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柞裏子:《美國風》(13)

(2007-03-27 19:31:59) 下一個

柞裏子:《美國風·政法雜說之一》(3

 

            競選是政治活動,選舉年是政客風光的年頭自不在話下。不過,美國的選舉年也是大牌新聞記者叱吒風雲的日子。一流記者紛紛出籠發表評論,撰寫專題,登門采訪。選民對於候選人的認識或印象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報紙和電視對候選人的報導和品鑒。說美國新聞界左右美國的政局,也許稍嫌過份,但絕不是空穴來風。如今美國人看報的少,看電視的多,在選舉年大出風頭的記者往往屬於CBS(哥倫比亞廣播公司)NBC(全國廣播公司),和ABC(美國廣播公司)這三大電視網絡。一九九二年的競選卻讓CNN(有線新聞聯播公司)搶足了鏡頭。CBSNBCABC三大廣播公司公司曆史悠久,財雄勢大,旗下名記者如雲,如何會敗在初出茅廬不久的CNN手下? 事緣CNN的記者之中雖然絕大多數與CBSNBC,或ABC的一流記者相比不免相形見拙,卻有兩位不同凡響的人物。CNN每天播放一段政治評論節目,名之曰“駁火”(crossfire)

這當然不是真槍實彈,隻是一場舌戰。這節目有兩個主持人,一個代表“左派”,另一個代表“右派”。美國的“左派”和“右派”大致上相等於上文提到的“自由派”和“保守派”。“左派”或“自由派”一定自視為民主黨,“右派”或“保守派”一定自視為共和黨。因此,這場舌戰經常演成民主黨左派同共和黨右派之爭。代表民主黨左派的麥可·肯瑟利清臒瀟灑,顧盼自喜。代表共和黨右派的湃特·布肯楠腦滿腸肥,虎視耽耽。孔子曾感歎“以貌取人,失之子羽”。後人似乎誤解了這句話,以為人不可以貌相。其實,孔子以貌取人的例子想必很多,而所失則僅子羽一例,這才引起謂子的感歎。由此可見,所謂“以貌取人,失之子羽”應當理解為“以貌取人,十發九中”才對。

肯瑟利和布肯楠這對節目主持人正好可以歸入十發九中的九之中,用不著等開口,一望可知誰代表誰。趕上選舉年正是“駁火”這類政治節目當紅的時候,布肯楠卻從一九九二年從這節目退出,把代表共和黨右派的位子讓給前總統域公室主任賽紐紐。不過,布肯楠不是退出政治舞台,恰恰相反,布肯楠是從台前跳到台上,向現任共和黨總統布什挑戰,要競選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的提名。每逢有現任總統競選連任,本黨內極少會有政治實力雄厚的人物出麵與之競爭。其原因不僅在於想要把“皇帝”拉下馬,難於上青天,還在於大有喪失政治前途的風險,因為一般黨員都視這種做法為背叛。布肯楠在社會上雖不是無名小卒,在共和黨內卻毫無勢力可言。既無勢力可言,自然也就談不上有所失,所以敢於肆無憚忌地攻擊布什。一般來說,缺乏政治勢力的人在競選中遇到的最大困難在於沒人理睬。布肯楠既是新聞媒介圈內人物,在受新聞媒介抬舉這一點上自然得天獨厚,所以,布肯楠的競選活動雖然因為經費不足,隻支撐了十個星期,卻搞得轟轟烈烈,不僅布肯楠本人名聲大噪,連帶CNN也沾光不少。

            不過,使CNN在一九九二年的總統競選中風頭出盡的頭號功臣,卻還不是投筆從政的布肯楠,而是仍操記者本行的賴芮·肯。賴芮·肯主持一個叫做“賴芮·肯現場直播”的新聞人物專訪節目。這節目雖說是人物專訪,方式卻與傳統的專訪不同。賴芮·肯從不登門造訪,而是把被訪者請到電視台來。這主客地位的交換不僅使賴芮·肯得以隨心所欲地操縱采訪的進程,也在無形中抬高了賴芮·肯的地位。一般新聞人物專訪往往是事先拍攝好,經由編輯和剪節之後才向觀眾播放。賴芮·肯的節目卻以現場直播相號召。現場直播一方麵使被訪者一言既出駟馬難追,予觀眾以生動真切的感覺。另一方麵也使賴芮ܪ肯得以有機會顯示其隨機發問的的才幹。尋都的采訪總是由采訪雙方一問一答,不免單調乏味。“賴芮·肯現部直播”卻鼓勵電視觀眾打電話到播放室現場,直接同賴芮·肯或掩訪者通話,從而大大地活躍采訪的氣氛。正由於有這樣一些特點,這節目相當受歡迎。在一九九二年的總統競選中,除去現任總統布什之外,其餘主要參選人物一個個爭先恐後跑到“賴芮·肯現場直播”的節目中去亮相,看起來簡直好像總統候選人是去上門應徵求職,而賴芮·肯則是招工的雇主。無怪乎有人借賴芮ܪ(Larry King)的姓氏開玩笑,稱賴芮·肯為“King maker(“立王者”)

