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歸檔
正文

鬱慕明∶把台灣建成沒有戰爭的寶島

(2008-11-28 18:58:41) 下一個
??中評社電/新黨主席鬱慕明不久前在台北接受了中國評論通訊社高層訪問團的專訪。鬱慕明主席就新黨的定位與主張、兩岸關係的未來走向,談了自己的看法;同時也披露了自己棄醫從政的心路曆程。

??《中國評論》月刊十一月號刊登了這篇專訪,全文如下∶

??新黨的定位∶監督政黨,精英政黨

??問∶在台灣的政黨當中,新黨是一個很特殊的政黨,您怎麽看新黨在過去、現在和未來的獨特角色與定位?

??鬱慕明∶其實從1993年成立到現在,新黨雖然有階段性的不同表述,但新黨的定位非常明確,即一個監督性的政黨。

??有人說,組政黨就是為了執政,但是新黨不認為如此。我們組政黨不是為了執政;我們組政黨的用意,隻是希望成為監督不論是在野的,或者執政的政黨。從1993年開始,15年下來,我們起起落落,但是這個原則一直沒有改變。

??即使今天的王建煊院長,現在還是新黨的黨員,他做“監察院”的院長,就是一個監督的角色。

??同時,因為新黨結合了一些有理想的精英,所以我們又成為精英政黨。我不在乎人多人少,少到十個我們照樣是這樣的黨。當年開始時我們在“立法院”隻有7個委員,這在100多個委員中,7個算甚麽呢?但是,我們這7個委員,在“立法院”裏麵卻成為關鍵少數。之後我們再闖下21席,約占14%,“立法院”投票,沒有我們的讚成,絕對過不了半。這就是關鍵少數。

??從監督政黨變成精英政黨,這就是新黨的定位。所以,我們也不在乎我們的委員到別的政黨去∶有的是自己離開的,對此我們不去批評,因為我們本來就是個柔性政黨;有的是我們送回去的,現在很多“立委”原來都是新黨培植的。

??我們是監督政黨,但有的人適合做民代,有的人適合做政務官,我們不會去約束他們的選擇,所以我們不會要求自己的人才一定要留在新黨,我們會不斷地培植新人。

??新黨的“國家”定位很清楚∶一個中國原則

??問∶剛剛主席講過,新黨從1993年成立之後,發展經曆許多波折,您如何評估新黨目前的狀況和處境?未來發展的方向是甚麽?您曾推動三黨合一、泛藍整合的事,現在還有必要嗎?

??鬱慕明∶對於新黨未來的定位會不會變,我不敢說不會變,但是隻要我當黨主席,新黨目前的定位就不會變。換句話說,如果不是我當黨主席,就不見得,因為人家有人家的思維與選擇空間,我不能約束別人,說新黨的定位永遠不變。但是我們多少希望能夠維持現在這樣的方向。

??在民主政治裏,有很多人從利害關係來考慮問題,但這個社會假如有10%的人能夠非常理性地看問題,成為這個社會有分量的10%,理性地去影響政黨政治跟民主政治的發展。我認為是有必要的。

??有些人的存在,努力的目的是做一個成功的企業家,或做一個卓越的政治領袖;但也有一些人隻是為了理念。

??新黨的國家定位非常清楚,就是一中原則。馬英九先生講一中,馬上被人家批評;我講一中沒有人來批評,因為人家曉得我已經定型了。

??我的定型是基於我們過去的曆史背景,兩岸之間,像我,我父親本來就是直航來台灣做生意的,那麽為甚麽因為政黨之間的一些內鬥,而造成說台灣跟大陸不是一個“國家”呢?兩岸都是一家人,應該互惠互利,共同創造一個全世界都羨慕的、民主的中國。

??今天假如坦蕩蕩地說,我就是“中華民國”,“中華民國”跟中華人民共和國同屬於一個中國,隻是在曆史的背景之下,兩岸之間曾經有過戰爭,有過分隔,但是在兩岸的同胞都認為,大家都必須要走向一個偉大的中國的時候,無論是今天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還是“中華民國”,都應該考慮到為下一代創造一個偉大中國的環境。這樣才有氣魄。

??大家到現在都還在偷偷摸摸、躲躲藏藏,台灣不敢喊“中華民國”,然後喊台灣呢,我們又覺得不爽,因為台灣不是一個“國家”名字嘛。可是到哪裏都說台灣台灣,造成這麽小的一個地方人民之間的撕裂。為甚麽政治人物不去思考呢?為甚麽搞台獨的人認為把台獨理念放棄了,好像就甚麽官位都沒了、甚麽機會都沒有了呢?

