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歸檔
正文

仇長根:美國重建“聯盟體係”是一廂情願

(2021-03-31 08:24:40) 下一個


港台滬三地學者相約雲端,探討中美博弈下兩岸關係與港台關係

  中評社香港3月31日電(記者 沈而忱)華東師範大學兩岸交流與區域發展研究所所長仇長根,日前在由香港兩岸客家研究中心主辦、致遠基金會協辦的港台滬學者研討暨“講客堂”第八講“2021中美博弈下的兩岸關係與港台關係”中,以《美國重建“聯盟體係”與台灣問題》為題發言。仇長根指出,拜登政府試圖重建聯盟體係遏製中國,但美國的“製中、遏中”的戰略不符合時代朝流,且歐亞各國對華及對台的戰略定位與美有所不同。因此美國的聯盟體係是一廂情願,“台獨”無機可趁,“獨夢”難以實現。

  仇長根表示,美國新政府上台以來試圖重建“聯盟體係”應對中國。亞太方向:舉行了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對話”,國務卿布林肯、國防部長奧斯汀出訪日本、韓國及印度。歐洲方向:召開了“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大西洋理事會”、“七國集團峰會”、“慕尼黑安全會議”、“歐盟峰會”等五個會議,以及布林肯訪問北約。後續美國還將主導舉辦“全球民主峰會”。不難看出,美國一連串的動作,目的在於結成“民主國家聯盟”統一戰線,應對、抗衡中國。拜登當選首次受訪曾表示,“在處理中美關係問題時,最好的策略就是先和盟邦們站在同一陣線,達成一致立場,再做下一步行動”。顯然,美國認為中國日益發展的強盛國力,單靠美國無法撼動,因此需要重建“聯盟體係”,借助外力,聯合外力,打造“包圍圈”應對中國。

  仇長根指出,依目前局勢研判,美國重建“聯盟體係”是一廂情願。拜登新政府希望變“單打獨鬥”為“結盟群毆”,拉攏歐亞盟友共同施壓、削弱,甚至遏製中國,但歐亞國家並不完全認同,也不完全接受,甚至公開批評美國“拉幫結派”是“結盟冷戰”。原因有五點。第一,中國的國際地位和影響力難以忽視,疫後經濟複蘇解困、全球氣候變化因應等多方麵,需要中國的支持與合作。第二,中國是美國及幾乎所有重要盟友的最大貿易夥伴,相互依賴程度高,製裁會遭到反製裁。第三,美與歐亞國家存在重大利益分歧,歐亞國家各自尋求經濟、外交、安全等領域的自主性和實務性,直言要降低對美依賴。第四,歐亞國家看到中美激烈競爭,擔憂失控轉為衝突而受影響,包括“當今衝突風險極高的台灣”。第五,拜登新政府上台不久,施政以內政為先,國內問題挑戰多,本已力不從心。所以,美國重建“聯盟體係”的願望,恐怕不那麽容易實現。

  仇長根續指,美國與歐亞國家對華、對台的戰略定位有所區別。近期,法國軍艦不遠萬裏到中國南海挑釁,美日聯合聲明惡意攻擊中國,美、英、加、澳和歐盟27國,除匈牙利外以所謂“人權”借口製裁中國。稍加有析可以看出,美國是“蓄意、主動”挑釁,英、法、日等是“討好、配合、跟隨”。美國謀求領導地位“當仁不讓”,歐亞國家則唯美國“馬首是瞻”,同時又借美國之勢“製中、遏中”。未來無論美國重建“聯盟體係”結局如何,以及美國的“亞太戰略”或“印太戰略”如何布局,因各國的國家利益各異、戰略與手段各異,對華、對台的戰略有所區別。可以預判,美國難改長期實施的“以台製華”戰略,視台灣為牽製、遏製中國的“棋子”和“工具”,而歐亞國家則基本堅持“一個中國”原則,與美國保持一定“距離”,不會盲目“選邊”、配合美國打“台灣牌”。

