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柞裏子:美術的緣份 (1)

(2007-10-06 09:36:44) 下一個
             出於一個非常偶然的機會,到水城走了一趟。同樣出於一個非常偶然的機會,既到水城,居然有一天閑空。氣象預報說要下雨,結果是多雲轉晴。是錯,也是緣份。否則,也許就會選擇室外活動,與美術絕緣了。室內能有什麽活動?當地人極力慫恿柞裏子去號稱世界第一大的商場。其實“世界第一大”之前已經得加個“前”字了。不想掃人家的興致,不曾指出這一曆史性的錯誤。不就一商場嘛,就是當前的“世界第一大”,又能怎樣?況且,美國商場是連鎖商店的天下,不像過去的東安市場,從裝潢到商品,都是一個模子刻出來的玩意兒,有什麽好看的?柞某選擇去美術館。
            水城的美術館坐落在國家曆史保護地區,麵向一個公園,環境不錯。建築本身,屬於Beaux-Arts 風格。該風格因巴黎的 Beaux Arts學院而得名,最具代表性的Beaux-Arts式建築當數巴黎的Palais Gamier。在美國最早開設Beaux-Arts這門課程的學校是MIT,在美國最為人所知的Beaux-Arts式建築是紐約的中央車站和公共圖書館。水城的美術館線條更加簡潔,也許偏離正宗,卻更合柞裏子的味口。進門赫然見到中國館的牌子,把中國館放到如此顯眼的位置,以柞裏子在美國美術館所見,這還是頭一回。料想其中國收藏應當不錯,走進去一看,果不其然。光展廳就有三、四間。第一間居中陳設的是一方和闐玉雕,玉石白中帶翠,據介紹是中國最大的玉石雕刻。刻的是王羲之蘭亭序所敘故事,兩麵都有乾隆禦筆,字填金粉,出自清宮無疑。不知是八國聯軍搶來的?還是溥儀之流盜賣過來的?柞裏子對玉器是外行,也不喜歡皇家的寶貝。不是恨其出自民脂民膏(嘿嘿,咱沒那覺悟!),是厭其風格之鄙俗。乾隆的書法,堪稱集皇家俗媚之大成,更令那玉雕減色。
           提起清宮收藏,不禁想起數年千前台灣故宮博物院來美的展出。美國報刊將之吹捧得天花亂墜,好像不去看,就會枉為人一世似的。看了,卻大覺冤枉。整個展廳,能入柞裏子眼的,隻有石濤的一張畫。也許因為尺寸不大,並未將之置於顯眼的位置。其他的書畫,非贗即劣。稍事琢磨,其實不難理解,不如此方才怪哉!兩漢魏晉文物,大都毀於五胡亂華;六朝文物,大都毀於五代十國;兩宋文物,大都毀於金元。明代文物,大都毀於李自成與清。清代搜羅的前朝文物,大都不能不是贗品;自己所創,又大都低劣;複經溥儀、馮玉祥之流盜賣;輪到國民黨,還能有什麽好東西?
           水城美術館所藏宋元明清瓷器和唐三彩都不錯。不過,柞裏子不是唐三彩和彩瓷的知音,更喜歡的是漢代的陶器與紡織品。早先在國內看見馬王堆出土器物時,頗為驚訝地覺得漢代的藝術風格好像不夠“漢”,而是更有“泛亞洲”的意味。這次看到漢代器物多件,又喚起那感覺。不知道是漢代尚原始,故民族特色不夠突出?還是咱如今所謂的“漢”,其實早已偏離老祖宗,不過是明清的餘唾?不敢信口雌黃,留待高明。可惜書畫不多,好像隻有畫而根本沒有書法作品。以柞裏子之見,中國畫雖然可以以意境取勝,終究難與油畫爭鋒。如果另辟蹊徑,把書法作為“畫”推出,也許能出奇製勝。至少可以煞一煞西方以為抽象畫出自現代、出自西方的氣焰?
          緊鄰中國館的是朝鮮館與日本館。兩館與中國館相較,至少就麵積而言,是小巫見大巫。對於朝鮮文化的介紹,可能會令一些朝鮮人見了噎氣,基本上是中國的說法。比如,沒說如今的山東、浙江、江蘇都屬於韓國,卻說漢代曾在如今平壤一帶設立樂浪郡。至於其文化,也分明指出源自中國。日本館門前的介紹,也是站在中國的立場,曆數日本文化三次經曆中國文化影響的過程。也許,對大都數國人而言,這樣的介紹,自然是“公允的”,不是什麽偏向中國的。不過,竊以為國人不妨想一想:咱怎麽就落後於人了呢?“五四”時代的好漢們把責任推給祖宗,如今仍有不少人中“五四”流毒甚深,繼續發揚光大“五四”的謬論。其實,一個時代的興衰,最能見一個時代的人物。“五四”時代是中國文化最深的低穀,那時代的文化人,能吐出什麽牙,難道不應是一目了然的麽?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