??我當年是“反共愛國聯盟”的成員,馬英九也是愛盟的,胡誌強也是愛盟的,現在許多當政的不都是“反共愛國聯盟”的嗎?我們當年被大陸列為黑名單。但是我們覺得,當時代要麵向改革開放的時候,過去任何的缺失錯誤,都應該努力去修正,今天的中國大陸不正在修正嗎?

??今天的共產黨,跟過去的共產黨,完全一樣嗎?而今天的國民黨還有國父孫中山先生那個偉大的抱負嗎?抑隻為在台灣選贏選戰呢?可是我們會去惡意謾罵國民黨嗎?我們不會,因為時代在轉動的時候,任何政黨都必須有它自己內部的平衡力。

??所以,我認為,假如新黨真正能夠維持10%的精英,而且很有抱負的、敢大聲說話,太可愛了,太重要了。

??因此,新黨的大方向不會變,新黨的理念不會變,但新黨的主張會變。那麽主張是甚麽東西呢?比如15年前,我們創黨的時候,我們主張改徵兵製為募兵製,采減兵不減官的“國防政策”。當時我們提出這個主張,是被修理的;“國防部長”也好,參謀總長也好,都批評說,我算軍人出身(我是軍醫出身,軍醫上校退伍),怎麽可以說募兵呢?說這不可行。但現在不是行了嗎?十年後就已經討論說募兵可行了,經過這麽多年來的醞釀,開始要走募兵製了。所以我認為,精英政黨要有承擔,要有遠見,不要怕被罵。

??我原來是國民黨員,我現在還認為自己是國民黨的,隻是我不願意回去;我認為我是最正派的中國國民黨黨員,我追隨國父孫中山先生的治國理念。我當年告訴國民黨的一些朋友,說李登輝有台獨傾向,結果國民黨的那些好朋友還把我們罵了一頓,說我有陳見。

??我認為,在民主政治裏麵,有台獨的想法並沒有錯,問題是,不要像李登輝那樣去隱藏;如果認為台灣應該獨立,就講,去推動,不要(像李登輝那樣)去出賣自己的政黨,把國民黨搞垮,去培養台獨的環境,這樣做不夠英雄。

??我認為,台獨如果可以做早就做了,李登輝為甚麽不做?因為他知道國際情勢不容許,也知道大陸堅決反對。我跟陳水扁辯論過很多次,也跟鄭楠榕辯論過,但跟鄭楠榕辯論半年以後他自焚了,我沒有死。葉菊蘭後來罵我,我說你不要罵,你再罵我,我反擊的時候講話會缺德;她後來再罵,我說你不要再罵,假設你先生的理念正確的話,他就不會自焚,自焚的人是我。

??這就是理念的競爭,為甚麽要自焚呢?你就知道推動台獨是不可能的,以致未蒙其利,先受其害;你今天要向人民負責,就不能去犧牲人民的權益,犧牲人民的生命財產。如果真正向人民負責的話,就應該告訴人民你的理念,但要坦白說你真的推動不了,因為台灣的環境如此。

??所以我當時就說,李登輝傾向台獨,還不是講他台獨,說他傾向台獨就被罵得臭頭,到南部就被打。後來我們離開國民黨,建立新黨。

??新黨新主張∶應把台灣建成“非戰之區、和平之島”

??今年8月23日新黨十五周年黨慶的時候,我們提出新主張,這個主張的全文原本是“在中華民族的團結發展大前提下,台灣應建設成為一個非戰爭地區的美麗寶島”,後來為了方便人們理解和記憶,決定用簡單的八個字來表達,即“非戰之區,和平之島”。

