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柞裏子:《經學通論》摘錄(16)

(2011-07-10 08:01:52) 下一個

3 群經略說

 

3.1.

3.1.2 (2)

 

除去這篇來曆不明的今文《泰誓》之外,爾後民間又出現過兩部用古文寫成的《尚書》。其中之一,由漢景帝之子河間獻王所得。《漢書·景十三王傳》:“河間獻王德,……修學好書,實事求是。從民間得善書,必為好寫與之,留其真,加金帛賜以招之。由是四方道術之人不遠千裏,或有先祖舊書,多奉以奏獻王者,故得書多,與漢朝等。…… 獻王所得書皆古文先秦舊書,《周官》、《尚書》、……”即其證。不過,這部《尚書》的下落不明,內容也無從考核。

另一部古文《尚書》為漢景帝之另一子、魯共王餘所獲。《漢書·藝文誌》載其始末曰:“武帝末,魯共王壞孔子宅,欲以廣其宮,而得古文《尚書》及《禮記》、《論語》、《孝經》凡數十篇,皆古字也。”魯共王所獲這批古文書藉,包括古文《尚書》在內,後來皆為孔安國所得。

這部古文《尚書》共有四十五篇,其中二十九篇的篇名與當時流行的今文《尚書》同,文字則略有出入。多出的十六篇篇名為:

1.           舜典

2.           汩作

3.           九共

4.           大禹謨

5.           棄稷

6.           五子之歌

7.           胤征

8.           湯誥

9.           鹹有一德

10.      典寶

11.      伊訓

12.      肆命

13.      原命

14.      武成

15.      旅獒

16.      冏命

 

            這部古文《尚書》被發現之時,是否完整無缺?還是像伏生所傳的今文《尚書》一樣,已經有所殘破?無從考核。不過,這部古文《尚書》顯然同今文《尚書》一樣,絕非“完整的《尚書》”。何以知其然?因《史記》中提到的一些《尚書》篇名,如“女鳩”、“女房”、“夏社”、“伊尹報”(一作“伊尹報政”)、“明居”、“徂後”、“沃丁”、“鹹艾”、“太戊”等等,今文《尚書》與古文《尚書》中皆無有。

孔安國號稱懂得古文,而孔安國得到這部古文《尚書》之後,憑借今文《尚書》的對照,方才讀通古文《尚書》中與今文《尚書》對應的二十九篇。至於古文《尚書》多出的十六篇,因無今文《尚書》對照,孔安國亦不能完全辨認,隻得擱置一邊,稱之為“逸篇”或“逸書”。號稱通古文的孔安國都如此愁難,一般人更無可奈何自不在話下。為方便傳授起見,孔安國把讀通的二十九篇古文《尚書》用隸書的筆法摹寫了一部。用隸書筆法改寫古文的方法,史稱“隸古定”。經“隸古定”改寫過的古文《尚書》版本,史稱“隸古定本”。隸古定本《尚書》的字形雖已成為今文,而且也隻有與今文《尚書》相同的二十九篇,因源於古文本,且字句與今文《尚書》略有出入,故仍以古文《尚書》相稱,以別於經由伏生傳授的今文《尚書》。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