  仇長根說,美與歐亞國家視中國為戰略競爭對手不會改變。美國新政府未放棄霸權,其執政團隊也未摒棄“零和”博弈思維。拜登首場外交政策演講強調,“美國回來了”。美與歐亞國家對華戰略定位的共性為:以常態化的牽製、遏製手段為主,同時從維護各自國家利益需要出發,防範性、選擇性地與中國合作。當然,美國重建“聯盟體係”也並非唯一針對中國,也包括俄羅斯、伊朗、朝鮮等國家。即便美國重建“聯盟體係”成功,中國也有信心走自已的路,也不會把命運依附於別人的“小舢板”上。

  仇長根提到,台灣當局試圖推進對歐亞國家關係但難以突破。長期以來,以俄羅斯為代表的40多個歐洲國家,大多數堅持一個中國原則,不與台灣發生官方關係,不願、也不想惹事生非。目前,歐洲僅有一個世界麵積最小、人口最少的梵蒂岡與台灣有“邦交”。歐洲多國知道台灣問題涉及中國核心利益,政治敏感性極高,很少去碰觸,即便有,也是這些國家的政黨和政客,為轉移國內政治與社會矛盾,以強硬的對華姿態,為個人撈取政治資本,也有些是受到美國的煽動、脅迫、引誘。台灣對歐關係用心良苦,但並無實質性進展。原因在於,歐洲各國評估,為台灣與中國反目沒有必要,得不償失,且後果難以承受。當然,美國出於地緣政治戰略需要,短期不會丟棄“台灣牌”,會繼續玩弄兩手策略,一方麵堅持“一中三公報”應付中國;另一方麵依《台灣關係法》“對台六項保證”,實施“以台製華”戰略。但台灣何時被美國“出賣”,要看時與勢的變化。

  仇長根表示,美國“製中、遏中”的戰略不符合時代朝流。近期,中美關係趨緩並開始漸進接觸。農曆除夕“習拜”成功通話;3月中美高層戰略對話,雖然針鋒相對,但取得一些共識與進展。毋庸質疑,世界上大多數國家心知肚明,“製中、遏中”戰略實際效果,並非能如願以償。美國視中國為最嚴峻的競爭對手,同時在符合美國利益的情況下也準備與中國開合作。原因包括:首先,中國巨大的市場吸引力,美歐及其各國不可能視而不見。其次,中國的發展給各國帶來更多的發展機遇。據我海關統計:中國與亞洲貿易總額23865億美元,占中國對外貿易總額的51.4%。中歐貿易總額9075億美元,同比增長3.5%。中美貿易總額5867億美元,同比增長8.3%。最後,中國的發展對世界各國沒有、也不會構成任何威脅。今天的現狀是:全球麵對疫後經濟複蘇,各國希望摒棄政治幹擾,開展全麵戰略合作。

  仇長根總結道,台灣問題是中國內政,中國絕不允許任何外部勢力幹涉。美與歐亞國家沒有理由、也沒有能力拿“台灣牌”“製中、遏中”,阻撓中國發展。短期看,牽製中國發展或許某些方麵暫時性有可能做到,長期而言遏製中國發展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中美、中歐及中國與世界各國,未來的競爭與合作關係不可避免。當然應該是理性公平的競爭、互利雙贏的合作,搞對抗則兩敗俱損。中美關係調整、修補己出現“亮點”,美國多次重申一個中國政策,拜登理解“世界上隻有一個中國,而這個中國的首都在北京”。美國也不會承認“台灣獨立”。“台獨”無機可趁,“獨夢”難以實現。中國大陸決不允許“台獨”,國際社會也不支持“台獨”。民進黨當局應該認清時局,好自為之。台灣要想跟價值、理念相同的國家結盟合作,選擇“倚美謀獨”,恐怕結果是一場“惡夢”。民進黨要拿出實際行動化解兩岸僵局。要想兩岸“春暖花開”,必須要有“一中原則”和“九二共識”為政治基礎,這也可以說是大陸底線。在此基礎上,大陸協商的大門始終敞開。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