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一閣

眼見我所聞耳聞我所見 手寫我所感心感我所寫
個人資料
正文

假仙真人批《圍城》 (八戒之六)

(2007-03-13 08:41:54) 下一個

假仙真人批《圍城》

(作者:假仙真人,2006715 

假仙真人小說寫作八戒之六:比喻與比喻對象,要在邏輯上有對應關係。

說明:比喻,如果與比喻對象在邏輯上沒有對應關係,那要這個比喻幹什麽用呢?

【例61 “蘇小姐忙問他戰事怎樣,他便背誦剛做好的一篇社論,眼裏仍沒有方鴻漸,但又提防著他,恰像慰問害傳染病者的人對細菌的態度。”(第52頁)

【評論】 盡管都是提防,但“眼裏仍沒有方鴻漸”,說的是本來可以看見,隻是沒把他放在眼裏;而對細菌的態度,則是想看也看不見的。“恰像”嗎?似像非像。

【例62 “年齡是個自然曆程裏不能超越的事實,就像飲食男女,像死亡。”(第248頁)

【評論】 “像死亡”,沒有疑義,掉過來說也應該成立,即“死亡是個自然曆程裏不能超越的事實,像年齡。”說與不說一個樣。

而“像飲食男女”則是另外一個問題。先不說那些靠輸液的人算不算“超越”了“飲食”,單說這“男女”——應該肯定的是,有些和尚尼姑確實“超越”了“男女”,這是不應否認的客觀事實。

【例63 “這種抱行政野心的人最靠不住,捧他上了台,自己未必有多大好處;仿佛洋車夫辛辛苦苦把坐車人拉到了飯店,依然拖著空車子吃西風,別想跟他進去吃。”(第249頁)

【評論】 前後半句分開看,都沒有問題。問題是,這個比喻得著嗎?抬轎子的人把“這種抱行政野心的人”抬了上去,確實“自己未必有多大好處”,由於心裏覺得應該有點好處,因此會感到非常失望;而洋車夫把坐車人拉到飯店,確實“別想跟他進去吃”,但實際上也沒“想跟他進去吃”,因此沒有半分失望。

【例64 “虧得做官的人栽筋鬥,宛如貓從高處掉下來,總能四腳著地,不致太狼狽”(第217頁)

【評論】 這個比喻似乎不具有普遍意義,這得看是什麽朝代、什麽國家。在朱元璋治下的中國,做官的人栽個筋鬥就沒命,別說像貓,就是狗都不像,因為狗也不過摔斷隻腿,還不至於送命。

【例65 “害羞臉紅跟打嗬欠或口吃一樣,有傳染性,情況粘滯,仿佛像穿橡皮鞋走泥淖,踏不下而又拔不出。”(第190頁)

【評論】 不需要多言,“害羞臉紅”不“跟打嗬欠或口吃一樣”,沒“有傳染性”。你把個小姑娘逗得害羞臉紅,你也會跟著臉紅?不至於吧。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