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父與夫孰親?

(2008-01-10 17:39:21) 下一個
父與夫孰親?


人有時要遇到兩難的境地,該如何選擇,取決於當事人的智力水平。俗語說:“兩害相權,取其輕。”有時,哪一害為輕是很難判斷的。兩千多年前的鄭國的一個女子就遇到了這種境況。

鄭莊公時代,鄭的一個老資格的大臣蔡仲權傾朝野。鄭莊公死後,蔡仲立太子忽為昭公。鄭莊公還娶了一位宋女,生公子突。宋聽說蔡立了太子忽,就誘騙蔡仲,擒住了他,用刀逼著他立突,否則就是死。在刀尖下,蔡屈服了,立突為厲公。厲公可不是好的稱號,當然這是他死後,別人加給他的。

“厲公四年,蔡仲專國政。厲公患之,陰使其婿雍糾欲殺蔡仲。糾妻,蔡仲女也,知之,謂其母曰:‘父與夫孰親?’母曰:‘父一人而已,人盡夫也。’女乃告蔡仲。蔡仲反殺雍糾,戮之於市。厲公無奈蔡仲何,怒糾曰:‘謀及婦人,死固宜哉!’”大權旁落,厲公要靠發動軍事政變來奪權。做這種選擇,動輒是要搭上身家性命。厲公竟選擇了蔡仲的女婿去幹這件事。他為何這樣用人,曆史書上沒說。但在他的智力範圍內,他一定覺得該人是最佳選擇。任何軍事政變一定要有準備時間。雍糾是怎麽去準備的,不得而知。他老婆是怎麽得知他的計劃,不外乎兩種情況:他的行動引起了老婆的懷疑,老婆一追問,他合盤托出;另一個是他主動向老婆說了。不管是哪種情況,有一定是肯定的:雍糾自信老婆會站在自己一邊,或者保持中立,至少在政變發生之前,她聽天由命。

但此公的判斷犯了一個大錯。

他老婆麵對著一個兩難的境地:丈夫要發動政變,殺她老爹。該站在哪一邊?她自己無法做決定,遂問老娘。她母親的回答真是邏輯嚴謹,無懈可擊:“父一而已,人盡夫也。”父親隻有一個,但可為丈夫的人多了去。蔡女遂將其夫的行動計劃告訴了老爹。結果是雍糾被殺。厲公無奈,隻好將怒氣撒向雍糾:“與婦人商議國家大事,死了不是活該嗎?”

人若認為自己的臉蛋能勝過一切,在重大的問題上寄希望於它,那是要翻船的。雍糾就是一個例子。

不知何時起,女同胞們發明了一個無聊的問題:婆婆和她同時落水,問丈夫先救哪一個(俺不明白,現代的救生設備很便宜,備兩個有何難?一個也行嘛!)?若她們讀過《春秋》,知道了上述事件,這個問題就不會出現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