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歸檔
正文

呂秀蓮:民進黨成改革犧牲品(上)

(2009-04-15 19:16:41) 下一個

呂秀蓮接受專訪時強調,兩岸應進行創造性的交往、合作。


  中評社香港4月15日電/呂秀蓮在台北接受了《中國評論》月刊記者羅祥喜的獨家專訪,她認為“兩岸應進行創造性的交往和合作”,並首次對外界表示“可以《玉山午報》的名義去”大陸訪問。《中國評論》月刊四月號全文發表了對呂秀蓮所作的長篇專訪。文章第一部分內容如下: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胡錦濤不久前在北京紀念《告台灣同胞書》30周年大會上,提出了對台六點意見,其中罕見地向民進黨喊話,表示隻要民進黨改變台獨分裂立場,大陸願意作出正麵回應。對此,正在籌辦《玉山午報》的台灣前“副總統”呂秀蓮於2月11日在其台北辦公室(GOGOGO辦公室)接受本刊專訪時,除談了《玉山午報》的籌備情況及對台灣時政等的看法外,也對兩岸關係及民進黨的發展談了自己的觀點;並表示,如果中國大陸發出邀請,她願意以《玉山午報》的名義到大陸訪問,認為兩岸應該進行創造性的交往和創造性的合作。

  創辦《玉山午報》的動機與目的

  記者:您能否先介紹一下籌辦《玉山午報》的背景和目的?

  呂秀蓮:這個構想醞釀已久,當初也跟王兄(指在場的王昆義)談過,王兄勸我辦周刊就好了。那時候是征詢各方意見,現在已在逐步進行。至於目標、動機,都可以講:

  第一,應該是說,整個台灣社會在新政府主政下,越來越沒有希望,大家充滿了挫折感,看不到前途。同時,也不諱言,就是陳前“總統”陳家涉入弊案,帶給很多人對民主的失望。因為大家都失望,我非常擔心台灣社會信心會崩盤。我覺得,有需要趕快做一件事情,把大家的信心都鞏固住。這是很重要的動機。

  第二,長期以來,大家批評台灣的媒體,說媒體亂象,什麽事情都歸給媒體,但是我認為,與其批評人家做不好,何不自己來辦一份比較模範的媒體?如果大眾最後對這份媒體是肯定、支持的,也許就會產生一種良性的效果,起帶動的作用。

  第三,民進黨主政8年,當時我們誠意很高,主張黨政軍退出媒體,但事實上做不到。結果,我們在退卻過程中,其他的勢力就更主導媒體,讓我們這些比較台灣本土的人感到非常挫折。就像30年前美國與台灣斷交後,我們創辦《美麗島》雜誌,結果一個新的運動方向很快就滋生出來了。今年是美麗島事件30周年,我們決定辦報,讓這份報紙成為台灣向前走的“光明燈”。

  麵臨的問題與挑戰

  記者:《玉山午報》目前進展如何?目前麵臨的主要問題與挑戰是什麽?

  呂秀蓮:現在的形勢,非常不利於資金的籌募:第一,現在遇到全球性的財經風暴,甚至要變成災難,就經濟條件來講是最壞的時候;第二,支持綠色比較有財力的人多多少少又碰到扁案,我們主動不跟他們來往。

  從另外一個角度,我這個人一輩子都是接受挑戰的。因此,我反而覺得,因為人人都對台灣的未來感到焦慮,甚至絕望,所以我說,“從絕望中要創造希望,在寒冬裏要期待春風”,我要給大家一個希望。大家如果一起來辦報,把這個平台提供給需要的人,展現的是公民辦報的風格。

  辦報三步曲:《玉山電報》、《玉山周報》、《玉山午報》

  新的時代來臨,不可能用舊的方式來經營媒體,所以我們走的是另外一個方式。我們大概用三步曲:

