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歸檔
正文

美媒稱:2008年將是中國軍力爆炸性一年

(2008-01-18 04:08:42) 下一個

中國航天器太空對接效果圖。


  中評社香港1月18日電/“2012年春,中美因台海問題爆發戰事,不到1小時,1.8萬名美軍官兵喪命……”1月14日,頗有影響的美國《防務周刊》描繪出了這樣一幅很像科幻小說的圖景。這種極端預測的編寫按時間推算應該發生在台灣“立委”選舉最激烈的那幾天。類似的極端預測還出現在1月10日,不過主角是美國一位太空問題專家,他想象的“中美在太空開戰”情節同樣聳動。接受《環球時報》采訪時,有專家表示,當前正值台海局勢的敏感期,美國媒體此時接連發出這種聲音,說明卷入台海軍事衝突的擔心在美國一直揮之不去。

  敏感期台海衝突成美國媒體時髦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的牛新春研究員14日對《環球時報》說,這兩個報道談的都是軍事專業領域的東西,選擇在現在這樣一個台海局勢非常敏感的時候來發表,說明隻要台海一緊張,美國國內就會有對美國卷入台海軍事衝突的考慮和擔心,就此表達各種觀點的文章在美國這樣一個社會中其實是很多的,越是在台海麵臨危機的時候,圍繞台海的話題,特別是涉及美國軍事卷入的話題就越成為輿論時髦。

  牛新春說,這種報道也反映出:在美國,無論政府內還是政府外,都認為最有可能引發中美直接軍事衝突的就是台海,而美國在亞太地區感覺最強烈的威脅還是來自中國,就具體軍事領域看,美國最大的擔心是核武器、太空力量和海上力量的迅速發展,這種看法在美國是帶有普遍性的,兩個報道也正是從專業技術角度來寫這些內容的。

  牛新春認為,在戰略利益上,中美之間哪一方也不願意與對方為敵,對中國而言更是如此。中國正處在十分難得的戰略機遇期中,在現行國際體係中贏得了巨大的發展,當下的中國正在盡最大的努力維護這種良好的內外發展環境,絕不會主動去破壞和打斷這種機遇,更不用說去跟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美國發生軍事衝突了,除非對方先對中國的核心利益造成巨大的傷害。

  牛新春說,但這兩篇文章是從純軍事技術的角度來說事的,不大顧及政治決策層麵的問題,主要是從中國力量發展來考慮雙方實力對比所可能造成的衝突後果的,從那種有點像科幻小說的未來中美開戰的無稽描述中,至少可以看到,即使是這樣的美國人也不認為或者不願看到,眼前中美會因為台海而發生軍事對抗。至於兩篇文章對中美軍事衝突的結果分析,牛新春說,戰略學者的思維是從最壞處考慮,往最好處努力,他們的基本判斷應該也是比較客觀的,中美之間確實還存在著相當大的軍事實力差距,但美國如果真的軍事幹預台海,也會付出巨大的代價。

  2008年美國盯著“中國故事”

  英國《問詢者》11日刊登題為“美國帝國無須害怕中國”的報道,對美國專家的擔憂不以為然,“美國的衛星就像英國的利蘭變速箱一樣牢靠,中國人必須用幾枚武器對準同一顆衛星。但這隻在一天的某個時刻才能奏效,因而發起太空戰的第一輪攻擊的可能十分渺茫。同時,美國若想先發製人,可以通過隱形轟炸機或巡航導彈提前摧毀火箭,也可以用國家導彈防禦係統攔截導彈”。文章強調,“中國沒理由對美宣戰”,“美國許多產品來自中國,中國當然不會向自己的客戶開戰”。

  中美之間發生“太空戰”,在美國幷非一個新話題,2002年美國的《中國軍力報告》就提出中國的“太空戰”一說,去年1月中國進行了“反衛星試驗”以後,這個話題在美國升溫。今年1月,被視為帶有保守色彩的美國《華盛頓時報》刊文稱,“一年前的這一周,中國發射導彈摧毀了一顆衛星……一年後,我們的政策和戰略卻沒有反映出我們對太空日漸增長的依賴,我們需要一個全麵的太空保護戰略”。《華爾街日報》3日發表題為“競賽進入太空”的評論文章,文章還配了一張圖片:一條龍騰空躍起、張牙舞爪,兩隻翅膀上還掛了多枚導彈。

  2008年第一天,美國基督教廣播網推出題為“2008年值得關注的中國故事”的報道,其中之一便是“軍事崛起”,報道稱“我認為2008年對中國軍力來說將是爆炸性一年”。文章尤其將“美國大選”列為“中國故事”之一,“這看上去可能不與中國直接相關,但很多美國總統競選人和議員對中國具有強烈的保護主義立場以及消極觀點,同時又都認為中美雙邊關係最為重要,可以預見大選中將出現對中國的抨擊”。美國媒體今年以來各種擔心中國軍力的報道似乎正在一步一步印證這種預測。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