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諸葛亮與魏的宣傳戰

(2007-09-17 07:36:09) 下一個
諸葛亮與魏的宣傳戰


“PROPAGANDA”這個詞譯成“宣傳”。但在日常中,這個詞僅有貶意。戈培爾博士是PROPAGANDA部的部長,人民一般隻把這個詞理解成這個意思。如果你對別人說:我要對你們作一點“PROPAGANDA”,人家能耐心地聽你講,那是十足地給你麵子。

中國古代雙方搞宣傳,全部資料存世的不多。通常僅有一方而已,當然是勝利的一方。

宣傳通常用混亂的邏輯,胡言亂語一通。當然宣傳者要裝出極有條理,真理在握的樣子。仔細分析,你仍可找出隱藏在背後的一點真實。

蜀漢和魏雙方的宣傳辭均傳世。今並錄如下。諸位可仔細分辨誰各說出幾分真相。

公元227年,曹丕已於前一年死去。魏明帝繼位。弱主繼位,諸葛亮覺得時機已到,且他自己的羽翼豐滿,決定北伐。他代阿鬥寫了一篇討魏檄文,如下:


為後帝伐魏詔

朕聞天地之道,福仁而禍淫。善積者昌,惡積者喪,古今長數也。是以湯、武修德而王,桀、紂極暴而亡。囊者漢祚中微,網漏凶匿,董卓造難,震蕩京畿。曹操階禍,竊取天衡,殘剝海內,懷無君之心。子丕孤豎,敢尋亂階,盜據神器,更姓改物,世濟其凶。當此之時,皇極幽昧,天下無主,則我帝命,損越於下。昭烈皇帝體明睿之德,光演文武,應乾坤之運,出身平難,經營四方,人鬼同謀,百姓與能,兆民欣戴。奉順符讖,建位易號,丕(不是指曹丕,是“大”的意思——愚人注)承天序,補弊興衰,存複祖業,誕膺皇綱,不墜於地。萬國未定,早世遐殂。朕以幼沖,繼統鴻基,未習保傅之訓,而嬰祖宗之重。六合雍否,社稷不建。永惟所以,念在匡救,光載前緒,未有攸濟,朕甚懼焉。是以夙興夜寐,不敢自逸,每從菲薄以益國用。勸分務穡以阜民財,授方任能以參其聽,斷私降意以養將士。欲奮劍長驅,指討凶逆,朱旗未舉,而丕複隕喪,斯所謂不燃我薪而自焚也。殘類餘醜,又支天禍,恣雎河、洛,阻兵未弭。諸葛丞相弘毅忠壯,忘身憂國,先帝托以天下,以勖朕躬。今授之旄鉞之重,付之以專命之權,統領步騎二十萬眾,董督元戎,龔行天罰,除患寧亂,克複舊都,在此行也。

昔項籍總一強眾,跨州兼土,所務者大,然卒敗垓下,死於東城,宗族焚如,為笑千載,皆不以義,淩上虐下故也。今賊效尤,天人所怨,奉時宜速,庶憑炎精、祖宗威靈相助之福,所向必克。吳王孫權同恤災患,潛軍合謀,掎角其後。涼州諸國王各遣月支、康居胡侯支富、康植等二十餘人詣受節度。大軍北出,便欲率將兵馬,奮戈先驅。天命既集,人事又至,師貞勢並,必無敵矣。夫王者之兵,有征無戰,尊而且義,莫敢抗也。故鳴條之役,軍不血刃,牧野之師,商人倒戈。今旌麾首路,其所經至,亦不欲窮兵極武。有能棄邪從正,簞食壺漿以迎王師者,國有常典,封寵大小,各有品限。及魏之宗族、支葉、中外,有能規利害、審逆順之數,來詣降者,皆原除之。昔輔果絕親於智氏,而蒙全之福,微子去殷,項伯歸漢,皆受茅土之慶,此前世之明驗也。若其迷沉不返,將助亂人,不式王命,戮其妻孥,罔有攸赦。廣宣恩威,貸其元帥,吊其殘民。他如詔書律令,丞相其露布天下,使稱朕意焉。


諸葛亮通篇除了套話和空話外,什麽也沒說。至於要說魏的老百姓如何生活困苦,要他來“解放”一類的話,諸葛亮一句都沒說。不知為什麽。至於說項羽宗族被滅,那是說瞎話,劉邦沒那麽蠢。