  第一步是《玉山電報》。本來是電子報,可是因為電子報人家會覺得是年輕人的玩意兒,而我們認為電報是非常嚴肅的,非常重要的,所以第一步辦《玉山電報》。其實是電子報,但比一般電子報更嚴肅,也就是我們把實體報的版麵內容編排,而不像一般電子報隻是把很多消息湊在一起而已。先推出電報,一是可以連結海內外,讓海外的支持者可以通過電報來接收資訊;二是可以推銷給所有的網路族。同時,我還有一個很重要的用意,就是帶動台灣全民提早e化,因為民進黨基本支持者非網路族多,我們推出這個《玉山電報》,很多人就會來學上網。所以我覺得這對e化有很大的幫助。

  第二步是《玉山周報》。就是在玉山午報出刊前,先將《玉山電報》一周的精華,在每個星期以周報的方式送給股東和榮譽訂戶。

  第三步是《玉山午報》。等我們籌募的資金──我的目標是6億元(新台幣),而這6億中有3億元是榮譽訂戶(每個榮譽訂戶預繳1萬元,可贈閱3年的報紙),即隻要籌3億加上這個3億,就可以開始辦報。我們預估年底選舉前可以出報。

  《玉山午報》標榜“新”、“高”

  記者:玉山是台灣的最高峰,因此,有評論說,您辦報取名《玉山午報》本身就已顯露您更上一層樓的意圖,對此您有何看法?

  呂秀蓮:為何取名“玉山”,是因為玉山原來的名字叫新高山,我取“新”跟“高”的意義,就是要告訴大眾:新的時代來臨了,一定要有新的思維;那高呢,是高尚,是崇高,我們要努力提升台灣的素質、品味。那玉山,是藍綠都不會排斥,沒有人說不喜歡玉山。

  要讓大家感動、心動和行動

  記者:外界很多人都認為《玉山午報》難持久,外界的種種不看好《玉山午報》的評論未曾動搖過您報辦的信心和決心嗎?
呂秀蓮:我覺得剛好相反。我當年推動婦女運動,寫亂七八糟的信來羞辱我的太多,讓我覺得這個社會需要挑戰;大家看好的事情我不會去做,我一向就是因為大家不看好,才要麵對挑戰;我知道怎麽樣讓大家感動、心動、行動。

  要超越藍綠

  記者:作為綠營政治人物創辦的一個媒體,《玉山午報》的內容和版麵設定會不會帶有很強的意識形態色彩?

  呂秀蓮:我們這個媒體是超越藍綠的,就像玉山的藍天白雲,山是綠的,有很高的意境。在內容方麵,我們也是多元化的設計,還有包括我們要采用公民記者。現在響應公民記者報名的人很多。公民記者的方式,就是大家都可以來幫忙,大家都可以提供資訊,這本身就超越藍綠了。我不會把報紙辦成民進黨的黨報,我們會很寬廣地看問題。

  正如我們的說帖所言,我們有三大目標,就是希望台灣正常化、全球化和優質化,希望在提升生活品質方麵有所著墨。我們也會強調國際新聞。對於兩岸和大陸新聞,我們有“超越特色”的設計,我們當然會堅持台灣主權和尊嚴,可是也會用理性客觀的原則來報導各國和“中國”,不會對“中國”敵對。

  在媒體改革時代  謀定而後動

  記者:台灣很多綠營政治人物都在籌辦不同形態的媒體,反映了什麽問題?

  呂秀蓮:2000年,我們提出黨政軍退出媒體,也試圖努力,但後來發現效果不大,最後覺得糟糕了,我們自己沒有比較可以配合的媒體,吃虧很大。電子媒體可以非常選擇性、爆料性、不負責、連篇累牘地攻擊;而文字媒體中,《自由時報》被認為是代表本土的,但也隻有這麽一報。所以,我們跟《自由時報》絕對是友好關係,它是早報,我們是午報,希望以後可以策略聯盟。

  其實我很晚才想到要辦報,而早在兩年前我就聽到,說這個要辦報,那個也要辦報,可是不曉得為什麽沒有進行,反而我這個人想想之後,謀定就動了。所以你剛才講的也不奇怪,因為大家都知道,台灣的媒體是第四權。我們這個改革,那個改革,現在應該也是進行媒體改革的時代。

  至於其他綠營政治人物所經營的,目前來看,都是屬於小眾媒體,經營部落格、廣播之類,而比較大膽喊出要辦報紙的,隻有我,而且我現在已經是一步一步在做。有一些原本準備要辦媒體的,現在不辦了,我們慢慢會合在一起,包括民進黨也表示支持,大家一起來努力。

  民進黨成為改革的犧牲品

  記者:您怎麽看民進黨目前的困境、挑戰與出路、前景?