??新黨提出這個新主張的初衷,是為了下一代的幸福,要把台灣規劃成非戰爭地區。一些政治人物提出的所謂“不統不獨、留給下一代作決定”,是不負責任的;我們這一代必須要有擔當,去創造一個有利於下一代去做決定的環境,不能混日子,把燙手山芋留給下一代。

??台灣位於戰略要點,但並不能因此自大。我們需要慢慢把台灣規劃成一個“中立”的地區,使人民生活在和平的環境裏,既不做美國人的馬前卒,也不為日本人做任何事情,讓中國大陸、美國、日本之間去搞戰略平衡,台灣無需做犧牲者。

??台灣每年幾千億的“國防”預算,買武器、搞軍備,但是戰爭的對象是誰呢?現在兩岸在走向和平,彼此都不應再是戰爭對象了。如果台灣是非戰爭地區,保留一些軍隊做維持“國防”之用,不搞攻擊性的武器,大陸需要導彈瞄準台灣嗎?說不定還會有善意的回應。

??我認為,“非戰之區、和平之島”的提法,是符合大陸、美國、馬英九,以及“台獨前輩”的說法。美國不是希望台海不要破壞西太平洋的和平穩定嗎?如果台灣是非戰地區,不是完全符合美國的說法嗎?大陸也說兩岸要和平發展,這個方向也是對的。馬英九說不武,“老台獨”說過台灣不應該有軍隊,要做“東方瑞士”。因此,提出台灣為非戰爭地區,不就符合各方麵的立場。

??新黨現在提出“非戰之區,和平之島”,並非目前就要這樣做,而是希望馬英九八年任內導向這個方向。達成目標,可分四個階段進行∶

??第一階段∶提出非戰之區的思維。開始提出這個思維,無需太高調,給人們空間慢慢去思考和討論。

??第二階段∶匯集非戰思維的民意。無需對民意施加壓力,讓它慢慢釋放出來,然後找有智慧的兩岸學者研究討論,認真地去規劃。

??第三階段∶建置非戰環境的架構。在法律、政治、軍事各方麵,重新檢討架構。

??規劃法律規章,修法、立法,架構起新的機製。

??第四階段∶展現非戰之區的成果。例如減少或停止對美軍購,兩岸之間簽定和平協議,開放擴大台灣的國際空間等。

??我們提出“非戰之區、和平之島”的主張,不是隨便提個口號,而是有步驟去做的。新黨可以施加影響力,盡力幫助推動它的實現,但是新黨沒有執政,能力有限,希望執政黨可以推動這個事情。至於建製架構和展現成果的部分,需要兩岸領導人共同努力,如果成功,他們不就是諾貝爾和平獎的最佳人選嗎?

??泛藍整合時機已過

??對於剛才問到的新黨曾提出泛藍三黨合一的問題,那個時機已經過去。新黨當時提那個主張,是因為那個時機點上,藍營處於最低潮。因此,我們認為,如果把藍營所有的力量集合起來,會產生爆發力,一下子把藍營的氣勢拉起來。

??現在國民黨已經執政了,馬英九有他一定的影響力。這個時候,如果我們又合在一起,不僅於事無補,還少了個忠誠的反對者。另外,現在國民黨在“立法院”擁用將近三分之二的席次,我們回去變成多此一舉,人家也不會感激,還會犧牲掉監督的角色。不過新黨一定會跟國民黨合作,但合並必須要審慎衡量。

??棄醫從政的心路曆程

??問∶您過去是著名的反共人士,現在則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推動者,並成為中共領導人的座上賓,您能不能談談自己從政的心路曆程?

