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歸檔
正文

中國海紅旗-7性能遠超原型海響尾蛇導彈 (圖)

(2008-07-27 23:02:17) 下一個

  近程防禦-“海紅旗”-7快速加盟

  1978年改革的春風不僅吹暖中國經濟,同時吹響人民海軍全麵現代化進軍的號角。在與以美國為首西方國家的短暫蜜月期中,同海軍相關的裝備技術交流大受裨益。1985年底提出的“近海防禦”戰略思想成為指導海軍建設和海軍兵力運用的方略。由近岸防禦向近海防禦的轉變過程中,人民海軍發展成為諸兵種合成的軍種,近海作戰力量初具現代化規模,導彈化、電子化、核能化、自動化遍地開花。在這樣的大背景下,人民海軍艦空導彈家族迎來了第一次發展高潮。

  “不積跬步,無以成千裏”。盡管053K型護衛艦未能批量投產令人扼腕歎息,但它畢竟解決了人民海軍艦空導彈“從無到有”的問題,為此後其他艦艇上裝備防空導彈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從1992年開始,裝備“海紅旗”一61的新一代中國國產護衛艦053H2G(“江衛”級)終於在上海滬東造船廠批量生產,先後建威539、540、541、542四艦。同531艦雙聯上蹲式發射架不同的是,053H2G在主炮之後配置六聯裝圓形導彈發射筒,導彈發射筒分上下兩排,可回轉俯仰,每個發射筒長約4米,直徑約1.35米,剛好可以容納一枚彈翼不可折疊的“海紅旗”一61艦空導彈。053H2G巨大的導彈發射筒曾經一度引發不少聯想,以為可兼備對潛導彈發射功能,後來證明此項為虛,不少國內軍迷因而非常失望,歎息口水鋪天蓋地。

  無形之中有個曆史細節被人忽視:其時東沙、南沙、中沙群島幾乎已被東南亞數國趁我文革內亂之際搶占完畢,海洋國土流失嚴重,人民海軍幷未因為1988年的勝利有所懈怠,保衛海權的任務空前艱巨。531防空導彈護衛艦在南海的首次使用讓人民海軍嚐鮮不少,關鍵是該艦太老、麵臨退役,如無後續艦艇,戰場防空又呈“真空”狀態。采用技術成熟的“海紅旗”-61裝備新艦,是迅速形成戰鬥力的捷徑,況且,采用全封閉長橋樓的053H2G四艦尤其適合在炎熱的南海海域作戰,服役後全部歸入南海艦隊旗下,兵鋒隱指南中國海——一旦有警,四艦將是人民海軍快速開赴戰區獨立作戰的前鋒精銳,短期內足以應對當時南海潛在衝突的空中威脅——快速上馬,實為未雨綢繆。

  當然,“海紅旗”一61畢竟是中國的第一代艦空導彈,僅能代表20世紀60年代的技術水平,在技術性能上存在很多不盡人意之處:射程較短、反應較慢、多目標製導攻擊能力差……同20世紀90年代的“宙斯盾”、“裏夫”等導彈相比,已是明顯落後的昨日黃花。現代化進程中的人民海軍需要更加現代化的艦空導彈。

  其實,就在053H2G護衛艦建成前的1991年,051型驅逐艦(“旅大”級)中的“開封”號已經開始加裝套八聯裝點防空導彈係統以及配套的電子火控設備,提前驗證了人民海軍新一代水麵艦艇的艦空導彈技術。1994,一艘舷號為112的新型驅逐艦在大連某造船廠下水服役,這就是後來被稱為“中華第艦”的052型驅逐艦(“旅滬”級)“哈爾濱”號,整體麵貌較以前的051型“旅大”級煥然一新,趕上了西方20世紀80年代初期的水平。所裝備的艦空導彈,正是與三年前“開封”號上改裝的那套相同的八聯裝艦空導彈係統;具備自動裝填能力,無線電指令+光電複合製導;備彈26枚,彈長3米,彈徑156毫米,翼展0.55米,戰鬥部重14公斤,導彈發射重量84.5公斤,人民海軍艦空導彈家族又填新丁——“海紅旗”-7。

  據美國科學家聯盟和英國《簡氏導彈和火箭年鑒》介紹,“海紅旗”-7技術最早源自法國湯姆遜CSF的拳頭產品——“響尾蛇”(Crotale)麵空導彈,在’陛能上屬於較先進的一種近程艦空導彈,除具有較強的防空能力外,對反艦導彈也具有較強的攔截能力。後者的引進和消化,使國產近程導彈係統告別了“紅旗”-61大而重的舊弊,從理念上和技術上都得到了很大提高。在引進基礎上進一步發展,使得“紅旗”-7導彈係統的性能和可靠性超過了原係統;最大速度2 3馬赫,射高15-5500米,最小射程500米,對掠海導彈的射程為8.5公裏,對飛機射程14公裏,係統反應時間6-10秒,殺傷概率約為70%。其傑出的近程反導能力在世界同類艦空導彈中也遙遙領先,因此一經裝備,便迅速取代“海紅旗”61,成為人民海軍的主力艦空導彈。

  從“哈爾濱”號的姊妹艦“青島”號(舷號113)到1995年12月在大連開工建造的神舟第一艦“深圳”號(051B型,舷號167,即“旅海”級),再到90年代後期大量建造的052H3型護衛艦(“江衛”II級),直至2003年下水的054型護衛艦,“海紅旗”一7基本包打天下。其後還對其進行了深層次技術挖掘,推出升級版FM一90N“飛蠓”艦空導彈:發動機推力更大,速度更快、射程更遠、機動能力更好,攔截抗幹擾能力更強,火控係統搜索、跟蹤距離提高至25和20公裏;最大射程15公裏,提高了25%,最小射程相應變為700米;射高增至6000米,最大過載35g,能更早攔截高空來襲的飛機和導彈;導彈最大速度900米,秒,超過2.6馬赫。由於上述改進,該彈單發命中率增加到80%。需要強調的是,FM一90N導彈提高了攔截飛行高度15米的超低空目標的能力,新係統采用雙波段雷達,改進電視跟蹤係統,增加激光跟蹤器,探測能力、抗幹擾能力遠超原版“響尾蛇”,可為海軍水麵艦艇提供有效的低空、超低空防空保護。

  在“海紅旗”-7作為一種點防禦艦空導彈係統開始裝備人民海軍的同時,中國台灣在1993年將具備中程防空能力的“標準”I艦空導彈裝在了“成功”級護衛艦上。雖然在射程等技術指標上前者遜於後者,但是“海紅旗”一7基本能夠滿足人民海軍的作戰需求。“海紅旗”一7最突出的特色之一就是通用’畦強,驅逐艦、護衛艦大小通裝,可普遍提高單艦防空能力,易滿足成本要求。衡量 件武器優劣的標準,幷不僅是單純的橫向指標比對,更要看其是否滿足己方作戰係統的實際需求。

  客觀的說,對“海紅旗”-7的技術吃透比較到位,其快速加盟使人民海軍在綠水領域內擁有了充分的對空自衛能力,沉著應對潛在對手的“魚叉”、“伽伯列”等掠海反艦導彈。況且,滯空時間長的殲8II、殲轟7等戰機均已落戶海航,我新型水麵艦艇也不至於在家門口孤軍作戰,足以應付輕度規模的海上衝突,符合人民海軍的“近海防禦”戰略。。(未完待續)(來源:《現代兵器》雜誌社)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