接時弄反了膠片所至。(26提供的資料)


片中出現過一把SKS

RPG-7這類近年來熱門的道具也出現在這部片子裏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博主已隱藏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