            同一九八零年的情形一樣,一九九二年的選舉也有三位引人矚目的人物。現任總統布什挾波斯灣戰爭的餘威,輕而易舉地擊敗共和黨內的挑戰者,順利當選為共和黨的總統候選人。也許有人會問:以美國土地之廣,人口之眾,經濟之盛,軍事之強,在所謂海灣戰爭中去對付微不足道的伊拉克,恰似用牛刀宰雞,勝之且不武,何懂餘威可言?此問甚為有理,隻是不了解美國人的心態。美國人自從在越南吃了苦頭,談戰色變,在籌劃對伊拉克作戰的階段,舉國上下戰戰兢兢,如履薄冰。新聞媒介甚至把伊拉克說成是世界第三軍事強國,新聞界人士未必當真如此無知,恐怕是未雨綢繆,預先製造戰勝不易的輿論,以防萬一重蹈越南戰爭的複轍。一般美國小民百姓對於美國以外的世界所知甚少,而對於新聞報導則大都深信不疑,遂以為伊拉克當真是條不好撩撥的大蟲,提心吊膽等著看一場惡鬥。結果是伊拉克未等到正麵交鋒就已經在美國的空中優勢的壓力下土崩瓦解。於是乎,糊塗的美國人欣喜若狂,好似又打贏了一次世界大戰。不那麽糊塗的美國人也絕無指點迷津的意思,一心希望這一仗能扭轉自越南戰爭以來的低落士氣,重振二次世界大戰獲勝時的雄風。各大小報紙和電視台紛紛把指揮海灣戰爭的司令官吹捧得有如當年率領盟軍打敗希特勒德國的艾森豪威爾,這位司令官也得意忘形,迫不及待地請人捉刀,為自己樹碑立傳,以企流芳百世。身為對伊拉克作戰最高負責人的布什總統自然是這一仗的最大受益人,戰後的民意測驗顯示對布什的支持率高達百分之七十以上,大大超過近年來的多任總統。

            布什受歡迎的程度如此之高,不僅在共和黨內起到阻遏作用,也使民主黨內有力問鼎的人物為之卻步。最為明顯的例子是紐約州州長庫謀。庫謀不僅在民主黨內有雄厚的政治基礎,而且在全國範圍內樹立有能言善辯,足智多謀的形像。在競選活動開始之初,輿論一致認為民主黨隻有推選庫謀才能有一線生機,民主黨內的政要人物也紛紛遊說庫謀,勸其出山,庫謀卻再三婉辭。身為多任州長的庫謀並非無心仕途的隱士,其再三推辭的緣故,不過是以為擊敗布什無望,參加競選徒損自己的威望,不若有待來年。

不那麽明顯的例子是田納西州參議員戈爾。戈爾參加了一九八八年的競選,雖然不曾中選,卻贏得一定的知名度和清新穎俊的形像,從而使一些人認為戈爾是年輕一代民主黨人的領袖。可是戈爾也拒不參加競選,借口是小兒子讓汽車撞傷,尚未痊愈。結果,民主黨的競選搞成一場無足輕重的小人物之間的混戰,最終由名不見經傳的阿肯色州州長克林頓勝出。“名不見經傳”一詞不僅適用於克林頓其人,也適用於克林頓出身的阿肯色州。除去按字母順序排名的場合,阿肯色州在美國五十個州中很少有不排在倒數第一、二名的時候。熟料人算不如天算,庫謀等人以為布什的獲勝會像探囊取物般輕而易舉,遂避重就輕,不肯出山。可是等到克林頓獲得民主黨提名時,局勢卻大為改觀,好端端高坐在雲端上的布什憑空跌到了地上,鹿死誰手竟成了件難以預料的事。何以會如此? 岔子出在經濟上。

同一九八零年相比,一九九二年至一九九四年間的經濟其實不能算太壞,並沒有搞成失業率和利率雙高的局麵,隻是各大公司紛紛精簡機構,使失業率偏高而已。如果布什及時采取對策,或至少擺出一副認真對付的姿態,布什本人絕不會麵臨失業的恐慌。可是布什竟然漠視經濟的不景,起先是矢口否認經濟出現危機,爾後又彈起經濟已經複蘇的論調。既不存在危機,何來複蘇可言?邏輯上的自相矛盾姑置勿論,這笱態度使布什政府對經濟采取聽其自然,不予幹預的政策,從而予人以不負責任和不可信賴的印象。布什何以會疏忽大意以至於此? 想來也是讓所謂海灣戰爭的餘威充昏了頭腦,忘卻了經濟是競選勝負之本。經濟形勢大好,打敗個區區伊拉克恰似錦上添花;經濟情況一旦惡化,即使真打贏了一場世界大戰,也難免不麵對錦之不存,花將焉添的難題。

            眼見布什陷入困境,又不相信克林頓足以成大器,於是有個第三者跳上了一九九二年總統競選的政治舞台。同以往的第三者不同,一九九二年的第三者羅斯·佩羅既不是個職業政客,也不是因為在民主黨或共和黨內競選失利遂挺而走險。羅斯·佩羅是個從未搞過政治的商人。不過,不是一般的商人,而是個公認為成功的商人。夠資格在美國被公認為成功的商人,腰纏萬貫自不在話下。為商而不富,何成功之有! 光是有錢,也還不足以擔當得起“成功”這兩個字。美國人最崇拜的是白手起家,而羅斯·佩羅的發家,正好是美國人津津樂道的白手起家的典型。