最關鍵的一句話是:“對幫助魏的人,要把他們妻小通殺。”看來諸葛亮到魏國要大開殺戒,且是對平民百姓的。對於魏的士兵和他們的家屬來說,能怎麽辦呢?諸葛亮的話大概想要嚇唬他們別幫助魏。但這一句話對魏的士兵和他們的家屬來說起什麽作用呢?他們隻有拚死作戰。國家有時是虛的,但他們的妻小卻是實在的。既然諸葛亮要連他們都要殺,他們隻有死戰,保衛妻兒。至於百姓,隻有設法幫助軍隊抵抗諸葛亮的進攻,才能活命。諸葛亮的部告等於動員魏的軍隊和百姓拚死和他作戰(有人說,不是隴右的三郡響應諸葛亮嗎?那是中原和西部仇殺殘留的後果,這裏不詳論)。

劉邦在攻楚時,發過類似的公告嗎?沒有!中國兩千年間,凡成功的進功者,在行動前,發過類似的公告嗎?我記的沒有過。倒是失敗者發過。連“大軍到時,雞犬不留”都有人說過。但那樣的人,其下場你可以猜。

無怪司馬懿對頂住諸葛亮的進攻充滿信心。

魏的文告是什麽樣?

魏明帝布告天下並高益州曰“劉備背恩,自竄巴蜀。諸葛亮棄父母之國,阿殘賊之黨,神人被毒,惡積身滅。亮外慕立孤之名,而內貪專擅之實。劉升之兄弟守空城而已。亮又侮易益土,虐用其民,是以利狼、宕渠、高定、青羌莫不瓦解,為亮仇敵。而亮反裘負薪,裏盡毛殫,刖趾適履,刻肌傷骨,反更稱說,自以為能。行兵於井底,遊步於牛蹄。自朕即位,三邊無事,猶哀憐天下數遭兵革,且欲養四海之耆老,長後生之孤幼,先移風於禮樂,此講武於農隙,置亮畫外,未以為虞。而亮懷李熊愚勇之智,不思荊邯度德之戒,驅略吏民,盜利祁山。王師方振,膽破氣奪,馬謖、高祥,望旗奔敗。虎臣逐北,蹈屍涉血。亮也小子,震驚朕師。猛躍踴躍,鹹思長驅。朕惟率土莫非王臣。師之所處,荊棘生焉,不欲使千室之邑忠信貞良,與夫淫昏之黨共受塗炭。故先開示,以昭國誠,勉思變化,無滯亂邦。巴蜀將吏士民諸為亮所劫迫,公卿已下皆聽束手。”


這顯然是節選。這裏要求百姓遷往中原。並說他們是被諸葛氏脅迫,不想讓他們和諸葛氏一起“共受塗炭”。說過幫過諸葛亮的人要連妻小都殺了嗎?

隨便說一句,魏明帝上台後,學他老子的樣子,鰥寡孤獨者賜穀帛,且不是一次。多少沒說。東漢的傳統是多為6斛,少為2斛。一斛大約合今20升。兵年青力壯,6天吃一斛(鄧艾算得,顯然要考慮到損耗)。弱者一天吃一升(約一斤),應該合理。取中間值3斛,賜的糧大約可吃兩個月。

諸葛亮做過嗎?曆史書沒記載。也許有,愚人沒看到。但諸葛氏自己說,一次他得賜糧80萬斛,他接著說,他小妾還沒新衣。80萬斛合今一千六百萬升,約合8千噸。就算一斛是5鬥,約10升,那也是4千噸。他臨死說他家有“薄田”15頃,是1500畝,約合今1000畝。成都郊區有薄田嗎?他一次得劉備多少賞賜,這裏不提。他曾說過:“今民貧國虛,決敵之資,惟仰錦耳。”蜀錦聞名天下。成都平原是“水旱從人,不知饑懂,時無荒年,天下謂之‘天府’也”。現在隻能靠一種產品。四川產金銀,諸葛亮說“采之不足以自食”,他顯然不許采,但劉備一次就賜他金銀上千斤,他居然要,不力辭,豈不怪事?且天府之國到了“民貧國虛”的地步,誰幹的?那可是諸葛亮活著時的狀況,且是他自己說的,不是死了後他又提筆寫的。扯遠了。

這兩個文告,誰的政治水準高,諸位自己判斷。

這兩個文告,各自在當時會起過什麽樣的作用,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判斷。如果一個人無法判斷一件事件在當時的社會能起過什麽用,那他就是曆史的門外漢了。當然,曆史學家的判斷也會千奇百怪。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