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柞裏子:《經學通論》摘錄(28)

(2011-07-22 14:09:57) 下一個

3 群經略說

 

3.2.

 

3.2.3

 

 

如前所述,《詩經》博士之設,亦當如《尚書》博士,始於秦而不始於漢。漢之設立《詩經》博士始於何時?史無確切記載。《漢書·楚元王傳》:“文帝時,聞申公為《詩》最精,以為博士。”《史記·儒林傳》:“韓生者,燕人也。孝文帝時為博士,景帝時為常山王太傅。韓生推《詩》之意而為《內外傳》數萬言。”據此,則漢之設立《詩經》博士,可以上溯至漢文帝之時。秦代《詩經》博士有無流派的區分?使用什麽樣的版本?皆無從考核。漢武帝設立五經博士之時,得以立於學官的詩學,有魯、齊、韓三家,分別稱之為“魯詩”、“齊詩”與“韓詩”。魯詩出自魯人申培,申培亦作申培公或申公。齊詩出自齊人轅固,轅固亦作轅固生。“公”與“生”,皆尊稱之意而非其名。轅固較申培、韓嬰略晚,其為《詩經》博士,在漢景帝之時。韓詩出自韓嬰,因韓嬰曾為常山王太傅,亦稱之為韓太傅。魯、齊、韓三家之外,另有未得立於學官的“毛詩”。毛詩出自毛公,未有爭議。至於毛公為誰?則並無定論。據鄭玄之說,西漢同時有大、小兩毛公,大毛公著《故訓傳》,獻給河間獻王。河間獻王以小毛公為博士傳授之。據陸璣之說,則大毛公魯人,名亨,小毛公趙人,名萇。鄭說與陸說竟何所據?皆無從考核。

據《漢書·儒林傳》及《漢書·楚元王傳》,申培師從齊人浮丘伯,而浮丘伯為荀子弟子。倘若此說可信,則魯詩淵源於荀子。韓嬰與轅固的詩學何所出?史無記載。至於《毛詩》之所從來,《漢書·藝文誌》稱:“又有毛公之學,自謂子夏所傳。”《漢書》既下“自謂”兩字,可見未必信以為真。子夏即卜商,孔子晚年弟子。子夏之時,去漢景帝之世,將近二百四十年,毛公絕無直接師從子夏的可能。直接的師父說不出,卻抬出一個二百四十年前、以傳孔子詩學而著稱的子夏為其先師,能不令人生疑?陸德明《經典釋文·敘錄》稱毛公為荀子再傳弟子,而孔穎達《毛詩正義疏》卻雲毛公為荀子弟子。不知陸、孔兩人之說有何根據,恐僅從《毛詩》與《荀子》有雷同之處揣測而來。《韓詩外傳》引《荀子》以說詩者,多至四十四處,如果可以據這種揣測而下斷言,則亦不難稱韓嬰為荀子弟子。戰國之末,齊為儒家的核心之所在。據《史記·孟子荀卿列傳》,荀子在齊“最為老師,…… 三為祭酒”,可見荀子在齊執儒家之牛耳無疑。轅固既為齊人,其詩學恐亦淵源於荀子。由此觀之,則所謂四家詩學,其實皆出自荀子。如前所述,荀子之學,當出自孔子弟子仲弓。《論語·先進》:“德行:顏淵、閔子騫、冉伯牛、仲弓。”或據此而以為仲弓不傳孔子之詩學,故荀子之詩學當別有所出。如此立說,實荒謬之至。首先,“詩”是孔子教授弟子的主要內容之一,仲弓既為孔子高足,焉有不習“詩”之理?其次,以德行著稱者,並不等於除德行之外便一無所能。仲弓以德行著,並不妨礙其同時為詩學專家。

 

後世學者大抵視魯、齊、韓三家詩學為今文學派,視毛詩為古文學派。今文《詩經》從何而來?史無記載。料想來曆不外兩種可能。其一,秦雖禁民間私藏《詩經》,卻不僅有人藏之,並且還用隸書抄寫過。秦亡禁開,隸書抄寫本遂出而流傳。其二,有如伏生之流的博士、儒生於秦亡之際攜帶秦朝廷的今文《詩經》出走。秦亡而收拾舊生涯,開門授徒,在民間以傳《詩經》為業。

古文《詩經》從何而來?史冊亦無明確記載。《漢書·藝文誌》有“河間獻王好之,未得立”之語。所謂“未得立”,意思是“未得立於漢朝廷之學官”。《漢書·景十三王傳》載:河間“獻王所得書皆先秦古文舊書,《周官》、《尚書》、《禮》、《禮記》、《孟子》、《老子》之屬,…… 立《毛氏詩》、《左氏春秋》博士。”所謂《毛氏詩》,即後世所謂古文《詩》之源出。所謂“立《毛氏詩》、《左氏春秋》博士”,指立此二經博士於河間諸侯國,與《漢書·藝文誌》所謂“不得立”,並不矛盾。由《漢書·景十三王傳》所記揣測,古文《詩》,當隱藏在“《周官》、……《老子》之屬”一語的“之屬”兩字之中。不過,《詩》既在五經之列,《漢書·景十三王傳》在列舉《周官》、《尚書》等等之後,何以不明確繼之以《詩》而偏要“隱藏”《詩》於“之屬”兩字之中?能不令人心生疑問?鄭玄《詩譜》稱“河間獻王得而獻之”。不知鄭玄從何而得知,想必不過也是從“之屬”二字揣測而來耳,未可盡信。

前文提到古文《尚書》既出,但凡無今文《尚書》對照的篇章,雖號稱懂古文的大學者孔安國亦不能讀懂,隻得作為“逸書”處理,未敢傳授。而所謂古文《詩經》,不知毛氏何以能讀懂?亦憑借與今文《詩經》對照而後通曉?此外,不聞毛氏將古文《詩》用“隸古定”改寫,難道古文《詩》無須如古文《尚書》一樣改寫為“隸古定”就可以傳授?倘若如此,為何無須?難道古文《詩》的“古文”為“秦篆”而非古文《尚書》的“先秦古文”?因其時代接近故不難於為漢人辯認? 又或者河間獻王所得之古文書籍其實並不包括《詩》,而毛氏所傳《詩》並非古文而是今文?毛詩與齊、魯、韓三家詩之別,並不在《詩》經文的文字而在注釋與講解?如此種種,皆為懸而不決之疑問。

可疑者尚不僅止此。以為《詩》有今、古文之分,以毛詩當古文家派,以魯詩、齊詩、韓詩當今文家派的說法,既不見諸《史記》也不見諸《漢書》。既然兩書皆不具此說,後人從何而知其然?

除去今文家、古文家之分以外,《詩》又有齊、魯學派之說。“魯詩”之所以稱之為“魯詩”,因奉魯人申公為鼻祖;“齊詩”之所以稱之為“齊詩”,因奉齊人轅固為鼻祖。據《漢書·儒林傳》:申公從齊人浮丘伯受詩,歸魯開門授徒,弟子自遠方來授業者多至千餘人。由此可見,所謂“魯詩”,其源乃出自“齊詩”;其流傳,也不限於魯地。此外,所謂“韓詩”,因出自韓嬰。韓嬰為燕人,為何不仿“齊詩”、“魯詩”之例稱之為“燕詩”?由此可見,以地域分詩學學派之說,實未見其是。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