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一閣

眼見我所聞耳聞我所見 手寫我所感心感我所寫
個人資料
正文

古人怎樣說話

(2010-08-09 11:21:34) 下一個
古人怎樣說話

(作者:假仙真人,2010年8月9日)

我們現在說白話,古人也說白話。現代白話是從古代白話演變而來的,帶有古代白話的特點。經過時間的洗禮,一些話語淘汰掉了,一些話語生成了,話語更加豐富了。

古代白話沒有錄音流傳下來,不好說古代白話具體是怎樣說的。相對於普通話而言,一些方言和日語中的漢字發音,可能更近於古音。其實,古音也不一定隻有一種。當年秦始皇統一了文字,並沒有統一發音。現在各地方言種類繁多,能聽懂所有方言的人幾乎不存在。

古代白話沒有錄音流傳下來,但文字留了下來。流傳下來的文字,多是文言,即書麵語。自有文字記錄以來,就有了文言與白話的分野,這源自於古代書寫的困難。當時文字需要刻在甲骨或竹簽上,文言簡約就是追求的目標。在印刷技術發達的今天,文章事實上已經失去了簡約之美。

古代白話沒有錄音流傳下來,但有文字記錄下了古代白話。從古代詩詞中,我們可以窺視到古代白話的影子:

孔子刪節的《詩經》中有句:“野有死麇,白茅包之。有女懷春,吉士誘之。林有樸樕,野有死鹿,白茅純束。有女如玉。舒而脫脫兮,無感我帨兮,無使尨也吠。”

漢代《古詩十九首》中有句: “生年不滿百,常懷千歲憂。晝短苦夜長,何不秉燭遊!”

唐代詩詞中有句: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宋代詩詞中有句: “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

這些詩句,直白如話,淺顯易懂。盡管如此,這些還都是詩句,古人說話也不會真的這樣拽。好在古人也給我們留下了白話的真實記錄,這裏有一例。在北京國子監裏的一塊石碑上,刻有明太祖朱元璋的訓話,通篇如下:

恁學生每聽著:先前那個宗訥做祭酒嗬,學規好生嚴肅,秀才每循規蹈距,都肯向學,所以教出來的個個中用,朝廷好生得人。後來他善終了,以禮送他回鄉安葬,沿路上著有司官祭他。

近年著那老秀才每做那祭酒嗬,他每都懷著異心,不肯教誨,把宗訥的學規都改壞了,所以生徒全不務學,用著他嗬,好生壞事。

如今著那年紀小的秀才官人每來署學事,他定的學規,恁每當依著行。敢有抗拒不服,撒潑皮,違犯學規的,若祭酒來奏著恁嗬,都不饒!全家發往煙瘴地麵去,或充軍,或充吏,或作首領官。

今後學規嚴緊,若有無籍之徒,敢有似前貼沒頭帖子,誹謗師長的,許諸人出首,或綁縛將來,賞大銀兩個。若先前貼了票子,有知道的,或出首,或綁縛將來嗬,也一般賞他大銀兩個。將那犯人淩遲了,梟令在監前,全家抄沒,人口發往煙瘴地麵。欽此!


這皇上的訓詞,讀著就是梁山泊山大王的口氣。原來皇帝急了也說人話啊。

皇帝私底下與人交談,也說市井白話。近日見到一份《康熙恩隆卷》,裏麵記錄了皇帝說的白話:

  康熙肆拾貳年正月貳拾叁日
聖駕南巡至禹城黃家坊孫叔詢跪接
皇上駐馬問什麽人遂啟奏臣是故兵部右侍郎加四級孫xxx
  京官孫叔詢叩迎
聖駕
上諭你是兵部右侍郎的兒子麽你合你父親一個模樣
 皇太子乘馬隨
聖駕輦後
皇上又問你是第幾的兒子啟奏是第二的兒子
旨問你父親多大年紀跪奏父親八十五歲叁拾柒年
駕二十四日隨
駕至在家叩迎
駕行至門命駐輦說道我看你模樣很像你父親很像你是個什麽官回奏
  補國子監典簿
駕行至都司衙門前
上諭你父親在日有多大年紀呢回奏父親在八十九歲
上諭你說錯了不是了不在了六年若在時今年是九十歲了你哥哥在那裏
  的哥哥現任刑部湖廣司主事
上諭叫甚名字回奏孫叔詒
上諭我知到見他來
皇上又問同城有幾家鄉宦回奏有兩家朱弘祚家與家朱弘祚有三個
  個郎中兩個主事
上諭高珩不在了他沒有子孫麽回奏久不通音信不知道
上諭又問朱弘祚的房子在那裏呢回奏在南城下
上諭你父親不在了還過的好麽回奏守祖業遵父訓不敢輕xxx
上諭你父親是清官你不過有幾畝田守你祖宗遺業不許花了
上諭又問你會做文章麽啟奏父親蒙
皇上大恩放回年老一應家務俱是管理 小時做過文章後


康熙說“你合你父親一個模樣”,嗬嗬,這話說的,和現代白話一個模樣。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