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歸檔
正文

社評:中日關係緩和假象之下的激烈競爭

(2015-10-20 20:16:24) 下一個

      中評社香港10月21日電(評論員 彭念)據日本共同社14日報道稱,日本國家安全保障會議秘書處“國家安全保障局”局長穀內正太郎13日在東京與中國國務委員楊潔篪舉行會談。報道指出,雙方一致同意推進包括首腦級別在內的雙邊對話,以進一步鞏固日中關係改善勢頭。雙方可能還就本月底在首爾舉行的日中韓首腦會談和利用國際會議機會促成安倍和習近平會談進行磋商。

      同一天,日本公明黨黨首山口那津男啟程訪問中國。據悉,山口攜帶了安倍的親筆信,並將與中國高層會麵,其目的是改善中日關係。此外,為了讓日中友好氛圍升溫,日本駐華大使館也於10月至11月期間舉辦“中日集中交流月”活動。

      諸多分析認為,中日之間的一係列互動顯示出雙邊關係在經曆新安保法案風波之後出現回暖跡象。中國《環球時報》14日特意發表社論指出,與日本敞開鬥不符合中國的戰略利益。同時,社論還呼籲中國應爭取同日本保持友好,如果友好不了,也不讓它變成尖銳對手,以至於對我形成戰略注意力的分散和牽製。這與前一段時間安倍強行通過新安保法案,中國國內一片斥責之聲形成鮮明反差,也與近期中國媒體突出報道日本間諜在中國被抓,突出日本對華威脅的趨向相悖。

      由此可見,在經曆新安保法案的衝擊之後,中日都希望能夠穩一穩雙方關係,避免長期僵持乃至敵對成為兩國關係的常態。並且,緩和雙方關係對中日雙方都存在一定的短期利益需求。從安倍方麵來看,新安保法案通過之後,安倍損失不少元氣,需要穩一穩外部環境,來集中精力應對國內問題,尤其是即將於明年夏天舉行的參眾兩院選舉。對於中國而言,中美矛盾凸顯勢頭並未得到有效遏製,南海局勢也是暗流湧動。暫時緩和一下中日關係對於中國外部安全環境的緩解有一定意義。

      然而,遺憾地是,推動這種中日關係回暖的動力隻是一些短期利益需求,中日之間的一些結構性矛盾事實上不僅沒有得到緩解,還在進一步加深,尤其是日本通過新安保法案之後。這將成為中日關係回暖的實質障礙。

      新安保法案通過之後,日本快速增長的軍事實力具有了至關重要的隱性威懾效應。換言之,一旦出現日本認為對自身利益有損害的安全形勢,日本便可以毫不猶豫地發揮這種威懾效應。這將顯著削弱中國在亞太地區的軍事威懾效應,並可能實際製約中國在該地區的安全行動。日本的這種隱形威懾效應對中國應對海洋領土爭端不利。在目前中國的海洋領土爭端中,軍事威懾是一種重要力量。這從中美圍繞東海、南海海洋領土爭端所展開的威懾與反威懾爭鬥即可看出。日本具備隱形軍事威懾效應之後,中國在海洋領土爭端中的軍事威懾效應將不可避免地出現弱化趨勢,爭議方之間的力量對比將發生不利於中國的趨勢變化。盡管這種趨勢變化的幅度並不足以改變中國的相對力量優勢,但優勢的弱化將使得力量對比向著趨於均衡的方向發展,從而使得爭端形勢更為複雜化、持久化。更為重要地是,日本、菲律賓以及越南等國將會利用中國軍事威懾效應弱化趨勢的時機不斷製造事端,增強自身威懾能力。而中國則需要持續加以關注、不斷投入資源,以保證中國的相對優勢。海洋領土爭端將由此成為中國必須長期麵對的一個棘手難題。

      從日本自身而言,通過新安保法案是其邁向正常的政治經濟大國的必要之舉。而隻有成為正常國家,日本在地區以及全球層麵與中國競爭影響力才具有可信性以及可行性。因此,新安保法案的重要意義並不僅僅局限於安全軍事領域,其對於日本的地區以及全球外交也有重大的促進意義。這將更加激發日本與中國在地區以及全球競爭影響力的信心與實際行動。中國將麵臨來自日本的、更為激烈的地區以及全球影響力競爭形勢。因此,在中日關係緩和假象之下也隱藏著激烈競爭,這一點必須引起注意。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