  呂秀蓮:我覺得民進黨是改革的犧牲品。我們執政8年,提出了很多的改革方案,結果呢,我們自我犧牲掉了。

  第一,我們以前主張非核家園,所以反核四。但沒想到情勢後來變了,整個世界情勢不對了,又讚成核電了。所以陳水扁“總統”因為要關閉核四廠而付出很大的代價,在野黨第一次喊出要罷免他,改革變成自我犧牲。

  第二,單一選區兩票製的“國會”改革,我們明知對民進黨非常不利,因為國民黨買票還是非常普遍,小選區非常方便他們慣性的買票,但是為了改革,我們還是去做了,結果自己輸得很慘。

  第三,將地方頻繁的選舉改為“三合一”選舉(即縣市長、縣市議員、鄉鎮市長選舉並在一起選),當時很多人反對,包括我也反對,因為三合一選舉非常方便那些要買票的人。當時陳“總統”認為民進黨執政,政黨利益要低於“國家利益”,結果那次民進黨又慘敗。

  因此,我認為,改革要審慎評估,而且要全套作業;錯誤的政策比貪汙更可怕。錯誤的改革不如不要改革,這幾個例子都表示民進黨是自我犧牲;當然也表示民進黨當時提出的很多改革方案,不見得是完善的。

  如何重拾信心是民進黨麵臨的最大挑戰

  不可否認的是,很多人對民進黨失去信心,因為擔任了8年“總統”的人,剛離開那個位子,就麵臨一連串對他整個家族的司法審判和人身攻擊。這不僅對民進黨造成傷害,也對台灣民主造成傷害。當然民進黨要概括承受這個責任,這是很痛心的一件事情。

  因為這樣,很多人對民進黨的信心,越來越潰散。所以,民進黨現在最重要的是,怎麽樣趕快重建信心。那我這份報紙一喊下來,我看到了一點效果:第一個,對民進黨好像已經起到一種化學作用,比如二月一日那天, 遊錫堃前主席當場認捐10萬塊,第二天謝長廷院長也打電話來響應。我認為,會有越來越多的人這樣做。辦報可以展現它的包容性,可以幫民進黨進行整合,同時也讓民進黨看到前進的方向。

  對於民進黨來講,主席是蔡英文,我會全力支持。我認為,她現在麵臨的最大挑戰是,如何讓大家趕快對她的領導有信心。因此,今年底縣市長選舉的成績單非常重要。

  我認為,隻要大公無私地提出最好的候選人,就有希望。過去民進黨黨內初選製是最大的敗筆,它常常把最好的人才排擠掉,而這次完全不用黨內初選。因此,如果能夠提出很好的人選,兼以選民的鍾擺效應,我對這次選舉持審慎樂觀的看法。當然契機也是危機,如果人選提得不好,再選輸了,這個黨就泡沫化了,這是一個嚴厲的挑戰。

  我辦這份報紙,可以從一個側麵來穩定和凝聚民進黨的信心,給個方向。我相信,民進黨會再起。

  記者:在外界看來,從去年初兩項選舉失敗之後,由於各種原因,民進黨的反省和改革好像與社會的期待有很大的落差,並嚴重影響民進黨的重振和再起。對此您怎麽看?

  呂秀蓮:可能很多人都認為是阿扁的因素,但事實上不是。我認為,我們台灣人太厚道,就會變成鄉願:每次選輸要檢討的時候,有人就說會影響黨的團結,所以一次一次就這樣把問題忽略掉。另外一種情況是,討論完以後,知道問題,但沒有真正去改革。

  不過這一次我起碼看到民進黨有改革。比如我過去一直反對黨內初選,這一次縣市長選舉總算沒有黨內初選了。所以這是一個契機。最近討論比較多的,是要怎麽改革的問題,我希望不再隻是口號,而要真正動起來。

  (全文待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