??鬱慕明∶早年,我從來沒有想過會從政。我在醫學院畢業,後來出國進修,要去修學位。就是說,在出國之前,我一直在醫學院教書,出國也是為了要去醫學院進修,沒有想到後來對政治這麽熱心。

??我對政治關心的原因是當年“中華民國”被逼出聯合國。我是1970年1971年到美國加大醫學院進修。結果去了以後就碰到台灣退出聯合國事件。當然在美國的台灣留學生就經常聚會討論時政。那個時候開始,大陸的力量開始慢慢進入美國。當時的台灣留美學生,一部分人傾向中國大陸,為此有一個中國統一運動;一部分人傾向於“中華民國”,為此有一個反共愛國運動。

??當時我是陸軍少校。對於一個軍人來說,“國家”在這個時候,我們在海外念書的,都有一點責任感,然後親大陸的跟親台灣的(都是台灣留學生,當時大陸沒有留學生),即左派學生跟右派學生就對幹,開始辯論。

??但是我基本上,對政治關心的原因,第一個,我是在這個環境長大的。雖然我是上海人,生在上海,可是我在這個環境長大,受教育的背景,這是很自然的。再加上後來親大陸的學生在宣揚大陸的成就時,是宣揚文革,這是我不能接受的。

??所以現在去大陸,可以發現,大陸領導人跟我們有一個共同的觀念,都強調中華文化的重要性。今天台灣跟大陸還能夠連起來,一個是血脈,一個是文化。因此,當時大陸搞文革,對我這樣一個傳統家庭出來的人來講,是不能接受的。

??因此,我當時也就跟那些親大陸的學生辯論。結果,一辯論,我就變成國特第一號,成為反共愛國聯盟?麵的重要一員。但是,人越來越長大,這個社會也在變。

??大陸的領袖,推動改革開放的鄧小平我沒有見過,之後,江澤民總書記見過好多次。江給我的印象是,他是個傳統的文人,喜歡吟詩作對,為人風趣。

??等到胡總書記上來以後,我跟他第一次見麵(2005年7月7日赴大陸展開“民族之旅”時),第一次握手,他跟我講的第一句話,我永遠記得,這句話就是“新黨定位定得好”。

??當胡總書記跟我講的第一句話就說我們定位定得好的時候,我心中就有定數了。就是說,他跟我站在的是一樣的路上麵,走同一樣的道路。定位定甚麽呢?“民族之旅”嘛。他講定位定得好,就是指“民族之旅”,而民族,就是中華民族。我在中國人民大學演講就是講民族的發展。所以他一講定位,我就覺得,胡總書記開始走和平的道路,走民族的道路,這就對了。

??在台灣,馬英九今天講兩岸是兩個地區,結果被圍剿,但馬英九並沒有錯,因為在“中華民國憲法”的一中原則下,他並沒有錯。換句話說,馬英九現在走的是民族的道路,他就職演說時也強調中華民族和中華文化。因此,仔細看看,馬英九現在走的路,不是跟2005年以後新黨走的路一樣嗎?

??台灣以後的路會走得很辛苦

??問∶最後,您怎麽看民進黨、陳水扁八年執政的經驗教訓及其對台灣未來政治發展的影響?

??鬱慕明∶對台灣民主政治的發展,是蠻傷害的。

??台灣未來這條路會走得非常的辛苦;假設沒有一個非常有魄力的、有前瞻性斷然作為的話,台灣的未來,即使馬英九八年做下來,他也蠻辛苦的。因為∶第一,台灣這麽多年來已經沒有是非,要重建一個是非的評價,是很難的。第二個,台灣現在沒有信心,太多人沒有信心。像我們這樣抗壓性那麽強的人都在問,所為何來?陳水扁他們吃香喝辣的,我們不去計較,可是不能公然說謊呀?雖然我不喜歡日本人,但至少日本人做錯了事剖腹自殺、以謝國人的精神讓我佩服。陳水扁哪有一點骨氣呢?

??中國評論通訊社高層訪問團是在第二次訪台時對鬱慕明主席進行專訪的,高層訪問團成員包括社長兼總編輯郭偉峰、新聞總監俞雨霖、執行新聞總監林淑玲、執行副總編輯陳耀桂、副總編輯羅祥喜,以及記者劉曉丹等。


鬱慕明∶新黨的國家定位非常清楚,就是一中原則。



鬱慕明主席與中評社社長兼總編輯郭偉峰暢談兩岸問題。



鬱慕明主席為中國評論題字∶“弘揚民族大義,傳播和平心聲”。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