羅斯·佩羅本是個海軍下級軍官,在部隊裏混得頗不如意,遂早早退役。複員之後在國際商業機械公司找到分推銷電腦的工作。想必是推銷有道,不出數月就把一年的推銷配額賣個精光。閑著無事,於是用手頭攢下的幾千塊錢開了家叫做電子數據係統(Electric Data Systen,間稱EDS)的公司,專做電腦數據處理的承婦生意。居然開門大吉,一下子就從國防部接到幾百萬美元的合同,植此鴻運當頭,財星高照。八十年代中EDS承包下通用汽車公司的數據處理業務,成為美國最大的數據處理承包公司。不久,通用汽車公司看到EDS前程遠大,有利可圖,乾脆從羅斯·佩羅手裏買下EDS,付款方式是用通用汽車公司的股票。

握有大量通用汽車公司股票的羅斯·佩羅順理成章成為通用汽車公司的董事。美國各大公司的董事會照例由兩種人組成。一種是公司的主要負責人,比如,公司的總裁往往兼董事長。另一種是不在公司任職的局外人,大多是其他公司的主管,極少數是像羅斯ܧ佩羅這樣因持有大量股票而入選者。局外的董事照例隻拿幹薪,並不過問公司的日常生意。可是,羅斯·佩羅卻不甘寂寞,不僅時常抨擊通用汽車公司的管理方式和經營方法,而且措詞激烈,終於令通用汽車公司的總裁吃不消,決計叫羅斯·佩羅走人。要攆走一個在公司任職的董事,對於公司總裁來說,真是易於反掌。在公司內任職的董事一旦失去在公司的職位,其董事身份也就自動消失。而公司總裁對於公司的一切雇員都操有生殺大權,叫你今天上午十一點滾蛋,你休想挨到十一點零一分。不過,想要趕走局外的董事就不那麽容易了。

一般來說,如果沒有明顯的過失,局外董事都是終身的。說是終身,其實很少有人做到去天漸遠,隻不過是局外董事自己不肯退,公司總裁拿他無可耐何。羅斯·佩羅既是靠持有大講股票而入選的董事,叫羅斯·佩羅走人的唯一方法是從他手裏把股票給買回來。想要叫羅斯·E佩羅的股票出手,不付出高於市場價格的代價自然是辦不到。經過幾番私下磋商,交易終於達成。通用汽車車公司究竟為此付出多大的代價,是商場上的秘密,但羅斯·佩羅從此成為美國最有錢的富翁之一,卻是盡人皆知的事實。通用汽車公司對美國的經濟有舉足輕重之勢,通用汽車公司的一舉一動都受到新聞媒介的廣泛報導,所以,經過這番與通用汽車公司的交鋒,羅斯·佩羅不僅在錢財上大撈了一把,而且也成為全國知名的新聞人物。

            退出通用汽車公司後的羅斯·佩羅又開張一家新公司,仍做電腦數據處理承包生意。此時的羅斯·佩羅既然已經大名鼎鼎,這家公司乾脆就冠以羅斯·佩羅的姓氏,稱之為佩羅係統。不過,這一回羅斯·佩羅不再親躬生意,卻把生意交給一位朋友管理,自己則對從政大感興趣,不惜自掏腰包,以第三者的身份參加總統選舉。一般政客競選,無非大放空炮,胡亂許願。羅斯·佩羅做生意以腳踏實華著稱,搞競選雖然不免吹牛,但比一般政客要實際得多,在演講時至少能拿得出些數字圖表做為根據;也比一般政客老實,肯說一些不中聽卻切中時弊的實話。競選開始不久,羅斯·佩羅的表現令選民的耳目為之一新,頗有後來居上之勢,可是臨近投票時,卻成了強弩之末。

究其原因,不外乎三。其一,支持羅斯·佩羅的選民大多數傾向共和黨,其中一部份並不真準備投羅斯·佩羅的票,表示支持羅斯·佩羅,隻不過向布什表示不滿,真到投票來臨之時,又都重新回到共和黨的懷抱。其二,羅斯·佩羅曾一度莫明其妙退出競選,理由是有人以綁架其女兒相威脅,可是又拒絕拿出確鑿的證據,遂使一些選民覺得他不可靠。其三,歸根到底,美國的政治由民主共和兩黨把持,任何既準民主黨又非共和黨的候選人,想要成為白宮的主人,根本不可能。但是,羅斯·佩羅的參選對於一九九二年的選舉結果卻並非無關痛癢,因為羅斯·佩羅獲得百分之二十的選民票,而羅斯·佩羅的支持者又大多是共和黨的擁護者,如果共和黨的實力不是由於羅斯·佩羅的競選而有所分散,民主黨的候選人克林頓未必就能夠戰勝共和黨的現任總統布什。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